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們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兼金融學院院長李曉教授在2017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6月27日上午,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院2017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東榮大廈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兼金融學院院長李曉教授為畢業生們作精彩演講。

下文為根據錄音整理的演講實錄。

尊敬的經濟學院、金融學院的老師, 各位家長、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

今天畢業的你們是我在經濟學院就職以來歡送的第29屆畢業生, 這是我在畢業典禮上第一次跟同學們講話。 我感到非常榮幸!祝賀同學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同學們, 你們趕上了一個非常偉大的時代。 現階段, 是中國幾千年來最好的一個繁榮發展時期。

我們知道, 從1952年到1979年, 中國的GDP一直保持在600多億元人民幣水準。 1979年, 中國的GDP為645億元人民幣。 而去年我們的GDP是多少呢?74萬億人民幣!比1979年增加了1147倍;1979年的時候, 中國的人均GDP是270美元左右, 而今年, 我們很有可能突破9000美元,

增長了大概33-35倍。 所以說, 同學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其豐富, 精神生活極其色彩斑斕的時代。

我這一代人經歷了中國從貧窮封閉, 到富裕、開放和發展的時代, 因此對中國發展進步的認識更加深刻。 我記得, 自己第一次看到電視機是在1976年, 那個時候鄰居家裡有一台黑白電視機, 於是這個鄰居家就成了我們整整一棟樓的孩子們晚上歡樂聚集的場所。 大約在1978年至1979年前後, 電視裡上演了一部美國電視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 我們幾乎每天都去這個鄰居家看。 有時人家家長都等不了上床睡覺了, 我們這些孩子還在看。 我自己家裡直到1980年前後才有了第一台12寸的黑白電視機。

昨天晚上, 我遇到了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的一個老朋友澤谷,

他在咱們吉林大學學的漢語, 是1981年開創日本關西學院大學和吉林大學雙邊交流關係的元老之一。 他談起中國的巨大變化時也非常感慨, 他說中國這三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日本遙遙領先, 但今天中國在很多方面遠遠超過了日本, 比如中國的高鐵技術、網購和網銀等方方面面。 他說的的確是事實。 我是瀋陽人, 我在吉大讀書的時候瀋陽到長春慢車要六七個小時, 快車也要5個小時, 而今天的高鐵最快的是1小時零2分鐘。 這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 同學們生活在一個非常偉大的時代, 生活在幾千年來中國最美好的一個時代。 這個變化來之不易, 需要大家珍惜。

與此同時,

我還要提醒大家注意, 雖然中國在此前的三、四十年裡取得了巨大成就, 今天我們國家和民族面臨的挑戰也同樣很多, 在座各位同學身上的擔子可謂不輕。

[導讀]6月27日上午,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院2017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東榮大廈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第一個挑戰是對內, 如何通過深化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對此, 國內學術界很多人否認“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 也有人認為中國已經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我覺得, “中等收入陷阱”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個理論問題。 理論是可以被證明也可以被證偽的。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經驗問題, 是一個二戰後許多發展中國家都曾面臨的不可回避的問題。

如果我們冷靜地看一看就會發現, 迄今為止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大概只有兩類:第一類是資源出口型國家, 如石油輸出國組織中的幾個中東產油國家, 第二類主要包括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在內。 這類國家和地區都有一個特點, 即它們首先經歷了成功的經濟改革, 其次是經歷了成功的社會改革, 第三是經歷了比較成功的政治改革。 這樣一個改革序列, 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 所以說, 我們既不能盲目否認“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 也不能盲目認定中國已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關鍵在於改革的持續深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質問題是改革。 我相信, 通過更為深入的改革, 中國是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在座各位同學任重而道遠啊!

