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追尋:丹麥赫爾辛格&瑞典赫爾辛堡

第1天 2015-07-28

今天坐哥本哈根的地鐵出行:難得的:定好了路線出行。 丹麥哥本哈根市-----丹麥赫爾辛格---- ---坐船去對岸瑞典赫爾辛堡

哥本哈根和赫爾辛格的方點陣圖:Helsingor 在哥本哈根的東北角, 通過厄勒海峽, 對面就是瑞典的Helsingborg

為什麼丹麥的赫爾辛格和瑞典的赫爾辛堡 從名字上這麼相像, 而且兩個城市的要塞城堡的名字也是相似的:Kronborg Slot堡和Karnan堡。 這個疑問從最開始到丹麥就有: 很少有人注意到哥本哈根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竟然會在丹麥和瑞典交接的國境上。 這個原因很簡單, 以前大部分的瑞典南部都曾經是丹麥的領土。

所以, Helsingor 和Helsinborg從城市的命名就可以看出, 其實海峽兩面都曾經是丹麥的領地。

哥本哈根市有24小時、3天、7天的票, 可以在有效時間內, 乘坐地鐵、公交、船等交通工具旅遊。 哥市交通很方便

哥本哈根中央車站:同一月臺, 過的車很多, 一定要看好自己要去的那趟車再搭啊

( 乘車小攻略:在哥本哈根中央火車站KH-----買24小時有效的票(包括地鐵, 公車, 船票)--------到Helsingor- Helsingborg在第1 或2 月臺, 坐車30分到了HELSINGOR站(坐車前, 要在月臺的黃色機器上, 插票CHECK IN 一下)--------克倫堡------------還用那張票, 樞紐站就在附近, 坐船到對岸瑞典的HELDINGBORG-------玩KARNAN要塞堡----------用同一張票, 同一個地方, 坐船回到HELSINGOR , 然後, 沿地鐵線返回到KH. (所有交通工具只用那一張票哦)

這張票, 要保存到時效結束

哥本哈根地鐵圖, 從KH到Helsinger14站 30分鐘

初見赫爾辛格 Helsingor

到了Helsingor赫爾辛格車站

Helsinger----Helsingborg

車站出去就看到這麼多可以租的自行車

人不多, 街, 是歐洲典型的街道

赫爾辛格很小, 走走就到了教堂

赫爾辛格, Helsingor, 丹麥西蘭島東北岸, 「Hals」原意指「頸部」, 於此處指「窄海峽」(即厄勒海峽)。 丹麥西蘭島東北岸的城市和海港。 濱臨厄勒海峽, 南距哥本哈根約 39公里。

中世紀以前, 赫爾辛格只是一個商人賣金的市集。 直至13世紀初, 第一間教堂Sct Olai教堂才建立。 曾經有段時間有很多修道院, 但只有教堂本身存留下來, 即今日的赫爾辛格教區大教堂。

教堂旁的房子被一陣小雨洗刷過, 越發鮮亮

雨轉瞬即逝, 教堂外牆的顏色也變回來了

赫爾辛格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70年, 但此論點是未被證實的。 1231年,

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二世的著作中提及赫爾辛格人。

一陣雨來, 海邊的船隻有點“雨朦朧”

雨後的港口

赫爾辛格是丹麥國王 埃裡克七世 於1420年代建立的。 他於1429年設立建造克倫宮(Krogen), 後來克倫宮於1580年擴建, 並易名克倫堡宮。

瞬間雨過天晴!赫爾辛格是商業和造船中心, 也是著名有貨運港口

赫爾辛格在13世紀還是漁村時, 當時已經有一定的重要性, 起碼那時已經有渡輪來往赫爾辛格和對岸的赫爾辛堡。

“丹麥有一個古老的宮殿, 名叫克倫堡。 它在厄勒海峽的近旁。 這兒每天有成千成百的大船經過——英國的、俄國和普魯士的船隻。 ”安徒生在他的童話故事《丹麥人赫爾格》裡, 用這樣的語句向世人開始介紹克倫堡。 而 克倫堡:也是《哈姆雷特》裡王宮的原型,

儘管, 莎士比亞從來沒到過克倫堡

克倫堡-KRONBORG SLOT

克倫堡宮, Kronborg Slot, 意為“皇冠之宮”, 坐落在西蘭島北部赫耳辛格(Helsingor)市的海邊, 與瑞典的赫爾辛堡市隔海相望, 地處波羅的海出海口之一的厄勒海峽最窄的出口處, 在哥本哈根市東北45公里。

