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晨報論語]“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別唯讀出了勵志

晨報論語

“人生實苦, 但請你足夠相信”別唯讀出了勵志

近日, 清華大學回復甘肅省定西市第一中學考生魏祥有關一旦被錄取後能否“帶著媽媽上大學”之問的一封信引發關注。 在信中, 他感恩母親不辭辛勞照顧他, 12年如一日背他上學, 並請求清華大學在錄取他的同時也能接納他的母親, 為他們提供一間陋室, 以便母親繼續照顧他。 清華大學招生辦瞭解情況後, 發表《致甘肅考生魏祥:人生實苦, 但請你足夠相信》的文章進行回應, 明確表示清華已經在做魏祥入校後的學習與生活安排。

(詳見今日《蘭州晨報》A07版)

來自苦甲天下定西的魏祥可能沒想到, 自己的請求, 會如此順利得到清華方面的回應, 並且是以公開信的方式。 但更沒想到的或還是, 清華公開信的標題“人生實苦, 但請你足夠相信”, 會瞬間爆紅, 成為一碗最新的勵志雞湯, 在社交媒體收穫眾多共鳴, 並引發刷屏之效。 客觀來講, 拋卻爆紅的公開信有自帶“行銷”的嫌疑, 清華大學對魏祥請求的滿足, 確實展現了一所大學應有的擔當和人文關懷。 但魏祥的要求被滿足之餘, 對更多人而言, 此事不能只是純粹收穫一碗“雞湯”, 借機參與一把大眾抒情。

應該說, 像魏祥這樣的貧困、殘疾高考考生, 並非孤例。 如2015年全國就有逾3000殘疾人考生被普通高校錄取。 但卻並非每個殘疾考生,

都能享受校方這般的重視與厚待。 如2010年, 河南一名殘疾考生因電子檔案體檢表顯示正常被拒入學;2014年, 漳州一名殘疾女生被福建一大學退檔。 且這些事件, 最終都是在引發社會輿論關注後, 才得到圓滿解決。 可以說, 殘疾人考生上大學的權利, 仍面臨著各種顯性或隱性的不確定感。 也正因為此, 魏祥被清華大學“溫柔以待”, 才能夠成為一則“新聞”。

事實上, 有論者已經指出, 即便是對生活難以自理的魏祥, 根據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 清華大學也是有權拒絕其入學的。 這是因為, 該規定中有著這樣的條款:對高考成績達到要求、身體條件能夠完成所報專業學習、生活能夠自理的殘疾考生, 高校不能因其殘疾而不予錄取。

換言之, 若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考生, 高校有權因其殘疾而不予錄取。 殘疾考生與正常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考上同樣的大學, 必定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汗水, 那麼, 無論是從投入與回報匹配的角度, 還是對殘疾人予以更多社會關懷的角度, 這樣的規定都有失妥當。

不難發現, 若跳出魏祥受到清華大學厚待的故事, 談及殘疾人的入學、考試、就業權利, 實在難言是溫暖和值得抒情之事。 一方面, 魏祥就讀清華大學的後顧之憂雖被免除, 但順利入學可能只是殘疾考生所闖過的第一道關卡, 就業等方面的權利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另一方面, 若說“人生實苦”, 那麼, 比正常人需要付出更多艱辛的殘疾人, 必定要承受更多的人生之“苦”,

社會理應為他們提供更多能減壓與消苦的權利保障。 魏祥的“幸運”, 應該平等複製到更多需要的殘疾人身上。 (朱昌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