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英特爾是如何攪動無人駕駛汽車大局的

【TechWeb報導】無人駕駛技術是最近最熱門的, 消費者似乎已經厭煩了每天上下班令人火冒三丈卻又無可奈何的交通擁堵, 每個人都想像老闆那樣坐在後座上休息一會或者玩會兒手機, 不經意間一抬頭就是家門口。 所以無人駕駛已經成為了各大科技公司以及汽車企業的必爭之地。

提起英特爾最讓我們熟悉的就是他們的桌面級處理器, 幾乎所有人對於PC形成概念甚至是入門都與英特爾密不可分, 從奔騰到到現在的酷睿, “燈、等燈等燈”這段音符已經成為烙印。 然而就是這個大家熟悉的英特爾在無人駕駛(自動駕駛)另一已經開啟了一盤棋局。

無人駕駛很重要麼?

無人駕駛說是一種技術, 但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首先要從無人駕駛汽車這款產品開始。 未來的汽車什麼樣?誰也說不清楚, 是不是以四個輪胎落地的形式實現?或者以運載機器人或者飛行器的形式呈現,

這都說不準, 但可以肯定的是, 一定會有自動駕駛的元素在其中。

據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最新報告顯示, 2010年到2015年間, 與汽車無人駕駛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超過22000件, 並且在此過程中, 部分企業已嶄露頭角, 成為該領域的行業領導者。 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已經開始了這一領域的研究, 理論和技術已經初步成型, 但理論歸理論, 最終要商用還是非常漫長的過程。

谷歌是先行者

現在包括穀歌、英特爾、賓士、蘋果、寶馬等一系列企業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將自動駕駛商用。

對於企業來說, 無人駕駛意味著怎樣的機遇?首先說說汽車領域, 車不僅僅是車本身, 牽動的真個鏈條非常大, 包括汽車製造, 材料的供應, 能源的供應(燃料或者電能), 交通慣例, 法律法規甚至是污染和環境改善等等一系列內容。 實現了自動駕駛這些供應鏈條有怎樣的改變呢?

首先說手汽車的供應鏈條和製造, 在原有基礎之上還要加入智慧化的處理以及更強大的運算和通信能力,

對於科技和通信企業來說, 這是非常龐大的市場機遇。

對於道路管理, 現行的交通管理主要是針對人的限制和規範, 未來將提供針對機器的提醒和限制方式。 自動駕駛的驅動, 除了需要技術之外還需要龐大的資料服務和支援, 這對於科技企業來說是莫大的機遇和挑戰。

因此對於英特爾來說, 無人駕駛領域的佈局才會這麼大手筆。

標籤: 英特爾無人駕駛 英特爾無人駕駛汽車 英特爾自動駕駛 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技術( 責任編輯:金莎)

如何攪動大局?

最近, 一條新聞牽動著大家的神經, 英特爾官方宣佈, 以63.54美元/股的價格現金收購以色列科技巨頭Mobileye, 按此計算, Mobileye的股權價值為153億美元, 這不僅是以色列科技圈有史以來最高金額的收購案, 整個行業都為之震動。

實際上英特爾從2016年開始無人駕駛領域的佈局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2016年4月, 英特爾收購義大利半導體設計公司Yogitech, 這家公司專門為晶片增加安全功能, 晶片多數用在無人駕駛汽車上。

幾乎同時英特爾旗下Wind River公司收購Arynga, 這家公司開發軟體,讓汽車可以遠端升級。

一個月之後,英特爾收購機器視覺技術公司Itseez(無人駕駛技術的道路感知離不開環境觀察和信息採集)。

同年9月,英特爾收購AI公司Moviduis,與無人機、自動駕駛等息息相關。

回歸到Mobileye這個收購案上來,該公司曾經給特斯拉等大量汽車領域的企業和產品提供技術,有很成熟的案例並且有一定的經驗基礎。他們去年就已經開始了深度合作,同時參與戰略合作的還有寶馬。

隨後去年下半年,他們又攜手東軟集團和一汽紅旗聯合發佈國內首款“智能駕駛艙平臺”。

不光是四處出擊,去年年底的時候,英特爾重組成立了Automated Driving Group部門,這個新部門就是專門開發無人駕駛技術的,而且從物聯網的業務當中獨立出來。並且今年公佈了Intel GO這個品牌,未來英特爾這個部門所有無人駕駛軟體硬體開發工具都會歸入此類當中。