埃裡克七世 於1429年設立建造克倫宮(Krogen), 後來克倫宮於1580年擴建, 並易名克倫堡宮。

宮殿用沙岩石砌成, 四周紅磚牆環抱, 一色的銅屋頂, 此堡由荷蘭建築師設計建造。 是北歐最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宮殿。

克倫堡宮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城堡宮殿, 歷史上它曾經是歐洲北部地方重要的軍事要塞。

丹麥國王菲德烈二世選中了這個高牆深壕, 環境優美的古堡, 決定用征服的船隻過境稅將它改建為王宮。

從1574年到1585年, 整整用了11年的時間才全部竣工。 當時為北歐最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宮殿。 國王十分高興, 命名為克隆堡宮(意即“王冠之宮”)

“ 在一個月光暗淡的深夜, 陰風陣陣, 哈姆雷特王子站在古堡的頂臺上傾聽鬼魂訴說自己被害的經過, 並發誓為父王報仇……” 《哈姆雷特》也被稱為《王子復仇記》)莎士比亞就是以丹麥古堡——克倫堡宮為背景創作的,

丹麥幣與克倫堡

克隆堡宮內

現在, 克倫堡宮已成為對公眾開放的歷史博物館

我們進入古堡時, 裡面也在排演《哈姆雷特》

除去地下防禦工事, 克隆堡內有三層是公開的以供參觀。

宮廷裡面的教堂

房頂

北方七年戰爭”期間, 瑞典人曾一度佔領克隆堡, 將宮內洗劫一空。現在見到的宮內的陳設,已非原來的樣子了,全是依照當時的情況複製的。

從樓上下來,往上看,看到了螺旋的樓梯背

北方七年戰爭(Northern Seven Year` War) 1563—1570年丹麥為爭奪波羅的海霸權同瑞典進行的長達七年之久的戰爭。

當年的戰事圖

瑞典新建的艦隊在1565年打敗了丹麥,奪得了制海權,曾一度佔領克倫堡。

古典的地球儀

燭臺,羽毛筆

1568年瑞典發生爭奪王位的內戰,埃裡克十四世被推翻。但是丹麥未能利用有利時機取得決定舊性勝利。

牆上的東西,很有感覺的

經過兩年多艱苦的談判,雙方締結了《什切青和約》,瑞典向丹麥付出巨額賠償贖回埃耳夫斯堡,它向北海擴展和爭奪波羅的海霸權的企圖也受到遏制。

羽毛筆

古典的羽毛筆漂亮的字

從中世紀到西元19世紀,羽毛筆作為書寫工具記錄歐洲文明進程的每一階段

戰爭雖以丹麥取得優勢而結束,但它已沒有能力恢復其在波羅的海霸權,克倫堡也風光不再。

簽字桌上的風雲

據說從國王的臥室到地下工事有一條秘密暗道。遇有戰事,情況吃緊時,國王可以直接從臥室通過暗道到躲地下工事。

難道,床左邊開著小門的那個小房子裡,有通往地下工事的暗道?

看到宮廷裡面的床,都是這麼的小

歐洲宮廷呵,自行找亮點

現在克倫堡裡面主要收藏大量掛毯,其中有些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還有一些名畫瓷器等。 其中較為著名的有用羊毛和絲線織成的奧拉夫國王肖像掛毯,此毯是“百王像”系列掛毯中的一幅,王國委員會廳中的掛毯也精美絕倫,堪稱國寶。 館內還按照古時的情形重新進行了佈置,恢復了克倫堡的本來面貌。

掛毯

從樓梯往下走,數個世紀前就有這樣的樓梯,旋轉的挺好看的

當年的大炮已不再是戰爭武器,每當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禦船經過厄勒海峽時,它們被用來鳴放禮炮。

從1785年到 1922年,克隆堡曾被用作兵營。宮堡週邊的火炮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禦船經過厄勒海峽時,克隆堡會鳴放禮炮來致敬

從海峽上眺望克倫堡宮,會看到三座塔樓,中間的尖塔名為卡格堡塔,右側的為王后塔,左側最高的為號角塔。 由於此堡地處厄勒海峽最狹窄的出口處,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因此從1785年到1922年被辟為軍營,宮外還裝備了火炮。

中間的尖塔名為卡格堡塔,右側的為王后塔,左側最高的為號角塔

1637年克倫堡宮被修建一新,新宮的內部結構與以前不同,廳室加高,屋頂由原來的圓形螺旋塔頂改為尖錐形塔頂,使整個克隆堡具有巴羅克建築風格。

站在克倫堡宮前的海堤上,舉目東望,便是瑞典的赫爾辛堡市。是厄勒海峽的最狹窄處。據介紹,這裡寬約4公里,最深處水深20米。丹麥規定,任何外國潛艇經過厄勒海峽時,都必須浮出水面。

