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河道污泥變為碳化品 福建科技企業助力美麗城市建設

河道中沉底多年的污泥, 經過脫水、幹化、碳化等一系列的工藝, 最終可演變成為有機肥, 或可深度加工成碳化品。

6月18日, 第十五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 在位於會展中心8號館, 由福建省科技廳主辦的科技專案成果展區內, 市民對該技術的應用與研發讚歎不已。

圖為第十五屆6·18科技專案成果展區

目前, 該項技術被福建清道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掌握著, 說起該技術的研發, 公司總經理劉建津自豪不已。 “這還得感謝有‘6.18’這個平臺, 才讓我們實現了目標”。

原來, 早在10年前, 劉建津的公司經營範圍, 還只是代理銷售國外的一款污泥脫水、幹化處置成套系統設備, 屬於壟斷產品。 一次偶然的機會, 他的公司參加了6·18科技展團展覽活動, 時任科技廳領導看了他代理的產品後, 鼓勵劉建津引進技術, 開展研發, 生產同類產品, 打斷國外技術壟斷。

十年過去了, 劉建津轉型成功。 從銷售商華麗轉變為生產商, 研發生產出國外同類產品, 技術先進, 價格更低, 更具競爭力。

如今, 在福州紅廟嶺垃圾填埋場, 劉建津成功中標一個污泥脫水、幹化處理專案。 在這裡, 劉建津和他的團隊建立了一個滲瀝液池污泥幹化處置廠。

據瞭解, 目前國內污泥的處置成本比較高, 設備投資大, 國內小型汙水處理廠基本上沒有配備污泥脫水深度處置設備, 而是通過簡單的加入石灰、和三氯化鐵等化學物料, 經板框壓濾機壓濾到60%左右的含水率, 而後把這些污泥運輸到垃圾填埋場填埋, 運行成本高不說, 對環境還可能造成污染隱患。 劉建津這套系統, 解決的就是污泥處理的難題。

“污泥變成肥料了”。 劉建津說, 通過技術研發, 發現經過處理的污泥還有熱值, 還有有機質含量, 還可以作為有機土, 真正實現“變廢為寶”迴圈再利用, 為美麗城市建設奉獻力量。

劉建津說, 這整套廢氣迴圈破碎乾燥設備是完全密封式的,

整個運行過程也是由電腦系統全自動控制。 污泥在處理的過程中, 不會給環境帶來二次污染。

“在處理污泥高溫化過程中已經會產生很多臭氣, 臭氣我們通過特殊管道給它送到我們這個系統, 這個系統就是臭氣處理裝置, 這個系統裡面它不單單處理臭氣還提供熱源, 就是跟整個系統提供熱源, 我們熱源自己提供, 尾氣還要能夠處理到達標排放。 ”劉建津說。

今年科技廳展館, 以“平臺建設是基礎, 機制活力是關鍵, 成果應用是目的”為主題, 展示一批福建省自主創新先進技術成果。

圖為部分展示專案

劉建津專案,只是6·18科技展團眾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功案例之一。展區共展示推介高新技術專案成果50項,重點展示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省科技重大專項成果、中科院STS計畫專案成果等落地轉化的優秀項目成果等,宣傳福建省建設創新型省份、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與措施,同時對福建省開展技術轉移的相關服務平臺進行介紹與推介,包括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海峽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等。

同期,福建省科技廳還將舉辦上海-福建技術轉移圓桌會議、20場優秀項目推介路演,涵蓋電子資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多個領域。

另外,19日上午還將在科技展區內舉辦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分中心授牌儀式和海峽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海峽科技大市場上線儀式。

圖為部分展示專案

劉建津專案,只是6·18科技展團眾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功案例之一。展區共展示推介高新技術專案成果50項,重點展示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省科技重大專項成果、中科院STS計畫專案成果等落地轉化的優秀項目成果等,宣傳福建省建設創新型省份、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與措施,同時對福建省開展技術轉移的相關服務平臺進行介紹與推介,包括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海峽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等。

同期,福建省科技廳還將舉辦上海-福建技術轉移圓桌會議、20場優秀項目推介路演,涵蓋電子資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多個領域。

另外,19日上午還將在科技展區內舉辦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分中心授牌儀式和海峽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海峽科技大市場上線儀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