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國外查處11噸假冒愛他美 達能屢陷假貨風波

近日, 立陶宛查獲大批仿冒愛他美德國版奶粉的假貨。 該批企圖在歐盟國家售賣的假奶粉多達1.8萬盒重11噸。

作為達能旗下品牌,

愛他美在全球各地均有銷售, 更是深受國內消費者信賴的主要海淘奶粉之一。 儘管愛他美母公司達能紐迪希亞人士向記者稱, 涉假版本的奶粉未經官方管道在中國銷售, 且目前沒有資訊表明其流入中國。 但一個事實是, 跨境購、海淘是不少消費者購買海外愛他美奶粉的主要管道, 而這些並不在達能掌控範圍內。 此次曝出遭遇假冒, 令海淘媽媽們頗為震驚。

這並非達能集團旗下奶粉首次遭遇假冒。 2016年3月, 達能旗下可瑞康退出中國市場, 業內傳聞其是“被假貨逼出中國”。

海淘奶粉屢遭假冒的背後, 存在一條困擾廠商已久的國際造假利益鏈。 記者發現, 奶粉造假已出現集團化、專業化運作跡象, 涉案者在採購分裝、假冒文書、報關等環節手法嫺熟,

且專人專職負責, 甚至騙過了專業的奶粉經銷商。

案件 國外查處11噸假冒德國版愛他美

3月8日, 立陶宛員警部門官網刊登消息稱, 當地時間3月2日立陶宛經濟犯罪偵查局官員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查獲大批仿冒德國版愛他美奶粉的假貨。 在被查封的倉庫內共發現1.8萬盒總重11噸的假愛他美配方奶粉, 總價值約24萬歐元, 約合人民幣177萬元。 記者查詢, 截至發稿, 立陶宛員警部門官方網站暫未披露該案的最新進展。

愛他美母公司達能紐迪希亞公關負責人3月19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涉假版本奶粉為德文版包裝, 未經官方管道在中國銷售, 目前還沒有資訊表明這批產品流入中國。 “公司正在配合當地相關的政府部門,

對Aptamil GUM 1+段和Aptamil GUM 2+段產品奶粉在多家店鋪有售, 真假難辨, 且售價也懸殊很大, 德國版600g1+段與德國版600g2+段兩款奶粉的售價從88元到228元不等, 一些臨近保質期的奶粉價格則低至為60元。

在一家天竣購物海外專營店, 顯示該店鋪已銷售與愛他美德國版紙盒裝600g1+段、600g2+段兩款奶粉共17818件。 其中, 愛他美德國版600g1+段奶粉一盒售價99元, 外加稅費11.78元, 每盒人民幣110.8元。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客服, 對方稱產品是從德國愛他美廠商大批量採購, 不從超市掃貨, 空運到海關保稅區, 再通過國內快遞清關發出, 價格和運費上都要比直郵便宜。 當記者索要報關文書和檢驗檢疫證明時, 該人員稱“客服這邊無權看到, 如果實在擔心, 就慎重再拍吧。

在另一家貓哥母嬰店, 德國版600g1+段奶粉按照保質期不同, 價格分別為95元/盒、105元/盒、110元/盒。 客服稱, “所有貨品都是國外正品代購的, 不會有中文標籤, 沒有檢驗檢疫報告及報關文件。 ”

而在一家名為童萌工廠的店內, 德國版600g1+段奶粉一盒標價為225元, 比天竣海外專營店和毛哥母嬰店兩家的價格高出兩倍以上, 客服稱是其從德國超市採購、直郵, 可提供超市購物小票影本, 價格貴主要在於郵費貴。

官方 未授權管道不能保證正品

愛他美多管道的銷售, 讓很多消費者無法確認目前所購產品的真偽。

達能紐迪希亞官方客服介紹, 由於中國寶寶和國外寶寶體質不同, 建議中國消費者購買中文版包裝的愛他美奶粉。 目前中國消費者可通過官方管道即愛他美天貓旗艦店、紐迪希亞海外官方旗艦店,

以及經過授權的協力廠商平臺購買中文版愛他美奶粉。

據瞭解, 獲得紐迪希亞國內官網授權的協力廠商平臺有天貓、唯品會、1號店、蘇甯易購、蜜芽寶貝、亞馬遜、母嬰之家、聚美優品、順風優選、中糧我買網、京東、當當、飛牛網等平臺的旗艦店。 而對於未獲中文版授權的電商, 達能客服稱“不能保證其產品真偽”, 消費者最好從愛他美官網連結的電子商城和線下門店購買, 並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辨別愛他美的真假。

