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款款真情播灑第二故鄉

——記七星關區最美“雙擁”人袁幼迪

新華網貴陽6月29日電(通訊員 黃夢瑤)七星關區對坡鎮樂海村是區人武部的對口幫扶村, 在該村興樂小學裡, 有一間特殊的圖書室——八一書屋。

在一次調研走訪過程中, 七星關區人民武裝部政工科幹事袁幼迪得知該小學的學生們沒有圖書室, 只有一間堆放著幾十冊舊書的雜物室, 孩子們想讀書時, 只能從雜物中翻找出皺巴巴的書, 在微弱燈光下讀著模糊不清的字跡。

這一幕深深觸動了袁幼迪的內心, 也使他開始思考:對一個學生的長遠發展而言, 他們最需要哪方面的資助呢?是生活物品還是精神食糧?

袁幼迪想了又想, 認為送物品或現金資助, 都只是一時的, 相較之下, 建一個圖書室, 為孩子們買一些好書, 才是長久之計。 回到單位後, 他便向領導彙報了想為孩子們辦圖書室的想法, 領導和同事們都非常支持他的想法。 很快, 辦圖書室這個計畫就啟動了。

雖然來七星關已有幾年, 但來自赤水市的袁幼迪對這裡的大街小巷都不太熟悉。 哪裡有書店, 哪個書店的書多又比較適合小學生, 他反復向身邊的同事、朋友詢問, 然後利用休息時間去書店一本一本挑選, 他還發動身邊的同事、朋友為學生們捐書。

就這樣, “八一書屋”慢慢成型了。 如今, 興樂小學的孩子們也能像城裡的孩子一樣,

在課餘時間走進寬敞明亮的圖書室閱覽圖書。 看到孩子們走進圖書室時毫不掩飾的驚喜與歡樂時, 袁幼迪認為, 這是他得到的最美好、最珍貴的禮物。

搞好教育是思想根本, 是脫貧奔小康的長遠之計。 除了為小學新辦圖書室, 區人武部還每學期對10名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 資助生活用品、文具、助學金等。

袁幼迪第一次瞭解到他的幫扶對象付姍的境遇時,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付姍今年讀三年級, 是家裡的老二, 她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 由於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三姐妹都由爺爺一手帶大。 在兩間低矮的小木房子裡, 分別有兩張床, 一張是爺爺的, 另一張床則是三姐妹的。

“看到這樣的情況, 我很受觸動, 想盡自己的一點力量去幫幫他們。

”這個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男子漢, 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

自從來到七星關, 袁幼迪總是心掛著這裡的百姓。 在對坡鎮養老院內, 36位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無一不牽動著他的心。

有一次, 在看望孤寡老人時, 袁幼迪發現已是深秋時節, 天氣逐漸轉冷, 但老人們還沒有添置棉衣、棉被等過冬物資。 袁幼迪看在眼裡, 記在心裡, 回到單位後, 他立即向領導彙報情況, 並建言向敬老院送溫暖。

在袁幼迪的帶動下, 七星關區人武部的幹部職工積極捐款, 籌得5000元為老人們買米、買油;他還積極聯繫市民政局, 為老人們爭取到了棉衣、棉被等過冬物資, 讓老人們過了一個溫暖的寒冬。

每年春節, 袁幼迪和同事們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們時,

老人總是拉著他的手說個不停。 官兵和老人們手拉著手, 心連著心, 圍坐在一起拉家常, 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歡聲笑語的節日。 看到老人們臉上的笑容, 袁幼迪的內心也覺得無比溫暖。

紮根駐地, 袁幼迪用一腔熱血譜寫擁政愛民的壯麗讚歌。 這句話既是袁幼迪對人民群眾莊嚴的承諾, 也是他身體力行的真實寫照。

2014年人武部協調資金150余萬元幫助對坡鎮石板村、樂海村修建通村路, 袁幼迪主動請纓, 和大家一道奮戰在修路一線。

連續10天吃住在工地, 他充分發揮了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最終, 道路比預計工期提前一周完成, 兩村群眾的出行、生產生活得到了極大便利。

談及種種事蹟, 袁幼迪只是淡淡地說:“這都是我的工作,

換其他人也會這樣做。 ”在他眼裡, 他所做的一切, 只是想盡可能為駐地困難群眾多幹點實事好事, 為改變貧困落後面貌貢獻綿薄之力。

在立足本職工作的同時, 袁幼迪心系七星關的經濟建設, 利用業餘時間積極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 款款真情播灑在七星關這個第二故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