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明朝不只有和尚當開國皇帝,更有不甘寂寞的和尚當軍師

大明朝不只有和尚當開國皇帝, 更有不甘寂寞的和尚當軍師

婉如清揚

佛教傳入中土後, 出家修行的和尚不知道有多少, 除了少數真正的大德高僧留下名姓之外, 大多還是默默無聞。 但明代的和尚們特別有面子, 為什麼呢?人家不但有和尚出身的皇帝朱元璋, 還有和尚出身的軍師姚廣孝, 真的特別勵志。

朱皇帝是不同凡響的, 而姚和尚則是不甘寂寞的。

姚和尚俗家本名姚天僖, 蘇州長洲人, 家中世代從醫。 郎中雖然不算多高級, 但在鄉下, 卻也可以過得很滋潤。 但姚和尚卻不按常理出牌, 他十四歲那年,

就出家做了和尚, 法名道衍。 按說做了和尚, 就好好修行佛法就得, 但道衍和尚並不肯安心學佛, 而是修習禪宗, 後又修習淨土宗, 同時也不閑著, 讀了大量的儒家諸子百家, 甚至包括歷史地理軍事方面的著作, 還寫作詩歌和散文, 不一小心還和高啟等人成了“北郭十友”……不只如此, 至正末年, 他住在妙智庵時, 和道士席應真很談得來, 把他的陰陽術數, 學了個透透的。 這怎麼看都不是一個老實和尚。

感覺做和尚嘛, 就是安安靜靜地, 與天地溝通, 與佛法親善。 但道衍不走這條路。 他四處遊歷, 當他得遇術士袁珙時, 袁珙一見他, 驚為天人:“是何異僧, 目三角, 形如病虎, 性必嗜殺, 劉秉忠流也。 ”

這個和尚不簡單, 面有凶相, 胸有大志。

劇照圖

洪武七年, 朱元璋下令舉行一場特殊的考試, 即那些通儒術的和尚們, 也可以按才錄取。 道衍當時已經四十歲了, 年紀不小了, 但他還是去參加了, 結果自然是脫穎而出, 奇怪的是他並沒有接受官職, 領了賞賜的僧服就回去了。

八年後, 馬皇后去世,

朱皇帝挑了一批僧人, 讓他們協助皇子們做法事, 經人介紹, 道衍被選到燕王朱棣身邊。

朱棣是個有野心的, 遇上了道衍這個不老實的和尚, 那真叫一個相配。 兩人初見, 道衍就說要送一頂白帽子給燕王戴。 普通人想著這也就是個開場白, 做法事追悼馬皇后, 不戴白帽子怎麼行?但是聰明人有聰明人的說話方式, 朱棣一聽, 這和尚的話有深意啊, 不就是說要在我王的帽子上加個白字嗎?朱棣當然明白, 所以和道衍幾乎是形影不離, 經常密談。 為了讓朱棣下定決心, 道衍甚至請出了袁珙, 讓他說了那句神神叨叨的話:“殿下日後必為太平天子, 等殿下的鬍鬚長到肚臍, 時機就到了。 ”

朱元璋死後, 朱允炆繼位, 開始大規模地削藩。

道衍勸朱棣起兵, 朱棣倒還有點擔心自己沒有民心, 但是道衍卻說自己知道天道, 民心這東西, 不算什麼難做到的事。 他開始著手招納勇士, 集中訓練。 為防止鐵器擊打的聲音傳出去, 他讓人養了一大群鴨鵝什麼的, 院子裡的聲音根本傳不出去。

朱棣起事到成功奪位, 道衍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謀士角色。 起事初, 屋簷瓦片掉落, 朱棣驚懼, 道衍安慰這是要換黃瓦的大吉之兆;朱棣南征, 道衍輔佐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 擊退李景隆等人的進攻;朱棣圍攻濟南三月不成, 道衍致信讓他撤軍;從北平到南京, 城池多多, 道衍建議直取南京;朱棣都一一依計而行, 最終成功。

