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留在大城市的我們:最害怕一生碌碌無為,卻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歡迎品嘗“新聞自助餐”, 點擊藍字可訂閱哦

國內20-39歲主動選擇獨居的人群已接近2000萬。 他們在大城市打拼, 收入尚可。 他們更多的是在出租房裡上網、玩手機和一個人吃飯,

比普通青年感覺更孤獨。 其中21%的人有"月光"現象或輕度負債。

你也是這些“空巢青年”中的一份子嗎?

在本周, 每天一條關於“你”的城市生存指南等你來“品嘗”, 我們不需要刻板的社會印象, 我們要活出精彩的人生~❤❤❤

在知乎“如何看待空巢青年”的話題中, 一些知友寫下了自己的感受:

@21424

1、我和siri成為了好朋友。

2、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著了, 醒了發現一切如舊, 沒人給我蓋被子, 沒人關電視。

@啊不然嘞

1.外賣APP還沒有很流行的時候, 背社區附近餐館的外送電話和背自己身份證差不多熟練。

2.為了快遞包裹寄存關係的穩定, 無論有沒有需要都會經常去社區的小超市里逛逛, 在超市老闆面前怒刷存在感。

3.妝真的不大會化, 衣服也不大會挑, 但網路、燈和水管什麼的, 修得不錯。

4.衛生間內絕對絕對絕對不可以只放1卷衛生紙。

5.家門選用撞鎖屬於作死行為, 多讓大風把穿著睡衣的自己和家隔絕幾次, 就長記性了。

@從醫而終

無人問我粥可溫, 無人與我立黃昏。

@長峰破浪

1、從不敢生病。 有次忽然發燒爬不起床, 握著手機不知道可以騷擾誰時崩潰大哭過;

2、備用鑰匙放到哪裡都是。 幾次出差回來忽然找不到鑰匙, 半夜到處去找開鎖工(超過3次), 後來養成了公司、同事那都會放備用鑰匙的習慣;

3、去點餐後吃了一半要去洗手間, 回來後 餐桌被撤的乾乾淨淨;

4、擅長傾聽, 不喜歡分享心事。 跟成長經歷有關, 從小都是屬於住校、租房的自己一個人, 已經不太擅長將自己的心事說出來給其他人聽, 更多的是當一個傾聽者當一個隨時可以分享給我的人;

是啊, 獨自在大城市生活,

就要面臨漫長的孤獨。

所以你為什麼還不選擇逃離北上廣?

對於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這道選擇題,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知乎上, 知友給出了不同的看法:

@李小北

就說買衣服吧

小城市: 臥槽, 美特斯邦威好貴, 咱們去小店瞅瞅

大城市: 臥槽, 小店好貴, 咱們去美特斯邦威瞅瞅

@二九

畢業後留在一線城市,過了一段時間,我心裡的想法發生了內容和排序上的變化:

一.小城市的好

父母親人在身邊,萬事有個照應;

工作上更容易能得到重視,找到滿足感,而壓力遠沒有大城市那麼大,不僅有時間,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有精力過真正的生活;

在有精力過真正的生活的過程中,能再有額外的精力發展自己的興趣;

小城市未開發的資源多,可開發的掙錢機會其實更多更容易;

有益身體健康;

房價相對便宜。

二. 大城市的好

掙錢多。

@柳葉刀

大城市優點:機會很多,只要踏實努力,就可以賺到錢,我身邊的同學或者朋友在大城市奮鬥五年的,基本上年薪都是十五萬起了,我自己現在基本上也可以做到五十萬年薪以上了。周圍人素質更高,很多政府部門辦事也效率很高,因為監督的比較嚴格。

缺點:這裡像是生存,不像是生活,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是軀殼,賺錢的機器。生活很沉悶,日子有點空虛,至今也沒有找到女盆友。不知道安定在哪。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回不去的故鄉,融不進的城市。說的就是我這種人。

如果感到糾結和迷茫,

不妨看看下面的故事。

我有一個表姐,她以前在上海一家很大的國際廣告公司,前途光明。但是後來因為想要離家近點照顧父母,回到了老家的小城市裡,北方一個三線省會城市。表姐離開上海回老家的時候,我覺得很可惜,我覺得以她的刻苦努力和悟性,一定大有前途。

表姐回去以後,來來回回去了好幾個當地比較有名的企業,主要是以生產特產而著名的公司。呆慣了以公平競爭為核心的大城市公司,對家族企業顯然不是太適應,即便這樣,表姐還是很努力的一邊改變自己,一邊尋找適合自己的地方。終於,在當地另一家著名的特產生產商公司落住了腳,一干就是好幾年。作為廣告總監,幾年來,表姐為這家公司打造了全城的廣告投放。

我很少聽到表姐抱怨什麼明爭暗鬥或者不公平,她問我問的最多的就是最近行業裡有什麼好書?有什麼好的資源能分享給她?去年表姐換了一家更加高大上的公司做副總,此時的她,無論是收入還是社會地位,都算得上當地的上層人群了。可她依然工作非常努力拼命,拼命的我都要看不下去了,經常跟她說:“姐,差不多行了。”下班後的時間,表姐基本上陪孩子,孩子睡覺了就自己讀書。我姐經常跟我交流讀書心得,很多書,我也有,可我都擺著沒看…..