第二個挑戰是對外,如何通過深化改革實現“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

“一帶一路”是在全球化步入新的歷史階段條件下中國提出的具有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的偉大構想。我認為,基於此它的更為深刻的意義在於,如果僅僅依靠中國現行的經濟、社會和政治體制是難以支撐“一帶一路”構想實現的,中國必須做出卓有成效的全方面的深入改革。因此,“一帶一路”倡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正在進入一個更高水準的新階段。這裡,我要指出現階段我們在相關領域中的三個誤區。第一,“一帶一路”中的“走出去”不是簡單的“送出去”,援助和企業的市場經濟行為是兩回事,我們有必要嚴格區分對外經濟援助與中國企業謀取經濟效益的市場行為。第二,在1500年來大國崛起過程中,沒有一個大國是靠著自己的儲蓄和儲備實現崛起的,所有成功的大國崛起都是善於利用別人的錢來發展自己並實現崛起的。從葡萄牙、荷蘭、英國到今天的美國,它們都是當時世界上最主要的債務國。為什麼它們可以做到用別人的錢來實現自己的發展與崛起呢?靠的都是偉大的創新,尤其是金融制度的創新。荷蘭的股份公司制度、英國的中央銀行體制及其國債市場,以及當今美國擁有的發達的、具有深度和廣度的金融市場等等。這些,都是中國今後面臨的重要的發展課題。第三,“一帶一路”不是僅僅要轉移過剩產能,也不是僅僅要在別人那裡挖資源,我們需要有更高的發展理念,應考慮如何通過“一帶一路”促進沿線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與政治進步,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這是我們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同學們今後會有很多人將成為這一偉大構想的切實踐行者,大家需要認真思索和對待這些問題。

第三個挑戰,是如何提高中國的軟實力

很多人說,用不了幾年時間,甚至更短的時間,中國的GDP總量就會超過美國。我認為,這基本上不是什麼問題。但是我並不看重這一點,而是更加關注伴隨著中國的崛起,如何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因為僅憑藉硬實力的提升是難以成為世界大國的。

什麼是軟實力?人們的解釋很多,我覺得一個大國的軟實力就是你能夠提出具有普世意義的人類文明與價值,能夠站在人類的道德制高點上引領世界的發展方向。按照孔子的說法,就是能夠讓近者悅,遠者來,具有讓別人欣欣然嚮往之的魅力。

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陳志武教授曾提出一個疑問式命題:中國人為什麼勤勞而不富有?我接著他提出第二個命題:中國人為什麼富有了而不文雅?我覺得,中國軟實力的提升,一方面要靠政府的高瞻遠矚,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之土壤,同時兼顧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勢,在制度上作出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另一方面,更依靠我們每一位國民,包括在座的經濟學院、金融學院的全體畢業生們,以及我們各位家長,我們每一位國民的身體力行。

今天,我們時常痛恨現實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弊端。但實際上你們注意到沒有,我們在痛恨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中的一些人卻是合謀者。

最近一段時間,我接到的電話特別多,來自親屬、朋友、同學等,由於他們的孩子及其親朋的孩子面臨著高考及其專業選擇問題,希望得到有效的意見。我第一反應是,孩子的愛好是什麼?回答往往是:孩子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

在座各位同學早已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於是,我們的家長就把自己所喜歡的東西、把自己未曾實現的理想乃至基於自己“面子”的所有期盼一律強加于孩子。所以,有人說中國教育失敗,其實我們都是合謀者,我們不能簡單地對社會弊端報以痛恨,而是應該反思、內省乃至內訟。

提高中國的軟實力必須從每一個人做起。我現在早上經常走路上班,途中經常看到許多爺爺奶奶領著孫子、孫女上學的時候闖紅燈、不遵守交通規則,這種情況非常多。我就在想,老師在課堂上教導了一萬句,抵不過他爺爺奶奶牽著他們幼小的手闖一次紅燈。

家長的身體力行是最重要的,你不要認為幾個月大的嬰兒什麼都聽不懂,爸爸媽媽私下裡議論的事,接人待物的所有態度與立場,一個不會言語的孩子其實都看在眼裡。這就是家教、這就是家風。談及家教,借著這個機會,我要跟在座的女同學們說一句話:你們對國家、民族肩負著更多責任。人類最初的主要施教者是母親。你們將來如何養育、教育下一代,是非常重要的。女人支撐著家庭、家庭支撐著這個社會,有什麼樣的女人、母親,就會有什麼樣的家庭、有什麼樣的孩子,也就有什麼樣的社會。

以上,我說了許多比較嚴肅的話題。下面,作為老師,想給同學們提幾點希望,也算是我對大家今後生活、工作的一點囑託。

第一,希望同學們快樂

希望你們在今後的生活中快樂,工作中快樂。

那麼,如何可以快樂地生活和工作呢?以我個人的經驗,就是要遵循人生的比較劣勢排除法。經濟學中經常講比較優勢,這是研究分工時經常運用的一個理論,但是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我們應該要冷靜地知曉自己的比較劣勢,要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後刻意地在人生道路上排除這些不足,避免從事自己具有比價劣勢的那些行業。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適合每一個人。

