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蘇—25K攻擊機在安哥拉內戰中的表現

導讀:蘇—25掛載的各型武器 “贏取勝利的武器” 20世紀80年代,蘇聯在南部非洲的最大盟友安哥拉陷入長期內戰中,由共產黨人愛德華·多斯桑托斯領導的政府軍勉強保衛著大城市和中部礦區,由“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聯盟”(安盟)主席若納斯·薩文比領導的遊擊隊卻在南非和西方世界支持下活躍于樹木茂盛的叢林和熱帶雨林之中

“贏取勝利的武器”

20世紀80年代,蘇聯在南部非洲的最大盟友安哥拉陷入長期內戰中,由共產黨人愛德華·多斯桑托斯領導的政府軍勉強保衛著大城市和中部礦區,由“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聯盟”(安盟)主席若納斯·薩文比領導的遊擊隊卻在南非和西方世界支持下活躍于樹木茂盛的叢林和熱帶草原。

要想打敗安盟,政府軍就必須擁有持久的空中支援,保障偵察、修築補給路線,對敵方隊伍和營地實施突襲。 在蘇聯駐安哥拉總軍事參贊彼得古謝夫中將的努力下,多斯桑托斯總統終於在1988年訪問莫斯科時獲得“贏取勝利的武器”。 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同意向安哥拉提供提供一個蘇-25“白嘴鴨”強擊機大隊和若干架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它們早在阿富汗反遊擊戰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這批強擊機包括12架蘇-25KB和2架蘇-25UKB。 KB表示“商業出口”。 當時第比利斯TAM工廠月產量達到6—8架,因此這批飛機很快就生產完畢。

到1988年3月,所有飛機以散件方式從諾沃羅西斯克港海運到魯安達。 這些飛機針對熱帶地區作過改進,擁有成套地形匹配無線電系統(含敵我識別系統),但不能發射精確制導武器。

從細微處體會戰爭 為幫助安哥拉人儘快熟悉蘇-25,蘇聯戰術空軍(VVS)特意從第80、90獨立強擊機團抽調飛行員和地勤機械師組成專家團,他們是蘇軍裡率先操作蘇-25的人,所有去阿富汗參戰的蘇-25飛行員都經過這兩個團的培訓。 援安專家團共有14人,恰好和安哥拉購買的飛機數量吻合,於是有人開玩笑說:“安哥拉人給每架強擊機都請了專家。 ”專家團裡有3名飛行員。 分別是團長拉菲斯·古梅洛夫少校、領航員兼程式設計員列昂尼德·切爾諾夫少校和小組長弗拉基米爾·科涅夫大尉。

團工程技術組由原第80團工程師維克托·埃斯科負責。 專家團每一位成員在國內的職位都不低於班長。 均能熟練掌握某一方面的技術。 更可貴的是,所有成員都上過“阿富汗戰爭大學”。 不過稍嫌不足的是,專家團找不出幾個懂葡萄牙語的人(安哥拉曾是葡萄牙殖民地)。

1988年11月10日。 蘇聯總參情報總局發佈第10號指令,將所有入選援安專家團的軍人都召到莫斯科進行培訓。 按照聯合國公約,外國軍事專家不得參與別國內戰,一旦被俘,將不享受《日內瓦公約》的保護。 所以,即將開赴安哥拉的蘇聯軍人接受了10天的“國外出差必修課程”,所有人都打了一套預防霍亂、瘧疾和腸傷寒的疫苗。

11月26日,安哥拉TAAG航空公司一架破舊的波音707客機將專家團送到魯安達。

在機場,迎接他們的不只是花環,還有一起事故。 和民航共用魯安達機場的安哥拉空軍正在進行飛行訓練,一架正作低空橫滾的米格-21因飛鳥撞擊而墜毀,蘇聯飛行教官利巴托夫中校犧牲。

工資謎團 安哥拉空軍主要集中在離前線很遠的沿海基地裡,除魯安達機場外,配置專門跑道的機場還有洛比托、納米貝、盧邦果、梅農戈、萬博、盧埃納和庫伊托卡納瓦等。 蘇-25的基地選在離安哥拉和南非殖民地納米比亞交界處170千米的納米貝。 這裡曾是非洲海盜出沒之地,被稱為“骷髏海岸”。 納米貝基地已駐紮了安空軍第26殲擊轟炸團,配備米格-21MF和蘇-22大隊各一個,蘇-25將用於組建該團第三個大隊。

