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北京市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成果新聞發佈會

主持人: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北京市“砥礪奮進的五年”系列新聞發佈會。 今天發佈會的主題是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成果有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 明確了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 其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新定位, 是北京發展的新座標。 北京深入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以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引領, 全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 今天發佈會邀請到市政府相關領導向大家介紹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情況,

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各位領導: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許強先生, 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委員姜廣智先生, 北京市財政局副巡視員張宏宇女士,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慧君女士。 下面, 有請北京市科委許強主任介紹市科委推進全市民生事業發展工作有關情況。

許強: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謝媒體朋友對北京科技工作和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一直以來的關心、報導和宣傳。 下面我把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情況向大家做一下介紹。 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

對北京科技創新來說, 是非常重要的五年。 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並發表重要講話, 明確北京“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 提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 全面部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 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

在剛剛閉幕的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 蔡奇同志總結了過去五年取得的主要成就, 強調了科技創新發揮的重要作用, 提出今後五年“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初步建成”, 指出要“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 著力打造北京發展新高地。 ”回望五年的發展歷程,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扎實深入推進。

一、主要創新指標實現持續快速增長 2016年,

北京研發經費支出達到1479.8億元, 比2011年增長58.0%, 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左右。 北京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6.8件, 是全國平均水準的9.6倍。 技術合同成交額3940.8億元, 是2011年的2.08倍。 中關村示範區總收入實現4.57萬億元, 是2011年的2.4倍。 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截至今年5月底, 全市經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000家, 占全國總數近16%。 全市科技型企業總數達44萬家。 北京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搆超過6000家。

二、央地協同創新機制取得重要進展 央地協同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組織模式和工作機制運轉有序。 2016年9月, 國務院印發實施《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 統籌部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頂層設計圖”;在國務院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框架下,

市政府和10個國家有關部門合力搭建“組織架構圖”;本市和國家有關部門聯手繪就科技創新中心“施工任務圖”, 制定實施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任務實施方案, 提出2017年啟動的215個工作任務和重點專案, 目前已全部啟動、有序推進, 有的已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

三、原始創新能力穩步提高 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取得顯著成效。 在京單位全面參與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北京市重點承接了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等10個民口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截至5月底, 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超過300家, 占全國的近三分之一。 重大原創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五年來, 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的科技成果1000余項,

在京單位主持完成的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獎項近400項, 占全國獲獎總數的31%左右。 全國“領跑”世界的技術成果中, 在北京產生的技術成果占55.7%。 北京作為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的位勢更加鞏固。 頂尖人才及其創新團隊加快聚集。 制定實施引進全球頂尖科學家及其創新團隊的實施意見。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崔屹等8位科學家受聘成為首批“中關村海外戰略科學家”。 截至今年5月底, 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京設立研究院。 截至2016年底, 北京累計吸引“千人計畫”人才1653位, 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四、創新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 “三城一區”建設加快推進。 中關村科學城原始創新策源地作用進一步深化, 6個雙創服務平臺持續深入建設, 北京大資料研究院等獲批國家工程實驗室,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相繼成立。懷柔科學城取得標誌性的重大進展,《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正式獲得國家批復;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可行性研究報告、地球系統數值類比裝置專案建議書獲批;5個交叉研究平臺全部開工。未來科學城“打開院牆搞科研”的機制逐步深化,累計建成40個高水準研發平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順義區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加快,全面啟動20個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組建人工智慧研究院等5家研究院。

五、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發揮 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快構建。發佈實施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工作方案和中關村行動計畫,推動區域協同創新和產業聯動發展。北京向津冀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翻番,2016年達到154.7億元,是2011年的2.3倍。 服務全國創新發展能力穩步提高。與其他省區市建立了區域科技合作和對口支援機制,搭建跨區域創新合作網路,輻射引領服務全國創新發展。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的54.4 %輻射到國內350餘個城市。 全球創新網路關鍵樞紐地位更加凸顯。擁有58家國家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和103家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外資研發機構548家。引導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佈局,2016年出口企業1552家,開展境外投資企業150家,對境外直接投資額248.3億元。

新興產業不斷向高端邁進。制定實施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畫和“中國製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率先佈局支持4G、5G技術研發和標準研製,成功研製世界首個碳納米管積體電路計算器。生物醫藥產業成為新的千億元級產業。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推廣純電動汽車12.9萬輛,規模居全國第一。與科技部共建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本市農業科技進步率達到7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落戶北京,“設計之都”建設加快推進。 創新惠民水準大幅提升。深入實施首都藍天行動、清潔空氣行動計畫等科技惠民專項,加快垃圾處理、生態功能提升等領域的技術開發和示範應用。利用物聯網技術加強對燃氣、熱力、電力、給排水等“城市生命線”資訊的即時監測。率先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重大疾病臨床資料和樣本資源庫,制定136項診療技術規範和標準,篩選170項科技成果向5000家(次)醫療機構推廣。

六、全面創新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中關村示範區改革“試驗田”成果豐碩。率先實施國務院“1+6”、“新四條”等系列先行先試政策,其中10余項試點政策在全國複製推廣。與中央單位共同推動開展70余項改革舉措。實施外籍高層次人才出入境改革措施,截至5月底,為近500名外籍人才辦理永久居留“綠卡”。 科研專案和經費管理改革舉措落地實施。在全國最早出臺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專案資金管理等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的具體改革舉措,即:“28條政策措施”,向用人主體放權,為科研人員“鬆綁+激勵”,切實增強科研人員的獲得感。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16年底,105項股權激勵試點方案獲得批復,405名科研和管理人員獲得股權,激勵總額約2.25億元,平均激勵金額55.6萬元。

昨天剛剛召開了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會上大家共同認為:今年以來,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呈現五個積極的變化,一是北京市同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統籌協調、主動謀劃、協同推進的力度明顯加大;二是具有戰略性、標誌性、引領性的國家級創新平臺明顯增多;三是在京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深度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四是海外高層次人才投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意願和熱情明顯提升;五是新聞媒體和全社會對科技創新中心的關注度明顯提高。

展望今後五年,市科委將認真學習貫徹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結合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需要,研究探索如何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上進一步聚焦、突破、搞活,集思廣益,將會議精神落到實處,在新一屆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用實際行動承擔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重任。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許強主任全面的介紹。下面,請北京市經信委姜廣智主任介紹市經信委推進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有關工作情況。

姜廣智:尊敬的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能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按照市政府新聞辦的安排,下面由我代表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進行發佈。 回顧過去五年,市經信委緊緊圍繞“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全力推進產業創新發展:工業增加值總量從2012年的3294.3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3884.9億元,年均增速5.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從2012年的1216.6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549.3億元,年均增長6.3%;現代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0.4%,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8.5%。今年1-4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現代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9.2%和9.2%,增長品質進一步提升。

去年以來,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入新階段,作為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一處七辦”組織架構中“創新型產業集群與2025示範區專項辦”的牽頭部門,市經信委聚焦“轉化”,加速推進“三城”創新成果在“一區”落地,打造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包括亦莊、順義在內的創新驅動發展前沿陣地,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製造2025創新引領示範區。

