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海懶獸的滅絕中獲得的警示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某些生命的死亡能為其他生命的出生與生存騰出位置與資源, 所以提到死亡, 我們無須擔心, 只要i say hakuna you say matata就好了。

但我們已很難再瞭解到那些在海洋中漫遊以覓食水草的海懶獸是怎樣滅絕的。 因為我們從沒有見識過它那優美雄壯的自由泳泳姿, 所以我們可能並不太在乎它們是如何或何時不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 幾乎所有與它同時代存在的物種現在都已滅絕了——那是什麼使得海懶獸對我們來說要比其他物種更為重要呢?

除了它們是巨大的會游泳的海生樹懶這個事實以外, 還有一個你應該關心它們的主要原因:許多古代動物滅絕的原因與現代動物滅絕的原因大致相同。 我們越是瞭解它們滅絕的前因後果, 我們對未來的準備就越充分。 意外總會來臨, 有備無患總是沒錯的。

將時間撥回到上新世和更新世時期,

那時的海洋正在發生某些變化。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但這並不是人類造成的, 而是不斷變化的氣候對海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過去六千六百萬年間幾次最大的海平面變化就發生在這兩段時期。 這對於某些生物來說, 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打擊。

人類學家已經充分瞭解了當時發生的數起物種滅絕事件, 並認為罪魁禍首很有可能就是海洋條件的改變。 這些氣候變化是自然發生的, 是我們的星球每隔數千年便會經歷的氣候冷熱週期變化造成的。

不幸的是, 與現代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相比, 古代氣候變化甚至可以說是不值一提。 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變暖速度大幅上升, 這個速度要遠遠高於我們在氣候記錄中所記錄到的速度,

這意味著現有物種將更難適應新的環境要求。 古代自然氣候變化更為溫和, 但它仍然融化了冰川使得海平面上升——但是科學家之前曾經認為, 海洋上升只會對當地種群數量造成較為強烈的影響, 而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很強的復原能力。

然而事實證明, 有高達36%的海洋巨無霸們在上新世末期遭受了物種滅絕。 超過三分之一的哺乳動物, 鯊魚, 海龜和海鳥, 由於氣候變化原因而滅絕。 本週一發佈在《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上的一篇分析文章也提到, (面對氣候變化)海洋哺乳動物遭受的損失最大。 物種滅絕災難發生後, 整體生物多樣性減少了百分之五十五, 而鯊魚只減少了百分之九。

而且遭到減少的並不只是生物多樣性——還有生態功能的多樣性。 它們聽起來像是一回事情, 但實際上功能多樣性的影響要大得多。

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是指物種的損失, 而不是指生態系統中功能性作用的喪失。 如果某種海豹滅絕而另一種海豹能夠填補其活動區域, 並且可以增加種群數量以彌補相應損失的話, 問題便不是很大。 但萬一沒有呢?假如沒有其他品種的海豹出現呢?那麼這很有可能預示著局部生態系統的崩潰, 或者至少會使整個生態系統更脆弱, 更容易發生變化。

這恰好正是上新世末期所發生的一切。 海洋動物, 特別是沿海地區的海洋動物的物種滅絕後, 它們在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無人接替。

失去了一整個族群, 剩餘物種也更容易受到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災害的影響, 即使在更新世期間得到進化的新物種也無法修復這種損傷。

研究人員認為, 溫度變化不是動物死亡率增加的唯一原因。 它們沿海的棲息地也越來越少, 食物來源也隨之減少。 這意味著放任氣候變化並不是人類可以為未來物種大規模滅絕做出“貢獻”的唯一途徑。 人類世(指地球的近代歷史)——人類對地球產生過度影響的時代——可能會引起下一次物種大滅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