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北京2017清明節祭掃人數或突破400萬人次 高峰持續半個月

3月21日下午, 北京市召開2017年清明節期間群眾祭掃服務工作新聞發佈會。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拓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21日電2017年清明節期間,

北京市預計祭掃人數將突破400萬人次, 祭掃高峰期為3月25、26日, 並可能持續至4月4日。

北京市清明節群眾祭掃服務工作臨時指揮部副總指揮、北京市民政局副巡視員李全喜介紹, 今年北京市的祭掃點共有215處, 安置骨灰超100萬份。 其中, 骨灰安置較為集中的八寶山地區達15.7萬餘份, 祭掃點數量較多的昌平區達20.7萬餘份。 因此, 隨著祭掃點及骨灰安置量不斷增加以及全市機動車輛持續增長, 加之“清明小長假”期間不限號等因素影響, 預計2017年清明節期間北京市內祭掃人員及車輛數量將會有新增長。

清明節期間將開展系列相關活動

李全喜表示, 為了做好相關工作, 北京市成立了市清明節臨時指揮部, 由市政府副秘書長擔任總指揮,

成員單位為18個。 有祭掃服務任務的14個區均成立以主管區長負責的清明節群眾祭掃服務工作分指揮部。 根據今年清明節放假的安排, 確定將3月18日至4月4日共計18天, 定為祭掃服務接待日, 其中3月25日、26日(雙休日)、4月1、2、3、4日共6天, 定為祭掃服務高峰日。

同時, 清明節期間北京市還將開展惠民便民服務、“服務提升年”、殯葬服務整治等一系列相關活動。 祭掃高峰日期間, 市屬各祭掃點將免費派發100余萬枝鮮菊花, 根據自身條件免費為祭掃家屬提供祭掃服務、祭掃用品。 同時, 根據群眾祭掃規律和天氣、交通等情況發佈祭掃指數, 並協調公交集團開通10餘條祭掃點擺渡車, 聯合衛生部門設立清明醫療保障點。

另據瞭解, 為了持續鞏固深化“殯葬服務提升年”活動成果,

北京市在3月15日至4月15日期間, 將在全市殯葬系統啟動“行風建設月”, 開展“公眾開放日”活動, 優化服務環境, 規範服務流程, 落實服務標準, 創新服務模式。

同時, 北京市民政綜合執法監察大隊將聯合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門, 整治清明殯葬服務環境。 其中執法重點為清理非法公墓、查處公益性公墓對外經營、查處醫療機構太平間違法開展殯儀服務、規範殯葬服務價格為重點的聯合執法大檢查, 嚴肅查處違法行為, 堅決打擊借清明節群眾祭掃之機漲價行為, 確保祭掃用品價格的穩定, 為清明節群眾祭掃創建和諧環境。

此外, 清明節期間北京市將開展公祭、共祭系列活動。 其中包括了在長青園骨灰林基地撒海紀念碑廣場為骨灰撒海家屬代表舉行集體公祭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李大釗烈士陵園開展紅色公祭活動,

祭奠革命先烈, 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在城六區積極組織社區公祭、踏青遙祭活動, 以文藝匯演、書法比賽等形式寄託思念之情等。

節地生態安葬成為當下趨勢

根據統計, 2016年北京市共有零付費骨灰海葬2456份(其中2328份為北京市民, 補貼金額931.2萬元), 同比增長20%;百元骨灰盒銷售2679個, 占總銷售量的17.08%;千元殯儀服務20077份, 占總業務量的20.74%;萬元以下墓地安葬數為6287份, 占總安葬數的33.61%。

2015年, 北京市民政局制訂下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綠色生態殯葬建設的意見》, 提出了綠色生態殯葬建設“五化”目標(遺體處置無害化、骨灰安葬生態化、服務環境園林化、祭祀行為文明化、殯葬用品環保化)。

2016年, 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財政局又聯合印發了《關於健全本市節地生態安葬補貼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 明確將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骨灰立體安葬等節地生態的葬式葬法納入政府補貼範圍。

對此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紅兵介紹, 目前北京市共建立5個骨灰林。 按照“以樹代墓”的理念, 結合綠化美化, 以樹葬方式安葬骨灰。

2016年, 北京市又確定長青園骨灰林基地為骨灰自然葬定點服務單位, 積極完成其自然葬安葬區專案建設, 並於12月28日舉行了第一批骨灰自然葬安葬儀式。 即適應了“入土為安”傳統殯葬習俗, 又實現了骨灰安葬不佔用土地。

李紅兵介紹, 2016年,全市骨灰立體葬、樹葬、花壇葬、草坪葬、撒埋等節地生態安葬比率達55.97%。

此外他還表示,多年來,各公墓因地制宜地發展小型節地墓葬和立體葬、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滿足了社會群眾多樣化需求,提高了生態安葬率。小型節地葬式採用臥式碑或藝術碑,結合套種綠植,對傳統立碑墓做了改良。骨灰堂、骨灰牆(廊)、壁葬、地宮等立體安葬設施,大大節省了骨灰安葬用地。在生機盎然的骨灰林內,樹葬讓逝者生命在綠色中延續。在芳草萋萋的綠毯中,草坪葬讓逝者靈魂在恬靜中安息。在鮮花綠植四周,花壇葬讓逝者伴著美麗長眠。把骨灰直接埋於土中,不留地面標誌,撒散讓逝者完全回歸自然。

2016年,全市骨灰立體葬、樹葬、花壇葬、草坪葬、撒埋等節地生態安葬比率達55.97%。

此外他還表示,多年來,各公墓因地制宜地發展小型節地墓葬和立體葬、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滿足了社會群眾多樣化需求,提高了生態安葬率。小型節地葬式採用臥式碑或藝術碑,結合套種綠植,對傳統立碑墓做了改良。骨灰堂、骨灰牆(廊)、壁葬、地宮等立體安葬設施,大大節省了骨灰安葬用地。在生機盎然的骨灰林內,樹葬讓逝者生命在綠色中延續。在芳草萋萋的綠毯中,草坪葬讓逝者靈魂在恬靜中安息。在鮮花綠植四周,花壇葬讓逝者伴著美麗長眠。把骨灰直接埋於土中,不留地面標誌,撒散讓逝者完全回歸自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