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神經疾病,重在治肝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 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面神經麻痹、癲癇、血管性頭痛、震顫麻痹, 均為神經系統常見病, 均有肝風擾動之象, 故均應採用平肝熄風法治療。 但四者成因, 同中有異。 面神經麻痹重點在“風”, 癲癇重點在“痰”, 血管性頭痛重點在“瘀”, 震顫麻痹重點在“虛”。 故在臨床中應對各病知其所同, 為肝風擾動, 明其所異, 分別為風、痰、瘀、虛。 然後立法處方, 有所依據, 加以靈活化載, 庶可藥證合度, 提高療效。

現僅就運用以天麻、鉤藤、僵蠶、全蠍、蜈蚣為基礎的平肝熄風法治療面神經麻痹、癲癇、血管性頭痛、震顫麻痹等病,

抓住其各自的不同特點, 加以探討。

1、治療面神經麻痹, 要著眼於一個“風”字:

面神經麻痹或稱面神經炎、面神經癱瘓。 中醫稱之“口癖”。 因此病主要表現為口角歪斜、口齒不清, 故名。 俗稱“吊線風”。

面神經麻痹, 是神經系統常見病。 老幼青壯均可發病, 而以中青年較多。 本病急性期來勢迅速, 常於晨起發現面肌癱瘓, 口角向健側歪斜, 不能皺額、蹙眉、閉目、鼻唇溝變淺, 鼓腮漏氣, 進食時食物易殘留於患側齒頰間。 西醫認為由於感染病毒所致。

本病多由於正氣虧虛、表衛不固、風邪乘虛入侵, 以致氣血痹阻, 經絡失和, 故見口眼歪斜, 面肌麻痹。

處方:天麻9g 鉤藤15g 炙僵蠶9g 全蠍粉2g(亦可用蜈蚣粉2g, 或用全蠍粉、蜈蚣粉各1g)分2次吞服,

以平肝搜風通絡;丹參15g 當歸15g 赤芍、白芍各15g, 以柔肝行血熄風。 初發病階段, 應加防風9g 板藍根30 蒲公英30g

以祛風解毒。 急性期可加仙靈脾9g 蓯蓉12g 生地30g, 陰陽相配, 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能顯著提高療效。 久病正氣虧虛, 可加黨參、黃芪各15g, 以益氣扶正祛邪。

2、治療癲癇, 要突出一個“痰”字:

癲癇又稱癇證。 民間常稱“羊癲瘋”, 主要形容其發作時常伴畜類呼叫聲。

大發作時常見突然跌僕, 不省人事, 口吐涎痰, 喉間痰鳴聲, 四肢抽搐等

症。 除與肝風擾動有關外, 上述症狀, 均與痰濁內蒙, 密切相關。

處方:天麻9g 鉤藤15g, 以平肝熄風;僵蠶9g 菖蒲9g 遠志4.5g 生南

星15g, 以化痰開竅(亦可選用天竺黃9g 生半夏15g);全蠍粉2g分2次吞

服、生鐵落60g, 以鎮驚定癇(亦可選用紫石英30g);白芍30g 丹參15g,

以養血柔肝熄風。 發作時神思恍惚, 喃喃自語, 或不自覺地解扣、搜索衣

袋等表現, 稱作精神運動性發作, 可加炙甘草9g 淮小麥30g 大棗5只。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