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哈利波特問世20年:那個曾經婚姻失敗、困頓潦倒的女人,用魔法改變了整個世界

上世紀90年代

在那個沒有互聯網喧囂躁動的世界

很多人在放學、下班後讀 書

泛黃的紙張, 墨黑的文字

不知承載了多少人的精神世界

……

1965年7月31日, 有個小女孩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

因她從小滿臉雀斑, 長相平平, 在家忍受著父母嫌棄, 在學校還要被同學嘲笑。

她叫:J·K·羅琳 。

在那個悲慘的現實生活中, 唯一陪在她身邊的只有那一本本書籍, 唯一能使她安心快樂的只有書中的文字。 只要一開始讀書, 外面的世界就安靜了。

6歲時她就開始自己創作童話故事, 無論有沒有人欣賞, 她都自得其樂, 因為這是只屬於她一個人的美好世界。

大學時期她報考了自己喜歡的古典文學專業, 正是這個被父母稱之為:連個廁所都賺不到的專業, 打開了羅琳心中創作的大門。

沒有人會想到, 多年以後, 她會用文字改變這個世界。

1989年, 24歲的J·K·羅琳在前往倫敦的火車上, 恍惚間她看到一個瘦小男孩, 黝黑的頭髮, 深綠色的眼睛, 圓框眼鏡旁, 有一道閃電狀的傷疤。

這讓她腦海中突然產生了一股創作靈感, 一個身披斗篷的魔法男孩出現了: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1991年大學畢業後, 她隻身一人來到葡萄牙, 為了維持生計做過秘書, 也當過英語教師, 但從未忘記撰寫自己的魔法世界。

1992年羅琳邂逅了第一位丈夫, 一見鍾情後很快步入婚姻的殿堂, 本以為找到了真愛, 結果卻事與願違, 婚後丈夫對她脾氣暴躁, 甚至大打出手。

在女兒出生之後, 丈夫非但不收斂, 反而變本加厲, 在一次激烈爭吵後, 丈夫把她趕出了家門, 扔在了街頭。

1994年忍無可忍的羅琳提出離婚, 在法院中拼盡全力才爭得了女兒的撫養權。 隨後用了近一年時間來治療內心的創傷, 走出陰影。

單身母親帶著孩子返回英國, 最難的時候, 因為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這期間她租住在愛丁堡一間簡陋的毛胚房中, 靠著政府資助的103美元低保, 艱難度日。

對於自己, 她的評價是:“我從沒見過如此失敗的人”。

在這樣窘迫的環境下,她仍然沒有放棄寫作,因為親手完成一部作品是她的夢想,也是她的快樂。

她每天上班打工,休息時就帶著小女兒來到附近咖啡店,一邊看孩子,一邊撰寫著作。

(這就是當年羅琳坐在窗邊寫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咖啡店)

1995年,這個命運多舛的女人將自己心中的夢境寫成文字,拿著《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底稿走街串巷,想要講給全世界所有人聽。

但是虛幻的世界並沒有得到出版商的認可,她連續被18家出版社退稿,耗盡這麼多年才完成的心血難道就此夭折?

她仍不願放棄,從《作家與藝術家年鑒》長長的名單裡四處尋找文學經紀人寄底稿,其中一位經紀人裡特,看也沒看就要扔進退稿箱,幸運的是他助手看出了這部著作的前景,立刻阻止了他。

隨後經紀人開始聯繫出版社發行,也許是天道酬勤,也許是羅琳施了魔法,1997年6月,也就是20年前的那個夏天,《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倫敦出版後一鳴驚人,神奇的人物,跌宕起伏的劇情,受到孩子們的狂熱追捧。

人們在書裡,發現了這個薄情世界裡所缺少的精彩、斑斕、夢幻。

出版商紛紛致電,經紀人裡特也看到了商機,以十萬美元的價格賣出《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版權,創下美國童書版權交易紀錄,從此帶人們走進了 魔 法 的世界。

1998年,羅琳再接再厲,不眠不休地寫下了《哈利·波特與密室》,結果依然廣受歡迎,1999年就開始創作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在魔法的世界中,她近乎癡狂。