海峽對面,就是瑞典的赫爾辛堡。曾經,海峽這邊的丹麥和海峽那邊的瑞典,有過戰火

還是用哥本哈根24小時通票登上郵輪,通過厄勒海峽最窄處,雖然單程僅僅二十分鐘左右,但這艘船上設施很齊全,可以供應非常豐富的冷熱餐食、免稅店、娛樂設施以及自動售貨機等一應俱全。

從丹麥赫爾辛格到瑞典赫爾辛堡一共20分鐘

漸漸遠離對岸,接近瑞典。 據說,厄勒海峽的落日很美,有機會可以欣賞下

對岸接頭的地方,張開了“鱷魚嘴”,船上的運貨車,轎車依此駕駛出來

就這樣,連個速食都來不及悠閒的吃,便來到了另一個國家,暢通無阻,連個工作人員都看不到。 據說很多人在丹麥工作,但在瑞典置業,因為丹麥收入高但房價也高,而瑞典的房價相對低一些。

出了這裡,就到了瑞典了,莫有工作人員,自己走哼

看看,這個門外等著的人們就是要從瑞典要回丹麥,正好坐我們來瑞典的這趟船回去

北歐的物價基本可以秒殺全世界,但酒精例外。瑞典對酒類都有令人髮指的高收稅政策,所以,在歐洲邊境上的居民都願意去鄰國消費。瑞典人到丹麥來買啤酒的就太平常了。 於是乎丹麥人總是嘲諷在哥本哈根的醉漢都是瑞典來的,這只能說明,丹麥和瑞典之間的交通實在是太太方便了。

據說,瑞典人經常從丹麥帶啤酒回去,還真讓我們見證了

輪渡出關後,就連著瑞典的地鐵站,交通標誌很明顯

“瑞典國旗式”標誌

丹麥國旗和瑞典國旗的故事: 丹麥人的民族主義情緒非常強烈,當然瑞典也差不多。丹麥的國旗的丹麥國王遠征愛沙尼亞的故事居然被瑞典人原樣複製了變成了“瑞典國王遠征芬蘭時的故事。” 事實上,丹麥和瑞典的宿怨或者說淵源,太久太久了,也有人認為瑞典國旗的產生正是為了對抗丹麥人,而對於瑞典人”粗劣的仿冒“,丹麥人也非常惱火。

到瑞典了,國旗飄揚

房前飄揚著丹麥和瑞典的國旗!這裡是瑞典的車站輪渡出來的地方

通過厄勒海峽,就到了對岸的瑞典

出了車站,踏上了瑞典的國土

這裡的花兒真心的好看。我們還發現了長相和神態如此一致的姐妹倆,義大利人。哈哈

出車站只顧得看建築市景了。來不及看標誌,現在才發現,不遠處,就有所大學哦!這路向是要有多扭曲啊

市政廳

通過商業街,盡頭,就是KARNON 要塞,還是很有氣勢的

Kärnan Towe 是位於瑞典南部赫爾辛堡地區的一座中世紀塔樓,它靜靜的守護著赫爾辛堡地區已達近700年的時間,已經成為了當地最主要的地標之一。

這處要塞沿著厄勒海峽對面的克倫堡要塞而建,控制著進入波羅的海的門戶。這座塔樓高達34米,站在塔頂可以飽覽整個赫爾辛堡城的美景。

Helsingor市景

瑞典車站附近的教堂

還是同樣的地點上船,返回丹麥

鱷魚嘴又張開了,車往外開

地面指揮,船和地面無縫對接

在這趟回去的輪船上,看到一家三代出遊,爺爺,爸媽,和兩個三歲及一歲的男孩女孩。相是不好直接拍的!印象最深的是,全家的金髮碧眼!

於是想起了看過的一種觀點:“ 歐洲的地域歧視非常普遍,西班牙人、義大利人、法國人、德國人、英國人沒一個不中槍的,而且時常夾雜著大國對小國又半帶有玩笑性質的歧視,不過歐陸很少有人歧視北歐人,原因大致兩個 1)北歐人生活品質太高 2)金髮碧眼的純種日爾曼人。 有點兒後悔沒有拍到小男孩小女孩兒

這一天,一張24小時通票真是性價比足足的 輪船回到丹麥赫爾辛格,再次穿過小城,到了來時的車站,坐上回哥本哈根中央車站的車(看好問好,是哪趟車再上哦,在這裡,每趟車之間的間隔貌似很長,由於赫爾辛格是終點站,所以停的時間比較長) 一路,陰雨天,我們拍著窗外的景,穿過一個高爾夫球場,回到了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的晚餐