其實我在北京的工作跟我姐差不多,但是很顯然,我沒她努力,也沒她勤奮。我覺得我在大城市裡,在行業裡最好的公司,只要跟著大家一起混著,就不會太過掉隊,自己好像也挺人五人六的。在北京這麼多年,仗著北京資源豐富,地理遼闊,就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其實並不是。這麼多博物館,我沒去過三個;這麼多旅遊聖地,我去過不超過五個;週末那麼多的同城活動,書友會,名人見面會,話劇表演音樂會,我也沒看過幾場,參加的最多的是演唱會….. 你看,城市再大,資源再多,你不參與,只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打轉,跟在老家有什麼區別?恩,區別是,承擔著高物價和高房租,以及來到大城市闖蕩的虛榮心罷了。

可能你會說,你姐這個案例太特殊了。我以前也這麼覺得,但我想了很久,這不是偶然。我姐身上具備成功人士的品質:

1勤奮與努力——把大城市奮鬥的標準,帶回小城市的工作裡:

老家的人都上班得過且過,下班吃喝玩樂,晚上八九點就洗漱準備睡覺,我姐經常晚上11點還沒下班,下了班也在這個時間看書。

表姐把在上海的工作標準也帶回了老家,即便周圍人都晃晃悠悠得過且過,表姐對自己和團隊要求也非常高,她的團隊非常有幹勁兒有士氣。

2廣結人脈——與當地朋友保持聯繫,大小城市都需要人脈資源

表姐回到老家就能立刻找到工作,這和很多人不同。不是因為她在上海做的多牛逼,那時候也只是工作剛幾年。而是她每年回老家都會與當地的朋友同學多聚會聊天認識人。後來她回家第一個長待下來的公司,就是早以前認識的,這麼多年來都有聯繫。表姐只是礙于面子回老家後沒有立刻去找這家公司,多嘗試了幾家才過去做。

現在表姐用自己在高層的地位,廣結了當地高層人脈,我也鼓勵她做一個城市企業高層的俱樂部,大家強強聯手,說不定能有更多強勢資源和機會。

3保持學習和自我投資的習慣——環境不懂,人可以自己走

表姐在大城市待過,深知小城市裡資源的匱乏,但環境不動,人可以自己走。她經常自費去上海,香港參加各種行業會議和培訓。沒有資源,就自己出去找資源;沒有人給你掏錢,就自己給自己投資。

廣泛讀書,堅持做筆記,把書中的內容與自己的工作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這點非常重要。大部分人讀書就是走個過場,合上書什麼都沒記住,更別提學以致用。我也讀過不少書,別說內容,連個書名都記不清楚。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其實,

一開始時能夠站在更高的起點,

就有更廣的視野,

看到自己更多的不足,

激勵自己更努力。

而一開始選擇低就,

多數會在心裡有一種

潛移默化的滿足與驕傲,

其結果也多歸是惰性下的妥協。

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罷,

最終決定你的位置的,

都是你的能力,和野心。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苦,

小城市有小城市的福。不論選擇在哪裡生活,

都不要一生碌碌無為,

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保護智慧財產權

咱們去美特斯邦威瞅瞅

@二九

畢業後留在一線城市,過了一段時間,我心裡的想法發生了內容和排序上的變化:

一.小城市的好

父母親人在身邊,萬事有個照應;

工作上更容易能得到重視,找到滿足感,而壓力遠沒有大城市那麼大,不僅有時間,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有精力過真正的生活;

在有精力過真正的生活的過程中,能再有額外的精力發展自己的興趣;

小城市未開發的資源多,可開發的掙錢機會其實更多更容易;

有益身體健康;

房價相對便宜。

二. 大城市的好

掙錢多。

@柳葉刀

大城市優點:機會很多,只要踏實努力,就可以賺到錢,我身邊的同學或者朋友在大城市奮鬥五年的,基本上年薪都是十五萬起了,我自己現在基本上也可以做到五十萬年薪以上了。周圍人素質更高,很多政府部門辦事也效率很高,因為監督的比較嚴格。

