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徽巢湖早三疊世發現一類形態特異的節肢動物

袋頭類(Thylacocephala)是一類底棲型的海生節肢動物, 它們具有左右對稱的非鈣質雙瓣殼, 一對大的複眼, 三對大的捕食足, 8-16對游泳足, 8對鰓以及分節的體節。 此前發現的化石材料多數僅保存殼體, 因而目前其分類主要依據其殼體形態和表面的殼飾。 其化石記錄自志留紀至白堊紀, 然而多樣性一直較低, 關於其分類位置和生態特性也一直存在爭議。

我國安徽巢湖發育完整的下三疊統海相地層, 其中在南陵湖組上段(奧倫尼克階斯帕斯亞階)發現的以巢湖魚龍為代表的海生爬行動物群落代表了二疊紀末生物大絕滅事件後海洋生態系統的全面復蘇。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季承博士與北京大學及國外合作者首次在這段地層中發現了袋頭類節肢動物的材料, 這也是這一類動物在我國下三疊統的首次發現。 系統學研究表明這是袋頭類安琪蝦屬(Ankitokazocaris)的一個新種巢湖安琪蝦(A. chaohuensis), 與產自日本和馬達加斯加同期地層中的同屬材料關係密切, 表明在早三疊世這三個地區存在重要的古地理聯繫。

在產巢湖安琪蝦的層位還發現了幾枚內含牙形石的糞化石, 其大小和表面形態初步排除了其來自於海生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可能性。 通過對比現生節肢動物身體與糞便大小以及志留紀袋頭類的殼與腸道的大小比例關係,

推斷巢湖的這些糞化石很有可能來自於同層位的巢湖安琪蝦。 另一方面, 巢湖安琪蝦具有發達的複眼和三對大的捕食足, 此前研究認為這一類動物應具有主動發現並捕食一些小型動物(如小蝦)的能力, 進而它們也很可能捕食牙形動物。 此外, 在幾枚破損的巢湖安琪蝦殼體中還發現了牙形石的保存, 暫時無法確認其來自胃容物, 但很可能與其取食行為有關。 這也是袋頭類節肢動物與牙形動物之間捕食關係證據的首次發現。

Ankitokazocaris chaohuensis復原圖

Thylacocephala新種Ankitokazocaris chaohuensis和其種內差異, 比例尺為5mm

Ankitokazocaris chaohuensis復原圖, 比例尺為1cm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資訊的需要, 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 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 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

請與我們接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