從人類崇高的理想層面上說,人生而平等,但在現實中,面對一個個具體的個人時,這可能嗎?我認為不可能。人一出生就有聰明程度的差異,有些人在語言方面具有天賦,有些人在藝術方面具有天賦,還有家庭環境的差異、性格的差異等等,所以說每個人的人生起點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後在自己的人生選擇中排除它,不要從事某些自己不擅長的行業。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麼?我覺得,就是從事一件自己最願意做的事情而且可以把它做好。如果你真的運用了人生的比較劣勢排除法,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並很認真地去做,你會非常幸福,更會快樂。當你看到其他同學取得的成就,你會為他感到由衷的高興,你不會嫉妒他,因為你知道自己在那方面真的是不行的,他就行,你會保持一個快樂的心態,會有非常飽滿的一種生活狀態。

第二,希望你們獲得成就

我要跟大家說的是,要取得成就靠什麼呢?不僅僅靠在座各位的聰明才智、家裡的各種支持等。一個人要取得成就,甚至取得像偉大的科學家、偉大人物所取得的成就那樣,實際上都是靠兩個字——合作。合作,是經濟學研究的最主要的命題之一。人類和動物最主要的一個區別就是懂得勞動成果的分享,動物可以共同狩獵,但是對狩獵後的成果可以共同分享的動物並不多。人類是知曉合作的高等級動物之一。

合作的本質是什麼,理論上有許多解釋。我自己的經驗是,合作的本質就是妥協。一個不知道妥協的人是無法與人合作的,一個不懂得妥協的人是無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問題的。所以,你會發現,所有成功的人都有著諸多的前提條件,但有一個條件絕對不可或缺,這就是合作。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學在今後的生活與工作中要瞭解什麼是合作,要秉承著與人合作、願意與人合作、善於與人合作的這種心態,你才會取得成功。

第三,希望同學們保持著那顆未被泯滅的童心,保持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探求心

卡梅隆能夠在70多歲的時候拍出《阿凡達》,為什麼?我看過《阿凡達》以後,曾有一句評價:這是基於人類的想像達到了人類想像的邊界。因為他從來童心未泯。70多歲的他就像一個兒童一樣,依舊保持著兒時的夢想或幻想,所以他只不過是通過電影這種特殊的藝術表達方式把自己兒時的幻想表現了出來。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求心,是一個民族、國家創新的本質和本源,如果沒有了探求心,沒有了對世界的好奇,沒有了對世間萬物探究一二的渴望,個人和社會都無法獲得進步。我希望,同學們今後可以保持著自己那所剩無幾的好奇心和探求心。

第四,希望同學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保持獨立的自我

在今天這個世界上保持一個獨立的自我是很難的事情,但我要告訴同學們一個所謂的“訣竅”,這就是讀書。不知道在座各位同學在這四年裡,除了在教室、圖書館裡看經濟學專業的書以外,還讀過其他什麼書。記得每次在開學典禮上,我都跟碩士研究生、博士生講一句話:所有的經濟學、商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都不過是謀生的工具,真正讓人可以成為人的是文、史、哲,一個人對文學不感興趣、對歷史不感興趣、對哲學不感興趣,你難以成為一個正常的人。要保持一個獨立的自我,讓自己可以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保持著冷靜、獨自的價值判斷及其標準,讀書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我經常出國,在國外地鐵、電車、火車上經常看到人們捧著書在閱讀,即便到移動互聯普及的時代,依舊有許多人在各種場合讀書。遺憾的是,今天的中國少有這種場景。即便我們讀書,更多地也是為了應用。

我們是高度的實用主義者,用錢理群先生的話說,我們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裡,我最想跟同學們說的話就是,畢業以後一年,或者至多兩年後,大學所教給你的那些具體的東西都會過時。其實一所大學能夠真正培養你們的就是學習的能力,這是最為重要的,而讀書則是這種學習能力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源泉。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讀書的習慣,一直讀到你們老去。

