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華為為何重點推“平臺+生態”戰略,這一次CeBIT上全懂了

作者 | 吳玉征 (大數網主編)

01

昨天是德國CeBIT展第一天, 我們來聊聊展會的情況。

都說CeBIT是2B領域最專業的展覽, 果然名不虛傳。 9點正式入場之後, 展會人聲鼎沸, 堪比鬧市。 華為與前幾年相同, 展臺依舊是最大。 本屆面積達到了3000平方米。 在整個展會中, 隨處可見華為的標誌。

華為CeBIT巨大的展區

華為分為“商業”、“技術”、“生態”三大展區, 全面展示創新ICT產品、解決方案和成功案例。 與前幾年不同的是, 今年“生態”被提到重要的位置, 據悉有110家合作夥伴共同展示;其次是行業解決方案的位置顯著, 面積增大, 可有效提高曝光率。 最後, 不再突出單個產品或技術(或者是明星產品技術), 而集中展現可商業化、可被應用的行業解決方案。 其中雲相關的產品比比皆是。

從展覽的情況看, 華為企業業務在清晰的傳遞“平臺+生態”戰略。 這個戰略的具體含義和方向是什麼, 怎麼實現, 這裡可以先聊聊。

如果聊不透的, 明天再找華為企業業務的總裁繼續聊。

02

戰略一詞務虛, 它是建立在產業大環境之上提出的, 每家企業會根據自己的優勢做出選擇。 華為企業業務的戰略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一脈相承。

此次提出“平臺+生態”雙輪驅動的戰略, 可以從營收上看到端倪。

華為企業BG副總裁馬悅說, 華為企業業務這三年連續增長超過45%, 過去幾年是28%;在這種強勁的增長背後, 來自合作夥伴的貢獻是76%。 華為全球合作夥伴的數量超過12000家, 解決方案夥伴超過400家。

為什麼這些數字引起關注?在業內, 沒有一家企業的收入由合作夥伴決定。 也就是說, 沒有合作夥伴, 就沒有華為企業業務高速的增長。

這種收入的組成, 構成了華為企業業務的獨特玩法。

我們再看業內其他玩家。 在雲時代沒有來臨之前, 諸如IBM、惠普和微軟拼命做大規模, 靠的是壟斷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這種生意模式追求市場最大化, 核心是專利(排他性的技術, 封閉的產品等), 具有不可複製性。 某個領域的最大玩家只有1-2名, 卻佔據了整個市場的70%左右, 這是事實上的壟斷。

到了雲時代, ICT從支撐系統轉向生產系統, 從單純提高效率上升到引領創新。 客戶也從購買設備轉向購買服務。 在這些變化中, 客戶更多投資轉向雲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平臺, 更看重平臺之後的應用, 也就是解決方案。

誰能提供這些服務和產品, 顯然靠一家廠商之力難以完成。 這就是華為今年戰略重點“平臺+生態”的重要背景,

也是企業業務營收增長的秘密。

03

如果繼續分析, 就能看出華為企業業務的戰略選擇是揚長避短。

核心是, 在雲時代華為能做什麼, 不能做什麼, 價值點在哪裡?如果華為能搞定所有客戶, 營收有效增長, 那麼, 做不做平臺和生態有什麼關係。

可惜, 脫離了合作夥伴, 華為的優勢全無。 論產品, 華為的產品有什麼特別之處嗎?這裡可能有性能上的差異性, 但沒有絕對的比較優勢。 可能華為的產品線最全, 但論解決方案, 華為能做到從資料、安全、運營、託管到服務的全系列嗎?也許從技術上來說, 華為可以;但論行業的理解能力, 華為能比得上深耕行業多年的軟體提供商和ISV服務商嗎?

所以, 華為決定做平臺, 做一個開放、彈性、安全、靈活的平臺,

這個平臺是ICT硬體基礎設施和軟體基礎設施, 背後是華為對技術的高強度投入, 以及雲管端的協同。 在這個平臺之上, 華為做生態, 做合作共贏的生態,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尤其是四個方面:產業聯盟、商業聯盟、開源社區、開發者平臺。

沒有平臺就沒有生態。 平臺和生態的核心是客戶需求。

04

華為的產品線最全, 打造的平臺最為開放和靈活, 那麼, 談好合理的分配機制, 比如華為說的自己只拿1%, 其它交給合作夥伴之後, 生態圈中的合作夥伴就能直接銷售了嗎?非也。

企業業務最困難的, 也最有價值的事情是理解客戶的需求。 誰距離客戶最近, 誰就有價值, 這一點恒古不變。 深耕在行業的ISV們如何將客戶的需求轉變成解決方案, 並應用在華為的平臺中?

這就是OpenLab的巨大價值。

在此之前,華為在全球建有5個OpenLab,最知名的當屬蘇州。今年,華為高調宣佈數量要達到12個,目的在英國倫敦、法國巴黎、俄羅斯莫斯科、南非約翰尼斯堡等地;2019年將要達到20個。

為什麼在以上地區,建設這麼多的OpenLab?核心在於這些實驗室能夠將客戶需求轉成解決方案,讓客戶看到真實的應用情況,尤其是對雲的原生應用而言更是如此。

華為宣佈繼續建設OpenLab

華為企業BG行業Marketing與解決方案總裁喻東說了,客戶在哪裡,就在哪裡建設OpenLab。“每個OpenLab都是根據當地市場需求以及人才和技術優勢來構建的,比如德國慕尼克是汽車重地,我們就在當地聯合汽車製造企業開展車聯網的研究;在西歐,我們的增長超過45%,我們今年就會側重在歐洲建設OpenLab。”

