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向者,如何獲得職場存在感?

諮詢室是個有魔力的地方。 幾年前從實習開始, 我就有這種感受。

我國中的時候, 有個同學叫H, H的個頭很小, 理當坐在前三排, 但他總是要老師把他安排到靠後的位置, 這讓他很容易被高大的同學擋住視線。

剛開始我懷疑H怎麼看黑板, 後來我才發現他並不想看見教室前方, 他只希望「不要被看見」。

我們後來變成朋友, 因為我也不想被看見, 但我不想是因為我上課老是畫漫畫, 被看見就會被老師處罰。

罰站對我這個臉皮厚的人沒嚇阻力, 但打手心跟屁股的藤條可是十成十的酷刑。 要是再加上抄十遍課文,

可以讓人一天吃飯都失去筷子的觸感。

可是隨著我們交談的時間越來越多, 我發現H也不是那麼自閉。 他也希望偶爾能被注意, 只要那個時刻是他自願, 是他感到安全的。

「我覺得一個人比較自在。 」H對我說。

§ 內向是什麼?

一般來說, 對於內向有許多的刻板印象。

譬如認為內向的人比較害羞, 所以他們的社交能力往往比較差。

認為內向的人臉皮薄, 內心比較脆弱。

內向的人最好多跟外向的人在一起, 他們能夠互相影響, 各補所長。

對於內向與外向的區分, 心理學家榮格做了一個區分, 他用能量流動的方式和方向來談。

簡言之, 內向者更在乎能量在主體, 也就是自身內部的流動。 譬如通過沉思、正念冥想的方式, 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

外向者則對外在客體世界感興趣, 將能量投注於與外在客體的互動。

這不意味著內向者就是社交能力差, 而是他們更在意外在客體對自身的影響。

舉例來說, 同樣思考「愛情」, 內向者可能會回到自己過往的戀愛經驗, 以及自身的感受去反省;外向者則可能更多的著重於在體驗中去獲得愛情的答案。

所以當探討到於自身感受的課題, 內向者同樣能夠誇誇其談, 豐富且奔放的表達他的想法, 因為他所表達的仍舊是針對自我內在的、主體的材料。

此外, 臉皮薄不等於內心脆弱。

內向者可能更傾向將負面情緒留給自己, 由自己或無人的角落消化。 外向者可能不避諱在他人面前表現出來, 但表現出來也不等於就比一個人消化強。

好比有的人一受委屈就到處告狀, 請問這是脆弱還是堅強?

所以表現的形式不同, 和內心脆不脆弱不見得相關。

進而, 內向者和外向者相處, 就像做加減法, 能互相影響嗎?

從內向者與外向者獲得能量的關係來說, 內向者一般通過獨處、自我的沈澱獲得能量。

外向者則通過對外的社交, 與他人的連結獲得能量。

這意味著內向者可以應付社交, 但社交會使他們疲憊, 而他們給心裡打氣的方式, 就是讓自己獨處一會兒, 給自己空間整理。

相反地, 外向者更喜歡通過和他人的交際, 在社交場合透透氣的方式, 去重拾可能在生活中的心力消耗。

兩者補充能量的方式各有不同, 硬是湊在一起恐怕只會適得其反。

§ 內向者的職場因應之道

和早期農耕社會不同, 現代職場, 許多工作都需要和他人打交道。

無論是面對公司內部的同事、上下級, 或是對外面對客戶, 經常需要進入社交情境。

某些情境更是一大挑戰, 譬如在上百、上千人面前進行公開演講, 或是在領導層處理人事問題, 或是在職場建立自己的人脈網, 這都是需要大量與人接觸, 無論內外向性格都級需要智慧去處理的問題。

