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省法制辦:“輸血”與“造血”結合 架起貧困群眾致富橋

多彩貴州網訊 “村貌換新顏,外國友人和四方來客的車能開到九嶺村, 並且在我們農戶家住下來。 這要感謝省政府法制辦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

省法制辦在對口駐村幫扶紫雲縣火花鎮九嶺村以來, 圍繞科學發展、後發趕超、同步小康的總體目標, 積極探索幫扶工作新模式、新方法、新舉措, 在科學規劃、加強引領、推動發展等多方面下功夫, 按照走好找准產業、興建基礎設施、培育示範戶的“三步棋”, 結合當地特色產業, 以發展生態鄉村旅遊為主抓手, 立足當地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和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自然資源稟賦,

走出了一條獨具九嶺特色的旅遊扶貧發展之路。

因地制宜 因村施策

九嶺布依村位於紫雲自治縣火花鎮, 以布依族為主, 距縣城22公里, 距鎮政府駐地13公里, 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任務十分艱巨。 省法制辦駐村伊始, 駐村工作隊和機關幹部職工深入田間地頭和貧困戶家中, 一對一地瞭解結對家庭的實際情況, 與困難戶面對面溝通思想, 交流感情, 真正瞭解群眾所急、所盼、所想的難點、熱點問題, 根據困難群眾的不同情況, 因地制宜, 一戶一策, 幫思想、幫技術、幫財物、幫服務、幫專案、幫致富。

摸清窮底是精准扶貧工作的基礎, 省法制辦通過召開村“兩委”班子會、村黨員大會、群眾大會等形式, 廣泛徵求廣大幹部群眾意見,

尋找貧困根源、制定幫扶思路。 收集“幫扶情況調查問卷”、“貴州省‘精准扶貧’到戶調查登記卡”, 實事求是摸清貧困戶的數量和貧困度, 找准制約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癥結。 厘清九嶺村的發展思路, 把發展生態鄉村旅遊作為扶貧產業的首要任務來抓, 逐漸實現了旅遊扶貧、精准扶貧、產業扶貧、造血扶貧的脫貧路子。

“輸血”實現“造血” 打造美麗鄉村旅遊

在駐村工作組來之前, 山高路遠的九嶺村村委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 導致村委日常工作無法開展, 駐村幹部利用各自資源, 通過自籌資金、社會集資和行業資金投入等方式, 積極為駐村出謀劃策, 將扶貧“輸血”專案變成“造血”項目, 圍繞生態鄉村旅遊產業發展重點,

多管道開發創收專案。

九嶺村的美麗鄉村打造, 結合生態建設、扶貧攻堅, 圍繞紫雲“鄉鄉有特色、村村有園區、處處有景點、天天有遊客”的全域旅遊大格局, 結合九嶺村的資源優勢, 扶持刺繡、民族服裝服飾、少數民族特產等民族民間工藝品和旅遊商品加快發展, 大力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 選取村民韋德先等貧困戶作為示範戶進行引導, 幫助其平整院落, 推出當地農家傳統菜品, 規模初俱, 像“九嶺宿舍”、“初心客棧”、“韋家院壩”等一批代表性農家樂如期開業, 以點帶面、以效益促動力, 同時帶動一批“民宿客棧”、農家樂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夯實基層堡壘 凝聚幹群關係

駐村工作一切基礎來源於基層、來源於實踐。

省法制辦充分發揮本身專業和資源優勢, 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載體, 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制度, 傳播黨的“好聲音”和“好政策”, 夯實“最後一公里”的戰鬥堡壘, 著力實施黨建扶貧工作, 切實做到陽光扶貧、公正扶貧和精准扶貧, 帶領村民凝心聚力抓發展。

在日常工作中, 工作組幫助九嶺村修改完善村規民約、新建依法治村宣傳欄、為外出務工人員舉辦法律維權知識講座、選派法律工作者進村協調化解矛盾糾紛, 引導村民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 進一步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識和文明素質。 幫助基層黨員幹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學習制度, 規範村級兩務公開, 建設活動陣地。

在幫扶工作中, 駐村工作隊員踐行當初的承諾,

千方百計為群眾提供致富資訊, 找專案、引技術、引資金、抓培訓、成立養殖合作社, 因地制宜確定幫扶方式, 將幫扶方式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擬打造集民族風情、生態休閒、旅遊觀光和農家樂接待等為一體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 如今的九嶺村, 已舊貌煥新顏, 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全村營造出團結向上、齊心協力奔小康的良好氛圍。 (多彩貴州網通訊員 王秋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