缺點:這裡像是生存,不像是生活,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是軀殼,賺錢的機器。生活很沉悶,日子有點空虛,至今也沒有找到女盆友。不知道安定在哪。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回不去的故鄉,融不進的城市。說的就是我這種人。

如果感到糾結和迷茫,

不妨看看下面的故事。

我有一個表姐,她以前在上海一家很大的國際廣告公司,前途光明。但是後來因為想要離家近點照顧父母,回到了老家的小城市裡,北方一個三線省會城市。表姐離開上海回老家的時候,我覺得很可惜,我覺得以她的刻苦努力和悟性,一定大有前途。

表姐回去以後,來來回回去了好幾個當地比較有名的企業,主要是以生產特產而著名的公司。呆慣了以公平競爭為核心的大城市公司,對家族企業顯然不是太適應,即便這樣,表姐還是很努力的一邊改變自己,一邊尋找適合自己的地方。終於,在當地另一家著名的特產生產商公司落住了腳,一干就是好幾年。作為廣告總監,幾年來,表姐為這家公司打造了全城的廣告投放。

我很少聽到表姐抱怨什麼明爭暗鬥或者不公平,她問我問的最多的就是最近行業裡有什麼好書?有什麼好的資源能分享給她?去年表姐換了一家更加高大上的公司做副總,此時的她,無論是收入還是社會地位,都算得上當地的上層人群了。可她依然工作非常努力拼命,拼命的我都要看不下去了,經常跟她說:“姐,差不多行了。”下班後的時間,表姐基本上陪孩子,孩子睡覺了就自己讀書。我姐經常跟我交流讀書心得,很多書,我也有,可我都擺著沒看…..

其實我在北京的工作跟我姐差不多,但是很顯然,我沒她努力,也沒她勤奮。我覺得我在大城市裡,在行業裡最好的公司,只要跟著大家一起混著,就不會太過掉隊,自己好像也挺人五人六的。在北京這麼多年,仗著北京資源豐富,地理遼闊,就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其實並不是。這麼多博物館,我沒去過三個;這麼多旅遊聖地,我去過不超過五個;週末那麼多的同城活動,書友會,名人見面會,話劇表演音樂會,我也沒看過幾場,參加的最多的是演唱會….. 你看,城市再大,資源再多,你不參與,只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打轉,跟在老家有什麼區別?恩,區別是,承擔著高物價和高房租,以及來到大城市闖蕩的虛榮心罷了。

可能你會說,你姐這個案例太特殊了。我以前也這麼覺得,但我想了很久,這不是偶然。我姐身上具備成功人士的品質:

1勤奮與努力——把大城市奮鬥的標準,帶回小城市的工作裡:

老家的人都上班得過且過,下班吃喝玩樂,晚上八九點就洗漱準備睡覺,我姐經常晚上11點還沒下班,下了班也在這個時間看書。

表姐把在上海的工作標準也帶回了老家,即便周圍人都晃晃悠悠得過且過,表姐對自己和團隊要求也非常高,她的團隊非常有幹勁兒有士氣。

2廣結人脈——與當地朋友保持聯繫,大小城市都需要人脈資源

表姐回到老家就能立刻找到工作,這和很多人不同。不是因為她在上海做的多牛逼,那時候也只是工作剛幾年。而是她每年回老家都會與當地的朋友同學多聚會聊天認識人。後來她回家第一個長待下來的公司,就是早以前認識的,這麼多年來都有聯繫。表姐只是礙于面子回老家後沒有立刻去找這家公司,多嘗試了幾家才過去做。

現在表姐用自己在高層的地位,廣結了當地高層人脈,我也鼓勵她做一個城市企業高層的俱樂部,大家強強聯手,說不定能有更多強勢資源和機會。

3保持學習和自我投資的習慣——環境不懂,人可以自己走

表姐在大城市待過,深知小城市裡資源的匱乏,但環境不動,人可以自己走。她經常自費去上海,香港參加各種行業會議和培訓。沒有資源,就自己出去找資源;沒有人給你掏錢,就自己給自己投資。

廣泛讀書,堅持做筆記,把書中的內容與自己的工作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這點非常重要。大部分人讀書就是走個過場,合上書什麼都沒記住,更別提學以致用。我也讀過不少書,別說內容,連個書名都記不清楚。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其實,

一開始時能夠站在更高的起點,

就有更廣的視野,

看到自己更多的不足,

激勵自己更努力。

而一開始選擇低就,

多數會在心裡有一種

潛移默化的滿足與驕傲,

其結果也多歸是惰性下的妥協。

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罷,

最終決定你的位置的,

都是你的能力,和野心。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苦,

小城市有小城市的福。不論選擇在哪裡生活,

都不要一生碌碌無為,

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保護智慧財產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