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貴州:竹編技藝傳承人張景發的追求

央廣網遵義6月30日消息貴州省綏陽縣的張景發是省級非物遺產傳統竹編技藝的傳承人, 一直以來, 他執著于傳統的竹編技藝幾十年, 研習竹編文化, 傳承竹編技藝。 如今已52歲的張景發的願望裡就是古老的記憶一直要傳續下去, 開出文化的花兒來。

6月26日上午, 張景發正在為徒弟李芳芳示範和講解用嘴啟篾的要領。 “為什麼不用刀而是用嘴, 因為牙齒和舌頭更能感受篾的厚薄到, 用嘴啟的篾更細色澤更明亮......”, 用嘴啟篾, 這是張景發家獨有的功夫。 一般的篾匠啟篾用的是刀, 最多只能啟4層, 而張景發是用嘴啟篾,

可以啟6層, 甚至8層。 在陽光下, 張景發用嘴啟的篾每一層的色澤不一樣, 竹香也有淡濃不一, 沁人心脾。

在家景發家的堂屋裡掛著一幅幅書法和繪畫作品格外打眼, 書法是毛澤東詩詞。 《七律·長征》、《沁園春·雪》寫在墨綠的錦緞上, 毛澤東書法特有的龍蛇肝膽、人間正道的磅博豪邁撲面而來。 然而, 這並非書法, 而是竹編, 是僅有小學文化的張景發的作品。 這裡的錦緞是竹絲、字是他一筆一畫編上去的。

綏陽縣旺草鎮因長江源頭之一芙蓉江流經而風光迥異, 張景發所在九竹欄村在當地十分有名:這裡盛產一種叫釣魚篪的竹子、相比其它竹子, 釣魚篪最大的特點就是柔韌性特別好, 而早在清朝時候, 這裡就是家家以竹編為生。

在當地, 尤以張氏手藝最為精湛。 清朝中期, 張景發祖上張洪因精製的竹絲蚊帳, 被地方官選為貢品進獻給皇帝而得獎賞。 懷著對老祖宗本事的無比佩服。 張景發在八九歲就開始學習竹編。

對於當年的盛況, 村民張唐剛仍是記憶尤新。 他說, 一般工匠編的涼席一米八寬二米長, 有6—8斤重, 只能裹, 不能折;張景發他們家的只有2斤半重, 裝在中山裝的口袋裡就能帶走。 合作社時期, 人家的竹席30至40塊錢一張, 張景發他們家的賣270至280元錢一張。

2006年, 貴州省人民政府將張氏竹編技藝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作為竹編技藝傳承人, 張景發的竹編經常代表貴州參加廣交會獲獎, 多次在多彩貴州能工巧匠競賽中獲一等獎。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 張景發他們編制的席子、籃子、筐子、背簍等竹製品已不為人們所需, 年老的竹編藝人不斷在減少, 年輕人紛紛都到外地打工。 曾經引以為豪的老祖宗的竹編技藝面臨著即將失傳的危險。

在張景發的家裡也產生了嚴重分歧。 張景發認為丟了家傳手藝可惜, 雖然少有人訂貨, 但他還是情不自禁拿起竹條編東西。 兒子們認為繼續從事竹編無錢可掙, 應該另謀他事。 雙方誰也不能說服誰, 鬧到最後分了家。 責任地歸他們老倆口外加帶孫子, 兒子開辦一個小磚廠, 每月給老倆口1000元作為孫子的生活費。

沒有了兒子的反對, 張景發下四川、到廣州、杭州……到大學的課堂聽課, 到市場看竹編, 他執著的認為,

這麼好的竹子, 這麼好的手藝就不應該沒前景。 很快, 家裡5萬多元的積蓄被他花得一乾二淨!為了找到他所謂的好前景, 他不惜拿走了妻子賣年豬的錢甚至是兒子交來的孫子的生活費。 為此, 妻子 沒跟他少拌嘴。 不久, 妻子發現張景發找來一堆字貼, 盯著它們又比又畫還口裡念念有詞, 只有小學文化的張景發又要搗鼓什麼?會不會得了神經病?正是怕張景發得了神經病, 再加上張景發拿了錢並沒有去打牌賭博, 妻子不再管束張景發。

2013年, 張景發又開始了老行當, 竹編。 但這回不是編筐編席, 而是編毛澤東書法。 為了體現出字面絲帛的質感, 薄薄的竹絲, 張景發千挑萬選。 每一片竹絲的合龍, 不借助撥子, 全用指腹的力道,

為的是看上去平整無縫;為了呈現出毛澤東書法豪邁遒勁的筆鋒, 張景發要求自已一筆一畫都要胸有成竹, 若有神使。 稍有不滿意, 再次重來。 因此, 順利的時候, 一個周能編個三五寸。 這些日子, 張景發會因為對已經用上的一條竹絲的不滿意而將成片毀掉;會在半夜裡突然從床上躍起, 翻開字貼反復研習;會毫不猶豫將已經收筆的一個字拆了全部返工……編書法, 難度勝過繡花。

2016年深圳文博會, 張景發的竹編作品《七律·長征》一下子就吸引了專家們的眼球:他們給出了市值38萬元的估價。 專家們告訴他:如果是作了裝裱, 作品應該市值100萬元。 這些年來, 最紅火的時候, 一年掙的也不過二、三萬。 38萬元, 對張景發來說, 不只是錢的意義, 是傳承好竹編技藝的力量、信心的迸發。

深圳之行後,張景發一發不可收拾,不僅編書法、而且編畫,在他的手下,書法入木三分,畫作栩栩如生。

“就是要把我們這門手藝做精做細,要得到國家級大師的稱號和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張景發覺得自已不是已經52歲,而是才到25歲,他有了更高更遠大的追求。

是傳承好竹編技藝的力量、信心的迸發。

深圳之行後,張景發一發不可收拾,不僅編書法、而且編畫,在他的手下,書法入木三分,畫作栩栩如生。

“就是要把我們這門手藝做精做細,要得到國家級大師的稱號和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張景發覺得自已不是已經52歲,而是才到25歲,他有了更高更遠大的追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