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寫在香港回歸20周年,記憶中的香港書展,愛讀書的香港人

曾經在2015年參加香港書展, 連續七天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此次書展是歷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參展商的數量打破歷史紀錄。

書展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580家書商參展, 是在當時香港書展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香港人是很愛讀書的, 這從大量來書展的人可以看得出來。 看書展是要買門票的, 門票25港幣, 兒童十元, 也是人山人海。 令人瞠目結舌的不是參展人數, 而是秩序,

隊伍就是這麼單線地緩慢往前延伸, 在高溫高濕度的白天, 難道就沒有人想過要插隊嗎?真的沒有!

而在組辦方和港府有關部門組織下, 普通來往行人和參加書展的讀者有條不紊地利用著並不寬敞的天橋路面, 每個人似乎都篤悠悠地緩慢前行。

而幾步就是一個員警或者安保人員, 又保證著秩序井然和安全。 香港會展中心面積的龐大和結構的複雜會令任何一位陌生人迷茫。 不過還好, 書展會場中每隔幾步就是一位安保人員, 向他們問路基本都可以得到清晰的指示, 所以迷路又似乎不太可能。

香港市民的素質和書展主辦方在安保上的巨大人力投入, 是國內任何一個書展都無法比擬的。 書展基本佔據了整個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連會議室也被用來舉辦作家講座。 早上開門之前就有人在門口排隊, 有人坐著輪椅來, 有人拖家帶口, 還有很多人拖著行李箱, 並且在展場內聲音分貝很低, 只是人們在選書的聲音, 沒有境內各種展會的大喇叭音箱的聒噪, 能讓人在裡面安靜的讀書、選書、購書。 很多內地的出版社也參與其中由於圖書在賣場打8折銷售, 再加上是按照人民幣來結算, 超划算的, 所以讀者購買非常踴躍。

音樂載體與文藝回顧

音樂出版也是是香港書展足夠引起共鳴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只是看似簡單的幾面玻璃櫥窗,但可以暫時躲避喧鬧的展場,細細將70前—00後年代的時間軸貫穿下來。於是驀然回首,那幾個人那些年那場大雨那幾段往事及那一幕幕,伴隨著靈犀的音符,天籟般的歌聲,意會不可言傳的歌詞,一下子閃爍到了眼前,讓人汗毛瞬間豎了起來,沖刷著記憶的長河;雞皮疙瘩不甘落後地綻放,灑滿了過往的青春。有文字的音樂可以讓人感受到:閱讀改變人生,聽唱完美人性。

寫真與嫩模

嫩模寫真集是內地書展見不到的,也是不允許出現的。而在文化多元的香港卻是可以有。很多不管三線還是四線,甚至十八線只要有粉絲群,豁得出去都可以出寫真集來給大家簽售,價格也自然比普通書要高很多,一般在200港幣上下,帶DVD的更貴一些。但深受歡迎,畢竟是視覺的焦點,經常簽售一開始就會被圍得裡三層外三層。

電子閱讀與電商

香港書展的電子展區不大,只有港臺十一二家。我覺得一方面可能因為電子教育當地語系化的關係,另一方面,可能是各家在閱讀與電子的結合上還是沒有很新的發展,而且我發現大陸的電子閱讀科技和教育已經超越出展商好幾條街,港臺的電子教育方面只是掃書上二維碼看教學課件,而沒有自測和自我分析強化系統;低幼方面只有圖像識別卡片初步階段,無衍生的發聲和互動,禮盒裡卡片在初步識別的基礎上搭配的是孩子的可讀寫繪畫的彩筆;其他閱讀方面,以雜誌為主,但沒有結合廣告,也沒有交互的聲光電,只是在銷售管道上有可借鑒之處,但也與港臺人民的閱讀方式有關,大陸形成這種電子閱讀銷售還有待漫長的改變。

香港沒有什麼像樣的圖書電商網站,平常書店裡也沒有打折團購類的活動。而在一年一度的展場內,大家可以享受一次大減價,很多圖書都在七折,買多了再折上折。而在大陸,圖書電商網站天天在七折以下,搞滿贈活動,降低了圖書作為文化載體的身價。即便是這樣,香港的書價也是港區普通大眾套餐的兩倍左右,比較貴,依然讀者眾,國內一杯咖啡就是一本書的價格,我們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走下去,無論你我他,無論作者、讀者、出版商,無論自我世界、小世界、大世界。

音樂載體與文藝回顧

音樂出版也是是香港書展足夠引起共鳴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只是看似簡單的幾面玻璃櫥窗,但可以暫時躲避喧鬧的展場,細細將70前—00後年代的時間軸貫穿下來。於是驀然回首,那幾個人那些年那場大雨那幾段往事及那一幕幕,伴隨著靈犀的音符,天籟般的歌聲,意會不可言傳的歌詞,一下子閃爍到了眼前,讓人汗毛瞬間豎了起來,沖刷著記憶的長河;雞皮疙瘩不甘落後地綻放,灑滿了過往的青春。有文字的音樂可以讓人感受到:閱讀改變人生,聽唱完美人性。

寫真與嫩模

嫩模寫真集是內地書展見不到的,也是不允許出現的。而在文化多元的香港卻是可以有。很多不管三線還是四線,甚至十八線只要有粉絲群,豁得出去都可以出寫真集來給大家簽售,價格也自然比普通書要高很多,一般在200港幣上下,帶DVD的更貴一些。但深受歡迎,畢竟是視覺的焦點,經常簽售一開始就會被圍得裡三層外三層。

電子閱讀與電商

香港書展的電子展區不大,只有港臺十一二家。我覺得一方面可能因為電子教育當地語系化的關係,另一方面,可能是各家在閱讀與電子的結合上還是沒有很新的發展,而且我發現大陸的電子閱讀科技和教育已經超越出展商好幾條街,港臺的電子教育方面只是掃書上二維碼看教學課件,而沒有自測和自我分析強化系統;低幼方面只有圖像識別卡片初步階段,無衍生的發聲和互動,禮盒裡卡片在初步識別的基礎上搭配的是孩子的可讀寫繪畫的彩筆;其他閱讀方面,以雜誌為主,但沒有結合廣告,也沒有交互的聲光電,只是在銷售管道上有可借鑒之處,但也與港臺人民的閱讀方式有關,大陸形成這種電子閱讀銷售還有待漫長的改變。

香港沒有什麼像樣的圖書電商網站,平常書店裡也沒有打折團購類的活動。而在一年一度的展場內,大家可以享受一次大減價,很多圖書都在七折,買多了再折上折。而在大陸,圖書電商網站天天在七折以下,搞滿贈活動,降低了圖書作為文化載體的身價。即便是這樣,香港的書價也是港區普通大眾套餐的兩倍左右,比較貴,依然讀者眾,國內一杯咖啡就是一本書的價格,我們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走下去,無論你我他,無論作者、讀者、出版商,無論自我世界、小世界、大世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