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馬雲提出來的新零售,在IDG、物美、我買網、好鄰居、 宋小菜這裡怎麼玩兒?

“未來的十年、二十年, 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 只有新零售。 ”在去年10月的阿裡雲棲大會上, 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

新零售從此成了創業者和投資人眼中的熱詞。 但新零售是什麼?它有那些特點?它的發展趨勢又是怎樣的?在消費升級的時代, 新零售領域又有哪些創業和投資機會?

對此, 不同的人會有不盡相同的觀點。 在6月28日IDG資本主辦的新消費時代峰會上, IDG資本執行總監孫宇含、物美集團CEO 張斌、我買網副總裁朱璋、好鄰居總經理陶冶和宋小菜創始人余玲兵, 分享了各自在新零售方面的一些思考和發現。 在他們看來, 新零售以互聯網為依託, 通過運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 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 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 其中新零售的一個重點在於結合了線上的技術,

重回線下, 讓線上和線下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實現了零售所需要追求的效率和規模。

零售企業眼中的新零售是什麼?

據瞭解, 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前, IDG資本就已長期關注零售業投資機會——線上下和O2O零售上, IDG資本投資了物美和多點, 在移動電商方面則投資了我買網和拼多多, 在零售的供應鏈上, IDG資本佈局了宋小菜和鏈商, 另外還佈局了不少垂直化的電商的品類, 在零售行業的各個細分品類、各種零售業態, 包括運營的各個環節, 進行了覆蓋和投資。 其執行總監孫宇含認為, 零售行業已從最初單純線上為主的電商, 過渡到O2O後再重新轉回到線下。 在她看來, 零售業從線上到線下的轉變有三個原因:一是現在流量成本基本趨同,

線上上的滲透率、到達率基本飽和的時候, 線上出現了明顯的集中趨勢, 絕大部分流量都掌握在入局較早、較成功的“巨頭”手裡, 而線下獲客卻比較便宜;二是在運營方面, 完全的線上方式很難實現規模與效率, 所以結合線下資源成了重要的方式;三是傳統電商通常只能滿足消費者對商品層面的需求, 對體驗式和服務式的需求很難滿足, 而滿足這樣的需求需要線下的場景承載。

近年來, 和多點線上線下結合、推出免密掃描改善服務、把線下企業變成技術公司的物美集團, 不斷同互聯網深度結合, 其CEO張斌認為, 零售從過去的傳統零售到現在的線上零售與新零售融合, 經歷了四個階段。 “線上零售又分成兩大階段,

一個平臺階段, 一個B2C階段, 現在新零售實際上是一個相互融合的, 線上線下共同融合的階段。 ”張斌結合物美和多點的合作指出, 新零售的核心是如何能夠來創造出需求, 滿足需求, 對消費者能夠讓消費者更滿意。 我買網副總裁朱璋在這點上與張斌持有相同觀點, 他認為, “在當前的新時代, 利用新技術、開展新業態, 以滿足消費者升級的需求, 甚至超出他們的需求, 這可能就是新零售。 ”

宋小菜創始人余玲兵則認為, 新零售有兩個層次, 第一層本質上是在供需之間如何做更好的銜接和匹配, 第二層是消費場景的升級, 是一種關係的升級, 或者生活方式的升級。 同樣以不同層次來理解新零售的還有好鄰居的陶冶,

在他看來, 新零售一來是指擁有新的管理理念, 新的技術的人才和創業者也大量湧入, 此外, 另一個趨勢是產業升級。 “新零售迎合了零售產業升級的大趨勢, 我們通過此可以帶來一種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創造力。 ”余玲兵說, 宋小菜用資料、產品的方式把供應鏈整體的效應更好、更精准、更快速地匹配消費者需求, 而這是一個不斷挑戰、不斷反覆運算, 也不斷思考的過程。

作為眼下正處於資本風口的便利店的代表, 好鄰居總經理陶冶稱眼下便利店的瓶頸是供給不足所帶來的需求不足。 他認為所謂新零售其實是兩個趨勢, 一個是擁有新的管理理念, 掌握新技術的人才和創業者;一個是零售產業的升級。

創業者要怎麼嘗試新零售的細分領域?

在研究零售發展情況的時候,孫宇含認為零售行業趨勢在於有三個明顯的趨勢:一是各業態結合餐飲的趨勢,二是近五年內折扣店和類似7-11的門店小面積、標準化程度高、規模擴大能力強、變化性強的便利店增速最快,三是大面積門店核心在於體驗化和差異化,通過一個相對複雜的運營去建立門檻。

但在這樣的趨勢中,究竟哪一種新零售的細分領域更值得嘗試,新零售的哪一類商業模式能夠讓零售行業的創業者更有勝算?