延伸 達能旗下奶粉屢陷假貨風波

事實上, 達能集團旗下奶粉品牌已並非其首次遭遇假冒。

2016年3月, 達能旗下奶粉品牌可瑞康宣佈退出中國市場。 業內傳聞可瑞康是“被假貨逼出中國”。儘管隨後達能集團回應記者稱,可瑞康金裝系列產品退出中國市場“是一次正常的商業策略調整,與所謂假貨的謠言沒有任何關聯。”但仍有報導顯示,不少母嬰實體店陸續於2015年下半年清空可瑞康庫存,而假貨是二三級代理商放棄銷售的主要因素。

對於因假冒產品遭受的損失及公司採取的打假舉措等,截至發稿,達能集團並未向記者作出回應。

探因 海淘來源碎片化致真假難辨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假冒進口奶粉的現象確實很普遍,有些就是國內造假,“還有一些是在海外造假,批量走私進入我國境內”。這類奶粉通常經由電商等管道進行線上銷售,或進入到三四線城市的一些母嬰店,由店家和真貨混雜在一起賣。

對於海淘奶粉,宋亮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海淘奶粉是不經過海關等相應檢驗的,品質問題堪憂。”海淘管道存在的核心問題包括兩個,一是存在大量假冒產品,即其他品牌合格產品通過更換包裝來冒充某一品牌,這會衝擊奶粉行業正常的價格體系;二是存在過期奶粉通過換標籤售賣現象。

由於奶粉來源的碎片化,平臺電商無法對奶粉來源正確識別。加上大多假冒奶粉是海外小作坊生產,國外相關監督部門無法跟蹤查驗。

梳理 奶粉造假兩年查處3起大案

除了海淘奶粉真假難辨困擾消費者外,還有多款知名進口奶粉屢遭假冒,也令消費者避之不及,這背後是一條困擾廠商已久的國際造假利益鏈。

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2016年公佈的判決文書顯示,國內共出現了3起涉嫌假冒進口奶粉的大案,涉及雅培、喜寶等多個知名品牌,整體涉案數量超過60萬罐。

從披露的案件細節資訊來看,奶粉造假已經出現了集團化、專業化運作的跡象,部分涉案公司從採購低價大包粉原料分裝,到假冒進口報關文書及檢疫證明,最後報關公司倉庫“一日遊”冒充進口,各個環節手法嫺熟且有專人專職負責,甚至騙過了專業的奶粉經銷商。

假冒奶粉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模式:從國內或者國外低價採購大包牛奶粉、羊奶粉原料,分裝成小罐,再貼上偽造的奶粉品牌標籤後高價拋售,這其中的高額利潤讓不少不法商家開始鋌而走險,大規模制假、售假。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涉嫌假冒進口奶粉,經檢測多數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如2015年的假冒可尼克、善臣案中,13件奶粉中有2件含有致病菌,屬於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而在2016年的偽造諾德蘭、喜寶檢疫證書等案中,11個批次的奶粉樣品有9個不合格,主要是蛋白質含量嚴重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分析 與銷售管道混亂有關

無論海淘奶粉,還是國內進口奶粉,乳業專家王丁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屢次出現的假奶粉與奶粉銷售管道混亂有關,“許多奶粉品牌設立了銷售大區,下面還有省級代理、市級代理,代理層級越多給假奶粉留下的空隙就越多。比如向正規企業要10噸,實際上賣出去15噸,而由於銷售層級過多,品牌方自身很難監控。”

宋亮則認為,此次國外查出假冒愛他美奶粉也為我國敲響警鐘。“嬰兒奶粉是條紅線,任何人都不能碰,只有加強監管和查處力度,讓不法者受到重罰,市場才會更好。”他建議政府儘快建立消費者舉報制度,激勵舉報者,重罰制假售假者。這樣也有助於留住品質較好的國外品牌。因為一旦企業利益受損,可能會導致其退出中國。品牌企業退出,消費者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市場上的產品要麼消費者不喜歡,要麼是消費者喜歡的產品出現越來越多的假貨。

宋亮還建議,國內外品牌奶粉都要儘快建立自身產品追溯體系,以維護自身品牌和消費者利益,國家食藥監總局不妨與國外品牌奶粉廠家約談,凡沒有建立追溯的可立即退出國內市場,以維護市場秩序。

造假術1 購買其他品牌奶粉罐裝造假

記者注意到,假冒“雅培”奶粉案中公佈了一組資料:犯罪嫌疑人以每罐70元到80元的價格在市場上購買紐西蘭產“Vitacare”、“美侖加”、“可尼克”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國產“奧佳”“和氏”“搖籃”等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分別在山東兗州、湖南長沙的窩點灌裝生產冒牌“雅培”金裝喜康力嬰幼兒配方乳粉