一是加強“城-區”對接,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以亦莊、順義為主體,組織申報了“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並在開發區實施“4-10-20”工程,全面啟動4個千億級集群、10家百億級企業、20個具有全球影響力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在順義實施了中航發動機、中航複材、青雲航電等20個重點項目,啟動建設智慧新能源汽車產業示範區,推動中科院聯動創新產業園、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應用聯合創新基地建設,推進順義從傳統製造業大區向先進製造業強區轉型發展。

二是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加速推進科技創新中心成果轉化落地。制定了促進重大創新成果轉化落地的管理辦法,加大對產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高精尖設計中心等創新載體的支援,全面提升企業對科技創新成果的承接轉化能力;同時重點支持以“三城”為核心的科技成果向“一區”轉化,補齊中試、工程化實驗、使用者驗證和規模化試生產等成果轉化中後期的短板。

三是打造以企業為核心的創新體系,提升承接“三城”創新成果的轉化能力。發佈了《北京市產業創新中心實施方案》,組建了先進動力電池系統創新中心、工業大資料創新中心、北京智慧車聯產業創新中心和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等4家市級產業創新中心。在工信部的指導下,國家首批首個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落地北京。截止目前,國家級產業創新平臺達到138個(含製造業創新中心1個、工業產品品質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4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1個、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9個),推出“智造100”工程,設立了總規模200億元的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產業發展,促進產融結合。

四是大力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創新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全球首個5G大規模天線設備、國際唯一脊柱全節段手術機器人系統、打破國外壟斷的糖尿病抗體新藥等一批高精尖產品集中面世,京東方新產品在國際高端市場佔有率接近4成,中芯國際28納米產品產能達到2萬片/月,小米自主研發晶片“澎湃S1”正式發佈,成為全球範圍內同時具備生產晶片和手機能力的第四家企業,北京自主可信開放高端計算系統進入產業化,品馳腦起搏器生產線擴建,全市純電動汽車產量成倍增長,創新成果不斷轉化落地,成為北京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各位記者朋友們,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是中央賦予北京市的一項光榮使命。下一步,市經信委將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繼續砥礪奮進、開拓進取,朝著建設具有全球有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宏偉目標奮勇前行。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姜主任的介紹。下面,有請北京市財政局張宏宇局長介紹市財政局推進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有關工作情況。

張宏宇: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大家好!借此機會,我代表北京市財政局,向長期以來支持和幫助我們的各新聞媒體和記者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視察北京的重要講話中,明確了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其中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新定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財政局緊緊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為契機,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進實施了一系列科技經費領域的改革舉措,取得了良好成效。下面,我向各位簡單介紹一下相關工作情況。

一、注重從財政投入力度和投入方式上創新突破,為首都科技創新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五年來,市財政局逐年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力度,重點用於支援科技研發,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以市本級為例,財政科技資金投入從2012年的170.3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244.06億元,5年間增長了73.76億元,增幅43.3%,年均增長9.4%。

二、注重從構建長效的科技經費保障機制上創新突破,打造“鬆綁+激勵”的財稅政策體系

(一)賦予自主權,加強激勵性,積極推出更科學、高效的科技經費管理制度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市財政局會同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關於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專案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打破原有管理模式,提出了取消科研專案預算財政評審環節、提高人員激勵支出、鬆綁科研類差旅、會議及出國經費限制、保障在京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重大專案配套資金、擴大市屬公益性院所和高校科研定額經費支援規模、拓展財政資金支援方式、增強科研結餘結轉資金使用的靈活性以及下放科研儀器設備採購管理權等八項財政科研專案經費管理改革創新舉措。

同時,不斷創新投入方式,支援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對市屬公益性科研院所採用定額補助方式給予穩定支援;對有明確績效目標的專案或政策給予後補助支持;對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專案採用基金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創新領域,基金層面平均放大7.43倍;發行政府債券支援懷柔科學城土地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方式支援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等。

為確保上述改革新政落地生效,市財政局積極採取措施加以推動。修訂印發了科技計畫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市級科研儀器設備政府採購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文件。加大對市屬公益院所的支持力度,行業定額經費預算規模整體提高30%左右。積極探索科技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採取委託協力廠商仲介機構參與的方式,加大政策落實督導力度。

(二)下放審批權、提高收益權,打通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相繼出臺了市屬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暫行辦法。一方面賦予高校、科研機構對科研成果的自主使用、處置權,暢通了轉化通道,提高了轉化效率。另一方面,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明確提出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用於人員的激勵比例不低於70%,使科技人員充分分享創新收益,激發其成果轉化熱情,推進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三)試點稅收政策,降低企業稅負,打造良好的稅收環境 近年來,我市借助建設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契機,先行先試科技創新稅收政策,取得顯著效果:一是減輕了科技企業稅收負擔。每年為企業減輕稅收負擔超過100億元,降低了科技創新成本,提高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二是完善了科技稅收政策體系。試點政策基本覆蓋了科技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形成較為完整的政策體系。通過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法人合夥人政策支持創業投資;通過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激勵研發投入發力;通過非獨占許可使用權轉讓政策促進技術轉讓;通過高新企業認定政策降低科創企業成本;通過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股權獎勵、轉增股本等政策支持科技人才戰略。三是發揮了政策示範推廣作用。我市先行先試稅收政策通過總結完善,現已全部複製推廣至全國,切實發揮了示範作用。

三、注重從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上創新突破,以“首都科技創新券”助推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首都科技創新券”是我市一項創新性的財政經費保障制度,由政府向企業發放創新券,企業用創新券向研發服務機構購買科研服務,研發服務機構持創新券到政府部門進行兌現,從而實現對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活動提供精准扶持。實行該制度後,突出了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降低了企業技術創新成本,引導科研機構的科技資源、研發活動更多地向市場需求傾斜,推動高校、院所科技資源開放共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自2014年啟動實施“首都科技創新券”制度以來,市財政已累計投入1.4億元。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8家單位、623家實驗室參與創新券接收工作。79家創新型孵化器、行業協會等科技服務機構成為推薦機構,為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申請創新券提供專業化服務。累計支援1998家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共計2156項創新創業項目。

下一步,市財政局將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多方統籌資源、籌措資金,以“三城一區”為重要抓手,全力支援科創中心建設重點任務和重點專案落地。加強科研專案經費管理政策宣傳督導,打通政策執行瓶頸,切實增加科研人員的改革獲得感。持續加強科技資金管理的規律性研究,堅持放管結合、寓管於服,切實為科技創新創業鬆綁助力,為我市全面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共同努力!