最後一點,希望同學們健康

還像我以往給你們上課時一樣,我要現場提一個問題:這四年裡除非有重要原因,可以堅持幾乎每天鍛煉身體的同學,請把手舉起來……我只看到一位同學。這位同學,我非常欽佩你。在國外的大學,其實其他地方也一樣,每天早晨在操場上、公園裡鍛煉身體的年輕人比老年人多得多,女性好像比男性也要多。我不相信一個人在不熱愛自己的身體、不關注自己健康的情況下會取得什麼長久的成就。這就像說你是一個愛國主義者,但是你卻不愛你的父母、不愛你的同學、不愛你的朋友、不愛你身邊的每一個中國人一樣,不會令人信服。同學們,有一個好的身體非常重要。或許,你現在覺得我的話有些道理,但未必有切身的感受,等你們到了我這個年紀,也許就會體會到我這句話的含義。當然了,有一個好的身體也能更好地響應國家號召,比如現在放開二胎政策了,希望你們今後多生幾個孩子。

你們這一代多是獨生子女,也許你們覺得自己很快樂,但可能很多人也體會到了內心的孤獨或寂寞。在我看來,獨生子女有時很孤獨。其次,如果你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精英,那為什麼不給中華民族、不給自己的家族多增添優質的後代呢?中國的人口增長已經到了一個拐點。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響應國家的號召,多生幾個兒女,多為祖國增添幾朵花朵,這也是你們對國家的最大貢獻!

最後,我想說,祝願在座的各位同學心想事成、一切順利!作為老師,在今後的後半生裡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靜候各位同學的佳音!

謝謝各位!

李曉: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兼金融學院院長、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吉林省首批“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首批“學科領軍教授”,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兼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中日韓思想庫網路中方專家、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教育部經濟與貿易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等。曾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浦山經濟學優秀論文獎”、劉詩白經濟學獎和全國優秀金融類圖書“金羊獎”、吉林省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

主要研究領域:世界經濟、國際金融。

在座各位同學任重而道遠啊!

第二個挑戰是對外,如何通過深化改革實現“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

“一帶一路”是在全球化步入新的歷史階段條件下中國提出的具有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的偉大構想。我認為,基於此它的更為深刻的意義在於,如果僅僅依靠中國現行的經濟、社會和政治體制是難以支撐“一帶一路”構想實現的,中國必須做出卓有成效的全方面的深入改革。因此,“一帶一路”倡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正在進入一個更高水準的新階段。這裡,我要指出現階段我們在相關領域中的三個誤區。第一,“一帶一路”中的“走出去”不是簡單的“送出去”,援助和企業的市場經濟行為是兩回事,我們有必要嚴格區分對外經濟援助與中國企業謀取經濟效益的市場行為。第二,在1500年來大國崛起過程中,沒有一個大國是靠著自己的儲蓄和儲備實現崛起的,所有成功的大國崛起都是善於利用別人的錢來發展自己並實現崛起的。從葡萄牙、荷蘭、英國到今天的美國,它們都是當時世界上最主要的債務國。為什麼它們可以做到用別人的錢來實現自己的發展與崛起呢?靠的都是偉大的創新,尤其是金融制度的創新。荷蘭的股份公司制度、英國的中央銀行體制及其國債市場,以及當今美國擁有的發達的、具有深度和廣度的金融市場等等。這些,都是中國今後面臨的重要的發展課題。第三,“一帶一路”不是僅僅要轉移過剩產能,也不是僅僅要在別人那裡挖資源,我們需要有更高的發展理念,應考慮如何通過“一帶一路”促進沿線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與政治進步,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這是我們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同學們今後會有很多人將成為這一偉大構想的切實踐行者,大家需要認真思索和對待這些問題。

第三個挑戰,是如何提高中國的軟實力

很多人說,用不了幾年時間,甚至更短的時間,中國的GDP總量就會超過美國。我認為,這基本上不是什麼問題。但是我並不看重這一點,而是更加關注伴隨著中國的崛起,如何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因為僅憑藉硬實力的提升是難以成為世界大國的。

什麼是軟實力?人們的解釋很多,我覺得一個大國的軟實力就是你能夠提出具有普世意義的人類文明與價值,能夠站在人類的道德制高點上引領世界的發展方向。按照孔子的說法,就是能夠讓近者悅,遠者來,具有讓別人欣欣然嚮往之的魅力。