與此同時,哈利·波特逐漸火遍了全世界。

不僅沉迷於故事情節中,寫到關鍵之處,羅琳連小說插畫都自己完成,把心中的場景全部畫出來。

從1997年第一部出版,直到《哈利·波特》系列7部著作全部完結,她整整用了10年,向全世界講述了一個隻屬於她的夢。

據不完全統計,從正式發行開始,全球先後用70多種文字將她的作品翻譯成不同版本,銷量一路攀升到4億5千萬冊。成為世界最暢銷的小說之一。

故事之所以動人,因為它來源於生活。第三部“阿茲卡班的囚徒”中,在羅琳筆下,連伏地魔都能抗衡的哈利·波特,卻被攝魂怪折磨地生不如死,其實這都是羅琳親身經歷的寫照。

曾經令她痛不欲生的遭遇,就像筆下無臉無情的攝魂怪,吞噬了她的信念、快樂,擊垮了她的生活、家庭。使她得了可怕的抑鬱症。

相信很多人對抑鬱症並不陌生,輕則渾渾噩噩,重則自殘輕生。像攝魂怪一樣,是無形的殺手。

失敗的婚姻,失業的壓力,讓羅琳在痛苦的深淵中一度想要自殺,但她都沒有放棄自己,因為她還有女兒,她還不能死。

就像第三部結尾,哈利·波特終於克服心魔,拼命回想那些快樂的往事,呼喚出強大守護神,殺死了那群攝魂怪。就像羅琳說的:我可以被打敗,但絕不會被打倒。

這個堅強勇敢的女人,被英國泰晤士報稱之為:“繼莎士比亞後最有名的文學人物”。曾經窮困潦倒一無所有,如今登上福布斯富豪作家排行榜,接受英國女王接見。

這位單親媽媽,用自己的故事,成就了哈利·波特,也成就了自己。

毫不誇張地說,那個曾經婚姻失敗、幾欲輕生的單親媽媽,也用自己魔法的夢想改變了整個世界。

幸福只會遲到,絕不會缺席。2001年羅琳愛上了現在丈夫,一個視他如珍寶的男人。

兩人組建了幸福的家庭,生下一雙兒女,甜蜜至今。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後,她依然還保持著愛與被愛的能力。

就在那一年,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慕名趕來,決定將它的系列作品搬上螢幕。

當文學遇到電影,新的經典就要誕生。

如果書籍的暢銷代表作品在這個領域的地位,那麼哈利波特系列的電影又將羅琳和她的魔法世界推向另一座巔峰。

人們說書籍是一個看不見的世界,那麼電影就是將一行行文字幻化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呈現在人們眼前。

那一年,12歲的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飾:哈利·波特)、11歲的艾瑪·沃特森(飾:赫敏·格蘭傑)、13歲的魯伯特·格林特(飾:羅恩·韋斯萊),打敗了近千名試鏡的孩子,三人攜手一起將近300萬字的魔法世界搬上了大螢幕。

自2001年上映以來,《哈利·波特》系列八部影片,在世界掀起一股魔法旋風,每一部上映都豪取近10億美元的票房,成為全球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哈利·波特與密室》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去年,羅琳宣佈不再續寫哈利·波特,而電影系列也就此完結,經典永遠無法複製,青春也一去不復返,那令人沉迷的魔法世界,就此落幕。

1分鐘回顧哈利·波特的人生

▽▽▽

曾幾何時,身邊多少人也曾幻想過,在某一天的清晨,會收到霍格沃茲學院貓頭鷹寄來的入學通知書。

在九又四分之三月臺,聽著火車的鳴笛,帶上咧嘴唱歌的分院帽,整個霍格沃茲禮堂響起一首屬於自己的歌……

如今,到2017年6月,《哈利·波特》著作整整問世了 2 0 年,很多人都沒有等來自己的魔法世界。

或許那只送信的貓頭鷹迷路了,通知書不小心弄丟了;或許,是因為我們長大了,不再相信童話。

一晃20年很多人和事都變了,書讀得越來越少了,電腦看得越來越多了,放下了書本,拿起了手機,忘記了無數個夜晚透過文字看世界的書卷氣,只習慣隔著螢幕刷網頁的空虛感。

動圖

那些魔法世界的朋友們,你們在現實世界還好嗎?