更麻煩得是, 有時因為性格的特質, 使得一些好的機會被搶佔, 或者因為他人對內向者的刻板印象而被標籤化, 都會使職場裡的內向者扼腕。

不過,與其強迫內向者變成外向者,好比讓猴子學鳥飛、魚學猴子爬樹,更重要的是讓內向者發揮自身的優勢,盡可能化解劣勢,在需要拿出能量的時候,能夠迎向挑戰。

企業顧問珍妮佛‧康維勒(Jennifer Kahnweiler)在《內向者溝通聖經》(The ntroverted Leader)一書中,從內向者的角度,談了如何在職場悠然生存的幾個重點,值得參考。

康維勒提出一套“4P”優化法,通過四個步驟説明內向者優化自己的外在表現,好降低性格在職場上的影響,逐步發揮內向者的特質。

這四點是:

準備(Preparation):通過詳盡的前期計畫,降低實行期間的變因。

計畫是一個人可以靜心思考與謀化的工作,十分符合內向者的特質。

準備期間,我們不用急著將專案或演講稿給所有人看,但我們可以找信賴的朋友,當我們練習的聽眾。準備的重點不是地毯式的搜集資料,而是給自己把目標、過程和具體方法想清楚的時間。

展示(Presence):學習如何展示工作成果。

這裡說的展示不是要讓自己變成萬人迷,而是因應工作需要,轉換成適當的外在形象。這種形象並非討好,而是「得體」。

譬如在展售會上,拿出最棒的介紹。別繼續糾結前晚在家沒吵完的架。用從容的態度,在工作場合讓每個參與者皆能好好工作,這便能建立出一個專業形象。

簡言之,如果你讓內向的情緒感染到生活的全部層面,那麼生活的每個層面就會用你最難以忍受的樣子去回應你。

在工作中專業以對,不然就選擇一個更能彰顯自己內向性格的專業,但在工作之餘找到空間讓自己充分恢復能量,並且積極的準備下一輪的工作所需,方能長期投入工作,而不是拿工作折磨自己。

推動(Push):用學習去試探自己的極限。

這裡的推動,不只是將計畫落實在具體事務上,更多的是推動自己去向外探索。

用心理諮詢的角度來說,魚不用學會如何爬樹,但它至少可以試著理解什麼是爬樹,跟其他小夥伴交流游泳與爬樹這些事。

好比邏輯基礎療法的柯恩(Elliot Cohen)教授認為意志力就像肌肉,可以通過不斷的鍛煉變得更強壯。

我們無須改變自己,但不妨害我們在工作的技術、理論等方面追求卓越。

練習(Practice):類似諮詢的流程,最後階段要有一個穩固、強化的環節。

練習階段可以貫穿前面三個階段,當我們在計畫、展是或推動環節碰上困難,進而逐步解決困難,找到訣竅,我們需要反復練習好讓自己更熟悉這些訣竅,直到同樣問題對我們來說不再是問題,好處理更棘手的挑戰。

§ 結語:性格沒有絕對的優勢或劣勢,全看我們怎麼運用

語言學博士希薇亞.洛肯(Sylvia Löhken)是一位內向者,但她通過持續的努力,成為知名的公眾演說家。

她認為內向與外向都只是一種特性,沒有哪個好或不好,而且幾乎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是內向者。

內向者通過聆聽自身的特質與需要,針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個別的處理,譬如有的內向者碰到同儕團體的問題,有的可能是戀愛的問題,或者是個人生涯規劃等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總地來說,榮格、康維勒或洛肯,他們都不存在對內向者或外向者的褒貶。

每個人生而不同,各有其求生之道。如康維勒的書針對職場,目的是給迷茫,但又渴望處理工作中演說、社交等問題的內向者一些指引。

這些指引也不是為了改變內向者,正如無論內向、外向都會遭遇不同的生活問題。

文末,以蘋果的崛起為例,除了約伯斯的演講,若是少了不善社交、內斂的沃茲尼亞克做出產品,豈有今日的蘋果?

