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陳軍斌:瑤族村裡的好書記

周品秋唐燕玲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平安鄉大江村, 居住著310戶1208名瑤族同胞, 是國家級貧困村。 陳軍斌, 2015年10月從桂林市委組織部來到大江村擔任第一書記。 近兩年來, 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組織信任我, 我就幹出個名堂來”的諾言。

為摸清全村情況, 陳軍斌跋山涉水深入調查, 一戶不落地走訪完310戶村民。 同時, 還與村“兩委”成員一起, 因地制宜制定了“爭取一個項目, 壯大三個產業, 探索一條路子”的發展思路, 即努力爭取黃泥界茶葉合作社這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 壯大羅漢果、百香果、竹鼠養殖三個產業,

探索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之路。

“產業興則經濟興, 產業強則經濟強。 ”這是陳軍斌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為了促進產業發展, 陳軍斌打出了“組合拳”:抓項目開路、重能人引路、扶弱者上路。 通過協調扶貧貼息貸款、爭取發展資金等形式, 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創業、發展產業, 努力把村民培養成產業致富能人。 截至目前, 已幫助51戶貧困戶協調貼息貸款169萬元用於發展種養業, 幫助81戶貧困戶爭取產業幫扶資金41萬元, 幫助7戶貧困戶種養大戶額外爭取扶持資金2.1萬元。

說一千道一萬, 不如做給群眾看。 在村民眼裡, 陳軍斌是個不折不扣的好書記。 陳軍斌來到大江村後, 建設扶貧路兩條2.6公里, 硬化村屯路兩條1000米;協調電信部門説明大江村接通了寬頻網路,

建成了大江村寬頻模式遠端教育網站;幫助黃泥界茶葉合作社爭取扶貧項目資金10萬元。 2016年9月, 由於缺乏加工設備, 黃泥界茶農只能眼看著茶葉在茶樹上被棄採摘。 陳軍斌得知情況後, 及時聯繫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 幫助收購茶農的秋茶, 並指導茶農製作毛尖茶, 利用這一制茶工藝縮短茶葉的加工時間, 解了茶農的燃眉之急。 同時, 還多次聯繫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茶葉專家林朝賜研究員到茶場實地進行茶葉種植、加工技術指導, 黃泥界茶葉種植基地被定為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的聯繫基地, 林朝賜研究員也成為大江村的科技特派員。

截至目前, 陳軍斌為大江村爭取各類扶貧資金500多萬元,

有效推進大江村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 談及未來打算, 陳軍斌說:“只要組織有需要, 我願意繼續與大江村民為伍, 共建富美大江。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