主持人:謝謝張局長全面的介紹。下面,請中關村管委會趙慧君主任介紹中關村管委會推進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有關工作情況。

趙慧君: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跟大家交流,首先對大家長期關心、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表示衷心感謝!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中關村發揮主要載體作用,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情況。 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北京市十六個區都有中關村分園。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全國科創中心建設要“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主要載體”。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中關村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有力支撐和引領了全國科創中心建設。

一是戰略支撐力邁上新臺階。中關村引領全市發展模式創新、發展方式轉變、發展品質提升。2016年,中關村企業總收入4.6萬億元,實現增加值6254.1億元,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9%。中關村“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收入占比71.6%,現代服務業收入占比65%。萬元增加值能耗約為全市1/5、全國1/10。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9802.9億元,同比增長17.7%。

二是創新引領力邁上新臺階。在中關村試點的科技成果“三權”改革、股權激勵、新三板等10余項先行先試政策,推廣到全國或其他示範區。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作用增強,湧現了百度無人駕駛汽車、中芯國際28納米積體電路成套製造工藝、航材院石墨烯製備與應用、百濟神州靶向+免疫生物技術等一批國際前沿創新成果。2016年,企業獲發明專利授權1.48萬件,同比增長15%。

三是輻射帶動力邁上新臺階。2016年,中關村示範區技術合同成交額3067.5億元,占全國總量的27%,近八成輻射到京外地區;中關村300餘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3/4在北京以外地區實現,對外輻射收入超過1.6萬億元。截至2016年底,中關村企業京外設立分支機搆1.2萬家,在河北、天津設立的分支機搆將近6000家。

四是全球影響力邁上新臺階。中關村連結全球創新網路,聚集了英特爾、微軟、IBM等300多家跨國公司研發中心。聯想、百度、京東、紫光、京東方、小米、滴滴等中關村企業影響力不斷增強。領軍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或分支機搆超過700家,在境外上市公司97家。2016年,中關村企業境外並購52起,涉及金額685億元,同比增長15.7%。

五是推動開放式創新,打造連結全球創新網路的關鍵樞紐。支援企業“走出去”,實施中關村企業國際化發展行動計畫,在全國率先設立了企業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和300億元中關村並購母基金。建立中關村駐矽谷、倫敦等10個海外聯絡處,支持設立中關村矽谷創新中心。吸引全球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在中關村落地。

圍繞全國科創中心建設,中關村著力推進了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試,釋放創新創業活力。落實國務院批復同意的“1+6”“新四條”等先行先試政策。推動出臺“京校十條”“京科九條”等市級政策。在中組部等15個部委支援下,加快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著力實施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20項政策,並啟動中關村外籍人才申請在華永久居留積分評估工作。2016年以來通過“綠卡直通車”,為280余名外籍人才辦理了在華永久居留證。在“一行三會”等部委支援下,建設中關村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開展企業境外並購外匯管理、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投貸聯動等改革試點。

二是引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實施“創業中國”引領工程,構建了由97家創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學科技園、26家特色產業孵化平臺為代表的創業服務體系,2016年創辦科技型企業2.5萬家。實施集群創新引領工程,出臺中關村大資料、積體電路設計、智慧硬體、智慧型機器人、虛擬實境、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政策措施,支持中科大北京研究院、北京大資料研究院、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等一批高端創新平臺。新經濟蓬勃發展,湧現了滴滴、途家網、小豬短租等分享經濟領軍企業。

三是堅持創新治理理念,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三是堅持創新治理理念,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實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務領軍企業和潛力企業,支持企業做強做大。建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目前中關村有2萬天使投資人、670家知名創業投資機構,2016年天使投資案例819起,投資金額45.6億元;創業投資案例1961起,創業投資金額1054億元,均占全國1/3以上。活躍的產業技術聯盟和協會組織超過500家。

四是聚焦“4+N”產業合作功能區,推動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著力推進建設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已於2016年11月揭牌成立,新增註冊企業100餘家;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吸引阿裡巴巴、用友等88家知名企業和機構入駐。

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強調指出,要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著力打造北京發展新高地。中關村將進一步提高站位,對標國際一流,從四個方面推動打造“中關村升級版”,更好發揮主要載體作用。

一是著力推動全面創新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試,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當好改革試驗田,在抓好已有政策落地的基礎上,加大先行先試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層面支持,推動在中關村率先試點一批改革措施。

二是著力推動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和升級,提升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聚焦中關村科學城,推動出臺《中關村科學城發展提升規劃》,推進中關村大街提升改造,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要素,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國際標準、技術創新中心和創新性領軍企業集群。

三是著力推動一區多園高端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當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主要載體。堅持疏解功能謀發展,實施一區多園“高精尖”項目對接,強化核心區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中心城區分園轉型發展,著力提升郊區分園的創新能力,實 現十六園都有“高精尖”。

四是著力培育具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搶佔競爭制高點。研究支援中關村人工智慧、大資料和“互聯網+”、資訊安全和高端晶片、未來網路等創新型產業發展的相關舉措。深入實施促進中關村智慧型機器人產業、積體電路設計、虛擬實境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支持領軍企業創新升級,推動優化提升首都創新功能。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趙主任的介紹。 通過各位領導全面、詳實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北京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接下來,我們把時間交給在座的媒體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媒體的名稱。

《中國科學報》記者:北京市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資源比較多,請介紹一下市科委如何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給科研人員鬆綁、激勵,讓科研人員有更多獲得感?

許強:推進科研領域的放管服是政府科技管理要持續開展的一項工作。在這項工作裡,我們主要有幾項做法。 一是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取消了社會力量設立面向社會的科技獎勵登記、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前置審批等4項行政審批事項。制定發佈本市《關於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專案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並推動貫徹落實,剛才財政局也介紹了這個辦法,可以說這項措施對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在財政經費使用上取得了極大的自主權。

探索培育一批新型科研機構,支持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開展體制機制改革試點,賦予科研人員科研自主權,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力。在全國率先開展股權激勵試點。剛才我也介紹了,105項股權激勵試點方案獲得批復,405名科研和管理人員獲得股權。

二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結合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等不同階段的管理規律,加強科技計畫實施的全過程管理。加強實驗動物、技術市場領域監管,制定了市科委行政處罰裁量標準,注重行政執法留痕,明確行政執法程式,不斷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同時探索信用評價監管方式,科技計畫專案管理實施全過程、全主體的信用管理,將綜合信用評級作為科技計畫項目立項及科技經費安排、專案管理專業機構及諮詢專家遴選等的重要參考。

三是持續優化政府服務。積極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龍頭骨幹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打造“雙創”綜合服務平臺。在這裡,實際上還有三個層面的做法。 第一,在頂層設計上,圍繞“三城一區”,現在正在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和綜合性規劃工作。在這個規劃裡,就是要進一步打造創新發展環境,特別是在空間佈局上,都在圍繞科技創新這項工作積極謀劃,積極佈局。比如科研人員住房、子女上學、醫療公共服務等問題,以及有一些創新區域之間的空間關係問題,都是在頂層設計上要謀劃和推動的工作。

第二,在政策層面,國家及北京市出臺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包括激勵政策,都要服務於管理中,服務于創新專案中。

第三,比如科研單位、科研院所遇到的困難,需要一些支援。如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發展很快,一些科研人員住房緊張,我們聯合昌平區給他們解決了住房和子女上學問題。這些方面都是我們圍繞“放管服”,來為科研機構、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營造更好的創新發展環境。謝謝。

新華社記者:在三城一區有中關村科學城,在中關村科學城建設方面現在取得哪些成績?在您的報告中,提到為280名外籍人員辦理在華永居居留證,怎麼看待這些人發揮的作用?

