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秀安:先致富,後扶貧,他用經驗幫鄉親

□本報記者吳大全文/圖

圖為楊秀安正在察看楊勝和養的蜜蜂。

先行創業淘經驗, 致富示範帶鄉親。 這對市人大代表、鐘多街道青山村黨支部書記楊秀安而言,

是他創業致富成功後, 又全身心投入該村脫貧致富的最好注腳。

早在1999年, 楊秀安就瞅准烤煙這一產業, 從10畝面積, 發展到40畝, 楊秀安一直是該村烤煙種植第一大戶。 從而帶動越來越多的村民從事烤煙種植, 奠定了烤煙種植作為青山村老百姓增收產業的基礎。

2010年, 楊秀安看准養蜂產業, 經過連續不斷地發展, 從最初15箱, 發展到了如今的上百餘箱。 在創業致富的過程中, 楊秀安的工作能力越來越得到村民的認可和組織的認可, 他當選為該村黨支部書記, 並先後從該選區選舉為縣人大代表, 于2012年, 當選為市人大代表。

用經驗帶動貧困戶脫貧,

用心聯繫群眾

青山村有11個村民小組, 常住農業人口2700多人。

截至今年, 全村還有建卡貧困戶24戶70人。 貧困戶幫扶責任分解後, 楊秀安分到了該村5戶貧困戶進行對口幫扶。 其中5戶貧困戶中, 相對脫貧難度較大的, 是該村村民楊勝和與楊發昌。

楊勝和年近六旬, 妻子40年來一直有病在身, 常年藥不離口, 基本喪失勞動能力。 楊勝和自己也有病在身, 家裡的積蓄幾乎全部花到看病上去了, 生活零花錢就靠著房前幾箱蜜蜂。

楊秀安告訴楊勝和, 養蜂不需要重勞力活, 也不需要花很多時間, 而且蜂蜜的價格也呈上升趨勢, 並承諾免費提供養蜂技術支援。 在經過幾番考慮後, 楊勝和接受了這一建議, 由平時養的幾箱蜂蜜, 一下發展到了30箱。

貧困戶楊發昌也是有病在身, 已經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了。

家裡的活, 就全靠兒子楊祥勝一個人做。 這戶人家, 以前都是栽幾畝烤煙, 忙完後就外出務工, 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 2015年, 楊秀安對口幫扶後, 他與戶主商量, 鼓勵他們擴大規模種植烤煙。 擔心勞動力跟不上, 規模擴大後技術不成熟, 楊祥勝顯得猶豫不決。 楊秀安鼓勵他, 讓他先把規模擴大, 遇見問題再商量著辦。

今年, 楊祥勝烤煙規模擴到20畝, 即將在楊秀安的烤煙棚裡開始烘烤工作, 預計可實現8萬元產值。 說到脫貧計畫, 他嘿嘿地笑著說:“完全沒有問題了。 ”

用責任推動全村脫貧,

獲得“全國文明村”稱號

楊秀安說, 用自己淘的經驗和取得的致富效果, 去根據貧困戶實際情況對症下藥, 建議他幹什麼脫貧致富, 很有說服力,

有操作性, 老百姓喜歡看得見的經驗和最切實際的指導, 很容易就走上了脫貧之路。

作為村黨支部書記, 楊秀安用身體力行的創業致富經驗, 帶動了全村老百姓走上脫貧致富的路。 2015年停掉烤煙種植後, 楊秀安繼續經營300多平方米的中蜂養殖基礎上, 他又流轉土地150畝, 種植青花椒, 極大地鼓勵和帶動了全村創業。 目前, 青山村烤煙面積有1100畝, 脆紅空心李種植基地273畝, 青花椒種植350畝, 羅漢果種植基地200畝, 培養一家梅花鹿特色養殖大戶, 山羊養殖200頭以上大戶2戶。 全村基礎設施公路“兩縱三橫”, 互相串聯各村民小組, 獲得了“全國文明村”稱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