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商所:深化模式創新探索農業風險管理新機制

6月29日, 由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主辦的“2017國際農業風險管理論壇”在京舉行。 大商所副總經理朱麗紅在致辭中表示, 大商所多年來持續推動農產品期貨、期權工具創新, 在推進農產品市場化進程、加強農業風險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 大商所將進一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 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發展。

“保險+期貨”試點範圍擴大

據介紹, 近年來, 中國農產品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 2014年, 國家取消了大豆和棉花的臨儲政策, 2016年取消了玉米臨儲政策。 在新的政策環境下, 相關部委、地方政府始終探索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業生產的有效途徑。

大商所作為國內主要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 多年來一直關注農業政策和市場變化, 堅持進行探索和實踐, 在推進農產品市場化進程、加強農業風險管理方面, 發揮了期貨市場的作用。 2005年, 大商所開展“千村萬戶”市場服務工程, 將培訓和資訊服務送到東北的糧食主產區, 同時開展“公司+農戶”、“期貨+訂單”試點。 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 2014年大商所支援期貨公司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嘗試開展了大豆、玉米場外期權試點, 幫助農民防範糧食價格下跌風險;2015年大商所在場外期權試點的基礎上引入保險公司, 首創“保險+期貨”模式, 中國人保財險公司以大商所玉米、雞蛋期貨價格作為目標價格和理賠價格的基準,

推出了第一單玉米、雞蛋價格保險, 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取得了良好效果。 這項工作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檔”。

2016年, 在證監會的正確指導下, 在保監會、農業部等主要部委的大力支持下, 大商所擴大了“保險+期貨”試點範圍、數量和支持力度, 聯合12家期貨公司和7家保險公司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和安徽等地共同開展了12個試點專案, 累積支援資金達2000萬元, 為4000多戶農民提供了價格保險服務, 涉及大豆3.45萬噸、玉米16.66萬噸, 有效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收益。 2017年, 大商所將進一步擴大試點, 目前已有34個專案獲批立項, 支持資金近7000萬元。

學習借鑒國外風險管理經驗

據瞭解, 為全面瞭解國內外農業保險相關情況,

為下一步試點提供借鑒和指導, 大商所於2016年專門組團赴美國進行了調研, 與美國農業部風險管理局、美國聯邦作物保險公司、美國大型穀物商、農場主、合作社、期貨公司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針對美國聯邦作物保險體系、期貨工具在農業風險管理中的運用以及美國農民的售糧體系等進行了一次近距離、全方位的調研和考察。

通過調研認識到, 農業風險管理是一項覆蓋面廣、環節複雜的系統工程, 需要以政府為主導, 多管道、多方式、多主體共同解決。 農業保險需要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 保險的作用主要在於保證農民的基礎收入, 保證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 與此同時, 期貨、期權等市場化工具能夠幫助農民在糧食銷售過程中提前鎖定利潤、穩定收入,

這些共同構成了美國農業風險管理的完整體系。 美國的農業風險管理體系有政府的強大支持, 同時輔以強大的市場手段, 運作效率高、運行成本低, 有效保護了農民利益。

朱麗紅表示,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 “三農”問題關係國家長治久安, 積極推進對農業風險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商所將與社會各界共同探索、深入實踐, 為促進農民增收、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貢獻力量。

據介紹, 國內相關部委領導、金融機構代表參加此次論壇。 來自美國農業生產、貿易、保險和衍生品領域的專家分享了美國農業風險管理的經驗和模式。

與會專家普遍表示,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 期貨市場為美國農業提供了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 在農作物收成欠佳的情況下, 農民通過期貨、期權工具進行風險對沖, 有效保障利益。

斯維交易公司總裁安德魯·史斯勒指出, 當農作物價格低於其生產成本時, 利用期貨及期權工具幫助農民以高於生產成本的價格銷售農作物。 當前, 美國農民運用多種風險管理工具實現更好收益。 美國農業部前總經濟師、聯邦作物保險公司前主席喬·克勞伯介紹了美國聯邦作物保險計畫的實施情況。 他介紹, 美國聯邦作物保險計畫由政府負責整體監管, 由保險公司負責實施、銷售和維護保單, 農民根據自身風險管理需求自願參與, 目前該保險計畫已覆蓋美國70%以上的農作物面積。

美國MBS家庭農場集團總裁凱裡·邁爾曼介紹了美國農場主如何與期貨、期權公司和保險公司合作,管理市場風險。該公司已形成全方位的農場風險管理方案,利用到貨套保合約、基差合約等多種衍生品工具進行農業保險,取得了顯著效果。嘉吉公司高級交易經理泰勒·舒爾茨介紹了嘉吉利用期貨、期權工具管理價格風險的情況,他指出,期貨市場的資訊交換以及價格發現有助於平衡供應和需求,從而成為遠期供需平衡的穩定器。

上述嘉賓分別從政府和市場的角度,介紹了美國的農作物收入險的發展與現狀,美國政府對農業保險的補貼方式,美國聯邦作物保險公司的運作,以及美國農場主如何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工具,大型糧食貿易企業如何幫助農場主來管理價格風險,美國糧食貿易企業的經營模式和風險管理等,為我國農業風險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原標題:大商所:深化模式創新探索農業風險管理新機制)

目前該保險計畫已覆蓋美國70%以上的農作物面積。

美國MBS家庭農場集團總裁凱裡·邁爾曼介紹了美國農場主如何與期貨、期權公司和保險公司合作,管理市場風險。該公司已形成全方位的農場風險管理方案,利用到貨套保合約、基差合約等多種衍生品工具進行農業保險,取得了顯著效果。嘉吉公司高級交易經理泰勒·舒爾茨介紹了嘉吉利用期貨、期權工具管理價格風險的情況,他指出,期貨市場的資訊交換以及價格發現有助於平衡供應和需求,從而成為遠期供需平衡的穩定器。

上述嘉賓分別從政府和市場的角度,介紹了美國的農作物收入險的發展與現狀,美國政府對農業保險的補貼方式,美國聯邦作物保險公司的運作,以及美國農場主如何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工具,大型糧食貿易企業如何幫助農場主來管理價格風險,美國糧食貿易企業的經營模式和風險管理等,為我國農業風險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原標題:大商所:深化模式創新探索農業風險管理新機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