張斌認為新零售現在處於探索過程當中,具體細分領域扥前景並不容易把握,但現在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大大被低估。“如何能夠在從挖掘需求方面,每一個小的細分領域都是可以做到的。”張斌說,新零售創業者要提升整個流通效率,要高品質、低價格,然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能夠深入挖掘資料的細分領域來進行佈局。

選擇食品領域進行深耕的我買網,從食品安全和購買便捷切入零售領域,朱璋就此經驗認為,新零售創業要選擇切合消費趨勢的細分領域,在細分的客戶群中尋找比較大的市場,做到極致。

陶冶認為好鄰居所屬的便利店行業就是一個不錯的領域,在這樣的領域中服務好有限的顧客符合全球化的趨勢。但他也坦言便利店面臨的困難挑戰非常多。“如果沒有足夠的準備和足夠長時間的積累,我覺得還是看看再說。另外,還要有發自內心的開放。零售業面臨的是巨大的生態,這個生態裡面每一家都不具備完整的產業鏈。要尊重產業裡面每一個不同的夥伴,每一個不同類型的產業,跟他們有更真的雙向合作。”

餘玲兵則根據宋小菜這一零售細分領域的創業公司實踐,從效率成本、服務價值、優勢壁壘三個方面來思考新零售創業。他認為新零售創業要想清楚跟傳統的模式相比,自己的商業模式降低了哪些成本、提高了那些效率,核心服務能力又有哪些,自己獨特的優勢壁壘是什麼。

“如果這三個東西加在一起,它應該不僅僅是長出一個新零售,它一定是一個新管道,一個新服務,更是一種新價值,而且長出來的一定是新物種。它一定是有陣痛期的,一定有糾結、反復、震盪,從左到右的反覆運算升級的過程。所以如果有這樣的市場和這樣的機會,它一定漫長的,要甘於寂寞,要能堅持下來,要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 餘玲兵說。(人民創投:黃盛)

在研究零售發展情況的時候,孫宇含認為零售行業趨勢在於有三個明顯的趨勢:一是各業態結合餐飲的趨勢,二是近五年內折扣店和類似7-11的門店小面積、標準化程度高、規模擴大能力強、變化性強的便利店增速最快,三是大面積門店核心在於體驗化和差異化,通過一個相對複雜的運營去建立門檻。

但在這樣的趨勢中,究竟哪一種新零售的細分領域更值得嘗試,新零售的哪一類商業模式能夠讓零售行業的創業者更有勝算?

張斌認為新零售現在處於探索過程當中,具體細分領域扥前景並不容易把握,但現在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大大被低估。“如何能夠在從挖掘需求方面,每一個小的細分領域都是可以做到的。”張斌說,新零售創業者要提升整個流通效率,要高品質、低價格,然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能夠深入挖掘資料的細分領域來進行佈局。

選擇食品領域進行深耕的我買網,從食品安全和購買便捷切入零售領域,朱璋就此經驗認為,新零售創業要選擇切合消費趨勢的細分領域,在細分的客戶群中尋找比較大的市場,做到極致。

陶冶認為好鄰居所屬的便利店行業就是一個不錯的領域,在這樣的領域中服務好有限的顧客符合全球化的趨勢。但他也坦言便利店面臨的困難挑戰非常多。“如果沒有足夠的準備和足夠長時間的積累,我覺得還是看看再說。另外,還要有發自內心的開放。零售業面臨的是巨大的生態,這個生態裡面每一家都不具備完整的產業鏈。要尊重產業裡面每一個不同的夥伴,每一個不同類型的產業,跟他們有更真的雙向合作。”

餘玲兵則根據宋小菜這一零售細分領域的創業公司實踐,從效率成本、服務價值、優勢壁壘三個方面來思考新零售創業。他認為新零售創業要想清楚跟傳統的模式相比,自己的商業模式降低了哪些成本、提高了那些效率,核心服務能力又有哪些,自己獨特的優勢壁壘是什麼。

“如果這三個東西加在一起,它應該不僅僅是長出一個新零售,它一定是一個新管道,一個新服務,更是一種新價值,而且長出來的一定是新物種。它一定是有陣痛期的,一定有糾結、反復、震盪,從左到右的反覆運算升級的過程。所以如果有這樣的市場和這樣的機會,它一定漫長的,要甘於寂寞,要能堅持下來,要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 餘玲兵說。(人民創投:黃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