網路圖

朱棣能當上皇帝, 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道衍。 事實上朱棣也不想寒了人心, 他封道衍為太子少師, 賜名姚廣孝, 讓他還俗, 賜宅子送宮女。 只是道衍堅決推辭, 平常住廟裡, 上朝官服下朝僧服, 一直保持自己和尚的身份。

這個很久以前不甘寂寞的, 在可以享受高功厚賞時, 卻選擇了低調為僧。 他也曾回蘇州湖州一帶賑災, 他把自已得到的賞賜都送給了族人和同鄉。他順便前去探望姐姐,被姐姐趕出門外,去看自己當年的好友,好友也不肯見他,只是遠遠地說“和尚錯了,和尚錯了。”

朋友不理他,他很鬱悶,姐姐罵了他一頓,他也惘然。按照一般的情理,他如今已經是天下僧尼最高領袖,想發財升官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他回鄉,是典型的衣錦榮歸了,可為什麼就不受人待見呢?細想想,也應該不難猜。靖難之變,江南的人們,尤其是南京周邊地區的百姓,受害尤其慘重。對於他們來講,要是沒有朱棣造反,他們可以過過太平日子,而朱棣造反,出謀劃策的那個和尚最是可惡。而今天下已經是朱棣的了,他們不敢拿道衍怎麼樣,卻也不可能熱烈歡迎,就算是他姐姐,估計也不敢多親近,道衍走了,她還得做人呢。

衣錦榮歸不受人待見,連親姐都避之唯恐不及,可以理解。但他大功告成,卻仍做和尚,就讓人有些疑惑了。

網路圖

他當年那麼激烈地推動朱棣造反,為的不是功名富貴?要知道造反可不是鬧著玩的,那得是把命別在腰上才能做好,不得點實惠的,誰幹啊?!只是有些人,他已經超過了這個等級,他要的,已經不再是物質享受,而是精神追求了。象道衍和尚這樣的人,他不要功名,不要富貴,他要的或許是讓自己學得的各種有用之學能有個展示的機會,展示一結束,他也就不在乎那些俗世的高官厚祿了。而這些,卻未必人人贊同,於是,他一直保持和尚本色,無論他人議論。(婉如清揚)

他把自已得到的賞賜都送給了族人和同鄉。他順便前去探望姐姐,被姐姐趕出門外,去看自己當年的好友,好友也不肯見他,只是遠遠地說“和尚錯了,和尚錯了。”

朋友不理他,他很鬱悶,姐姐罵了他一頓,他也惘然。按照一般的情理,他如今已經是天下僧尼最高領袖,想發財升官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他回鄉,是典型的衣錦榮歸了,可為什麼就不受人待見呢?細想想,也應該不難猜。靖難之變,江南的人們,尤其是南京周邊地區的百姓,受害尤其慘重。對於他們來講,要是沒有朱棣造反,他們可以過過太平日子,而朱棣造反,出謀劃策的那個和尚最是可惡。而今天下已經是朱棣的了,他們不敢拿道衍怎麼樣,卻也不可能熱烈歡迎,就算是他姐姐,估計也不敢多親近,道衍走了,她還得做人呢。

衣錦榮歸不受人待見,連親姐都避之唯恐不及,可以理解。但他大功告成,卻仍做和尚,就讓人有些疑惑了。

網路圖

他當年那麼激烈地推動朱棣造反,為的不是功名富貴?要知道造反可不是鬧著玩的,那得是把命別在腰上才能做好,不得點實惠的,誰幹啊?!只是有些人,他已經超過了這個等級,他要的,已經不再是物質享受,而是精神追求了。象道衍和尚這樣的人,他不要功名,不要富貴,他要的或許是讓自己學得的各種有用之學能有個展示的機會,展示一結束,他也就不在乎那些俗世的高官厚祿了。而這些,卻未必人人贊同,於是,他一直保持和尚本色,無論他人議論。(婉如清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