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厲害!住建部重申,2017要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

小編獲悉:近日, 住建部發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品質安全監管司2017年工作要點》, 通過比對2016年檔, 本次主要有以下7個重點:

1、要求重點落實主體責任

強化品質責任落實, 嚴格落實參建各方主體和從業人員的品質責任, 特別是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 並強調品質終身制, 加大品質責任追究力度。

2、要求執行資訊檔案制度

嚴格落實品質終身責任制, 全面實行五方主體專案負責人品質終身責任承諾、竣工後永久性標牌、品質終身責任資訊檔案等制度。 加大品質責任追究力度, 對違反有關規定、造成工程品質事故的責任單位和人員, 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和信用懲戒。

3、要求重點強化政府監管

加大抽查抽測力度, 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方式。 強化對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等部位和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監督檢查。

開展監理單位向政府報告品質監理情況的試點, 充分發揮監理單位在品質控制中的作用。

4、出臺部門規章

出臺部門規章《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 強化安全管理措施, 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各方主體的安全責任。

5、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

加強建築施工安全事故通報和查處督辦, 強化約談制度, 嚴格事故責任追究。

6、強化風險控制

加強對軌道交通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重要部位和關鍵環節施工安全條件審查工作, 強化風險控制。 針對新開工和事故多發城市開展監督檢查, 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品質安全監管人員培訓, 提高監督管理水準。

7、加強專家隊伍建設

進一步完善國家震後房屋建築安全應急評估專家隊、全國市政公用設施抗震專項論證專家庫,

完善全國城市抗震防災規劃審查委員會工作機制, 提升抗震防災專業諮詢能力。

小編點評:通過住建部發文可以看出, 品質終身制又一次被重點提及, 而且加強了五方主體資訊檔案及信用方面的管理, 另外也重點強化了政府部門在工程品質上的監督與管理, 工程品質責任和懲處力度進一步加重;安全方面出臺規章進行全面管控, 而隨著國內城市軌道交通的全面大發展, 2017年也將城市軌道交通列為重點安全檢查對象。

工程品質安全監管司2017年工作要點:

一、組織開展品質安全提升行動, 提高工程品質水準

(一)強化品質責任落實

嚴格落實參建各方主體和從業人員的品質責任, 特別是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 嚴格落實品質終身責任制, 全面實行五方主體專案負責人品質終身責任承諾、竣工後永久性標牌、品質終身責任資訊檔案等制度。 組織開展全國工程品質監督執法檢查,

督促品質責任落實。 加大品質責任追究力度, 對違反有關規定、造成工程品質事故的責任單位和人員, 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和信用懲戒。

(二)健全品質監督機制

強化政府監管, 加大抽查抽測力度, 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方式。 強化對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等部位和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監督檢查。 加強監督隊伍建設, 保障監督工作經費, 開展對監督機構人員配置和經費保障情況的督查。 鼓勵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 緩解監督力量不足問題。 開展監理單位向政府報告品質監理情況的試點, 充分發揮監理單位在品質控制中的作用。

(三)推進品質管制標準化

建立品質管制標準化制度和評價體系, 推進品質行為管理標準化和工程實體品質控制標準化,督促各方主體健全品質管控機制。開展標準化示範活動,推行樣板引路制度。制定並推廣應用簡潔、適用、易執行的崗位標準化手冊,將品質責任落實到人。

(四)夯實質量監管工作基礎

加快修訂建設工程品質檢測管理辦法和檢測機構資質等級標準,規範品質檢測行為。繼續開展住宅工程品質常見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建立長效機制,提升住宅工程品質水準。推進工程品質保險工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工程品質的激勵和約束作用。

二、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有效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一)完善制度和責任體系

出臺部門規章《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強化安全管理措施,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各方主體的安全責任。

(二)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

以建築起重機械、深基坑、高支模等為重點,深入開展建築施工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查處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嚴防事故發生。加強建築施工安全事故通報和查處督辦,強化約談制度,嚴格事故責任追究。

(三)加強監管能力建設

建立建築施工安全監督層級考核制度,進一步加強和規範監管工作。研究創新建築施工安全監管模式,提升監管效能。開展部分地區建築施工安全監管人員培訓,提高監管人員素質和能力。

(四)提高監管資訊化水準

繼續推進覆蓋建築施工企業、施工人員、起重機械、施工專案、施工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監管機構及人員等資訊“六位元一體”的建築施工安全監管資訊系統建設,實現監管資訊互聯互通。

(五)加強誠信體系建設

出臺建築施工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建立完善建築安全生產“黑名單”等制度,強化安全信用懲戒,提高安全誠信水準。

(六)促進全行業安全意識提升

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安全宣傳教育力度,廣泛普及建築施工安全生產知識,全面提升建築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

三、提升勘察設計水準,推動建築業技術進步

(一)提高建築設計水準

組織宣貫新時期建築方針,在相關媒體開設建築設計專欄,引導建築設計理念與方向。

(二)加強勘察設計品質監管

開展部分地區勘察設計品質監督執法檢查,研究修訂工程勘察品質管制辦法,研究推進施工圖審查制度和標準設計改革工作。

(三)加大推動技術進步力度

出臺建築業10項新技術(2017版),加快推動先進、適用新技術推廣。繼續推動BIM等資訊技術應用,引導推進建築業資訊化。編制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等國家建築標準設計,制定綠色建築國家建築標準設計體系,支援重點工程建設。

