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互聯網+”走上6·18大舞臺 科技福利“觸網”升級

裝上智慧遠端水錶後, 水務管理平臺就能即時顯示資料, 再也不用入戶抄表;農業大棚接上大資料後, 農作物每天的“生理指標”盡在掌中;還有裝載AIS系統的智慧手機, 是互聯網科技給漁民出海的“小福利”……

6月17日-21日, 第十五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其間, 滲透各行各業的“互聯網+”和由此衍生的科技產品繽紛亮相, 裝點了一個新奇趣的6·18大舞臺。

智慧城市

吃住行接上智慧“導航儀”

在本次6·18展會上, 以數位經濟為主題的6號館, 藏著不少“互聯網+”浪潮下, 許多和普通人息息相關的“小秘密”。

6號館內, 一台內置晶片的智慧遠端水錶就是其中之一。 這台智慧遠端水錶攜帶了NB-IoT晶片, 可以向水務管理平臺即時傳輸資料資訊。 也就是說, 今後, 抄表員不用挨家挨戶入戶抄表, 坐在後臺, 滑鼠輕輕一點就能完成工作, 高效省力。

“前不久, 智慧遠端水錶的試點社區福州金色家園剛剛安裝了第一台智慧遠端水錶, 通過資料傳輸分析, 發現了漏水點。 ”智潤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永林告訴記者, 作為智慧遠端水錶的研發企業, 智潤科技已率先在福州推廣該技術, 下一階段, 倉山區的12個社區將裝上智慧遠端水錶,

不僅如此, 公司還和福州市相關部門簽訂協定, 2018年內, 30萬台智慧遠端水錶將進入福州的千家萬戶。

除了家家戶戶不可少的水錶, 城市停車也“觸網”升級了。 在本屆展會上, 新東網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智慧停車誘導系統就受到了有車一族的關注。

“它可以即時發佈停車場資訊, 讓使用者及時搜索到附近的停車場以及停車場空位資訊。 ”新東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業部研發總監李麗權介紹, 目前, 公司已針對這種服務功能開發出了手機APP, 下階段, 線上支付停車費、空檔期租賃個人車位元等多元化服務功能也將被嵌入其中。 “智慧停車誘導系統不僅給個人出行帶來了便利, 更重要的是, 借助智慧停車誘導系統的大資料平臺, 一個城市的市政建設可以從中獲得精准的決策參考。 ”李麗權說。

智慧農業

果蔬的“生理指標”盡在掌中

番茄紅了, 青菜葉面光鮮。 現代農業展館展出的智慧農業設施大棚, 看得見的是驚喜, 看不見的更讓人“腦洞”大開。

在6·18展會上, 福建省農科院志願者李唯唯向記者介紹了“互聯網+農業”下的智慧溫室大棚。

據介紹, 眼前的這套智慧溫室大棚模型安裝了多套溫度、濕度、CO2、光照感測器。 借助感測器, 農作物每天的“生理指標”都能精准監測。 不僅如此, 與之配套的水肥一體化系統, 也能根據農作物“生理指標”智慧調控。

“智慧農業,讓農民更輕鬆,作物品質更放心。”福建省農科院工作人員陳清說,農產品安全在當下備受關注。種子是否健康、施肥是否適量、採摘是否科學,這些焦點問題,通過“互聯網+”和生產者互動,品質“靠譜”的農產品將越來越多。

據瞭解,智慧農業設施大棚,是福建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有益嘗試。在基礎大資料的支撐下,專家結合物聯網資料和生產實踐,可為特定作物“定制”出實際生長模型,讓農場生產和管理精准化、自動化成為可能。

事實上,智慧農業設施大棚的嘗試只是福建“互聯網+農業”的一個縮影。記者從福建農科院瞭解到,目前,該院已經針對大田種植、禽獸養殖、水產養殖、水肥一體化分別研發、定制出管理系統,並且在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上,提出了整體方案。即,除了依託互聯網實現精准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還加快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閒旅遊、農業資訊服務等方面的探索,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徑和新方法。

智慧海洋

小漁船配上安全“大系統”

