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岡仁波齊|心中有信仰的人才看得懂這部國產好電影

手上綁著一塊兒長方形木板, 頭頂, 胸口, 腰下, 三次拍打, 跪地滑行, 低頭, 叩首, 起身, 再繼續。

這個簡單的動作11個藏族人重複了200多個日子,

一年的時間從芒康到岡仁波齊, 2400多公里。
也許有人覺得這件事很簡單, 但要知道這是海拔4000以上, 路上車來車往, 風霜雨雪, 匍匐起立, 再匍匐再起立, 每天最多要走10公里。

電影《岡仁波齊》講述的就是這個單調重複卻充滿力量的朝聖之路。

導演張揚帶著劇組用一年的時間記錄下他們的腳步,

以一個旁觀者默默的記錄, 電影沒有浮誇的商業元素, 也沒有戲劇衝突的劇情。

導演和藏民都知道有一件事更重要——磕長頭朝聖, 超越了一切俗塵萬物。 他們虔誠地帶著最純粹的心出發。
純粹到在電影裡依舊在飾演自己,

他們也無需掩飾, 真誠地邁出每一步。
這11位藏民來自地處川、滇、藏交匯處芒康縣一個叫“普拉”的小村莊, 一個為了完成父親遺願的堅定領路人、一個年過古稀寄望來世的老者、一個即將臨盆期待新生命的孕婦、一個家徒四壁心懷忐忑的屠夫, 還有自幼殘疾的少年、遭逢變故的夫婦、天真爛漫的小女孩...

在電影裡時間概念很弱, 我們只能從路邊的油菜花田、開滿杏花的小村莊、白茫茫的厚雪的大地……來看出時間的推移, 季節的更替。

藏民的生活就是雙手合十、跪倒、起立、重複, 夜晚在路邊支起帳篷,

大家一起念經、吃飯、休息, 幾乎每一天都是這樣。
時間像是不存在的, 他們不計算天數, 不考慮走了多遠, 終點還沒到達。
他們心裡只想著邁出下一步, 離終點又近一點, 跪下磕一個頭, 心裡的信念更多一份。

他們也從未有過抱怨, 也不會投機取巧。
在路過積水淹沒道路時,他們不猶豫,脫掉些衣服,在水中繼續跪地滑行、低頭叩首。

裝滿行囊的小車被追尾,他們不責怪對方,反而讓對方趕緊搶救傷患。

放棄壞掉的車頭大家合力推車向前。
沒想到,他們把車子推出一段之後,又回到起點,再次叩拜前行,每次都是把車子推出一段再回過來磕頭,一步都不能少。

誰會責怪他們少磕這段路呢?

也許只有他們自己。他們不會欺騙自己的內心。
朝聖的路上沒有一步路是白走的。

信仰隱藏在他們的生活裡,滲透在他們的血液中,信仰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新生在磕頭伊始驚喜而至。
在誦經聲中睡著,被父母背在背上叩拜,這就是與生俱來,一代代傳承的信仰。
他們降于人世,生而為人,只為信仰。

老者在朝聖終時戛然而去。
生命的消亡,是為來生,他們不困於眼前,不悲於往事,心中的信仰推他們向前。

在觀看《岡仁波齊》的過程中,心情始終平靜。

也許是這幾年在藏區走的多了,見慣了轉山路上磕著長頭的信眾,不論日曬雨淋,狂風暴雪,一如既往的五體投地,口中默念著經文,堅定的向著心中的聖地緩慢前行。

平淡中見信仰!

觀影過程中倒是想起了本人一次轉山時的經歷和隊友的故事。

10月下旬的塔爾欽,天氣驟變,有大雪的預報,為了避免被大雪阻阻擋在轉山的半路,我決定用一天的時間完成轉山,同時建議體力較弱者考慮放棄轉山,然而大家都很堅定,並無放棄的意思。

淩晨三點轉山路上並不孤單,因為下雪路滑難行,很多要當天轉完的藏族鄉親也都選擇在這個時間出發。

行走在4500米以上的海拔,狂風怒號,還飄著大雪,呼出的熱氣,使圍脖和眉毛的外面都結成了冰,還得照顧沒有頭燈的夥伴,稍有不慎就會滑倒在冰面上,習慣的步行節奏被打亂,真是疲憊不堪。

日出的之前的朦朧光亮中,一個藏族老奶奶遞過來一把奶渣,和著冰冷的空氣,努力的咀嚼幹硬的奶渣,片刻間有了溫暖和力量,一路飛奔到止熱寺,恰好日照金山,鮮紅的陽光照射在神山之頂,光芒萬丈,威嚴的岡仁波齊如神般佇立!

