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馬雲與李彥巨集的資料、演算法之爭,“人工智慧”彌漫著硝煙味

中國互聯網界, BAT不僅是行業三座大山, 搞事情的本事也是平分秋色。 前不久貴陽“數博會”上關於人工智慧的“互懟”事件剛結束,

新一波唇槍舌戰又搶灘登陸……

在6月29日舉行的天津世界智慧大會上,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做“人工智慧•現在進行時”主題演講時, 把馬雲cue了一遍, 連最近熱烈擁護人工智慧的李開複也沒有放過。 李彥宏這次“以一懟N”, 焦點之一仍然是資料與演算法之爭。

資料與演算法之爭

李彥宏稱, 去年他講下一幕是人工智慧, “現在是這一幕了”。 李彥宏說, 人工智慧時代不斷有新東西出現, 2009年穀歌開始了他們的自動駕駛的專案。 “現在, 全球範圍內, 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汽車廠商, 大家都意識到了自動駕駛代表汽車工業的未來。 ”

李彥宏還認為, 人工智慧時代的思考方式和互聯網時代已經完全不同, 手機還會長期存在, 但留給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同時, 李彥宏總結了, 開發者的思維方式在人工智慧時代需要實現的五點變化:從“think mobile”到“think AI”、從關注軟體到關注晶片等硬體的轉變。

在談及技術與資料哪一個更重要的時候, 首先登臺演講的李彥巨集依然堅持資料不重要, 創新和技術更關鍵的看法。 而此前, 在貴州大資料峰會上, 馬雲則認為資料是未來的生產原料。 演講中, 李彥宏回憶此事笑稱, “在一個貴州的論壇上, 突然發現馬雲也來了, 壓力很大, 萬一大家都去聽馬雲了, 不來聽我的怎麼辦呢?結果還好, 人也挺多的。 真正推動資料(發展)的是演算法。 ”

除了回應BAT一個月前的觀念交鋒, 李彥宏也在演講中提到了最近在AI領域頗為活躍的李開複。 據悉, 李開複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

未來AI時代最後機會都會是大公司的。 李彥宏表示不同意其觀點。 他認為, AI時代的推進需要更多人的合作, 而非幾家巨頭的壟斷。 “百度雖然已經積累了很多的技術, 也仍然覺得靠一家公司是不能把事做成的。 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才能把智慧技術推行一個新的高潮。 ”

李彥宏還講了個段子, 吳恩達在穀歌的時候, 據說很不爽, 因為穀歌不相信GPU的方向, (吳恩達)到了百度隨便買GPU, 所以百度有了最大的GPU集群。 李彥宏還透露, 百度網盤雖然虧錢但還在撐著, 因為百度的成本更低。

而後登場的馬雲則再次回嗆道, “剛才李彥宏講貴州的事情, 說他擔心我們兩個人吵架觀點不一樣。 我根本就不知道李彥宏在那兒,

也不知道馬化騰(打了圓場), 在媒體上聽馬化騰替我們打了一個圓場。 我不知道李彥宏說了什麼, 多花點時間在未來和客戶身上, 比多花時間在競爭對手上要來得重要, 這是我的看法。 ”

馬雲認為, 大資料的“大”其實是大計算的大, 而不單單是大資料。 機器必須有自己的方式, 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人類必須尊重機器的方式。 很多問題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 智慧時代, 我們不能要求萬物像人一樣, 而是應該具備像人一樣思考的能力。

和之前說AlphaGo下棋贏了“so what”一樣, 馬雲再次表示, AlphaGo取得勝利“沒有任何意義”。 “在大智慧時代, 應該讓機器去做人做不了的事情, 而不是讓機器學做人類可以做的事情, 不應糾結於人跟機器去比賽, 應該是機器和機器去比有進步才有意義。

人工智慧“戰場”

如上文所述, 馬雲與李彥巨集的資料與演算法之爭, 與其說這是一場隔空對戰, 不如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媒體行銷, 畢竟馬雲、李彥宏二人是在同一時間的不同分論壇中分別發表的觀點。 馬化騰在貴州大資料峰會上調停時也順便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未來互聯網發展, 更重要的一個要素是“場景”, 我們稱之為“戰場”。

更早一些, 4月份深圳IT峰會上, 才是這三家在2013年後相隔四年首次聚首, 談論的主題也是圍繞“人工智慧”。 這其中的背景是, 人工智慧在今年的兩會上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在深圳IT峰會上, 馬化騰態度誠懇地承認, 百度是近年來在人工智慧領域動作最大的公司。 圍繞人工智慧,百度近年曾先後建立深度學習實驗室(IDL)、百度大資料實驗室(BDL)和在矽谷的百度人工智慧實驗室(SVAIL),去年又成立了增強現實實驗室(AR Lab),整合了語音技術部門和人工智慧的產品應用部分。

對於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應用無人駕駛業務,百度曾通過內部郵件宣佈,將由自動駕駛事業部(L4)、智慧汽車事業部(L3)、車聯網業務(Car Life etc。 )共同組合成立智慧駕駛事業群組(IDG),由百度集團總裁和首席運營官陸奇兼任總經理;