趙慧君:我先解釋一下中關村科學城這個概念。中關村科學城原指中關村大街、知春路和學院路周邊區域,即“中知學”區域,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是我國科技智力資源最為密集。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方案》提出北京將利用人才和科技基礎的創新優勢,推進“三大科學城”,即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和未來科學城的建設。在北京建設全國科創中心的背景下,“中關村科學城”不再局限於原有的“中知學”區域,按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要求,中關村科學城涉及範圍約174平方公里,並拓展到海澱區全域及昌平部分地區。為了推進科學城的建設,在北京科創中心的總體架構中有中關村科學城的專項辦,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一是推進空間優化提升。研究中關村科學城空間優化的思路,推動中關村科學城規劃編制工作。以中關村大街為主軸,推進存量空間改造和形象提升,陸續完成科貿電子城、開源物業等存量空間的騰退改造,累計完成28萬平方米存量空間的改造升級。加強重點功能區建設。完成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園一期、城建資本大廈等新增空間的建設工作。

二是推動重大專案落地。探索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2”協同創新平臺,國科量子公司建設完成“星地一體量子通信網路北京管控樞紐”。推動國家重大專案落地。

三是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支持領軍企業和創新平臺突破前沿技術,提高產業影響力和帶動力。如百度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落地海澱並宣佈開放自動駕駛技術平臺並發佈“Apollo”新計畫。以“人工智慧+”為突破口,支援一批前沿創業企業發展。深瞐科技依靠“車臉”識別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公共安防、海關等領域;支援中關村並購母基金投資工作,目前母基金與華勝天成完成首個總規模22億元的專案,子基金與神舟優車的首個總規模50億元專案已經立項。

四是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舉辦“雙創”品牌活動,展現北京雙創成果。通過“創響中國”北京站、盛景全球創新大獎、“創啟未來”全球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著力展現以海澱雙創示範基地為核心的北京雙創成果。推進智慧財產權體系建設,召開2017中關村智慧財產權論壇,發佈20個“專利運營辦公室”和10個“北京創客智慧財產權託管工作站”,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在國際化方面,簽署了中以創新花園合作協定,投資2000萬美元,三年內在以色列和中國設立6-10個創新花園,共同打造國際化創新載體,促進中關村科學城國際創新要素與產業資源融合。

怎麼評價國際化人才在中關村創新發展中的作用,中關村一直以來堅持國際化發展的道路,首先在集聚創新資源方面,積極引進海外人才,實施了海聚工程,引進兩三百個國際化人才,這些人才帶來了很多國外先進的技術、成果和他們的管理理念,對推進中關村本身企業發展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二是我們積極支持海外人才在中關村,依託他們帶來的科技成果,在中關村創辦企業。現在中關村有很多創新創業企業還海外人才直接回來創辦的,一批海外人才從先進地區帶來的優秀成果,以他們的成果為起點,創辦一批科技型企業,已經成為中關村領軍型的科技企業。下一步中關村還要繼續把引進海外優秀人才作為發展的重要方向,進一步集聚海外人才,支撐中關村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主要載體的作用,發揮更好的人才智力資源支撐作用。

《人民日報》記者:市財政局在統籌資金上,製成三城一區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張宏宇:剛剛閉幕的北京市第二十次黨代會提出,:要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著力打造北京發展新高地,全力抓好“三城一區”建設,即:聚焦中關村科學城、突破懷柔科學城、搞活未來科學城、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製造2025創新引領示範區。市財政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多方統籌資源、籌措資金,以“三城一區”為重要抓手,全力支持科創中心建設。

一是加大對科創中心建設,特別是“三城一區”重點專案的財政投入力度。2017年我市率先實施88項工作任務、127項重點項目,共計215項。截至目前,市財政投入121億元支持上述重點專案建設,其中:106億元用於支援“三城一區”項目建設。下半年,市財政局還將繼續加大對科創中心,特別是“三城一區”重點專案的資金保障力度,確保專案實施進度。

二是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作用,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科創中心建設。北京市準備設立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由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出資120億,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聚焦科創中心,特別是“三城一區”建設中適合以市場化方式運作,以股權方式支援的重點任務與專案。科創基金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是優化首都原始創新、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和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環境的重要支點,也是建設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的三鏈融合協同發展環境的重要手段。目前科創基金設立方案正在履行報批程式。

三是拓展資金投入管道,通過發行政府債券的方式支援懷柔科學城建設。按照科創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懷柔科學城將重點佈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世界級原始創新的承載區。近日,市財政通過發行政府一般債的方式,籌措並撥付30億元,用於向懷柔科學城建設公司注資,支援懷柔科學城核心區土地一級開發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家重大科學裝置及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專案儘快落地開工。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剛才從您的新聞發佈中聽到,市經信委為支持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制定了《加快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促進重大創新成果轉化落地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可否詳細為我們介紹一下?

姜廣智:大家知道三城一區是全國科創中心建設的主平臺、主戰場,三城一區有一個大邏輯,三個科學城主要是做原始創新,提升創新能力,一區就要重點做好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打造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造經濟發展的新高地。經信委圍繞這個定位,和財政局一起,最近認真研究了一下如何加快促進三城的成果到一區落地的政策問題,所以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這個辦法我們主要想從兩個方面著力,一個是提高一區的企業承接三城科研成果轉化的承接能力,現在有一些企業還是傳統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科研能力也不夠,所以要先把他們的能力做強。為此,我們在這些企業中佈局了一些創新載體,比如技術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等,要把這些載體的能力提升起來,使得他們能夠去跟中關村,跟三個科學城科研人員對上話,這是我們做的一方面工作。

第二方面的工作,就是要促進研發出來的科研成果能夠儘早地成熟,具備轉化落地的條件。為此我們也和科委有關部門一起提出了一套科研成果轉化成熟度的模型,按1—9型劃分,作為一個團體標準已經發佈了。我們根據每一個在不同階段的技術成熟度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我們認為進入到五級,具體標準大家可以在網上看一下。進入到產業化階段以後,還應該有5、6、7、8、9級,針對不同成果在不同階段遇到的不同問題予以支持,幫助他們儘量向下一個階段邁進。同時和區已經研究落地就緒,這個成果到一個區裡落地,土地準備情況、人才準備情況、生產條件準備情況、資金準備情況、市場準備情況、團隊準備情況等等,我們研究它的落地就緒情況。

綜合評價技術成熟度和落地就緒度,我們就能更準確地把握這一科技成果在北京,在一區裡轉化落地的可能性、現實性,也找到了成果針對的方向。所以這個措施主要是針對以上兩方面提出的。這個措施在這兩天就要發佈了,也請大家關注,謝謝。

現場記者:在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過程中,北京市科委在科技支撐冬奧籌備方面開展哪些相關工作?