葡萄牙人在納米貝機場留下不錯的混凝土跑道。 但電力和無線電保障設施卻差強人意。

專家團的生活很艱苦。 蘇聯軍事顧問團只能吃從國內運來的罐頭燜肉和細麵條。 大家只好“靠海吃海”,通過捕魚來維持餐桌上的花樣。 按照規定,蘇聯專家工資依照國內標準發放,大隊指揮員650美元/月,大隊工程師580美元/月,其餘專家從450-500美元/月不等(當時蘇聯官方匯率為1美元合79戈比)。 但有一天,有人無意中在基地司令部看到一本繳獲自安盟的南非雜誌《成功戰士》,裡面透露安哥拉政府支付每個專家的月工資其實高達4500美元,為安盟作戰的南非雇傭兵也比照這個標準拿報酬,而且從不克扣。 一時間,蘇聯專家群情激奮,大家都叫嚷著“揪出拿我們血汗錢的雜種!”事情鬧到最後,連古謝夫中將也不得不出面闢謠,強調這是南非種族主義者的離間計。

東道主給專家們換發法國產熱帶迷彩服和高幫戰鬥靴,這是安哥拉軍人常見裝束。葡萄牙殖民者留給安哥拉的機場設施還算不錯,考慮到安盟地面襲擊活動相當頻繁,空中運輸的花費還是值得的。安哥拉空軍的蘇制安-26和美制C-130運輸機,蘇聯民航(實際受軍事顧問團調度)的安-12和伊爾-76運輸機,為邊遠駐軍和魯安達建立起空中橋樑。然而從1985年開始,美國秘密向安盟提供“毒刺”肩扛式防空導彈。1988年夏,謝爾蓋·梅爾尼科夫少校駕駛的伊爾-76(舷號79768)從盧埃納機場起飛後被“毒刺”導彈擊中,儘管發動機被炸開花,飛行員還是成功地將飛機降落。安哥拉的C-130就沒那麼走運了,曾有一架受損飛機從跑道上滾落到軟土地裡,機體斷裂成兩段。

訓練“炸彈騎兵連” 蘇聯專家訓練安哥拉“炸彈騎兵連”(蘇-25大隊噱稱)的工作非常艱難。安哥拉空軍曾派地勤機械師到基輔和克拉斯諾達爾航空學校學習飛機維護,但他們能在打開加油蓋子給飛機加油後記得蓋回去,就算是謝天謝地。而在克拉斯諾達爾航校夏季班畢業的安哥拉飛行員只是“廉價飛行員”,原因是他們只會起飛和繞機場飛行,根本談不上循航線獨立飛行和參加實戰,他們回國後有一整年沒升空。

納米貝基地最好的教學手段就是“照我做”,蘇聯專家的身教遠勝過言傳。萬幸的是,安哥拉學員的俄語說得湊合,到1989年12月份,已掌握蘇-25的基本飛行技巧和簡單修理工作。與此同時,第比利斯TAM工廠專家組也完成蘇-25的組裝和試飛工作。接下來專家團長古梅洛夫幫安哥拉人切實掌握飛機操作技能。經過幾次常規飛行後,就展開對地強擊、集體飛行等作戰訓練。每次起飛前,蘇聯教官都要事必躬親再檢查一遍。安哥拉人不是忘了給液壓系統和機油箱加油,就是忽視關閉機體檢修艙口(如果這樣,在飛機升空後,艙口蓋會立刻被“連根”拔掉),或者在對接部件時接錯電線。更誇張的是,蘇-25還曾拖著尾巴上天—加油車皮管沒有被拔除,訓練工作一直持續到1990年秋,這期間有3架蘇-25成了犧牲品。令人驚奇的是,所有事故都是起飛時撞毀,而不是發生在降落時(蘇-25降落時技能要求最高,滑跑時制動容易造成滾翻和傾斜。1990年2月,一名安哥拉飛行員在遠低於規定起飛速度的情況下就匆匆收起起落架,結果強擊機的鼻子重重地砸在跑道上,然後像大炮一樣發出咯吱吱聲,隨著慣性沖到跑道盡頭。飛行員在飛機爆炸前一秒鐘逃生。3個月後,兩架蘇-25同時起飛,剛剛離地,兩機轉彎時居然機翼相撞,兩個撞機的飛行員,一個發現撞機時就立即逃脫了,另一個是從撞掉機翼、側翻倒地的飛機裡逃生的。

到1990年10月前,蘇-25大隊總算跌跌撞撞地完成了1500小時的飛行,但只有一個中隊完全掌握實戰課程。蘇25投擲炸彈和射擊的練習是在離納米貝機場以北7千米的沙漠靶場,那裡有用舊輪胎做的靶子和從路上撿來的被毀汽車。