我們喜歡哈利·波特的勇敢與無畏。希望28歲的他也能像哈利一樣,在生活中一直勇往直前。

我們喜歡赫敏的智慧與自信,現實中她也深受大家喜愛。

我們喜歡羅恩的憨厚與真誠,現實中他很少拍電影,而是忙著繪畫、烹飪、打高爾夫、陪家人。

我們喜歡健忘的納威,現實中長大後的他從胖乎乎的傻小子,變成了令無數少女舔屏的肌肉型男。

我們私下調侃著瑪律福的傲慢,卻拜倒在他精緻的容顏下,如今長大成人後,依然魅力不減。

我們喜歡鄧布利多的慈愛,殊不知他也會老去。如今77歲的他正在努力保持健康,只為在晚年能與家人共用天倫之樂。

我們偷偷議論著伏地魔的醜陋與可怕,卻不知生活中是一個如此俊俏的型男。

可是,最令人難忘的,還是那個嘗盡人生百態,不斷遊走在正邪黑白兩端的男人:西弗勒斯·斯內普教授 (Severus Snape)。

他這一生,既沒有正面形象身上各種讚美光環,也沒有反面角色那樣十惡不赦,他卻最讓人心疼,因為他活得夠真實,就像生活中每一個身邊的普通人,愛恨情仇全嘗盡,直到傷痕累累,仍然心存溫暖。

這個出生在蜘蛛尾巷的男孩,人們看到了他外表陰沉、冷漠、刻薄的一面,總是一身黑袍,油膩的長髮遮住嚴肅的臉龐。

暗中刁難哈利·波特,處處咄咄逼人,不熱情似火,也懶得幽默。

卻又看到了他專情、執著、柔軟的一面,每當遇到危險總是及時出現,保護著哈利·波特。

一切皆因愛而起,這個冷若冰霜的男人,曾經也熱烈地愛著一個女孩:莉莉·伊萬斯。兩個人一起學習魔法,一起暢想未來。

誰知世事難料,因沉迷黑魔法,誤入歧途,站在了反派伏地魔的身邊。

後來心愛的女人離他而去,與自己的死敵結婚,生下了兒子哈利·波特,他心如刀割,從此,在愛面前,他認為自己百毒不侵。

可誰曾想,當有一天得知心愛的女人被伏地魔殺害,看著莉莉在懷中死去的時候,他痛不欲生仰面大哭,那自認為堅不可摧的內心瞬間崩塌。原來,在愛面前,他不過是凡夫俗子。

他幡然醒悟,為愛決定復仇,站到了正義的一邊,將自己強大的魔法帶到了霍格沃茲學院。

平常見到哈利·波特的他,會睹物思人而對孩子嚴厲苛刻,但在危難關頭,一定會拼死保護孩子,即使這不是他的兒子。

他所做的一切只因深深愛著他的母親,看似令人反感的斯內普,心中對愛情卻忠貞不二、至死不渝。

永遠忘不了他在臨死前唯一的願望,就是對哈利波特說:“讓我再看一遍你的眼睛,因為跟你媽媽的一樣……”

看著那雙清澈的眼睛,仿佛看見了曾經的莉莉,死前能見心愛女人最後一眼,是多麼幸福。因愛一人、終生未娶、至死方休。

在現實生活中,2012年,斯內普教授的扮演者艾倫·裡克曼與相伴了五十年的女友Rima Horton在紐約結婚了,相戀這麼多年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始終不離不棄。

戲裡戲外都是情聖,這個深情的男人感動了世界,然而剛剛結婚沒多久,就在2016年1月14日,因癌症逝世。

不知離開這個世界後,他是否回到了那個叱吒風雲的魔法世界。

臨死前用一枚婚戒,為他那五十多年的愛畫上了句號。“總有一天我會從你身邊默默離開,不帶任何聲響。因為我背負了很多,我習慣了自己一個人難過。”

