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棺木放的越高越孝順,這一習俗讓峭壁上出現了兩千多個墓穴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人死後都是入土為安, 不過也有例外。

僚人(現在的仡佬族)卻認為“彌高至孝”, 就是把先人的棺木懸得越高表明後人越孝順, 這一習俗在一千年前讓四川的石柱縣龍河中上游懸崖峭壁之上出現了2000多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洞穴, 分佈有100多處。

隨著時間的流逝, 當地老百姓已經不知道這懸崖峭壁上洞穴是做什麼用的, 給這些洞起了個好聽的名字, 叫仙人洞, 認為老人只要能登上洞穴就能脫胎換骨, 成為年輕人。

龍河兩岸這些長方形的洞穴, 都鑿在絕壁上, 位置很高, 最高的洞穴離地面有十幾米, 最低的也有三米多。

有考古專家統計過, 在龍河的中上游發現崖棺葬共有100餘處、2000多個墓穴。

因為歷史上只有僚人從西晉時代就有了崖棺的葬俗, 所以專家們認為四川石柱縣龍河流域的崖棺葬, 也是遷徙至此的僚人留下的。

後來定居在龍河鎮一帶的僚人與當地漢族居民逐漸融合漢化,

崖棺葬也就消失了。

歷經一千多年風雨, 在加上人為的破壞, 現在的龍河崖棺這些墓穴很多已經是空的, 只有少數幾個位置較高的地方還存有棺柩, 棺內留有殘骨和隨葬物。

龍河崖棺在部分崖棺洞口上方有人工打造的石簷,

向兩邊延伸的溝槽, 這是僚人為了避免雨水侵入墓穴, 排水用的。


那麼這些上千前的先人們是如何將棺木放到這麼高的懸崖上, 至今還是個謎。

有人認為是搭架法, 就是從下往上用木條搭成腳手架。

有人認為是棧道法,

就是利用開鑿的棧道, 將棺材層層抬送上去。

還有人認為是先將棺木運到山頂, 再用機械裝置運送到墓穴中。

這麼多的觀點到底是哪一個呢?沒有人能說清。

只能感慨先人的智慧遠遠超過現代人的預料。

如今這些岩棺已成為古龍河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被稱為“石柱山黃岩崖棺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