業內傳聞可瑞康是“被假貨逼出中國”。儘管隨後達能集團回應記者稱,可瑞康金裝系列產品退出中國市場“是一次正常的商業策略調整,與所謂假貨的謠言沒有任何關聯。”但仍有報導顯示,不少母嬰實體店陸續於2015年下半年清空可瑞康庫存,而假貨是二三級代理商放棄銷售的主要因素。

對於因假冒產品遭受的損失及公司採取的打假舉措等,截至發稿,達能集團並未向記者作出回應。

探因 海淘來源碎片化致真假難辨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假冒進口奶粉的現象確實很普遍,有些就是國內造假,“還有一些是在海外造假,批量走私進入我國境內”。這類奶粉通常經由電商等管道進行線上銷售,或進入到三四線城市的一些母嬰店,由店家和真貨混雜在一起賣。

對於海淘奶粉,宋亮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海淘奶粉是不經過海關等相應檢驗的,品質問題堪憂。”海淘管道存在的核心問題包括兩個,一是存在大量假冒產品,即其他品牌合格產品通過更換包裝來冒充某一品牌,這會衝擊奶粉行業正常的價格體系;二是存在過期奶粉通過換標籤售賣現象。

由於奶粉來源的碎片化,平臺電商無法對奶粉來源正確識別。加上大多假冒奶粉是海外小作坊生產,國外相關監督部門無法跟蹤查驗。

梳理 奶粉造假兩年查處3起大案

除了海淘奶粉真假難辨困擾消費者外,還有多款知名進口奶粉屢遭假冒,也令消費者避之不及,這背後是一條困擾廠商已久的國際造假利益鏈。

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2016年公佈的判決文書顯示,國內共出現了3起涉嫌假冒進口奶粉的大案,涉及雅培、喜寶等多個知名品牌,整體涉案數量超過60萬罐。

從披露的案件細節資訊來看,奶粉造假已經出現了集團化、專業化運作的跡象,部分涉案公司從採購低價大包粉原料分裝,到假冒進口報關文書及檢疫證明,最後報關公司倉庫“一日遊”冒充進口,各個環節手法嫺熟且有專人專職負責,甚至騙過了專業的奶粉經銷商。

假冒奶粉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模式:從國內或者國外低價採購大包牛奶粉、羊奶粉原料,分裝成小罐,再貼上偽造的奶粉品牌標籤後高價拋售,這其中的高額利潤讓不少不法商家開始鋌而走險,大規模制假、售假。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涉嫌假冒進口奶粉,經檢測多數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如2015年的假冒可尼克、善臣案中,13件奶粉中有2件含有致病菌,屬於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而在2016年的偽造諾德蘭、喜寶檢疫證書等案中,11個批次的奶粉樣品有9個不合格,主要是蛋白質含量嚴重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分析 與銷售管道混亂有關

無論海淘奶粉,還是國內進口奶粉,乳業專家王丁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屢次出現的假奶粉與奶粉銷售管道混亂有關,“許多奶粉品牌設立了銷售大區,下面還有省級代理、市級代理,代理層級越多給假奶粉留下的空隙就越多。比如向正規企業要10噸,實際上賣出去15噸,而由於銷售層級過多,品牌方自身很難監控。”

宋亮則認為,此次國外查出假冒愛他美奶粉也為我國敲響警鐘。“嬰兒奶粉是條紅線,任何人都不能碰,只有加強監管和查處力度,讓不法者受到重罰,市場才會更好。”他建議政府儘快建立消費者舉報制度,激勵舉報者,重罰制假售假者。這樣也有助於留住品質較好的國外品牌。因為一旦企業利益受損,可能會導致其退出中國。品牌企業退出,消費者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市場上的產品要麼消費者不喜歡,要麼是消費者喜歡的產品出現越來越多的假貨。

宋亮還建議,國內外品牌奶粉都要儘快建立自身產品追溯體系,以維護自身品牌和消費者利益,國家食藥監總局不妨與國外品牌奶粉廠家約談,凡沒有建立追溯的可立即退出國內市場,以維護市場秩序。

造假術1 購買其他品牌奶粉罐裝造假

記者注意到,假冒“雅培”奶粉案中公佈了一組資料:犯罪嫌疑人以每罐70元到80元的價格在市場上購買紐西蘭產“Vitacare”、“美侖加”、“可尼克”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國產“奧佳”“和氏”“搖籃”等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分別在山東兗州、湖南長沙的窩點灌裝生產冒牌“雅培”金裝喜康力嬰幼兒配方乳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