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申陽村的老槐樹

西鹹傳媒網(白明崗)陝西省淳化縣官莊鎮申陽村是我的出生地。 申陽村在涇河的北原, 名字高雅不俗, 證明了村子悠久的文化底蘊。 村人都是白姓人, 沒有一家雜姓。 從古到今, 這個偏僻的村落卻是人才輩出、名揚四方。 白姓家族從哪裡來?什麼時候紮根這裡?沒有人知道, 也沒有人考究證實。 村西一棵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槐樹, 一進老村正街遠遠就會望見它枝繁葉茂的英姿。 這顆老槐樹打從村子歷史流傳就有, 不知道栽於何年, 也不知是誰親手栽下。 走進村西胡同, 就走進一片綠茵之中。

老槐樹生長在六斤家的大門外,

是他們十幾個本家的共有財產。 六斤是我小學同學, 我們一幫小夥伴經常在老槐樹底下玩耍。 春季在槐樹下看蜜蜂飛來飛去采槐花花粉, 夏季在槐樹下讀書做作業, 秋季在槐樹下用繡花針紮吃樹上掉下來的小蜜粒, 冬季在槐樹下堆雪人、碟子乘上糖水送進樹洞給蜜蜂吃。

老槐樹歷經風雨雷霆, 樹身底下有一個大空洞, 就有一窩土蜂長期生活在其中。 六斤父親將空洞外用泥巴土坯封住, 只留一拳頭大的孔任蜜蜂進出。 采蜜時拆開, 采蜜後再封上。 村子誰家孩子若長期咳嗽不好, 定去六斤家討土蜂蜜。 六斤母親就會搬出裝蜂蜜的陶罐, 用筷子粘一大塊蜂蜜出來, 放在孩子的嘴裡;臨走又送一些蜂巢。 吃了蜂蜜, 喝了蜂巢熬制的水, 咳嗽很快就好, 不用花錢買藥吃。

天熱時分, 每到吃飯時節, 附近幾家都端出飯碗, 蹲在樹下一邊聊天一邊吃飯。 飯菜都非常簡單, 沒有人笑話誰。 困難的日子, 六斤本家總有人打槐樹的主意, 想要賣掉槐樹得到一筆不菲的收入。

但槐樹是大家的樹, 誰也不好開這個口, 因而槐樹還是一直生長在那裡, 固守著一方天地。 有老槐樹在, 他們本家自己人的關係一直不錯, 和睦相處, 親情濃厚。

老槐樹樹身粗壯, 四個成年人手把手都合抱不住。 它是一棵神樹, 不僅是我們村子的保護神, 也成為方圓百里的幸運神。

相傳河南(我們把涇河以南的禮泉、永壽人統稱河南)有一賢慧婦女, 年已四十卻不孕, 吃藥無數沒有結果, 家人愁悲不堪。 一個初春之夜, 婦人夢見一位老爺爺來到家裡, 送她一大把黃色小花粒, 保准她吃後可以懷孕。 婦人吃過這苦澀的花粒後, 不免要問老仙人的姓名。 仙人告訴她, 他的家是河北申陽村, 他名叫白槐樹。 一年之後, 婦人喜添貴子。

待孩子滿月之後, 一家人騎驢拉車帶著許多土特產過河尋找恩人。 他們一路辛苦, 終於找到我們申陽村。 說明緣由之後, 村子人熱情招待了他們家人吃喝歇息。 我們村卻沒有人叫白槐樹, 婦人一家不免失落。 婦人走在街上, 當她仰頭看到一樹黃花的老槐樹時, 頓時恍然大悟, 將一車禮品貢獻在老槐樹底下, 懷抱兒子三拜九叩之後回家......多年前, 城市綠化需要國槐, 村子不少比碗口粗的槐樹被連根挖走, 離開了自己的生長地。 我們的老槐樹, 誰也不敢打它的主意。 一是在於它的神奇, 二是實在也沒有什麼機械可以挖起搬動它。 如果它離開故土, 那就是死路一條。

老村改造, 讓村人遠離了窯洞與舊街道。 窯洞一一被覆墾,

以往的記憶不復存在。 唯一沒有改變的是老槐樹還生長在那裡, 固守著遙遠的往事, 守望著大家的家園, 一如既往地不離不棄。 老槐樹年年花開花落, 年年根伸枝長。 然而土蜂已不見蹤影, 空空的樹洞已經完全用泥巴糊住。 也許是為了懷舊, 也許是方便生活, 又有人家在老槐樹附近的複墾地上用磚塊箍起了地窖儲存蘋果, 人來車往有了生機, 老槐樹就不至於太寂寞。

發小六斤, 個頭矮小, 面相老氣, 幾年前就升級做了爺爺。 在當今農村年輕光棍日漸增多的現實下, 他的兩個兒子在城市打工期間引回媳婦成家立業, 成為村子的一時美談。 我想這大概是老槐樹的恩賜吧!

回到老家, 我經常要下老村看看老槐樹, 在它的樹蔭下回顧陳年舊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