那個外冷內熱的斯內普教授,獨自走了,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麼多年過去了,劇中的人物有人長大、有人息影、有人去世。原來即使擁有神奇的魔法,也擋不住歲月神偷的腳步。

20年前,羅琳還是一個帶著孩子單親媽媽,為了生存四處碰壁窮困潦倒……

20年前,小演員們還在嘻嘻哈哈準備試鏡……

20年前,大家還都年少輕狂……

20年前,你我都願意相信夢想……

短短20年,有人從蹣跚學步到結婚生子,從踏入校園到步入社會,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相恨,發生了太多的故事。

就像書中,鄧布利多校長曾經問斯內普教授的那句話:“after all this time?” 過了這麼久,你還在愛莉莉?

斯內普教授溫柔地說:“Always” 永遠都愛 。

如果一切還能重來,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終於體會到那句:你讀過的書中,藏著你走過的路、掉下的淚、愛過的人。哈利·波特的故事之所以令人難忘,因為它藏滿了你我青春的秘密,某天偶然翻開,仿佛昨日重現。

終於明白,最殘忍的魔法是長大,它帶走了童心;

最溫柔的魔法是回憶,它讓我們孤獨的靈魂有處可棲;

而最神奇的魔法是時光,它讓我們既有前程可奔赴,也有歲月可回頭……

在這樣窘迫的環境下,她仍然沒有放棄寫作,因為親手完成一部作品是她的夢想,也是她的快樂。

她每天上班打工,休息時就帶著小女兒來到附近咖啡店,一邊看孩子,一邊撰寫著作。

(這就是當年羅琳坐在窗邊寫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咖啡店)

1995年,這個命運多舛的女人將自己心中的夢境寫成文字,拿著《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底稿走街串巷,想要講給全世界所有人聽。

但是虛幻的世界並沒有得到出版商的認可,她連續被18家出版社退稿,耗盡這麼多年才完成的心血難道就此夭折?

她仍不願放棄,從《作家與藝術家年鑒》長長的名單裡四處尋找文學經紀人寄底稿,其中一位經紀人裡特,看也沒看就要扔進退稿箱,幸運的是他助手看出了這部著作的前景,立刻阻止了他。

隨後經紀人開始聯繫出版社發行,也許是天道酬勤,也許是羅琳施了魔法,1997年6月,也就是20年前的那個夏天,《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倫敦出版後一鳴驚人,神奇的人物,跌宕起伏的劇情,受到孩子們的狂熱追捧。

人們在書裡,發現了這個薄情世界裡所缺少的精彩、斑斕、夢幻。

出版商紛紛致電,經紀人裡特也看到了商機,以十萬美元的價格賣出《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版權,創下美國童書版權交易紀錄,從此帶人們走進了 魔 法 的世界。

1998年,羅琳再接再厲,不眠不休地寫下了《哈利·波特與密室》,結果依然廣受歡迎,1999年就開始創作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在魔法的世界中,她近乎癡狂。

