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智慧出行,讓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智慧出行, 讓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新華社記者 趙文君

人們為什麼會出行, 在什麼情況下會選擇什麼樣的路徑, 採取什麼樣的交通工具, 背後的因素是什麼?

一年12個月中, 城市的交通路況每天在變化。 對於大多數城市, 最堵的是每年9月份開學季, 最好的路況是學校放寒暑假期間。

原本靠人工調查的資料, 不足以支撐我們去研究這樣的問題。 但是今天, 通過交通大資料, 可以準確快速地描述一個城市的交通狀況, 讓你的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探索資料背後的奧秘

“利用車輛的GPS資料,

跟蹤城市每一條道路的即時變化, 形成交通系統運行的大資料分析, 可以準確地反映當前的交通狀況。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說。

郭繼孚說, 通過出行分析, 同樣是兩千萬人口級別的大城市, 北京的出行距離是12公里, 上海只有9公里, 出行距離差了三分之一。 “這意味著北京的交通系統比上海的負荷大很多。 為什麼會這樣?”郭繼孚說, 通過出行大資料分析, 可以研究城市交通特徵背後的因素, 比如小汽車的使用、土地利用、居住分離等。

郭繼孚說了幾個有意思的現象:即使在出行高峰, 並不是所有的車都在路上跑。 比如在北京五環內行駛的車, 平均占全市汽車保有量的20%到25%;車在哪兒趴窩, 也是個有意思的現象。

通過資料可以發現, 在城市的某些區域、某個地點, 往往頻繁發生司機危險駕駛等行為, 說明這個地點有問題, 可能是設計問題、也可能是管理問題、交通標識的問題等等, 這為城市管理提供了借鑒。

大氣污染, PM2.5、氮氧化物, 機動車是城市大氣主要污染源, 但是有多少是交通貢獻出來的, 如何計算交通出行到底排放了多少污染物?郭繼孚說, 根據車輛出行的平均速度、加速度等非常微觀的資料分析, 對比污染物瞬間排放的資料, 做出和車流量一一對應的污染物排放圖, 對大氣污染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一步。

選擇最佳出行路線

隨著城市規模越來越大, 靠單一交通方式出行很難滿足, 往往需要地鐵、公交、共用單車組合化出行,

但換乘中的不便利仍然困擾著人們。

“首先要瞭解人們的出行需求, 通過供給側改革, 包括網約車、共用單車等新興服務模式來滿足各種出行。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院長陳豔豔說, 交通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問題, 也是影響人們生活品質的問題。 深入瞭解交通的需求和供給, 是構建城市交通網絡的前提, 也是提供城市智慧出行服務的基礎。

“當你看到前面擁堵的時候, 你不知道要繼續等還是換道走, 在有限的道路資源和出行需求的矛盾下, 智慧出行可以使出行的效率最大化, 獲得更好的出行體驗。 ”陳豔豔說, 智慧出行並不是解決交通擁堵的手段, 但可以輔助人們選擇最優的交通方式。

在全國不少地方,

人們在等公車時, 通過手機APP查看公車的即時定位、周邊公交網站的情況, 甚至設置公車到站的提醒。 這是怎麼實現的?

千方集團大資料中心總經理李旭陽介紹, 這是結合路況資訊和公車位置資訊, 利用大資料分析, 提供基於即時路況的到站資訊服務。 “作為一家綜合性交通運輸資訊化企業, 千方集團在全國擁有8000多座公交電子站牌, 並為百度、高德或者騰訊地圖這些地圖導航服務商提供交通資訊資料。 ”李旭陽說, 基於海量車輛即時動態的運營資料進行即時分析, 可以計算每條道路的擁堵情況, 説明人們選擇最佳的出行路線。

向精准化、個性化、共用化轉變

“我們投放車輛、調度、壞車識別, 都是通過交通大資料分析。

”ofo大資料部高級總監邵毅說, ofo在150個城市投放了650萬輛車, 註冊用戶1億多人, 每天產生大概5TB的資料。

共用單車的調度依靠交通出行大資料。 根據人流量的時間、地點, 預估出每個具體地點的出行需求, 跟單車投放的資料相對應, 再進行調度。 “我們每天會給運營師傅生成一個表單, 精確地告訴他, 你今天應該從哪個點到哪個點, 在什麼時候運多少車。 師傅就會根據這個表來調整單車的數量。 ”邵毅說。

在陳豔豔看來, 交通出行服務已經從原來的基本服務, 向共用化、精准化、個性化轉變。 未來, 將按區域、按人群的特徵來提供個性化、預約化的精准服務, 如定制巴士, 確保一人一位。 通過網路提前購票, 預約停車位, 實現道路資源、停車資源更有序的應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