許強: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是北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情,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科委也是積極地做好各方面準備。特別是如何用科技來支撐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工作,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在冬奧會基礎設施和環境上,科技部制定了行動方案,就是要使這個區域採用清潔能源作為主要能源的方式,這是我們要做的一個工作。

二是科委在冬奧會舉辦過程中,新能源汽車要全覆蓋,充電的基礎設施和新能源汽車提供服務方面要做好。

三是冬奧會現在的場館和場地建設上,要用一批節能環保新材料、新技術。

四是我們在整個服務方面,包括8K高清顯示技術、5G通信技術,還有轉播技術以及整個賽事積分比賽技術,這些技術各個方面都需要科技支撐。某種意義上講,無論是夏季奧運會還是冬奧會,既是運動員比賽的競技場,也是科技成果和科技技術應用和展示、引領的很好契機。

在服務方面北京也有很多優勢,比如前兩天剛看到科大訊飛要取代同聲傳譯,這樣的技術在冬奧會,無論是服務,還是賽事組織上,都會得到很好的推廣。我們在積極地和冬奧組委對接,制定更詳細的工作方案。同時我們也在篩選一些企業、技術、項目,按照組委會的要求,更好地來支撐服務冬奧會。我們相信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不僅是運動員競技比賽的盛會,也一定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果和產品展示的一屆盛會。謝謝。

主持人:謝謝許主任的回答。由於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到此結束。非常感謝許強主任和各位領導出席今天的發佈會,向各位記者介紹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最新的進展成果。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北京市“砥礪奮進的五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的關注和報導。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再見。

北京大資料研究院等獲批國家工程實驗室,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相繼成立。懷柔科學城取得標誌性的重大進展,《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正式獲得國家批復;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可行性研究報告、地球系統數值類比裝置專案建議書獲批;5個交叉研究平臺全部開工。未來科學城“打開院牆搞科研”的機制逐步深化,累計建成40個高水準研發平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順義區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加快,全面啟動20個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組建人工智慧研究院等5家研究院。

五、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發揮 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快構建。發佈實施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工作方案和中關村行動計畫,推動區域協同創新和產業聯動發展。北京向津冀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翻番,2016年達到154.7億元,是2011年的2.3倍。 服務全國創新發展能力穩步提高。與其他省區市建立了區域科技合作和對口支援機制,搭建跨區域創新合作網路,輻射引領服務全國創新發展。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的54.4 %輻射到國內350餘個城市。 全球創新網路關鍵樞紐地位更加凸顯。擁有58家國家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和103家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外資研發機構548家。引導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佈局,2016年出口企業1552家,開展境外投資企業150家,對境外直接投資額248.3億元。

新興產業不斷向高端邁進。制定實施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畫和“中國製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率先佈局支持4G、5G技術研發和標準研製,成功研製世界首個碳納米管積體電路計算器。生物醫藥產業成為新的千億元級產業。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推廣純電動汽車12.9萬輛,規模居全國第一。與科技部共建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本市農業科技進步率達到7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落戶北京,“設計之都”建設加快推進。 創新惠民水準大幅提升。深入實施首都藍天行動、清潔空氣行動計畫等科技惠民專項,加快垃圾處理、生態功能提升等領域的技術開發和示範應用。利用物聯網技術加強對燃氣、熱力、電力、給排水等“城市生命線”資訊的即時監測。率先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重大疾病臨床資料和樣本資源庫,制定136項診療技術規範和標準,篩選170項科技成果向5000家(次)醫療機構推廣。

六、全面創新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中關村示範區改革“試驗田”成果豐碩。率先實施國務院“1+6”、“新四條”等系列先行先試政策,其中10余項試點政策在全國複製推廣。與中央單位共同推動開展70余項改革舉措。實施外籍高層次人才出入境改革措施,截至5月底,為近500名外籍人才辦理永久居留“綠卡”。 科研專案和經費管理改革舉措落地實施。在全國最早出臺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專案資金管理等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的具體改革舉措,即:“28條政策措施”,向用人主體放權,為科研人員“鬆綁+激勵”,切實增強科研人員的獲得感。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16年底,105項股權激勵試點方案獲得批復,405名科研和管理人員獲得股權,激勵總額約2.25億元,平均激勵金額55.6萬元。

昨天剛剛召開了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會上大家共同認為:今年以來,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呈現五個積極的變化,一是北京市同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統籌協調、主動謀劃、協同推進的力度明顯加大;二是具有戰略性、標誌性、引領性的國家級創新平臺明顯增多;三是在京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深度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四是海外高層次人才投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意願和熱情明顯提升;五是新聞媒體和全社會對科技創新中心的關注度明顯提高。

展望今後五年,市科委將認真學習貫徹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結合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需要,研究探索如何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上進一步聚焦、突破、搞活,集思廣益,將會議精神落到實處,在新一屆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用實際行動承擔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重任。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許強主任全面的介紹。下面,請北京市經信委姜廣智主任介紹市經信委推進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有關工作情況。

姜廣智:尊敬的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能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按照市政府新聞辦的安排,下面由我代表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進行發佈。 回顧過去五年,市經信委緊緊圍繞“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全力推進產業創新發展:工業增加值總量從2012年的3294.3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3884.9億元,年均增速5.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從2012年的1216.6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549.3億元,年均增長6.3%;現代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0.4%,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8.5%。今年1-4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現代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9.2%和9.2%,增長品質進一步提升。

去年以來,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入新階段,作為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一處七辦”組織架構中“創新型產業集群與2025示範區專項辦”的牽頭部門,市經信委聚焦“轉化”,加速推進“三城”創新成果在“一區”落地,打造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包括亦莊、順義在內的創新驅動發展前沿陣地,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製造2025創新引領示範區。

一是加強“城-區”對接,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以亦莊、順義為主體,組織申報了“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並在開發區實施“4-10-20”工程,全面啟動4個千億級集群、10家百億級企業、20個具有全球影響力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在順義實施了中航發動機、中航複材、青雲航電等20個重點項目,啟動建設智慧新能源汽車產業示範區,推動中科院聯動創新產業園、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應用聯合創新基地建設,推進順義從傳統製造業大區向先進製造業強區轉型發展。

二是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加速推進科技創新中心成果轉化落地。制定了促進重大創新成果轉化落地的管理辦法,加大對產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高精尖設計中心等創新載體的支援,全面提升企業對科技創新成果的承接轉化能力;同時重點支持以“三城”為核心的科技成果向“一區”轉化,補齊中試、工程化實驗、使用者驗證和規模化試生產等成果轉化中後期的短板。

三是打造以企業為核心的創新體系,提升承接“三城”創新成果的轉化能力。發佈了《北京市產業創新中心實施方案》,組建了先進動力電池系統創新中心、工業大資料創新中心、北京智慧車聯產業創新中心和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等4家市級產業創新中心。在工信部的指導下,國家首批首個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落地北京。截止目前,國家級產業創新平臺達到138個(含製造業創新中心1個、工業產品品質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4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1個、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9個),推出“智造100”工程,設立了總規模200億元的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產業發展,促進產融結合。

