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是“冥王星殺手”,在2006年成功地將冥王星趕出了行星家族!

九大行星, 是我們一直以來耳熟能詳的天文詞彙。 即使大眾對天文瞭解不深, 也知道太陽系中有九個大行星。 可是在2006年, 國際天文聯合會決議重新定義行星, 並且將冥王星“貶為”矮行星。 一時間, 輿論譁然, 而這一決議積極推動者就是“冥王星殺手”——麥克·布朗。

冥王星。 圖片源自網路

爭議中的第九大行星

當湯博剛剛發現冥王星的時候, 他錯估了冥王星的品質, 認為它比地球還大, 所以當時被認為是名副其實的“大行星”。 進過好幾年的仔細觀測, 天文學家們發現冥王星是異常的小, 它的直徑只有2300千米, 比月球還小;並且它位於短週期彗星的故鄉——柯伊伯帶上。 這一系列新的發現, 嚴重動搖了冥王星在行星家族中的地位。

可是這時候,“冥王星是第九大行星”的觀點早已被寫入教科書, 大眾對冥王星的認知早已根深蒂固。

冥王星。 圖片源自網路

殺死冥王星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 天文學家們就陸續發現了許多柯伊伯帶的天體。 對柯伊伯帶的認識越深入, 就越讓天文學家們懷疑冥王星的地位。

其中, 天文學家麥克·布朗專門從事柯伊伯帶天體的研究。 從2002年到2005年, 每一年, 他和他的研究團隊都能發現新的柯伊伯帶天體,

這是這一連串的發現, 正式宣告了冥王星行星地位的終結:

2002年, 布朗和他的團隊發現了創神星, 直徑達到了冥王星的一半。

2003年, 他發現了塞德娜, 直徑小於1000千米。

2004年, 發現了妊神星, 大小為1960x1518x996千米(類似一個橄欖球)

2005年, 發現鳥神星, 直徑為1430—1502千米, 幾乎為冥王星大小的一半。

2005年, 發現了鬩神星, 直徑為2397千米, (當時認為比冥王星還大)

如果冥王星還被認為是大行星, 那麼直徑有冥王星一半的柯伊伯帶天體和比冥王星的還大的鬩神星也應該加入行星之列。 這樣一來太陽系中行星的數量會出現猛增。 所以布朗向國際天文聯合會提議, 需要重行考慮一顆行星的定義。

其他類冥王星天體。 圖片源自網路

終於, 在2006年的國際天文聯合會(簡稱IAU)上, IAU給出了行星的新定義。 由於冥王星不符合新行星的定以, 而被趕出了行星家族, “貶為”矮行星。 當決議公佈之後, 一時間大眾難以接受, 紛紛抗議。

科學只講究事實, 雖然大眾的心裡無法接受冥王星被降級, 可是這一事件對於天文學而言,

是一次重大的進步, 認識的更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