來到了這家,環境不錯,只是,吃了什麼,現在有點兒想不起來了,可能這家不太適合我們

去了廚房準備室 在哥本哈根這個”慢生活“的地方,看到了這樣的標語,還是很好玩的 ”MOVE FAST AND GET DONE “ + %¥·

後廚的這個標語,很COOL哦

後廚冷藏室

後廚很乾淨

下一站:哥本哈根-希勒勒-腓特烈堡

特別聲明: 照片有版權,除本人授權,禁止商業使用,轉載照片!

將宮內洗劫一空。現在見到的宮內的陳設,已非原來的樣子了,全是依照當時的情況複製的。

從樓上下來,往上看,看到了螺旋的樓梯背

北方七年戰爭(Northern Seven Year` War) 1563—1570年丹麥為爭奪波羅的海霸權同瑞典進行的長達七年之久的戰爭。

當年的戰事圖

瑞典新建的艦隊在1565年打敗了丹麥,奪得了制海權,曾一度佔領克倫堡。

古典的地球儀

燭臺,羽毛筆

1568年瑞典發生爭奪王位的內戰,埃裡克十四世被推翻。但是丹麥未能利用有利時機取得決定舊性勝利。

牆上的東西,很有感覺的

經過兩年多艱苦的談判,雙方締結了《什切青和約》,瑞典向丹麥付出巨額賠償贖回埃耳夫斯堡,它向北海擴展和爭奪波羅的海霸權的企圖也受到遏制。

羽毛筆

古典的羽毛筆漂亮的字

從中世紀到西元19世紀,羽毛筆作為書寫工具記錄歐洲文明進程的每一階段

戰爭雖以丹麥取得優勢而結束,但它已沒有能力恢復其在波羅的海霸權,克倫堡也風光不再。

簽字桌上的風雲

據說從國王的臥室到地下工事有一條秘密暗道。遇有戰事,情況吃緊時,國王可以直接從臥室通過暗道到躲地下工事。

難道,床左邊開著小門的那個小房子裡,有通往地下工事的暗道?

看到宮廷裡面的床,都是這麼的小

歐洲宮廷呵,自行找亮點

現在克倫堡裡面主要收藏大量掛毯,其中有些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還有一些名畫瓷器等。 其中較為著名的有用羊毛和絲線織成的奧拉夫國王肖像掛毯,此毯是“百王像”系列掛毯中的一幅,王國委員會廳中的掛毯也精美絕倫,堪稱國寶。 館內還按照古時的情形重新進行了佈置,恢復了克倫堡的本來面貌。

掛毯

從樓梯往下走,數個世紀前就有這樣的樓梯,旋轉的挺好看的

當年的大炮已不再是戰爭武器,每當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禦船經過厄勒海峽時,它們被用來鳴放禮炮。

從1785年到 1922年,克隆堡曾被用作兵營。宮堡週邊的火炮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禦船經過厄勒海峽時,克隆堡會鳴放禮炮來致敬

從海峽上眺望克倫堡宮,會看到三座塔樓,中間的尖塔名為卡格堡塔,右側的為王后塔,左側最高的為號角塔。 由於此堡地處厄勒海峽最狹窄的出口處,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因此從1785年到1922年被辟為軍營,宮外還裝備了火炮。

中間的尖塔名為卡格堡塔,右側的為王后塔,左側最高的為號角塔

1637年克倫堡宮被修建一新,新宮的內部結構與以前不同,廳室加高,屋頂由原來的圓形螺旋塔頂改為尖錐形塔頂,使整個克隆堡具有巴羅克建築風格。

站在克倫堡宮前的海堤上,舉目東望,便是瑞典的赫爾辛堡市。是厄勒海峽的最狹窄處。據介紹,這裡寬約4公里,最深處水深20米。丹麥規定,任何外國潛艇經過厄勒海峽時,都必須浮出水面。

海峽對面,就是瑞典的赫爾辛堡。曾經,海峽這邊的丹麥和海峽那邊的瑞典,有過戰火

還是用哥本哈根24小時通票登上郵輪,通過厄勒海峽最窄處,雖然單程僅僅二十分鐘左右,但這艘船上設施很齊全,可以供應非常豐富的冷熱餐食、免稅店、娛樂設施以及自動售貨機等一應俱全。