四是大力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創新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全球首個5G大規模天線設備、國際唯一脊柱全節段手術機器人系統、打破國外壟斷的糖尿病抗體新藥等一批高精尖產品集中面世,京東方新產品在國際高端市場佔有率接近4成,中芯國際28納米產品產能達到2萬片/月,小米自主研發晶片“澎湃S1”正式發佈,成為全球範圍內同時具備生產晶片和手機能力的第四家企業,北京自主可信開放高端計算系統進入產業化,品馳腦起搏器生產線擴建,全市純電動汽車產量成倍增長,創新成果不斷轉化落地,成為北京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各位記者朋友們,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是中央賦予北京市的一項光榮使命。下一步,市經信委將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繼續砥礪奮進、開拓進取,朝著建設具有全球有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宏偉目標奮勇前行。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姜主任的介紹。下面,有請北京市財政局張宏宇局長介紹市財政局推進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有關工作情況。

張宏宇: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大家好!借此機會,我代表北京市財政局,向長期以來支持和幫助我們的各新聞媒體和記者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視察北京的重要講話中,明確了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其中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新定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財政局緊緊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為契機,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進實施了一系列科技經費領域的改革舉措,取得了良好成效。下面,我向各位簡單介紹一下相關工作情況。

一、注重從財政投入力度和投入方式上創新突破,為首都科技創新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五年來,市財政局逐年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力度,重點用於支援科技研發,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以市本級為例,財政科技資金投入從2012年的170.3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244.06億元,5年間增長了73.76億元,增幅43.3%,年均增長9.4%。

二、注重從構建長效的科技經費保障機制上創新突破,打造“鬆綁+激勵”的財稅政策體系

(一)賦予自主權,加強激勵性,積極推出更科學、高效的科技經費管理制度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市財政局會同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關於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專案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打破原有管理模式,提出了取消科研專案預算財政評審環節、提高人員激勵支出、鬆綁科研類差旅、會議及出國經費限制、保障在京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重大專案配套資金、擴大市屬公益性院所和高校科研定額經費支援規模、拓展財政資金支援方式、增強科研結餘結轉資金使用的靈活性以及下放科研儀器設備採購管理權等八項財政科研專案經費管理改革創新舉措。

同時,不斷創新投入方式,支援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對市屬公益性科研院所採用定額補助方式給予穩定支援;對有明確績效目標的專案或政策給予後補助支持;對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專案採用基金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創新領域,基金層面平均放大7.43倍;發行政府債券支援懷柔科學城土地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方式支援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等。

為確保上述改革新政落地生效,市財政局積極採取措施加以推動。修訂印發了科技計畫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市級科研儀器設備政府採購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文件。加大對市屬公益院所的支持力度,行業定額經費預算規模整體提高30%左右。積極探索科技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採取委託協力廠商仲介機構參與的方式,加大政策落實督導力度。

(二)下放審批權、提高收益權,打通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相繼出臺了市屬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暫行辦法。一方面賦予高校、科研機構對科研成果的自主使用、處置權,暢通了轉化通道,提高了轉化效率。另一方面,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明確提出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用於人員的激勵比例不低於70%,使科技人員充分分享創新收益,激發其成果轉化熱情,推進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三)試點稅收政策,降低企業稅負,打造良好的稅收環境 近年來,我市借助建設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契機,先行先試科技創新稅收政策,取得顯著效果:一是減輕了科技企業稅收負擔。每年為企業減輕稅收負擔超過100億元,降低了科技創新成本,提高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二是完善了科技稅收政策體系。試點政策基本覆蓋了科技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形成較為完整的政策體系。通過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法人合夥人政策支持創業投資;通過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激勵研發投入發力;通過非獨占許可使用權轉讓政策促進技術轉讓;通過高新企業認定政策降低科創企業成本;通過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股權獎勵、轉增股本等政策支持科技人才戰略。三是發揮了政策示範推廣作用。我市先行先試稅收政策通過總結完善,現已全部複製推廣至全國,切實發揮了示範作用。

三、注重從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上創新突破,以“首都科技創新券”助推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首都科技創新券”是我市一項創新性的財政經費保障制度,由政府向企業發放創新券,企業用創新券向研發服務機構購買科研服務,研發服務機構持創新券到政府部門進行兌現,從而實現對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活動提供精准扶持。實行該制度後,突出了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降低了企業技術創新成本,引導科研機構的科技資源、研發活動更多地向市場需求傾斜,推動高校、院所科技資源開放共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自2014年啟動實施“首都科技創新券”制度以來,市財政已累計投入1.4億元。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8家單位、623家實驗室參與創新券接收工作。79家創新型孵化器、行業協會等科技服務機構成為推薦機構,為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申請創新券提供專業化服務。累計支援1998家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共計2156項創新創業項目。

下一步,市財政局將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多方統籌資源、籌措資金,以“三城一區”為重要抓手,全力支援科創中心建設重點任務和重點專案落地。加強科研專案經費管理政策宣傳督導,打通政策執行瓶頸,切實增加科研人員的改革獲得感。持續加強科技資金管理的規律性研究,堅持放管結合、寓管於服,切實為科技創新創業鬆綁助力,為我市全面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共同努力!

主持人:謝謝張局長全面的介紹。下面,請中關村管委會趙慧君主任介紹中關村管委會推進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有關工作情況。

趙慧君: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跟大家交流,首先對大家長期關心、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表示衷心感謝!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中關村發揮主要載體作用,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情況。 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北京市十六個區都有中關村分園。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全國科創中心建設要“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主要載體”。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中關村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有力支撐和引領了全國科創中心建設。

一是戰略支撐力邁上新臺階。中關村引領全市發展模式創新、發展方式轉變、發展品質提升。2016年,中關村企業總收入4.6萬億元,實現增加值6254.1億元,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9%。中關村“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收入占比71.6%,現代服務業收入占比65%。萬元增加值能耗約為全市1/5、全國1/10。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9802.9億元,同比增長17.7%。

二是創新引領力邁上新臺階。在中關村試點的科技成果“三權”改革、股權激勵、新三板等10余項先行先試政策,推廣到全國或其他示範區。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作用增強,湧現了百度無人駕駛汽車、中芯國際28納米積體電路成套製造工藝、航材院石墨烯製備與應用、百濟神州靶向+免疫生物技術等一批國際前沿創新成果。2016年,企業獲發明專利授權1.48萬件,同比增長15%。

三是輻射帶動力邁上新臺階。2016年,中關村示範區技術合同成交額3067.5億元,占全國總量的27%,近八成輻射到京外地區;中關村300餘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3/4在北京以外地區實現,對外輻射收入超過1.6萬億元。截至2016年底,中關村企業京外設立分支機搆1.2萬家,在河北、天津設立的分支機搆將近6000家。

四是全球影響力邁上新臺階。中關村連結全球創新網路,聚集了英特爾、微軟、IBM等300多家跨國公司研發中心。聯想、百度、京東、紫光、京東方、小米、滴滴等中關村企業影響力不斷增強。領軍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或分支機搆超過700家,在境外上市公司97家。2016年,中關村企業境外並購52起,涉及金額685億元,同比增長15.7%。