華為的OpenLab背後是一張網,可以整合全球的價值鏈並根據本地資源推廣和複製解決方案,這兩年將投入千人左右,投入資金在2億美元。

05

在一天中,還看到華為眼花繚亂的合作儀式和不斷發佈的新產品。感受最深的是,與德國電信合作的電信公有雲一年的成果斐然。

同一個發言人,同一個地點,不同的感受。T-Systems數位化主管、雲業務負責人透露的資料是,德電公有雲一年的增長是40%。德電公有雲面向的是全球市場並非只是歐洲市場,面向的也並非只是大型企業,而是所有企業;今年將重點開拓初創企業,也會為它們提供資金支援服務。

如此高的增長率,對於運營商的轉型而言至關重要。該負責人還透露,這將是一個新的起點,並非是終點。在與華為的合作中,德電新上線了13項服務,新增了4000多個特性,至今有50多項產品和解決方案。

這可能是華為公有雲中一個典型性案例,對於華為接下來重點推的公有雲業務極具借鑒作用。

06

一天的資訊如此密集,不可能一一說到。我們會接下來分篇幅闡述。

如果簡單總結第一天的印象,有如下判斷。

華為的“平臺+生態”戰略明確了企業業務的方向,技術研發是平臺的保障,合作夥伴是重中之重,華為會不斷投入增加與合作夥伴的黏性,OpenLab是連接方式。

在經營生態圈中,華為有獨特的SAPO模型。S是戰略,確定業務邊界;A是架構,對合作夥伴管理分層和分級;P是政策,從一國一策到全球統一的策略管理;O是運作和組織,有一套方法論。

企業業務的方向是行業,將加大5大行業的全球滲透能力,這也徹底擺脫企業業務賣盒子的方式,再次增加合作夥伴的黏性。

公有雲在德電案例上的初步成功,證明之前的思路行之有效。華為做公有雲會結合行業屬性。

產品和技術還在不斷的提升。華為一直保持對技術的敏感性和領先性,不僅僅以銷售為導向。

只有生態圈的繁榮,才能商業成功,兩者互為因果關係;華為會堅定不移走下去。

這已經是吳老師連續第三年參加CeBIT,三年有很多感受,能明顯感受到華為的變化,歡迎查閱吳老師個人心得“連續三年參加德國CeBIT,這雞血我打滿分”

並應用在華為的平臺中?

這就是OpenLab的巨大價值。

在此之前,華為在全球建有5個OpenLab,最知名的當屬蘇州。今年,華為高調宣佈數量要達到12個,目的在英國倫敦、法國巴黎、俄羅斯莫斯科、南非約翰尼斯堡等地;2019年將要達到20個。

為什麼在以上地區,建設這麼多的OpenLab?核心在於這些實驗室能夠將客戶需求轉成解決方案,讓客戶看到真實的應用情況,尤其是對雲的原生應用而言更是如此。

華為宣佈繼續建設OpenLab

華為企業BG行業Marketing與解決方案總裁喻東說了,客戶在哪裡,就在哪裡建設OpenLab。“每個OpenLab都是根據當地市場需求以及人才和技術優勢來構建的,比如德國慕尼克是汽車重地,我們就在當地聯合汽車製造企業開展車聯網的研究;在西歐,我們的增長超過45%,我們今年就會側重在歐洲建設OpenLab。”

華為的OpenLab背後是一張網,可以整合全球的價值鏈並根據本地資源推廣和複製解決方案,這兩年將投入千人左右,投入資金在2億美元。

05

在一天中,還看到華為眼花繚亂的合作儀式和不斷發佈的新產品。感受最深的是,與德國電信合作的電信公有雲一年的成果斐然。

同一個發言人,同一個地點,不同的感受。T-Systems數位化主管、雲業務負責人透露的資料是,德電公有雲一年的增長是40%。德電公有雲面向的是全球市場並非只是歐洲市場,面向的也並非只是大型企業,而是所有企業;今年將重點開拓初創企業,也會為它們提供資金支援服務。

如此高的增長率,對於運營商的轉型而言至關重要。該負責人還透露,這將是一個新的起點,並非是終點。在與華為的合作中,德電新上線了13項服務,新增了4000多個特性,至今有50多項產品和解決方案。

這可能是華為公有雲中一個典型性案例,對於華為接下來重點推的公有雲業務極具借鑒作用。

06

一天的資訊如此密集,不可能一一說到。我們會接下來分篇幅闡述。

如果簡單總結第一天的印象,有如下判斷。

華為的“平臺+生態”戰略明確了企業業務的方向,技術研發是平臺的保障,合作夥伴是重中之重,華為會不斷投入增加與合作夥伴的黏性,OpenLab是連接方式。

在經營生態圈中,華為有獨特的SAPO模型。S是戰略,確定業務邊界;A是架構,對合作夥伴管理分層和分級;P是政策,從一國一策到全球統一的策略管理;O是運作和組織,有一套方法論。

企業業務的方向是行業,將加大5大行業的全球滲透能力,這也徹底擺脫企業業務賣盒子的方式,再次增加合作夥伴的黏性。

公有雲在德電案例上的初步成功,證明之前的思路行之有效。華為做公有雲會結合行業屬性。

產品和技術還在不斷的提升。華為一直保持對技術的敏感性和領先性,不僅僅以銷售為導向。

只有生態圈的繁榮,才能商業成功,兩者互為因果關係;華為會堅定不移走下去。

這已經是吳老師連續第三年參加CeBIT,三年有很多感受,能明顯感受到華為的變化,歡迎查閱吳老師個人心得“連續三年參加德國CeBIT,這雞血我打滿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