與此同時,哈利·波特逐漸火遍了全世界。

不僅沉迷於故事情節中,寫到關鍵之處,羅琳連小說插畫都自己完成,把心中的場景全部畫出來。

從1997年第一部出版,直到《哈利·波特》系列7部著作全部完結,她整整用了10年,向全世界講述了一個隻屬於她的夢。

據不完全統計,從正式發行開始,全球先後用70多種文字將她的作品翻譯成不同版本,銷量一路攀升到4億5千萬冊。成為世界最暢銷的小說之一。

故事之所以動人,因為它來源於生活。第三部“阿茲卡班的囚徒”中,在羅琳筆下,連伏地魔都能抗衡的哈利·波特,卻被攝魂怪折磨地生不如死,其實這都是羅琳親身經歷的寫照。

曾經令她痛不欲生的遭遇,就像筆下無臉無情的攝魂怪,吞噬了她的信念、快樂,擊垮了她的生活、家庭。使她得了可怕的抑鬱症。

相信很多人對抑鬱症並不陌生,輕則渾渾噩噩,重則自殘輕生。像攝魂怪一樣,是無形的殺手。

失敗的婚姻,失業的壓力,讓羅琳在痛苦的深淵中一度想要自殺,但她都沒有放棄自己,因為她還有女兒,她還不能死。

就像第三部結尾,哈利·波特終於克服心魔,拼命回想那些快樂的往事,呼喚出強大守護神,殺死了那群攝魂怪。就像羅琳說的:我可以被打敗,但絕不會被打倒。

這個堅強勇敢的女人,被英國泰晤士報稱之為:“繼莎士比亞後最有名的文學人物”。曾經窮困潦倒一無所有,如今登上福布斯富豪作家排行榜,接受英國女王接見。

這位單親媽媽,用自己的故事,成就了哈利·波特,也成就了自己。

毫不誇張地說,那個曾經婚姻失敗、幾欲輕生的單親媽媽,也用自己魔法的夢想改變了整個世界。

幸福只會遲到,絕不會缺席。2001年羅琳愛上了現在丈夫,一個視他如珍寶的男人。

兩人組建了幸福的家庭,生下一雙兒女,甜蜜至今。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後,她依然還保持著愛與被愛的能力。

就在那一年,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慕名趕來,決定將它的系列作品搬上螢幕。

當文學遇到電影,新的經典就要誕生。

如果書籍的暢銷代表作品在這個領域的地位,那麼哈利波特系列的電影又將羅琳和她的魔法世界推向另一座巔峰。

人們說書籍是一個看不見的世界,那麼電影就是將一行行文字幻化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呈現在人們眼前。

那一年,12歲的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飾:哈利·波特)、11歲的艾瑪·沃特森(飾:赫敏·格蘭傑)、13歲的魯伯特·格林特(飾:羅恩·韋斯萊),打敗了近千名試鏡的孩子,三人攜手一起將近300萬字的魔法世界搬上了大螢幕。

自2001年上映以來,《哈利·波特》系列八部影片,在世界掀起一股魔法旋風,每一部上映都豪取近10億美元的票房,成為全球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哈利·波特與密室》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去年,羅琳宣佈不再續寫哈利·波特,而電影系列也就此完結,經典永遠無法複製,青春也一去不復返,那令人沉迷的魔法世界,就此落幕。

1分鐘回顧哈利·波特的人生

▽▽▽

曾幾何時,身邊多少人也曾幻想過,在某一天的清晨,會收到霍格沃茲學院貓頭鷹寄來的入學通知書。

在九又四分之三月臺,聽著火車的鳴笛,帶上咧嘴唱歌的分院帽,整個霍格沃茲禮堂響起一首屬於自己的歌……

如今,到2017年6月,《哈利·波特》著作整整問世了 2 0 年,很多人都沒有等來自己的魔法世界。

或許那只送信的貓頭鷹迷路了,通知書不小心弄丟了;或許,是因為我們長大了,不再相信童話。

一晃20年很多人和事都變了,書讀得越來越少了,電腦看得越來越多了,放下了書本,拿起了手機,忘記了無數個夜晚透過文字看世界的書卷氣,只習慣隔著螢幕刷網頁的空虛感。

動圖

那些魔法世界的朋友們,你們在現實世界還好嗎?

我們喜歡哈利·波特的勇敢與無畏。希望28歲的他也能像哈利一樣,在生活中一直勇往直前。

我們喜歡赫敏的智慧與自信,現實中她也深受大家喜愛。

我們喜歡羅恩的憨厚與真誠,現實中他很少拍電影,而是忙著繪畫、烹飪、打高爾夫、陪家人。

我們喜歡健忘的納威,現實中長大後的他從胖乎乎的傻小子,變成了令無數少女舔屏的肌肉型男。

我們私下調侃著瑪律福的傲慢,卻拜倒在他精緻的容顏下,如今長大成人後,依然魅力不減。

我們喜歡鄧布利多的慈愛,殊不知他也會老去。如今77歲的他正在努力保持健康,只為在晚年能與家人共用天倫之樂。

我們偷偷議論著伏地魔的醜陋與可怕,卻不知生活中是一個如此俊俏的型男。

可是,最令人難忘的,還是那個嘗盡人生百態,不斷遊走在正邪黑白兩端的男人:西弗勒斯·斯內普教授 (Severus Snape)。

他這一生,既沒有正面形象身上各種讚美光環,也沒有反面角色那樣十惡不赦,他卻最讓人心疼,因為他活得夠真實,就像生活中每一個身邊的普通人,愛恨情仇全嘗盡,直到傷痕累累,仍然心存溫暖。