五是推動開放式創新,打造連結全球創新網路的關鍵樞紐。支援企業“走出去”,實施中關村企業國際化發展行動計畫,在全國率先設立了企業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和300億元中關村並購母基金。建立中關村駐矽谷、倫敦等10個海外聯絡處,支持設立中關村矽谷創新中心。吸引全球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在中關村落地。

圍繞全國科創中心建設,中關村著力推進了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試,釋放創新創業活力。落實國務院批復同意的“1+6”“新四條”等先行先試政策。推動出臺“京校十條”“京科九條”等市級政策。在中組部等15個部委支援下,加快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著力實施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20項政策,並啟動中關村外籍人才申請在華永久居留積分評估工作。2016年以來通過“綠卡直通車”,為280余名外籍人才辦理了在華永久居留證。在“一行三會”等部委支援下,建設中關村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開展企業境外並購外匯管理、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投貸聯動等改革試點。

二是引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實施“創業中國”引領工程,構建了由97家創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學科技園、26家特色產業孵化平臺為代表的創業服務體系,2016年創辦科技型企業2.5萬家。實施集群創新引領工程,出臺中關村大資料、積體電路設計、智慧硬體、智慧型機器人、虛擬實境、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政策措施,支持中科大北京研究院、北京大資料研究院、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等一批高端創新平臺。新經濟蓬勃發展,湧現了滴滴、途家網、小豬短租等分享經濟領軍企業。

三是堅持創新治理理念,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三是堅持創新治理理念,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實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務領軍企業和潛力企業,支持企業做強做大。建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目前中關村有2萬天使投資人、670家知名創業投資機構,2016年天使投資案例819起,投資金額45.6億元;創業投資案例1961起,創業投資金額1054億元,均占全國1/3以上。活躍的產業技術聯盟和協會組織超過500家。

四是聚焦“4+N”產業合作功能區,推動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著力推進建設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已於2016年11月揭牌成立,新增註冊企業100餘家;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吸引阿裡巴巴、用友等88家知名企業和機構入駐。

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強調指出,要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著力打造北京發展新高地。中關村將進一步提高站位,對標國際一流,從四個方面推動打造“中關村升級版”,更好發揮主要載體作用。

一是著力推動全面創新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試,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當好改革試驗田,在抓好已有政策落地的基礎上,加大先行先試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層面支持,推動在中關村率先試點一批改革措施。

二是著力推動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和升級,提升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聚焦中關村科學城,推動出臺《中關村科學城發展提升規劃》,推進中關村大街提升改造,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要素,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國際標準、技術創新中心和創新性領軍企業集群。

三是著力推動一區多園高端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當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主要載體。堅持疏解功能謀發展,實施一區多園“高精尖”項目對接,強化核心區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中心城區分園轉型發展,著力提升郊區分園的創新能力,實 現十六園都有“高精尖”。

四是著力培育具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搶佔競爭制高點。研究支援中關村人工智慧、大資料和“互聯網+”、資訊安全和高端晶片、未來網路等創新型產業發展的相關舉措。深入實施促進中關村智慧型機器人產業、積體電路設計、虛擬實境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支持領軍企業創新升級,推動優化提升首都創新功能。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趙主任的介紹。 通過各位領導全面、詳實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北京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接下來,我們把時間交給在座的媒體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媒體的名稱。

《中國科學報》記者:北京市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資源比較多,請介紹一下市科委如何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給科研人員鬆綁、激勵,讓科研人員有更多獲得感?

許強:推進科研領域的放管服是政府科技管理要持續開展的一項工作。在這項工作裡,我們主要有幾項做法。 一是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取消了社會力量設立面向社會的科技獎勵登記、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前置審批等4項行政審批事項。制定發佈本市《關於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專案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並推動貫徹落實,剛才財政局也介紹了這個辦法,可以說這項措施對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在財政經費使用上取得了極大的自主權。

探索培育一批新型科研機構,支持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開展體制機制改革試點,賦予科研人員科研自主權,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力。在全國率先開展股權激勵試點。剛才我也介紹了,105項股權激勵試點方案獲得批復,405名科研和管理人員獲得股權。

二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結合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等不同階段的管理規律,加強科技計畫實施的全過程管理。加強實驗動物、技術市場領域監管,制定了市科委行政處罰裁量標準,注重行政執法留痕,明確行政執法程式,不斷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同時探索信用評價監管方式,科技計畫專案管理實施全過程、全主體的信用管理,將綜合信用評級作為科技計畫項目立項及科技經費安排、專案管理專業機構及諮詢專家遴選等的重要參考。

三是持續優化政府服務。積極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龍頭骨幹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打造“雙創”綜合服務平臺。在這裡,實際上還有三個層面的做法。 第一,在頂層設計上,圍繞“三城一區”,現在正在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和綜合性規劃工作。在這個規劃裡,就是要進一步打造創新發展環境,特別是在空間佈局上,都在圍繞科技創新這項工作積極謀劃,積極佈局。比如科研人員住房、子女上學、醫療公共服務等問題,以及有一些創新區域之間的空間關係問題,都是在頂層設計上要謀劃和推動的工作。

第二,在政策層面,國家及北京市出臺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包括激勵政策,都要服務於管理中,服務于創新專案中。

第三,比如科研單位、科研院所遇到的困難,需要一些支援。如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發展很快,一些科研人員住房緊張,我們聯合昌平區給他們解決了住房和子女上學問題。這些方面都是我們圍繞“放管服”,來為科研機構、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營造更好的創新發展環境。謝謝。

新華社記者:在三城一區有中關村科學城,在中關村科學城建設方面現在取得哪些成績?在您的報告中,提到為280名外籍人員辦理在華永居居留證,怎麼看待這些人發揮的作用?

趙慧君:我先解釋一下中關村科學城這個概念。中關村科學城原指中關村大街、知春路和學院路周邊區域,即“中知學”區域,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是我國科技智力資源最為密集。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方案》提出北京將利用人才和科技基礎的創新優勢,推進“三大科學城”,即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和未來科學城的建設。在北京建設全國科創中心的背景下,“中關村科學城”不再局限於原有的“中知學”區域,按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要求,中關村科學城涉及範圍約174平方公里,並拓展到海澱區全域及昌平部分地區。為了推進科學城的建設,在北京科創中心的總體架構中有中關村科學城的專項辦,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一是推進空間優化提升。研究中關村科學城空間優化的思路,推動中關村科學城規劃編制工作。以中關村大街為主軸,推進存量空間改造和形象提升,陸續完成科貿電子城、開源物業等存量空間的騰退改造,累計完成28萬平方米存量空間的改造升級。加強重點功能區建設。完成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園一期、城建資本大廈等新增空間的建設工作。

二是推動重大專案落地。探索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2”協同創新平臺,國科量子公司建設完成“星地一體量子通信網路北京管控樞紐”。推動國家重大專案落地。

