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濱大樓往事》: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圖說:當年被稱為“遠東第一公寓”的河濱大樓 網路圖

離外白渡橋不遠的蘇州河和黃浦江交匯處, 有一幢具有80多年歷史的巍峨建築,

即當年被稱為“遠東第一公寓”的河濱大樓, 這裡是當年猶太難民來滬避難的第一落腳點, 是英美一些電影公司的辦事處, 是許多影視片的拍攝地, 也是一些文化名人的聚集地……每逢週六在《上海故事》欄目播出的紀錄片《河濱大樓往事》講述了這幢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圖說:紀錄片《河濱大樓往事》 網路圖

凝集歷史風雲

昨天, 記者採訪了在紀錄片中講述這段歷史故事的作家作者徐策。 他說, 河濱大樓堪稱一部濃縮的近代史, 許多歷史煙雲在這聚聚散散, 許多史書或教科書上的事件、人物和場景在此出現。 魯迅先生會見出席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遠東會議的代表瓦楊·古久裡時拍攝的大幅黑白照片就在於此。 1938年, 進入上海的猶太難民中的大部分人曾下榻於此, 這裡一度成為接待猶太難民的地方。 解放前居住在這樓裡的大多是外國僑民, 解放後有不少是南下幹部、社會名流、藝術家。 可以說, 河濱大樓既是悲喜交集、瑰麗多變的歷史長廊, 又是一宗活生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正因為如此, 作為這幢大樓的居民, 他醞釀多年, 以此為視角寫下了長篇小說《魔都》和《上海霓虹》。

圖說:當年的河濱大樓是猶太難民的第一接待 網路圖

上海音像資料館研究員張景岳說, 抗戰前, 河濱大樓就是美國好萊塢幾大電影公司在中國設立的辦事處,

比如哥倫比亞、米高梅、雷電華、聯美和美國電影協會等, 還有聯合國救濟總署也在這個大樓裡。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 大樓內的歐美僑民感到居住在蘇州河北已不安全並紛紛撤離。 於是, 河濱大樓漸漸空了, 建造河濱大樓的沙遜同意拿出這幢大樓來接待陸續抵滬的猶太難民。 從1937年8月到1940年6月, 共有25000多名猶太難民先後從歐洲到達上海。 他們在外灘海關碼頭下岸, 再上卡車朝北駛去, 離的最近的就是河濱大樓。 由此, 河濱大樓就成為猶太難民的第一接待所, 有數百難民還在大樓內居住了數月半載。 這段歷史見證了上海的城市胸懷。

圖說:1947年, 從百老匯大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