多年後今天依然記得,走到崩潰無意識,在同行人鼓勵下,依然堅持走完全程的廣東女孩,到客棧大哭一場,倒頭大睡了12小時。

還有因受傷而不得不半途返程,卻還被紫外線曬成豬頭樣的隊友。還有將腿型從外八走成人內八的浙江隊友。

轉山,有時更需要的是意志力,惡劣天氣下更是如此。

對於大部分的行者來說,它是對自己高海拔徙步能力的挑戰,是對自己意志力的考驗。

而,相比較在大風雪中用將近1個月的時間去完成嗑長頭轉山的信徒來說,我們只是順便看見了信仰的樣子!

他們滿臉風霜,衣裳僂縷,卻每個人都在熠熠生輝,這是信仰的光芒,這是信念的力量,這是虔誠的心靈。
這是一趟出發就要到達終點的朝聖。

後臺回復【岡仁波齊】,有驚喜!


在路過積水淹沒道路時,他們不猶豫,脫掉些衣服,在水中繼續跪地滑行、低頭叩首。

裝滿行囊的小車被追尾,他們不責怪對方,反而讓對方趕緊搶救傷患。

放棄壞掉的車頭大家合力推車向前。
沒想到,他們把車子推出一段之後,又回到起點,再次叩拜前行,每次都是把車子推出一段再回過來磕頭,一步都不能少。

誰會責怪他們少磕這段路呢?

也許只有他們自己。他們不會欺騙自己的內心。
朝聖的路上沒有一步路是白走的。

信仰隱藏在他們的生活裡,滲透在他們的血液中,信仰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新生在磕頭伊始驚喜而至。
在誦經聲中睡著,被父母背在背上叩拜,這就是與生俱來,一代代傳承的信仰。
他們降于人世,生而為人,只為信仰。

老者在朝聖終時戛然而去。
生命的消亡,是為來生,他們不困於眼前,不悲於往事,心中的信仰推他們向前。

在觀看《岡仁波齊》的過程中,心情始終平靜。

也許是這幾年在藏區走的多了,見慣了轉山路上磕著長頭的信眾,不論日曬雨淋,狂風暴雪,一如既往的五體投地,口中默念著經文,堅定的向著心中的聖地緩慢前行。

平淡中見信仰!

觀影過程中倒是想起了本人一次轉山時的經歷和隊友的故事。

10月下旬的塔爾欽,天氣驟變,有大雪的預報,為了避免被大雪阻阻擋在轉山的半路,我決定用一天的時間完成轉山,同時建議體力較弱者考慮放棄轉山,然而大家都很堅定,並無放棄的意思。

淩晨三點轉山路上並不孤單,因為下雪路滑難行,很多要當天轉完的藏族鄉親也都選擇在這個時間出發。

行走在4500米以上的海拔,狂風怒號,還飄著大雪,呼出的熱氣,使圍脖和眉毛的外面都結成了冰,還得照顧沒有頭燈的夥伴,稍有不慎就會滑倒在冰面上,習慣的步行節奏被打亂,真是疲憊不堪。

日出的之前的朦朧光亮中,一個藏族老奶奶遞過來一把奶渣,和著冰冷的空氣,努力的咀嚼幹硬的奶渣,片刻間有了溫暖和力量,一路飛奔到止熱寺,恰好日照金山,鮮紅的陽光照射在神山之頂,光芒萬丈,威嚴的岡仁波齊如神般佇立!

多年後今天依然記得,走到崩潰無意識,在同行人鼓勵下,依然堅持走完全程的廣東女孩,到客棧大哭一場,倒頭大睡了12小時。

還有因受傷而不得不半途返程,卻還被紫外線曬成豬頭樣的隊友。還有將腿型從外八走成人內八的浙江隊友。

轉山,有時更需要的是意志力,惡劣天氣下更是如此。

對於大部分的行者來說,它是對自己高海拔徙步能力的挑戰,是對自己意志力的考驗。

而,相比較在大風雪中用將近1個月的時間去完成嗑長頭轉山的信徒來說,我們只是順便看見了信仰的樣子!

他們滿臉風霜,衣裳僂縷,卻每個人都在熠熠生輝,這是信仰的光芒,這是信念的力量,這是虔誠的心靈。
這是一趟出發就要到達終點的朝聖。

後臺回復【岡仁波齊】,有驚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