上面說的這些舉動都是與無人駕駛的技術相關的,無論是傳感資訊採集技術、還是AI技術以及安全方案等等。去年開始英特爾大力發展5G和物聯網則是從通訊層面為無人駕駛奠定基礎。

參與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一階段的廠商一共有7家,英特爾就是其中之一,另外的六家分別是華為、愛立信、中興通訊、三星、大唐電信、諾基亞上海貝爾。英特爾完成了移動邊緣計算(MEC)和大規模天線(Massive MIMO)兩項關鍵技術的相關測試,測試結果達到預期。

5G不僅能讓我們享受到更高速的網路體驗,對於物聯網來說也是不必可少的,自動駕駛技術還有一個很重要也是急需實現的內容就是無差錯的高速通信,車輛與車輛、車輛與雲端、車輛與道路等等的資料交換,5G為這些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

現在英特爾還欠缺什麼?沒錯剛才我們也提到過了,車輛要適應環境,環境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層面就是道路。由於道路情況是非常複雜而且升級難度極高的,所以現在科技企業當中對於這一點的佈局都比較初級。英特爾也開啟了一些合作,比如2015年的時候攜手北京中交興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星航道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正式發佈了基於英特爾Quark處理器的端到端商用車車聯網終端。雖然是里程碑式的合作,但還是很初級的商用,未來要做的東西還很多。

一直以來英特爾都在公開或者非公開的進行著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究和工作,2016年前半年似乎並沒有引起行業當中太多注意,但下半年突然發力。到了2017年更是頻繁出手,繼穀歌之後,英特爾似乎是最適合拔得自動駕駛商用化頭籌的企業了。不過市場才剛剛興起,現在的產品都是試驗階段,最終鹿死誰手?我們會繼續關注。

這家公司開發軟體,讓汽車可以遠端升級。

一個月之後,英特爾收購機器視覺技術公司Itseez(無人駕駛技術的道路感知離不開環境觀察和信息採集)。

同年9月,英特爾收購AI公司Moviduis,與無人機、自動駕駛等息息相關。

回歸到Mobileye這個收購案上來,該公司曾經給特斯拉等大量汽車領域的企業和產品提供技術,有很成熟的案例並且有一定的經驗基礎。他們去年就已經開始了深度合作,同時參與戰略合作的還有寶馬。

隨後去年下半年,他們又攜手東軟集團和一汽紅旗聯合發佈國內首款“智能駕駛艙平臺”。

不光是四處出擊,去年年底的時候,英特爾重組成立了Automated Driving Group部門,這個新部門就是專門開發無人駕駛技術的,而且從物聯網的業務當中獨立出來。並且今年公佈了Intel GO這個品牌,未來英特爾這個部門所有無人駕駛軟體硬體開發工具都會歸入此類當中。

上面說的這些舉動都是與無人駕駛的技術相關的,無論是傳感資訊採集技術、還是AI技術以及安全方案等等。去年開始英特爾大力發展5G和物聯網則是從通訊層面為無人駕駛奠定基礎。

參與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一階段的廠商一共有7家,英特爾就是其中之一,另外的六家分別是華為、愛立信、中興通訊、三星、大唐電信、諾基亞上海貝爾。英特爾完成了移動邊緣計算(MEC)和大規模天線(Massive MIMO)兩項關鍵技術的相關測試,測試結果達到預期。

5G不僅能讓我們享受到更高速的網路體驗,對於物聯網來說也是不必可少的,自動駕駛技術還有一個很重要也是急需實現的內容就是無差錯的高速通信,車輛與車輛、車輛與雲端、車輛與道路等等的資料交換,5G為這些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

現在英特爾還欠缺什麼?沒錯剛才我們也提到過了,車輛要適應環境,環境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層面就是道路。由於道路情況是非常複雜而且升級難度極高的,所以現在科技企業當中對於這一點的佈局都比較初級。英特爾也開啟了一些合作,比如2015年的時候攜手北京中交興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星航道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正式發佈了基於英特爾Quark處理器的端到端商用車車聯網終端。雖然是里程碑式的合作,但還是很初級的商用,未來要做的東西還很多。

一直以來英特爾都在公開或者非公開的進行著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究和工作,2016年前半年似乎並沒有引起行業當中太多注意,但下半年突然發力。到了2017年更是頻繁出手,繼穀歌之後,英特爾似乎是最適合拔得自動駕駛商用化頭籌的企業了。不過市場才剛剛興起,現在的產品都是試驗階段,最終鹿死誰手?我們會繼續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