從丹麥赫爾辛格到瑞典赫爾辛堡一共20分鐘

漸漸遠離對岸,接近瑞典。 據說,厄勒海峽的落日很美,有機會可以欣賞下

對岸接頭的地方,張開了“鱷魚嘴”,船上的運貨車,轎車依此駕駛出來

就這樣,連個速食都來不及悠閒的吃,便來到了另一個國家,暢通無阻,連個工作人員都看不到。 據說很多人在丹麥工作,但在瑞典置業,因為丹麥收入高但房價也高,而瑞典的房價相對低一些。

出了這裡,就到了瑞典了,莫有工作人員,自己走哼

看看,這個門外等著的人們就是要從瑞典要回丹麥,正好坐我們來瑞典的這趟船回去

北歐的物價基本可以秒殺全世界,但酒精例外。瑞典對酒類都有令人髮指的高收稅政策,所以,在歐洲邊境上的居民都願意去鄰國消費。瑞典人到丹麥來買啤酒的就太平常了。 於是乎丹麥人總是嘲諷在哥本哈根的醉漢都是瑞典來的,這只能說明,丹麥和瑞典之間的交通實在是太太方便了。

據說,瑞典人經常從丹麥帶啤酒回去,還真讓我們見證了

輪渡出關後,就連著瑞典的地鐵站,交通標誌很明顯

“瑞典國旗式”標誌

丹麥國旗和瑞典國旗的故事: 丹麥人的民族主義情緒非常強烈,當然瑞典也差不多。丹麥的國旗的丹麥國王遠征愛沙尼亞的故事居然被瑞典人原樣複製了變成了“瑞典國王遠征芬蘭時的故事。” 事實上,丹麥和瑞典的宿怨或者說淵源,太久太久了,也有人認為瑞典國旗的產生正是為了對抗丹麥人,而對於瑞典人”粗劣的仿冒“,丹麥人也非常惱火。

到瑞典了,國旗飄揚

房前飄揚著丹麥和瑞典的國旗!這裡是瑞典的車站輪渡出來的地方

通過厄勒海峽,就到了對岸的瑞典

出了車站,踏上了瑞典的國土

這裡的花兒真心的好看。我們還發現了長相和神態如此一致的姐妹倆,義大利人。哈哈

出車站只顧得看建築市景了。來不及看標誌,現在才發現,不遠處,就有所大學哦!這路向是要有多扭曲啊

市政廳

通過商業街,盡頭,就是KARNON 要塞,還是很有氣勢的

Kärnan Towe 是位於瑞典南部赫爾辛堡地區的一座中世紀塔樓,它靜靜的守護著赫爾辛堡地區已達近700年的時間,已經成為了當地最主要的地標之一。

這處要塞沿著厄勒海峽對面的克倫堡要塞而建,控制著進入波羅的海的門戶。這座塔樓高達34米,站在塔頂可以飽覽整個赫爾辛堡城的美景。

Helsingor市景

瑞典車站附近的教堂

還是同樣的地點上船,返回丹麥

鱷魚嘴又張開了,車往外開

地面指揮,船和地面無縫對接

在這趟回去的輪船上,看到一家三代出遊,爺爺,爸媽,和兩個三歲及一歲的男孩女孩。相是不好直接拍的!印象最深的是,全家的金髮碧眼!

於是想起了看過的一種觀點:“ 歐洲的地域歧視非常普遍,西班牙人、義大利人、法國人、德國人、英國人沒一個不中槍的,而且時常夾雜著大國對小國又半帶有玩笑性質的歧視,不過歐陸很少有人歧視北歐人,原因大致兩個 1)北歐人生活品質太高 2)金髮碧眼的純種日爾曼人。 有點兒後悔沒有拍到小男孩小女孩兒

這一天,一張24小時通票真是性價比足足的 輪船回到丹麥赫爾辛格,再次穿過小城,到了來時的車站,坐上回哥本哈根中央車站的車(看好問好,是哪趟車再上哦,在這裡,每趟車之間的間隔貌似很長,由於赫爾辛格是終點站,所以停的時間比較長) 一路,陰雨天,我們拍著窗外的景,穿過一個高爾夫球場,回到了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的晚餐

來到了這家,環境不錯,只是,吃了什麼,現在有點兒想不起來了,可能這家不太適合我們

去了廚房準備室 在哥本哈根這個”慢生活“的地方,看到了這樣的標語,還是很好玩的 ”MOVE FAST AND GET DONE “ + %¥·

後廚的這個標語,很COOL哦

後廚冷藏室

後廚很乾淨

下一站:哥本哈根-希勒勒-腓特烈堡

特別聲明: 照片有版權,除本人授權,禁止商業使用,轉載照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