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聶輝華:國企改革歷程有過哪些“新名詞”

【財新網】“無論是看重大改革檔的出臺時機, 還是中央文件的發佈頻率, 都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規律性現象:越是國企處於困難時期, 越是可能發佈大量國企改革的檔。 換言之, 國企的危機往往成為國企改革的良機。 ”近日, 人民大學國發院副院長聶輝華等完成報告《國企改革歷程中的新名詞和新動力》, 歸納總結1978-2016年間276份與國企改革直接相關的中央文件, 概述不同階段國企改革的動力和舉措。

報告認為, 一般來說, 檔發佈的頻率越高, 級別越高, 表示中央對此項改革工作越是重視。 報告主要關注了兩類與國企相關的重要檔,

一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接發佈或者由中辦、國辦發佈的檔, 一是中央部委發佈的檔。


報告將國企改革分為四個階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前為國企改革探索期, 1992-1998年為國企改革加速期, 1999—2008年被視為國企改革陣痛期, 2008至今為國企改革緩和期,

據此, 統計出1978-2016年間的檔分佈情況。

從密度上看, 1992-2008年是國企改革檔發佈最多的時期。 在整個1990年代, 總共發佈了95個中央文件, 如果加上2000年, 則每年平均發佈了10個中央文件。 報告分析, 這一事實與90年代國企經濟績效陡然下降的趨勢完全吻合。

報告還發現, 2000年之後, 2003年發佈的中央文件最多, 數量達22個, 也是1978年以來發佈與國企有關的中央文件最多的一年。 2004年次之, 多達19個。 2009年發佈的檔數量為18個, 排名第三。

報告認為, “這都不是偶然現象。 2003年成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實質性地推進了國有資產戰略性佈局調整, 並且從當年開始到第二年, 大量國企實行了轉制, 因此這一時期屬於國企的深層陣痛期。 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

導致國企績效在經歷了2003年以來的緩慢增長之後, 再次出現明顯的下滑, 因此2009年中央發佈了大量國企檔, 推動國企薪酬改革和股權分置改革, 以便減輕全球危機帶來的負面衝擊。 ”

從改革檔的分佈數量分析, 報告表示, 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基礎。 一旦國企經濟效益不好, 就會直接動搖國家財政基礎。 為了緩解財政壓力, 國家必須對國企進行改革, 確保國企不成為財政包袱。

“從政府的角度講, 國企績效越是不好, 對國企改革的壓力越大, 動力也越強。 ”報告稱。

報告還稱, 改革的動力除了反映在改革文件的數量上, 也體現在改革文件中的“新提法”或新名詞上。 這些新名詞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國企改革的時代背景、改革困境或者改革舉措。

報告梳理出主要的新名詞。 比如, 199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一份關於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的檔, 明確提出“國有資產流失”名詞, “表明當時有關部門對於國企改革比較慎重, 擔心國企改革過程中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

1998年,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發佈《關於切實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 “職工再就業”、“下崗”首次出現於這份中央最高級別的檔, “表明當時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很不樂觀。 ”

報告還計算出新名詞出現之後在其他改革階段出現的頻率。 仍以“國有資產流失”為例, 國企改革加速期(1993-1998年)被提及6次, 在改革陣痛期(1999-2008 年)和之後的改革緩和期(2009年至今)分別被提及15次和23次。

報告認為, “這很可能意味著, 在改革加速期國有資產流失尚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但是之後這個問題被認為更加嚴重了。 某種程度上, 也可以說國企改革的底線在收緊, 制度在完善。 ”

再比如, “下崗”在改革陣痛期被提及137次, “足以說明當時這個問題的嚴峻性, 但是之後在改革緩和期只被提及2次, 說明這個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

報告還統計了關鍵字, 所謂關鍵字“是指具有明確改革指向和實際措施的專有名詞, 這些名詞可能在檔中反復出現。 出現次數越多, 說明這一舉措越是重要, 或者相關的問題越是嚴重, 或者至少反映了改革的側重點。 ”

比如, 1992-1998年的國企改革加速期, 一個主要標誌是, “產權改革成為了改革的主要舉措。 因此,產權一詞出現頻率高達565次,比上一個改革階段出現的次數多了一倍左右。其次,破產一詞出現了347次,兼併出現了278次,也都說明那個階段的國企改革主要涉及國企的重組問題,這也屬於產權改革範疇。”

“國企經濟形勢下滑之時,往往是國企改革動力發力之際。”報告希望借此尋找國企改革的新動力,“除了經濟效益下降是國企改革的動力,競爭也是國企改革的動力。不管是內部競爭還是外部競爭,對於加速要素流動,加強資源重置,改進經濟效率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產權一詞出現頻率高達565次,比上一個改革階段出現的次數多了一倍左右。其次,破產一詞出現了347次,兼併出現了278次,也都說明那個階段的國企改革主要涉及國企的重組問題,這也屬於產權改革範疇。”

“國企經濟形勢下滑之時,往往是國企改革動力發力之際。”報告希望借此尋找國企改革的新動力,“除了經濟效益下降是國企改革的動力,競爭也是國企改革的動力。不管是內部競爭還是外部競爭,對於加速要素流動,加強資源重置,改進經濟效率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