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旅遊雲南:夏日清涼好去處 昌寧山間幽境有龍潭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聞水聲, 如鳴珮環, 心樂之。 伐竹取道, 下見小潭, 水尤清洌……”對於滇西小城昌寧來說, 位於縣城以東五公里的龍潭寺, 是個如柳宗元《小石潭記》一般的存在, 一年四季都是昌寧人“沒有去處”的好去處。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大凡稱為龍潭之地, 必有水與龍王的傳說, 昌甯龍潭寺不僅有龍, 而且還有三條。 石龍、沙龍、土龍在此競賽著吐水, 一年四季湧動清泉。 對於這裡的水, 有著太多的傳說, 如水的本身一般源源不斷。 最傳奇的, 是石龍之水自瀾滄江穿山而來, 有古人曾找到過源頭投入米糠而自龍潭石壁而出之說。 不過, 這說法似乎又不可信, 不然瀾滄江水雨季渾濁時, 龍潭之水卻依然清洌, “水淌三尺清”似乎也難以解釋。 但無論水從何來, 這水的確為這綠樹環抱的山凹增添了靈氣, 這裡的村莊、廟宇皆是因水而建, 因為而名, 因水而興。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 去龍潭寺最喜歡的, 便是到望山聽泉亭中坐坐, 看看山、看看水、看看魚, 還有來來往往的人, 飛來飛去的鳥。 無論天是晴是雨是陰, 亦無論季節是春夏秋冬, 也無論重建前的危亭還是重建後的“舊亭”, 坐在亭中總能收穫那份寧靜,

感覺自己仿佛融入于周圍的環境, 走入“葦陰中千般翠色, 松濤外一抹青天”的境界。

已想不起第一次看到這碧水, 這亭子是什麼時候事, 也記不起去了多少次。 但卻記得, 第一次去就喜歡上了這個亭子, 喜歡坐在亭裡望山聽泉的感覺。 站立亭內面向南山,

廟宇于環山青松間若隱若現, 泉流于石隙急湧攪一池碧波蕩漾。 只是那個時候的亭子, 用略顯破敗的外表, 講述著寫滿歲月滄桑的龍潭故事。

“潭中魚可百許頭, 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然不動, 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與柳完元所見一樣, 龍潭寺清可見底的潭中, 也不時可見魚兒百許頭。

看著這些魚兒, 不禁對一直對深信不疑古訓 “水至清則無魚”產生了懷疑。 這一池清泉、一池快樂的魚兒, 足以成為此話的反證。 水清澈透底的水裡, 大大小小、色彩各異的魚兒在快樂地生活著。 或三三兩兩, 或成群結對, 時而在玻璃般的水中穿行, 時而調皮地“鑽進”倒影林中嬉戲, 一天到晚快樂地遊, 不停休。

龍潭寺不僅有龍,而且是“三龍治水”,地殼的石、土、沙三個主要元素,都被這“三龍”治住,也難怪水那麼清那麼純。有水的地方,常會有橋相伴,龍潭寺也是如此。小橋靜臥那裡,任人在橋上走,水在橋下流。若沒橋,路就斷了,景就缺了。在整個龍潭寺的景觀裡,橋就是一個連接子,有時可能不會引人注目,無時才會發現不可或缺。

大概因為然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沒地方可去”是昌甯人最常發的感慨,即便如龍潭寺這樣有山有水的地方,也只是“沒辦法隨便去”的無奈選擇。每到週末,許多人便會約上三朋五友,帶上家人老小,到龍潭寺去看看山、觸觸水,劃一劃小船,或到小攤前吃一條烤魚,或於柳樹蔭蔽下小憩閒聊,一臉的愜意將心底的快樂表達得淋漓盡致。笑容裡可以感覺到,“沒辦法隨便去”的無奈,其實只是個習慣性的表達。

龍潭寺不僅有龍,而且是“三龍治水”,地殼的石、土、沙三個主要元素,都被這“三龍”治住,也難怪水那麼清那麼純。有水的地方,常會有橋相伴,龍潭寺也是如此。小橋靜臥那裡,任人在橋上走,水在橋下流。若沒橋,路就斷了,景就缺了。在整個龍潭寺的景觀裡,橋就是一個連接子,有時可能不會引人注目,無時才會發現不可或缺。

大概因為然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沒地方可去”是昌甯人最常發的感慨,即便如龍潭寺這樣有山有水的地方,也只是“沒辦法隨便去”的無奈選擇。每到週末,許多人便會約上三朋五友,帶上家人老小,到龍潭寺去看看山、觸觸水,劃一劃小船,或到小攤前吃一條烤魚,或於柳樹蔭蔽下小憩閒聊,一臉的愜意將心底的快樂表達得淋漓盡致。笑容裡可以感覺到,“沒辦法隨便去”的無奈,其實只是個習慣性的表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