今年初,原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加入百度,擔任百度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在2017愛奇藝世界大會上稱,百度長期累積的核心能力正是AI的核心,即大規模的計算能力、大規模的機器集群,包括GPU,極大規模的演算法,萬億級的參數,非常大規模的資料、網頁、視頻、圖像。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對百度來說是個翻盤的好機會。

相比於百度,騰訊和阿裡也已佈局。

2016年,騰訊成立了人工智慧實驗室,人工智慧領域頂尖科學家張潼任主任。騰訊集團副總裁、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姚星曾在騰訊研究院的年會上發表演講稱,騰訊有自己的AI部門,目前有30多個科學家,90%以上的人都是博士學歷以上,來自哈佛、麻省理工、哥倫比亞大學等高校。

騰訊在AI上面的考慮主要基於四個垂直領域:專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辨識和電腦視覺四個方向的基礎研究。具體來說,在電腦視覺領域,除了傳統的影像處理,騰訊還會引入AR,也會引入空間定位技術;語音辨識會引入自動翻譯方面的一些技術;自然語言處理,除了人的認知行為的一些研究,還會做對聊天機器人這類的應用做一些研究。

未來騰訊的人工智慧服務將緊密圍繞內容、社交、遊戲三個核心應用場景展開,並將人工智慧工具以API形式開放出去,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阿裡巴巴今年也提出了NASA計畫,建立新技術戰略。這項計畫由馬雲提出,面向未來20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為服務近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為實現這一目標,阿裡巴巴正在全球招募頂尖科研人才。

幾天前,一條刷屏的新聞是:前亞馬遜級別最高的華人科學家任小楓,跳槽加入阿裡巴巴人工智慧研發核心團隊,擔任阿裡巴巴iDST首席科學家和副院長。

目前,iDST是阿裡巴巴通過AI技術推動NASA計畫落地的核心團隊,通過阿裡雲向各行業輸出技術及服務能力。在體會阿裡巴巴對於人工智慧科學家求賢若渴的同時,我們也不難預見,未來各大科技公司圍繞人工智慧戰略展開的人才爭奪戰還將愈演愈烈。

圍繞人工智慧,百度近年曾先後建立深度學習實驗室(IDL)、百度大資料實驗室(BDL)和在矽谷的百度人工智慧實驗室(SVAIL),去年又成立了增強現實實驗室(AR Lab),整合了語音技術部門和人工智慧的產品應用部分。

對於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應用無人駕駛業務,百度曾通過內部郵件宣佈,將由自動駕駛事業部(L4)、智慧汽車事業部(L3)、車聯網業務(Car Life etc。 )共同組合成立智慧駕駛事業群組(IDG),由百度集團總裁和首席運營官陸奇兼任總經理;

今年初,原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加入百度,擔任百度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在2017愛奇藝世界大會上稱,百度長期累積的核心能力正是AI的核心,即大規模的計算能力、大規模的機器集群,包括GPU,極大規模的演算法,萬億級的參數,非常大規模的資料、網頁、視頻、圖像。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對百度來說是個翻盤的好機會。

相比於百度,騰訊和阿裡也已佈局。

2016年,騰訊成立了人工智慧實驗室,人工智慧領域頂尖科學家張潼任主任。騰訊集團副總裁、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姚星曾在騰訊研究院的年會上發表演講稱,騰訊有自己的AI部門,目前有30多個科學家,90%以上的人都是博士學歷以上,來自哈佛、麻省理工、哥倫比亞大學等高校。

騰訊在AI上面的考慮主要基於四個垂直領域:專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辨識和電腦視覺四個方向的基礎研究。具體來說,在電腦視覺領域,除了傳統的影像處理,騰訊還會引入AR,也會引入空間定位技術;語音辨識會引入自動翻譯方面的一些技術;自然語言處理,除了人的認知行為的一些研究,還會做對聊天機器人這類的應用做一些研究。

未來騰訊的人工智慧服務將緊密圍繞內容、社交、遊戲三個核心應用場景展開,並將人工智慧工具以API形式開放出去,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阿裡巴巴今年也提出了NASA計畫,建立新技術戰略。這項計畫由馬雲提出,面向未來20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為服務近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為實現這一目標,阿裡巴巴正在全球招募頂尖科研人才。

幾天前,一條刷屏的新聞是:前亞馬遜級別最高的華人科學家任小楓,跳槽加入阿裡巴巴人工智慧研發核心團隊,擔任阿裡巴巴iDST首席科學家和副院長。

目前,iDST是阿裡巴巴通過AI技術推動NASA計畫落地的核心團隊,通過阿裡雲向各行業輸出技術及服務能力。在體會阿裡巴巴對於人工智慧科學家求賢若渴的同時,我們也不難預見,未來各大科技公司圍繞人工智慧戰略展開的人才爭奪戰還將愈演愈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