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青春:中哈邊境線上一名普通黨員職工演繹民族團結佳話

千里風沙,胡楊樹直插雲霄,印證生命的奇跡;萬里寂寞,駱駝刺一吐新綠,綻放人生的希望。

清冽的別列孜克河,從阿爾泰山淌出,沿著中國和哈薩克邊界,汩汩向西流去, 在我國境內綿延130多公里。 從有“西北邊境第一團”之稱的新疆兵團第十師一八五團團部向西走,進入一片荒無人煙、氣候惡劣,條件艱苦的戈壁灘----躍進龍口。 這裡居住著一位守護團場生命之源的水利站職工---李青春。

他的哥哥李清海守護了這個地方17年,得了嚴重的關節炎,不得不需要一個新的守水人來接他的班。 團場不可一日無水源,龍口不可一日無守水人。

李青春作為一八五團農田所一名基層職工,長期深受黨性薰陶的他,有著共產黨員優秀的品質。 想到自己是一名黨員,必須首當其衝,便毅然決然主動請纓選擇了這個地方,開始了數年如一日保護一八五團全團人員用水的孤獨生活。 守水、巡渠、護林,這就是李青春日復一日的工作,看似簡單卻飽含著無比的艱辛。 因為龍口守水的寂寞遠遠大於其工作的壓力,那裡的孤獨和寂寞似乎可以封殺一切的生機與活力,讓整個生命最終消逝在孤寂裡,垂死掙扎般的煎熬。 守水的3000個日日夜夜,有太多太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讓目者驚心,聞者揪心。 這裡沒有親朋好友,李青春便主動團結哈薩克族牧民,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常常盡心竭力施以援手共度難關,日久天長便積澱下了深厚的友誼,釀成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邊關佳話。

全力打草結下親戚情

2008年9月,又到了牧民打草的忙碌日季節了。 哈薩克族牧民努爾蘭·吾力木的妻子不巧趕在此時要生孩子,這讓努爾蘭·吾力木是又欣喜、又憂愁。 喜的是妻子要生了,愁的是沒人打草了。 收集飼草不能耽誤,錯過了打草時間好草就沒了,老草牛羊不好好吃,自己家的100多隻牛羊冬季長膘全靠這些好草。 從團部回來路過的李青春知道此事後,爽快地對他說:“兄弟,你放心帶妻子去生孩子吧,家裡的草我幫你打。 ”努爾蘭·吾力木聽到這句話,激動不已,連連致謝,臉上頓時散去愁雲露出陽光般燦爛的笑容。

回家後,李青春放下自己的活叫上妻子迅速在周邊打草、拉草、垛草,一干就是一個星期。 帶著妻子和小兒子從一八五團醫院回家的羅爾南,看到一大垛草整整齊齊地堆積在棚圈裡,他緊緊握住李青春的手說:“你真是比我的親戚還親。 ”從此以後,李青春和努爾蘭·吾力木兩家成了經常走動的“親戚”,大事小事都會相互伸一把手。

拼命救火結下兄弟情

2010年5月的一天,李青春正在巡渠、放羊,發現不遠處出現了滾滾濃煙,李青春下意識斷定是誰家失火了,根據方位判斷:那是距離龍口兩公里外的哈薩克族牧民俄力紮別克·胡安什拜的房子。 於是李青春拋下羊群,快馬加鞭趕到,看到以紮別克一家三口手忙腳亂的滅火,他翻身下馬,拎起水桶,徑直奔向河邊,水桶在河水裡一劃,一提已是滿滿一桶,看到以紮別克的妻子已經體力不繼,他拿起她的桶,左手一個桶,右手一個桶,來回十幾趟,汗流浹背,顧不得休息,就這樣在李青春的幫助下,終於撲滅了大火。

火滅了,李青春才舒了一口長氣,俄力紮別克·胡安什拜感激涕零地說:“你是我們一家三口的大恩人“,抱著李青春,拍打著李青春的肩膀說,我們以後就是好兄弟。 兩個人彼此看著對方被煙熏的黑黝黝的臉,笑個不停。 一場救火故,自此結下兄弟情。

盡心助老結下父子情

2012年秋季,龍口附近50多歲的哈薩克族老人阿曼泰·薩孜拜的兒子遭遇車禍身亡,兒媳隨後改嫁,留下一兒一女,給老人生活造成沉重負擔。

李青春聞及此事,迅速伸出援助之手,常常送去衣物、蔬菜、麵粉和清油等日常用品,希望能夠保障老人一家的基本生活。 阿曼泰·薩孜拜沒有牧草機械,他就幫助老人用鐮刀割草收集飼草。 孫子、孫女到了上學的年齡,老人沒有足夠的錢去供養這兩個孩子上學,李青春親自把孩子送到團中學,交上學費。 等他們週末回家時,李青春便常常帶上他們愛吃的零食去看他們,問他們學會了多少個漢字,有沒有聽爺爺的話等,就跟孩子的父親一樣。 於是老人逢人就說有有兒子了,李青春就是他的親兒子。

