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小銜接究竟銜接什麼?

從去年6月到現在, 我已經為大寶幼升小準備1年了。 我教他識字, 教他拼音, 教他算術, 現在又開始英語啟蒙了。 然而, 忙乎了一整年,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 我仍然十分困惑, 不知道我的準備是否充分, 準備的方向是否正確, 是不是還有什麼沒有想到的。 當我拿到卓立校長的這本《歡迎來到一年級——幼小銜接家長手冊》的時候, 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越讀越興奮, 越讀越放不下, 厚厚的一本200多頁的書, 我花了不到2天的時間就讀完了, 而且還用筆劃出了很多記號。 怎麼說呢?這本書不僅解開了我最大的心結, 它還教給了我很多處理孩子生活和學習小問題即可行又有效的小方法,

這些方法一點也不麻煩, 只要平時留點心, 爸爸媽媽們都可以做到。

幼小銜接, 首先需要銜接的人是父母, 其次才是孩子。

做了一年的幼升小準備, 我一直都是在想孩子需要準備什麼,

從來沒有想過, 原來幼升小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 需要準備的人首當其衝的並不是孩子, 而是我和孩子他爸。

爸爸媽媽首先要知道幼升小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 幼升小意味著孩子將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公民;幼升小意味著孩子踏上獨立人生的起點;幼升小意味著孩子將進入他自己的江湖。 而爸爸媽媽的任務是:幫助孩子接受自己的新身份, 幫助孩子樂意接納自己的新任務, 幫助孩子融入自己的新江湖。 爸爸媽媽的準備越充分, 孩子就越能得到最適合的幫助。 所以, 幼小銜接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的銜接。

幼小銜接, 首先要銜接的是心理, 其次是習慣, 最後才是基礎知識。

無論是把孩子送去學前班, 還是家長自己在家教孩子,

爸爸媽媽考慮最多的是孩子在進入小學前應該具備哪些知識儲備。 然而, 有著50年教學經驗的卓立校長卻告訴我們, 孩子的知識儲備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心理準備才是最重要的。

幼升小的準備, 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在心裡認同:我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的媽媽/爸爸, 我清楚我們的生活, 我們與孩子相處和溝通的方式, 我們對孩子的關注點都將完全不同於以往, 我將為之準備, 並且努力嘗試。 在孩子的心裡, 瞭解了:我將開始一段新的生活, 它不同於既往, 我將承擔新的任務, 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它可能會很有意思, 我好好準備, 並希望它還不錯, 當然美好更好。

的確, 一個人只有在心理上接受了自己的身份和責任,

才能無怨無悔地為之努力, 才會在遇到挫折之後仍然堅持。

在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之後, 爸爸媽媽還要幫助孩子養成能適應小學生活的行為習慣。 因為進入小學, 孩子被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 老師的工作任務已經不是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了, 而是轉移到傳授知識和培養適應社會生活的品格了, 學校對孩子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和規範。 如果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適應學校生活的時候就會非常困難, 也可能因此而不被夥伴們接納, 從而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負面影響。

幼小銜接, 基礎知識的準備不重在量多, 重在在熟悉和興趣。

孩子幼升小, 基礎知識還是需要準備一些的, 但知識儲備量不需要很多,

更不需要很深, 因為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沒有到那一步, 即使一時記住了很多, 也是不理解的。

卓立校長告訴我們, 在語文方面, 可以家長有意識孩子無意識地認識一些漢字和拼音;在數學方面, 能數超過20的數位, 能理解數位的意義;在英語方面, 多聽多接觸英語, 讓孩子熟悉英語, 對英語沒有排斥心理。 這樣的準備, 已經到達小學開學所要求的水準了。 因為:

一年級核心的學習任務根本就不是課本上那些知識, 那是什麼呢——是學習如何當一個學生;瞭解並且全然接納自己作為小學生的身份;能夠主動融入學習生活, 最好還能夠樂在其中;開始培養終生學習的習慣。

因此, 小學一年級的學科學習任務並不重, 讓孩子愛上學習、會學習才是一年級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我長舒了一口氣,但同時,心裡又暗暗緊了緊。幼小銜接,我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大寶進入一年級,我會遇到的事情還會很多。我默默地拿起卓立校長的這本書,翻看著親手畫下的波浪線:“謝謝你能來到我的身邊!”

讓孩子愛上學習、會學習才是一年級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我長舒了一口氣,但同時,心裡又暗暗緊了緊。幼小銜接,我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大寶進入一年級,我會遇到的事情還會很多。我默默地拿起卓立校長的這本書,翻看著親手畫下的波浪線:“謝謝你能來到我的身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