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陳志武教授曾提出一個疑問式命題:中國人為什麼勤勞而不富有?我接著他提出第二個命題:中國人為什麼富有了而不文雅?我覺得,中國軟實力的提升,一方面要靠政府的高瞻遠矚,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之土壤,同時兼顧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勢,在制度上作出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另一方面,更依靠我們每一位國民,包括在座的經濟學院、金融學院的全體畢業生們,以及我們各位家長,我們每一位國民的身體力行。

今天,我們時常痛恨現實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弊端。但實際上你們注意到沒有,我們在痛恨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中的一些人卻是合謀者。

最近一段時間,我接到的電話特別多,來自親屬、朋友、同學等,由於他們的孩子及其親朋的孩子面臨著高考及其專業選擇問題,希望得到有效的意見。我第一反應是,孩子的愛好是什麼?回答往往是:孩子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

在座各位同學早已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於是,我們的家長就把自己所喜歡的東西、把自己未曾實現的理想乃至基於自己“面子”的所有期盼一律強加于孩子。所以,有人說中國教育失敗,其實我們都是合謀者,我們不能簡單地對社會弊端報以痛恨,而是應該反思、內省乃至內訟。

提高中國的軟實力必須從每一個人做起。我現在早上經常走路上班,途中經常看到許多爺爺奶奶領著孫子、孫女上學的時候闖紅燈、不遵守交通規則,這種情況非常多。我就在想,老師在課堂上教導了一萬句,抵不過他爺爺奶奶牽著他們幼小的手闖一次紅燈。

家長的身體力行是最重要的,你不要認為幾個月大的嬰兒什麼都聽不懂,爸爸媽媽私下裡議論的事,接人待物的所有態度與立場,一個不會言語的孩子其實都看在眼裡。這就是家教、這就是家風。談及家教,借著這個機會,我要跟在座的女同學們說一句話:你們對國家、民族肩負著更多責任。人類最初的主要施教者是母親。你們將來如何養育、教育下一代,是非常重要的。女人支撐著家庭、家庭支撐著這個社會,有什麼樣的女人、母親,就會有什麼樣的家庭、有什麼樣的孩子,也就有什麼樣的社會。

以上,我說了許多比較嚴肅的話題。下面,作為老師,想給同學們提幾點希望,也算是我對大家今後生活、工作的一點囑託。

第一,希望同學們快樂

希望你們在今後的生活中快樂,工作中快樂。

那麼,如何可以快樂地生活和工作呢?以我個人的經驗,就是要遵循人生的比較劣勢排除法。經濟學中經常講比較優勢,這是研究分工時經常運用的一個理論,但是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我們應該要冷靜地知曉自己的比較劣勢,要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後刻意地在人生道路上排除這些不足,避免從事自己具有比價劣勢的那些行業。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適合每一個人。

從人類崇高的理想層面上說,人生而平等,但在現實中,面對一個個具體的個人時,這可能嗎?我認為不可能。人一出生就有聰明程度的差異,有些人在語言方面具有天賦,有些人在藝術方面具有天賦,還有家庭環境的差異、性格的差異等等,所以說每個人的人生起點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後在自己的人生選擇中排除它,不要從事某些自己不擅長的行業。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麼?我覺得,就是從事一件自己最願意做的事情而且可以把它做好。如果你真的運用了人生的比較劣勢排除法,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並很認真地去做,你會非常幸福,更會快樂。當你看到其他同學取得的成就,你會為他感到由衷的高興,你不會嫉妒他,因為你知道自己在那方面真的是不行的,他就行,你會保持一個快樂的心態,會有非常飽滿的一種生活狀態。

第二,希望你們獲得成就

我要跟大家說的是,要取得成就靠什麼呢?不僅僅靠在座各位的聰明才智、家裡的各種支持等。一個人要取得成就,甚至取得像偉大的科學家、偉大人物所取得的成就那樣,實際上都是靠兩個字——合作。合作,是經濟學研究的最主要的命題之一。人類和動物最主要的一個區別就是懂得勞動成果的分享,動物可以共同狩獵,但是對狩獵後的成果可以共同分享的動物並不多。人類是知曉合作的高等級動物之一。