奮力救牛結下朋友情

每到4月中下旬,是龍口附近哈薩克族牧民朋友趕牛羊轉場上山放牧的日子,這個時節,山上所有的冰雪已經全部消融,小草開始慢慢發芽冒尖,牧民們都會不約而同上山尋找好的春牧場,讓牛羊能吃到草。 2015年4月25日上午,李青春剛吃過早飯,準備放牧、巡渠的時候,一個叫木拉提的哈薩克族牧民騎著馬慌裡慌張跑到李青春的家門口,說他的牛在轉場上山的過程中陷入到了河水淤泥裡,情況非常危急。由於這是第一次轉場到這裡,對路不是非常熟悉,所以導致他3頭大母牛陷進了躍進幹渠2公里處的河水淤泥裡。李青春一聽情況,趕緊拿上粗麻繩、開上拖拉機,跟他跑到現場,一看3頭牛鬥已經快被淤泥沒到了肚皮,就迅速把粗麻繩一頭綁在牛身上,一頭綁在拖拉機上,與此同時,不遠處趕場的牧民朋友看到我們這邊的情況,也都過來一起幫忙,通過我們的齊心協力,三頭大母牛最後全部用拖拉機給拉出來了。木拉提非常激動地說:“李大哥啊,非常感謝您,要不是您,我的三頭牛就沒有了,我要損失兩萬元呢。”他一邊說著,一邊拿出幾張一百元來,讓李青春無論如何要收下,作為感謝。李青春當時就說:“能幫到你,我也非常高興,作為一名黨員,這也是我應該幹的。錢我一定不會要的,認識了就說朋友,我們以後互幫互助”。在李青春的堅持下,木拉提收起了錢,說:“我們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我不會忘記您對我的幫助。”

李青春夫婦沒有親人、團場朋友陪伴,但是,他們卻有了一群在工作生活中相互扶持的哈薩克族朋友。每到哈薩克族傳統的古爾邦節以及牧民朋友的婚慶之日,李青春都是民族朋友必邀的“座上賓”。日久天長,他們誰也離不開誰了,在大漠深處演繹著一段又一段民族團結一家親的佳話。

大漠深處堅守生命水源,忠心不變書寫赤子情懷。作為一名普通黨員職工,李青春用最簡單的行為詮釋了他心底無私、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的大愛精神、赤子情懷,連續多年被評為一八五團“優秀共產黨員”,並榮獲“十師勞動模範”“十師北屯市感動人物”“兵團勞動模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等榮譽稱號。他披肝瀝膽,執著堅守,他就是一八五團的那顆胡楊樹、那株駱駝刺,屹立在荒涼寂寞之中,默默守望著這一寸土地,像一面不倒的旗幟,無私奉獻,給我們無限感動。

在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開展中,他是兵團民族團結進步的典範;在全團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中,他是廣大黨員幹部職工的榜樣。李青春,青春不悔!

(崔文魁 劉錦安)

2015年4月25日上午,李青春剛吃過早飯,準備放牧、巡渠的時候,一個叫木拉提的哈薩克族牧民騎著馬慌裡慌張跑到李青春的家門口,說他的牛在轉場上山的過程中陷入到了河水淤泥裡,情況非常危急。由於這是第一次轉場到這裡,對路不是非常熟悉,所以導致他3頭大母牛陷進了躍進幹渠2公里處的河水淤泥裡。李青春一聽情況,趕緊拿上粗麻繩、開上拖拉機,跟他跑到現場,一看3頭牛鬥已經快被淤泥沒到了肚皮,就迅速把粗麻繩一頭綁在牛身上,一頭綁在拖拉機上,與此同時,不遠處趕場的牧民朋友看到我們這邊的情況,也都過來一起幫忙,通過我們的齊心協力,三頭大母牛最後全部用拖拉機給拉出來了。木拉提非常激動地說:“李大哥啊,非常感謝您,要不是您,我的三頭牛就沒有了,我要損失兩萬元呢。”他一邊說著,一邊拿出幾張一百元來,讓李青春無論如何要收下,作為感謝。李青春當時就說:“能幫到你,我也非常高興,作為一名黨員,這也是我應該幹的。錢我一定不會要的,認識了就說朋友,我們以後互幫互助”。在李青春的堅持下,木拉提收起了錢,說:“我們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我不會忘記您對我的幫助。”

李青春夫婦沒有親人、團場朋友陪伴,但是,他們卻有了一群在工作生活中相互扶持的哈薩克族朋友。每到哈薩克族傳統的古爾邦節以及牧民朋友的婚慶之日,李青春都是民族朋友必邀的“座上賓”。日久天長,他們誰也離不開誰了,在大漠深處演繹著一段又一段民族團結一家親的佳話。

大漠深處堅守生命水源,忠心不變書寫赤子情懷。作為一名普通黨員職工,李青春用最簡單的行為詮釋了他心底無私、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的大愛精神、赤子情懷,連續多年被評為一八五團“優秀共產黨員”,並榮獲“十師勞動模範”“十師北屯市感動人物”“兵團勞動模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等榮譽稱號。他披肝瀝膽,執著堅守,他就是一八五團的那顆胡楊樹、那株駱駝刺,屹立在荒涼寂寞之中,默默守望著這一寸土地,像一面不倒的旗幟,無私奉獻,給我們無限感動。

在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開展中,他是兵團民族團結進步的典範;在全團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中,他是廣大黨員幹部職工的榜樣。李青春,青春不悔!

(崔文魁 劉錦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