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州生物院揭示瘧原蟲感染小鼠血漿外泌體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機制

6月26日, 自然出版集團系列期刊Oncogenesis線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小平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Exosomes fromPlasmodium-infected hosts inhibit tumor angiogenesis in a murine Lewis lung cancer model”。 該研究首次發現瘧原蟲感染小鼠血漿外泌體(exosomes) 能夠抑制腫瘤血管生成, 並初步闡明其分子機制。 該研究加深了對瘧原蟲感染宿主所分泌的外泌體與腫瘤血管生成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認識, 為開發瘧原蟲感染來源的外泌體作為一種新型抗腫瘤製劑奠定了基礎。 該成果是博士研究生楊一峻等在研究員陳小平博士等指導下完成的。

外泌體是細胞外膜泡, 在細胞與細胞間通訊中起作用。

在病原體感染宿主時, 外泌體也發揮重要作用。 但是, 在上述論文發表之前, 科學家們並不清楚瘧原蟲感染宿主所產生的外泌體是否能夠抑制腫瘤血管生成, 更不知道其中的分子機制。

研究人員選用肺癌小鼠模型作為研究物件, 從感染瘧原蟲的小鼠血漿中獲得外泌體, 並將這些外泌體注射到小鼠的腫瘤內部, 並與沒有瘧原蟲感染的小鼠血漿外泌體進行對照。 研究發現, 瘧原蟲感染小鼠的血漿外泌體顯著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瘧原蟲感染的小鼠血漿外泌體通過至少四種特殊的微小RNA(miR16-5p/17-5p/322-5p/497-5p)抑制血管內皮細胞 VEGF受體(VEGFR2)的 表達從而阻斷血管生成的信號通路。 這些發現加深了人們對瘧原蟲抗癌機理的理解,

並為瘧原蟲療法治療癌症的臨床研究提供進一步的理論依據。

該專案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科技計畫、廣東省及廣州市科技計畫等的支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