水土不服

在美國調停下,1988年12月2日,古巴、安哥拉和南非三方簽訂和平協定,規定古巴和南非分別停止對安哥拉政府以及安盟的援助,讓安哥拉人民在沒有外國干涉的情況下自己決定內部事務。緊接著,安哥拉戰爭機器的人力支柱—古巴軍人奉卡斯楚之命開始撤離。多斯桑托斯總統決心靠自己的力量消滅安盟。1990年春,安哥拉又從蘇聯購進14架嶄新的蘇-22M4,換掉納米貝基地的米格-21MF,讓第26團變成名副其實的對地強擊團。

第26團決定在1990年夏季的圍剿安盟行動中有所作為。通常安哥拉政府軍的大規模行動多放在夏季舉行,因為那時南半球的高溫會有所降低。蘇—25大隊的任務是摧毀安盟在首都魯安達附近中央省份設置的陣地和兵站。然而,蘇-25的表現令人沮喪:強擊機本來是用來準確打擊和直接支援戰場上的部隊,而現在採取的是最不具攻擊力的形式—攜帶重磅炸彈長途飛行並在高空投擲,活脫脫變成“拉貨的大馬”。

膽小的安哥拉飛行員們保持在5000-7000 米安全高度飛行,然後水準投彈,避免俯衝,以防安盟武裝發射“毒刺”導彈。有時候,為提高火力打擊密度,蘇-25還攜帶UB-32-57火箭發射巢作戰。事實上,在阿富汗戰場上機動性、攻擊準確性都很出色的蘇-25都沒有在安哥拉故伎重演,安哥拉人覺得蘇-25擺脫地面高射炮火的速度還不如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的米格-21。跟超音速的米格兄弟在一起,蘇-25就像是個“醜小鴨”。在一個月的圍剿行動中,蘇-25大隊只完成25次戰鬥飛行任務,而按蘇-25 大隊在阿富汗的作戰標準,這僅僅是一天的工作量。

隨著安哥拉空軍對蘇-25越來越不滿,蘇聯專家團也該打道回府了。到1991年3月,殘缺不全的蘇-25大隊撤出納米貝基地,被拆散的飛機用卡車運到魯安達機場一角堆放。1991年,積極向美國靠攏的安哥拉總統多斯桑托斯公開宣佈自己“對蘇聯很失望”,並拒絕為蘇聯軍火支付貨款。這種行徑迫使莫斯科停止供應飛機零件,並撤回軍事專家。就這樣。蘇-25再也沒有飛上天空,變成蘇聯無償向安哥拉援助41億美元的紀念。另據英國《空中力量》報導,1992年,敘利亞以極為便宜的價格,從安哥拉人手裡買走幾批完整的蘇-25機體和大量散件,剩下的都被當地人做成內戰紀念碑。

蘇—25攻擊機俯視圖


蘇—25K攻擊機在安哥拉內戰中的表現


蘇—25攻擊機編隊起飛

東道主給專家們換發法國產熱帶迷彩服和高幫戰鬥靴,這是安哥拉軍人常見裝束。葡萄牙殖民者留給安哥拉的機場設施還算不錯,考慮到安盟地面襲擊活動相當頻繁,空中運輸的花費還是值得的。安哥拉空軍的蘇制安-26和美制C-130運輸機,蘇聯民航(實際受軍事顧問團調度)的安-12和伊爾-76運輸機,為邊遠駐軍和魯安達建立起空中橋樑。然而從1985年開始,美國秘密向安盟提供“毒刺”肩扛式防空導彈。1988年夏,謝爾蓋·梅爾尼科夫少校駕駛的伊爾-76(舷號79768)從盧埃納機場起飛後被“毒刺”導彈擊中,儘管發動機被炸開花,飛行員還是成功地將飛機降落。安哥拉的C-130就沒那麼走運了,曾有一架受損飛機從跑道上滾落到軟土地裡,機體斷裂成兩段。

訓練“炸彈騎兵連” 蘇聯專家訓練安哥拉“炸彈騎兵連”(蘇-25大隊噱稱)的工作非常艱難。安哥拉空軍曾派地勤機械師到基輔和克拉斯諾達爾航空學校學習飛機維護,但他們能在打開加油蓋子給飛機加油後記得蓋回去,就算是謝天謝地。而在克拉斯諾達爾航校夏季班畢業的安哥拉飛行員只是“廉價飛行員”,原因是他們只會起飛和繞機場飛行,根本談不上循航線獨立飛行和參加實戰,他們回國後有一整年沒升空。