四、完善風險防控機制,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品質安全

(一)構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

落實建設單位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等參建各方風險自辨自控、隱患自查自治主體責任,落實主管部門監管責任,嚴防風險演變、隱患升級導致事故發生。

(二)推進品質安全標準化管理工作

制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品質安全標準化管理指導意見,制定品質安全現場施工標準化手冊。組織標準化現場觀摩,推動樣板示範活動。

(三)建立施工關鍵節點風險控制制度

加強對軌道交通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重要部位和關鍵環節施工安全條件審查工作,強化風險控制。

(四)開展部分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品質安全監督檢查

針對新開工和事故多發城市開展監督檢查,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品質安全監管人員培訓,提高監督管理水準。

五、加強工程抗震設防,提高地震應急處置能力

(一)加強抗震設防制度建設

組織《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立法調研,深入開展新建工程抗震設防、既有建築抗震加固和抗震設施建設管理研究,做好相關制度研究和協調工作。

(二)加強抗震設防管理

建立減隔震裝置品質檢測制度,強化減隔震工程品質管制。完善超限高層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機制,研究公共建築防災避難功能建設對策措施。開展減隔震工程和超限高層抗震設防專項檢查。

(三)完善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工作機制

規範各地應急回應報告流程和內容,完善震後房屋建築安全應急評估管理制度,開展有關技術培訓,提高應急回應效率。

(四)加強專家隊伍建設

進一步完善國家震後房屋建築安全應急評估專家隊、全國市政公用設施抗震專項論證專家庫,完善全國城市抗震防災規劃審查委員會工作機制,提升抗震防災專業諮詢能力。

推進品質行為管理標準化和工程實體品質控制標準化,督促各方主體健全品質管控機制。開展標準化示範活動,推行樣板引路制度。制定並推廣應用簡潔、適用、易執行的崗位標準化手冊,將品質責任落實到人。

(四)夯實質量監管工作基礎

加快修訂建設工程品質檢測管理辦法和檢測機構資質等級標準,規範品質檢測行為。繼續開展住宅工程品質常見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建立長效機制,提升住宅工程品質水準。推進工程品質保險工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工程品質的激勵和約束作用。

二、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有效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一)完善制度和責任體系

出臺部門規章《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強化安全管理措施,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各方主體的安全責任。

(二)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

以建築起重機械、深基坑、高支模等為重點,深入開展建築施工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查處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嚴防事故發生。加強建築施工安全事故通報和查處督辦,強化約談制度,嚴格事故責任追究。

(三)加強監管能力建設

建立建築施工安全監督層級考核制度,進一步加強和規範監管工作。研究創新建築施工安全監管模式,提升監管效能。開展部分地區建築施工安全監管人員培訓,提高監管人員素質和能力。

(四)提高監管資訊化水準

繼續推進覆蓋建築施工企業、施工人員、起重機械、施工專案、施工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監管機構及人員等資訊“六位元一體”的建築施工安全監管資訊系統建設,實現監管資訊互聯互通。

(五)加強誠信體系建設

出臺建築施工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建立完善建築安全生產“黑名單”等制度,強化安全信用懲戒,提高安全誠信水準。

(六)促進全行業安全意識提升

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安全宣傳教育力度,廣泛普及建築施工安全生產知識,全面提升建築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

三、提升勘察設計水準,推動建築業技術進步

(一)提高建築設計水準

組織宣貫新時期建築方針,在相關媒體開設建築設計專欄,引導建築設計理念與方向。

(二)加強勘察設計品質監管

開展部分地區勘察設計品質監督執法檢查,研究修訂工程勘察品質管制辦法,研究推進施工圖審查制度和標準設計改革工作。

(三)加大推動技術進步力度

出臺建築業10項新技術(2017版),加快推動先進、適用新技術推廣。繼續推動BIM等資訊技術應用,引導推進建築業資訊化。編制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等國家建築標準設計,制定綠色建築國家建築標準設計體系,支援重點工程建設。

四、完善風險防控機制,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品質安全

(一)構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

落實建設單位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等參建各方風險自辨自控、隱患自查自治主體責任,落實主管部門監管責任,嚴防風險演變、隱患升級導致事故發生。

(二)推進品質安全標準化管理工作

制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品質安全標準化管理指導意見,制定品質安全現場施工標準化手冊。組織標準化現場觀摩,推動樣板示範活動。

(三)建立施工關鍵節點風險控制制度

加強對軌道交通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重要部位和關鍵環節施工安全條件審查工作,強化風險控制。

(四)開展部分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品質安全監督檢查

針對新開工和事故多發城市開展監督檢查,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品質安全監管人員培訓,提高監督管理水準。

五、加強工程抗震設防,提高地震應急處置能力

(一)加強抗震設防制度建設

組織《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立法調研,深入開展新建工程抗震設防、既有建築抗震加固和抗震設施建設管理研究,做好相關制度研究和協調工作。

(二)加強抗震設防管理

建立減隔震裝置品質檢測制度,強化減隔震工程品質管制。完善超限高層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機制,研究公共建築防災避難功能建設對策措施。開展減隔震工程和超限高層抗震設防專項檢查。

(三)完善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工作機制

規範各地應急回應報告流程和內容,完善震後房屋建築安全應急評估管理制度,開展有關技術培訓,提高應急回應效率。

(四)加強專家隊伍建設

進一步完善國家震後房屋建築安全應急評估專家隊、全國市政公用設施抗震專項論證專家庫,完善全國城市抗震防災規劃審查委員會工作機制,提升抗震防災專業諮詢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