三是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支持領軍企業和創新平臺突破前沿技術,提高產業影響力和帶動力。如百度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落地海澱並宣佈開放自動駕駛技術平臺並發佈“Apollo”新計畫。以“人工智慧+”為突破口,支援一批前沿創業企業發展。深瞐科技依靠“車臉”識別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公共安防、海關等領域;支援中關村並購母基金投資工作,目前母基金與華勝天成完成首個總規模22億元的專案,子基金與神舟優車的首個總規模50億元專案已經立項。

四是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舉辦“雙創”品牌活動,展現北京雙創成果。通過“創響中國”北京站、盛景全球創新大獎、“創啟未來”全球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著力展現以海澱雙創示範基地為核心的北京雙創成果。推進智慧財產權體系建設,召開2017中關村智慧財產權論壇,發佈20個“專利運營辦公室”和10個“北京創客智慧財產權託管工作站”,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在國際化方面,簽署了中以創新花園合作協定,投資2000萬美元,三年內在以色列和中國設立6-10個創新花園,共同打造國際化創新載體,促進中關村科學城國際創新要素與產業資源融合。

怎麼評價國際化人才在中關村創新發展中的作用,中關村一直以來堅持國際化發展的道路,首先在集聚創新資源方面,積極引進海外人才,實施了海聚工程,引進兩三百個國際化人才,這些人才帶來了很多國外先進的技術、成果和他們的管理理念,對推進中關村本身企業發展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二是我們積極支持海外人才在中關村,依託他們帶來的科技成果,在中關村創辦企業。現在中關村有很多創新創業企業還海外人才直接回來創辦的,一批海外人才從先進地區帶來的優秀成果,以他們的成果為起點,創辦一批科技型企業,已經成為中關村領軍型的科技企業。下一步中關村還要繼續把引進海外優秀人才作為發展的重要方向,進一步集聚海外人才,支撐中關村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主要載體的作用,發揮更好的人才智力資源支撐作用。

《人民日報》記者:市財政局在統籌資金上,製成三城一區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張宏宇:剛剛閉幕的北京市第二十次黨代會提出,:要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著力打造北京發展新高地,全力抓好“三城一區”建設,即:聚焦中關村科學城、突破懷柔科學城、搞活未來科學城、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製造2025創新引領示範區。市財政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多方統籌資源、籌措資金,以“三城一區”為重要抓手,全力支持科創中心建設。

一是加大對科創中心建設,特別是“三城一區”重點專案的財政投入力度。2017年我市率先實施88項工作任務、127項重點項目,共計215項。截至目前,市財政投入121億元支持上述重點專案建設,其中:106億元用於支援“三城一區”項目建設。下半年,市財政局還將繼續加大對科創中心,特別是“三城一區”重點專案的資金保障力度,確保專案實施進度。

二是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作用,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科創中心建設。北京市準備設立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由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出資120億,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聚焦科創中心,特別是“三城一區”建設中適合以市場化方式運作,以股權方式支援的重點任務與專案。科創基金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是優化首都原始創新、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和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環境的重要支點,也是建設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的三鏈融合協同發展環境的重要手段。目前科創基金設立方案正在履行報批程式。

三是拓展資金投入管道,通過發行政府債券的方式支援懷柔科學城建設。按照科創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懷柔科學城將重點佈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世界級原始創新的承載區。近日,市財政通過發行政府一般債的方式,籌措並撥付30億元,用於向懷柔科學城建設公司注資,支援懷柔科學城核心區土地一級開發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家重大科學裝置及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專案儘快落地開工。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剛才從您的新聞發佈中聽到,市經信委為支持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制定了《加快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促進重大創新成果轉化落地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可否詳細為我們介紹一下?

姜廣智:大家知道三城一區是全國科創中心建設的主平臺、主戰場,三城一區有一個大邏輯,三個科學城主要是做原始創新,提升創新能力,一區就要重點做好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打造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造經濟發展的新高地。經信委圍繞這個定位,和財政局一起,最近認真研究了一下如何加快促進三城的成果到一區落地的政策問題,所以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這個辦法我們主要想從兩個方面著力,一個是提高一區的企業承接三城科研成果轉化的承接能力,現在有一些企業還是傳統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科研能力也不夠,所以要先把他們的能力做強。為此,我們在這些企業中佈局了一些創新載體,比如技術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等,要把這些載體的能力提升起來,使得他們能夠去跟中關村,跟三個科學城科研人員對上話,這是我們做的一方面工作。

第二方面的工作,就是要促進研發出來的科研成果能夠儘早地成熟,具備轉化落地的條件。為此我們也和科委有關部門一起提出了一套科研成果轉化成熟度的模型,按1—9型劃分,作為一個團體標準已經發佈了。我們根據每一個在不同階段的技術成熟度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我們認為進入到五級,具體標準大家可以在網上看一下。進入到產業化階段以後,還應該有5、6、7、8、9級,針對不同成果在不同階段遇到的不同問題予以支持,幫助他們儘量向下一個階段邁進。同時和區已經研究落地就緒,這個成果到一個區裡落地,土地準備情況、人才準備情況、生產條件準備情況、資金準備情況、市場準備情況、團隊準備情況等等,我們研究它的落地就緒情況。

綜合評價技術成熟度和落地就緒度,我們就能更準確地把握這一科技成果在北京,在一區裡轉化落地的可能性、現實性,也找到了成果針對的方向。所以這個措施主要是針對以上兩方面提出的。這個措施在這兩天就要發佈了,也請大家關注,謝謝。

現場記者:在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過程中,北京市科委在科技支撐冬奧籌備方面開展哪些相關工作?

許強: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是北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情,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科委也是積極地做好各方面準備。特別是如何用科技來支撐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工作,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在冬奧會基礎設施和環境上,科技部制定了行動方案,就是要使這個區域採用清潔能源作為主要能源的方式,這是我們要做的一個工作。

二是科委在冬奧會舉辦過程中,新能源汽車要全覆蓋,充電的基礎設施和新能源汽車提供服務方面要做好。

三是冬奧會現在的場館和場地建設上,要用一批節能環保新材料、新技術。

四是我們在整個服務方面,包括8K高清顯示技術、5G通信技術,還有轉播技術以及整個賽事積分比賽技術,這些技術各個方面都需要科技支撐。某種意義上講,無論是夏季奧運會還是冬奧會,既是運動員比賽的競技場,也是科技成果和科技技術應用和展示、引領的很好契機。

在服務方面北京也有很多優勢,比如前兩天剛看到科大訊飛要取代同聲傳譯,這樣的技術在冬奧會,無論是服務,還是賽事組織上,都會得到很好的推廣。我們在積極地和冬奧組委對接,制定更詳細的工作方案。同時我們也在篩選一些企業、技術、項目,按照組委會的要求,更好地來支撐服務冬奧會。我們相信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不僅是運動員競技比賽的盛會,也一定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果和產品展示的一屆盛會。謝謝。

主持人:謝謝許主任的回答。由於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到此結束。非常感謝許強主任和各位領導出席今天的發佈會,向各位記者介紹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最新的進展成果。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北京市“砥礪奮進的五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的關注和報導。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再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