以“創新驅動 轉型升級”為主題的6·18海洋館在展會期間,觀展商一度絡繹不絕。館內不僅集中展示了一批海洋生物醫藥製品,“蛟龍號”、“潛龍號”等一系列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領域的專案技術成果更令人驚歎。

在主展區的一個展位元上,記者留意到了一項看起來不起眼的系統——“互聯網+AIS”系統。衛星AIS是一種船舶定位技術,其主要目的是方便船船間和船岸間進行航行資料的交換,以增強航行安全和對海難事件的監控。通常情況下,這種系統因需要使用較大型的終端設備,只在較大型的船舶上使用。而通過嫁接“互聯網+AIS”系統,小漁船也能配上這種“大系統”。

福建北斗星河通信有限公司產品經理林運吉向記者展示了一台外形酷炫的“智慧手機”,這台“智慧手機”除了和普通手機一樣具有通信功能外,還裝載有“互聯網+AIS”系統。借助該系統,普通漁船出海時,也能通過這台“智慧手機”終端,即時掌握周邊漁船的位置、行進方向等資訊,確保海上安全。

“它的市場價格在2000元-3000元左右,和普通智能手機差不多。”林運吉告訴記者,這個價格能被漁民普遍接受,加上具有通信功能,今後漁民出海,只要攜帶這樣一台“智慧手機”就可以了。

據瞭解,目前,福建北斗星河通信有限公司研發的“互聯網+AIS”系統正在進行相關方面的洽談和對接,下一步有望通過福建省海洋漁業部門,向外推廣和運用。

也能根據農作物“生理指標”智慧調控。

“智慧農業,讓農民更輕鬆,作物品質更放心。”福建省農科院工作人員陳清說,農產品安全在當下備受關注。種子是否健康、施肥是否適量、採摘是否科學,這些焦點問題,通過“互聯網+”和生產者互動,品質“靠譜”的農產品將越來越多。

據瞭解,智慧農業設施大棚,是福建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有益嘗試。在基礎大資料的支撐下,專家結合物聯網資料和生產實踐,可為特定作物“定制”出實際生長模型,讓農場生產和管理精准化、自動化成為可能。

事實上,智慧農業設施大棚的嘗試只是福建“互聯網+農業”的一個縮影。記者從福建農科院瞭解到,目前,該院已經針對大田種植、禽獸養殖、水產養殖、水肥一體化分別研發、定制出管理系統,並且在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上,提出了整體方案。即,除了依託互聯網實現精准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還加快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閒旅遊、農業資訊服務等方面的探索,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徑和新方法。

智慧海洋

小漁船配上安全“大系統”

以“創新驅動 轉型升級”為主題的6·18海洋館在展會期間,觀展商一度絡繹不絕。館內不僅集中展示了一批海洋生物醫藥製品,“蛟龍號”、“潛龍號”等一系列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領域的專案技術成果更令人驚歎。

在主展區的一個展位元上,記者留意到了一項看起來不起眼的系統——“互聯網+AIS”系統。衛星AIS是一種船舶定位技術,其主要目的是方便船船間和船岸間進行航行資料的交換,以增強航行安全和對海難事件的監控。通常情況下,這種系統因需要使用較大型的終端設備,只在較大型的船舶上使用。而通過嫁接“互聯網+AIS”系統,小漁船也能配上這種“大系統”。

福建北斗星河通信有限公司產品經理林運吉向記者展示了一台外形酷炫的“智慧手機”,這台“智慧手機”除了和普通手機一樣具有通信功能外,還裝載有“互聯網+AIS”系統。借助該系統,普通漁船出海時,也能通過這台“智慧手機”終端,即時掌握周邊漁船的位置、行進方向等資訊,確保海上安全。

“它的市場價格在2000元-3000元左右,和普通智能手機差不多。”林運吉告訴記者,這個價格能被漁民普遍接受,加上具有通信功能,今後漁民出海,只要攜帶這樣一台“智慧手機”就可以了。

據瞭解,目前,福建北斗星河通信有限公司研發的“互聯網+AIS”系統正在進行相關方面的洽談和對接,下一步有望通過福建省海洋漁業部門,向外推廣和運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