合作的本質是什麼,理論上有許多解釋。我自己的經驗是,合作的本質就是妥協。一個不知道妥協的人是無法與人合作的,一個不懂得妥協的人是無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問題的。所以,你會發現,所有成功的人都有著諸多的前提條件,但有一個條件絕對不可或缺,這就是合作。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學在今後的生活與工作中要瞭解什麼是合作,要秉承著與人合作、願意與人合作、善於與人合作的這種心態,你才會取得成功。

第三,希望同學們保持著那顆未被泯滅的童心,保持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探求心

卡梅隆能夠在70多歲的時候拍出《阿凡達》,為什麼?我看過《阿凡達》以後,曾有一句評價:這是基於人類的想像達到了人類想像的邊界。因為他從來童心未泯。70多歲的他就像一個兒童一樣,依舊保持著兒時的夢想或幻想,所以他只不過是通過電影這種特殊的藝術表達方式把自己兒時的幻想表現了出來。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求心,是一個民族、國家創新的本質和本源,如果沒有了探求心,沒有了對世界的好奇,沒有了對世間萬物探究一二的渴望,個人和社會都無法獲得進步。我希望,同學們今後可以保持著自己那所剩無幾的好奇心和探求心。

第四,希望同學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保持獨立的自我

在今天這個世界上保持一個獨立的自我是很難的事情,但我要告訴同學們一個所謂的“訣竅”,這就是讀書。不知道在座各位同學在這四年裡,除了在教室、圖書館裡看經濟學專業的書以外,還讀過其他什麼書。記得每次在開學典禮上,我都跟碩士研究生、博士生講一句話:所有的經濟學、商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都不過是謀生的工具,真正讓人可以成為人的是文、史、哲,一個人對文學不感興趣、對歷史不感興趣、對哲學不感興趣,你難以成為一個正常的人。要保持一個獨立的自我,讓自己可以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保持著冷靜、獨自的價值判斷及其標準,讀書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我經常出國,在國外地鐵、電車、火車上經常看到人們捧著書在閱讀,即便到移動互聯普及的時代,依舊有許多人在各種場合讀書。遺憾的是,今天的中國少有這種場景。即便我們讀書,更多地也是為了應用。

我們是高度的實用主義者,用錢理群先生的話說,我們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裡,我最想跟同學們說的話就是,畢業以後一年,或者至多兩年後,大學所教給你的那些具體的東西都會過時。其實一所大學能夠真正培養你們的就是學習的能力,這是最為重要的,而讀書則是這種學習能力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源泉。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讀書的習慣,一直讀到你們老去。

最後一點,希望同學們健康

還像我以往給你們上課時一樣,我要現場提一個問題:這四年裡除非有重要原因,可以堅持幾乎每天鍛煉身體的同學,請把手舉起來……我只看到一位同學。這位同學,我非常欽佩你。在國外的大學,其實其他地方也一樣,每天早晨在操場上、公園裡鍛煉身體的年輕人比老年人多得多,女性好像比男性也要多。我不相信一個人在不熱愛自己的身體、不關注自己健康的情況下會取得什麼長久的成就。這就像說你是一個愛國主義者,但是你卻不愛你的父母、不愛你的同學、不愛你的朋友、不愛你身邊的每一個中國人一樣,不會令人信服。同學們,有一個好的身體非常重要。或許,你現在覺得我的話有些道理,但未必有切身的感受,等你們到了我這個年紀,也許就會體會到我這句話的含義。當然了,有一個好的身體也能更好地響應國家號召,比如現在放開二胎政策了,希望你們今後多生幾個孩子。

你們這一代多是獨生子女,也許你們覺得自己很快樂,但可能很多人也體會到了內心的孤獨或寂寞。在我看來,獨生子女有時很孤獨。其次,如果你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精英,那為什麼不給中華民族、不給自己的家族多增添優質的後代呢?中國的人口增長已經到了一個拐點。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響應國家的號召,多生幾個兒女,多為祖國增添幾朵花朵,這也是你們對國家的最大貢獻!

最後,我想說,祝願在座的各位同學心想事成、一切順利!作為老師,在今後的後半生裡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靜候各位同學的佳音!

謝謝各位!

李曉: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兼金融學院院長、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吉林省首批“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首批“學科領軍教授”,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兼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中日韓思想庫網路中方專家、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教育部經濟與貿易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等。曾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浦山經濟學優秀論文獎”、劉詩白經濟學獎和全國優秀金融類圖書“金羊獎”、吉林省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

主要研究領域:世界經濟、國際金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