納米貝基地最好的教學手段就是“照我做”,蘇聯專家的身教遠勝過言傳。萬幸的是,安哥拉學員的俄語說得湊合,到1989年12月份,已掌握蘇-25的基本飛行技巧和簡單修理工作。與此同時,第比利斯TAM工廠專家組也完成蘇-25的組裝和試飛工作。接下來專家團長古梅洛夫幫安哥拉人切實掌握飛機操作技能。經過幾次常規飛行後,就展開對地強擊、集體飛行等作戰訓練。每次起飛前,蘇聯教官都要事必躬親再檢查一遍。安哥拉人不是忘了給液壓系統和機油箱加油,就是忽視關閉機體檢修艙口(如果這樣,在飛機升空後,艙口蓋會立刻被“連根”拔掉),或者在對接部件時接錯電線。更誇張的是,蘇-25還曾拖著尾巴上天—加油車皮管沒有被拔除,訓練工作一直持續到1990年秋,這期間有3架蘇-25成了犧牲品。令人驚奇的是,所有事故都是起飛時撞毀,而不是發生在降落時(蘇-25降落時技能要求最高,滑跑時制動容易造成滾翻和傾斜。1990年2月,一名安哥拉飛行員在遠低於規定起飛速度的情況下就匆匆收起起落架,結果強擊機的鼻子重重地砸在跑道上,然後像大炮一樣發出咯吱吱聲,隨著慣性沖到跑道盡頭。飛行員在飛機爆炸前一秒鐘逃生。3個月後,兩架蘇-25同時起飛,剛剛離地,兩機轉彎時居然機翼相撞,兩個撞機的飛行員,一個發現撞機時就立即逃脫了,另一個是從撞掉機翼、側翻倒地的飛機裡逃生的。

到1990年10月前,蘇-25大隊總算跌跌撞撞地完成了1500小時的飛行,但只有一個中隊完全掌握實戰課程。蘇25投擲炸彈和射擊的練習是在離納米貝機場以北7千米的沙漠靶場,那裡有用舊輪胎做的靶子和從路上撿來的被毀汽車。

水土不服

在美國調停下,1988年12月2日,古巴、安哥拉和南非三方簽訂和平協定,規定古巴和南非分別停止對安哥拉政府以及安盟的援助,讓安哥拉人民在沒有外國干涉的情況下自己決定內部事務。緊接著,安哥拉戰爭機器的人力支柱—古巴軍人奉卡斯楚之命開始撤離。多斯桑托斯總統決心靠自己的力量消滅安盟。1990年春,安哥拉又從蘇聯購進14架嶄新的蘇-22M4,換掉納米貝基地的米格-21MF,讓第26團變成名副其實的對地強擊團。

第26團決定在1990年夏季的圍剿安盟行動中有所作為。通常安哥拉政府軍的大規模行動多放在夏季舉行,因為那時南半球的高溫會有所降低。蘇—25大隊的任務是摧毀安盟在首都魯安達附近中央省份設置的陣地和兵站。然而,蘇-25的表現令人沮喪:強擊機本來是用來準確打擊和直接支援戰場上的部隊,而現在採取的是最不具攻擊力的形式—攜帶重磅炸彈長途飛行並在高空投擲,活脫脫變成“拉貨的大馬”。

膽小的安哥拉飛行員們保持在5000-7000 米安全高度飛行,然後水準投彈,避免俯衝,以防安盟武裝發射“毒刺”導彈。有時候,為提高火力打擊密度,蘇-25還攜帶UB-32-57火箭發射巢作戰。事實上,在阿富汗戰場上機動性、攻擊準確性都很出色的蘇-25都沒有在安哥拉故伎重演,安哥拉人覺得蘇-25擺脫地面高射炮火的速度還不如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的米格-21。跟超音速的米格兄弟在一起,蘇-25就像是個“醜小鴨”。在一個月的圍剿行動中,蘇-25大隊只完成25次戰鬥飛行任務,而按蘇-25 大隊在阿富汗的作戰標準,這僅僅是一天的工作量。

隨著安哥拉空軍對蘇-25越來越不滿,蘇聯專家團也該打道回府了。到1991年3月,殘缺不全的蘇-25大隊撤出納米貝基地,被拆散的飛機用卡車運到魯安達機場一角堆放。1991年,積極向美國靠攏的安哥拉總統多斯桑托斯公開宣佈自己“對蘇聯很失望”,並拒絕為蘇聯軍火支付貨款。這種行徑迫使莫斯科停止供應飛機零件,並撤回軍事專家。就這樣。蘇-25再也沒有飛上天空,變成蘇聯無償向安哥拉援助41億美元的紀念。另據英國《空中力量》報導,1992年,敘利亞以極為便宜的價格,從安哥拉人手裡買走幾批完整的蘇-25機體和大量散件,剩下的都被當地人做成內戰紀念碑。

蘇—25攻擊機俯視圖


蘇—25K攻擊機在安哥拉內戰中的表現


蘇—25攻擊機編隊起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