這個出生在蜘蛛尾巷的男孩,人們看到了他外表陰沉、冷漠、刻薄的一面,總是一身黑袍,油膩的長髮遮住嚴肅的臉龐。

暗中刁難哈利·波特,處處咄咄逼人,不熱情似火,也懶得幽默。

卻又看到了他專情、執著、柔軟的一面,每當遇到危險總是及時出現,保護著哈利·波特。

一切皆因愛而起,這個冷若冰霜的男人,曾經也熱烈地愛著一個女孩:莉莉·伊萬斯。兩個人一起學習魔法,一起暢想未來。

誰知世事難料,因沉迷黑魔法,誤入歧途,站在了反派伏地魔的身邊。

後來心愛的女人離他而去,與自己的死敵結婚,生下了兒子哈利·波特,他心如刀割,從此,在愛面前,他認為自己百毒不侵。

可誰曾想,當有一天得知心愛的女人被伏地魔殺害,看著莉莉在懷中死去的時候,他痛不欲生仰面大哭,那自認為堅不可摧的內心瞬間崩塌。原來,在愛面前,他不過是凡夫俗子。

他幡然醒悟,為愛決定復仇,站到了正義的一邊,將自己強大的魔法帶到了霍格沃茲學院。

平常見到哈利·波特的他,會睹物思人而對孩子嚴厲苛刻,但在危難關頭,一定會拼死保護孩子,即使這不是他的兒子。

他所做的一切只因深深愛著他的母親,看似令人反感的斯內普,心中對愛情卻忠貞不二、至死不渝。

永遠忘不了他在臨死前唯一的願望,就是對哈利波特說:“讓我再看一遍你的眼睛,因為跟你媽媽的一樣……”

看著那雙清澈的眼睛,仿佛看見了曾經的莉莉,死前能見心愛女人最後一眼,是多麼幸福。因愛一人、終生未娶、至死方休。

在現實生活中,2012年,斯內普教授的扮演者艾倫·裡克曼與相伴了五十年的女友Rima Horton在紐約結婚了,相戀這麼多年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始終不離不棄。

戲裡戲外都是情聖,這個深情的男人感動了世界,然而剛剛結婚沒多久,就在2016年1月14日,因癌症逝世。

不知離開這個世界後,他是否回到了那個叱吒風雲的魔法世界。

臨死前用一枚婚戒,為他那五十多年的愛畫上了句號。“總有一天我會從你身邊默默離開,不帶任何聲響。因為我背負了很多,我習慣了自己一個人難過。”

那個外冷內熱的斯內普教授,獨自走了,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麼多年過去了,劇中的人物有人長大、有人息影、有人去世。原來即使擁有神奇的魔法,也擋不住歲月神偷的腳步。

20年前,羅琳還是一個帶著孩子單親媽媽,為了生存四處碰壁窮困潦倒……

20年前,小演員們還在嘻嘻哈哈準備試鏡……

20年前,大家還都年少輕狂……

20年前,你我都願意相信夢想……

短短20年,有人從蹣跚學步到結婚生子,從踏入校園到步入社會,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相恨,發生了太多的故事。

就像書中,鄧布利多校長曾經問斯內普教授的那句話:“after all this time?” 過了這麼久,你還在愛莉莉?

斯內普教授溫柔地說:“Always” 永遠都愛 。

如果一切還能重來,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終於體會到那句:你讀過的書中,藏著你走過的路、掉下的淚、愛過的人。哈利·波特的故事之所以令人難忘,因為它藏滿了你我青春的秘密,某天偶然翻開,仿佛昨日重現。

終於明白,最殘忍的魔法是長大,它帶走了童心;

最溫柔的魔法是回憶,它讓我們孤獨的靈魂有處可棲;

而最神奇的魔法是時光,它讓我們既有前程可奔赴,也有歲月可回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