終究性格沒有絕對的優勢或劣勢,全看我們怎麼運用。

作者:高浩容

來源連結:http://www.jianshu.com/p/36433053a8f7

不過,與其強迫內向者變成外向者,好比讓猴子學鳥飛、魚學猴子爬樹,更重要的是讓內向者發揮自身的優勢,盡可能化解劣勢,在需要拿出能量的時候,能夠迎向挑戰。

企業顧問珍妮佛‧康維勒(Jennifer Kahnweiler)在《內向者溝通聖經》(The ntroverted Leader)一書中,從內向者的角度,談了如何在職場悠然生存的幾個重點,值得參考。

康維勒提出一套“4P”優化法,通過四個步驟説明內向者優化自己的外在表現,好降低性格在職場上的影響,逐步發揮內向者的特質。

這四點是:

準備(Preparation):通過詳盡的前期計畫,降低實行期間的變因。

計畫是一個人可以靜心思考與謀化的工作,十分符合內向者的特質。

準備期間,我們不用急著將專案或演講稿給所有人看,但我們可以找信賴的朋友,當我們練習的聽眾。準備的重點不是地毯式的搜集資料,而是給自己把目標、過程和具體方法想清楚的時間。

展示(Presence):學習如何展示工作成果。

這裡說的展示不是要讓自己變成萬人迷,而是因應工作需要,轉換成適當的外在形象。這種形象並非討好,而是「得體」。

譬如在展售會上,拿出最棒的介紹。別繼續糾結前晚在家沒吵完的架。用從容的態度,在工作場合讓每個參與者皆能好好工作,這便能建立出一個專業形象。

簡言之,如果你讓內向的情緒感染到生活的全部層面,那麼生活的每個層面就會用你最難以忍受的樣子去回應你。

在工作中專業以對,不然就選擇一個更能彰顯自己內向性格的專業,但在工作之餘找到空間讓自己充分恢復能量,並且積極的準備下一輪的工作所需,方能長期投入工作,而不是拿工作折磨自己。

推動(Push):用學習去試探自己的極限。

這裡的推動,不只是將計畫落實在具體事務上,更多的是推動自己去向外探索。

用心理諮詢的角度來說,魚不用學會如何爬樹,但它至少可以試著理解什麼是爬樹,跟其他小夥伴交流游泳與爬樹這些事。

好比邏輯基礎療法的柯恩(Elliot Cohen)教授認為意志力就像肌肉,可以通過不斷的鍛煉變得更強壯。

我們無須改變自己,但不妨害我們在工作的技術、理論等方面追求卓越。

練習(Practice):類似諮詢的流程,最後階段要有一個穩固、強化的環節。

練習階段可以貫穿前面三個階段,當我們在計畫、展是或推動環節碰上困難,進而逐步解決困難,找到訣竅,我們需要反復練習好讓自己更熟悉這些訣竅,直到同樣問題對我們來說不再是問題,好處理更棘手的挑戰。

§ 結語:性格沒有絕對的優勢或劣勢,全看我們怎麼運用

語言學博士希薇亞.洛肯(Sylvia Löhken)是一位內向者,但她通過持續的努力,成為知名的公眾演說家。

她認為內向與外向都只是一種特性,沒有哪個好或不好,而且幾乎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是內向者。

內向者通過聆聽自身的特質與需要,針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個別的處理,譬如有的內向者碰到同儕團體的問題,有的可能是戀愛的問題,或者是個人生涯規劃等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總地來說,榮格、康維勒或洛肯,他們都不存在對內向者或外向者的褒貶。

每個人生而不同,各有其求生之道。如康維勒的書針對職場,目的是給迷茫,但又渴望處理工作中演說、社交等問題的內向者一些指引。

這些指引也不是為了改變內向者,正如無論內向、外向都會遭遇不同的生活問題。

文末,以蘋果的崛起為例,除了約伯斯的演講,若是少了不善社交、內斂的沃茲尼亞克做出產品,豈有今日的蘋果?

終究性格沒有絕對的優勢或劣勢,全看我們怎麼運用。

作者:高浩容

來源連結:http://www.jianshu.com/p/36433053a8f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