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梅雨季慢性肝病患者怎麼調理?

梅雨季節, 天氣悶熱, 雨水較多, 因正值江南的梅子成熟期, 人們習慣稱之為“黃梅天”。 中醫學認為天人合一, 自然季節變化對人體機能有較大影響。

此時天暑下逼, 地濕上蒸, 濕熱交結, 正常人可能會有汗出不暢、消化欠佳等的不適感覺;而慢性肝病患者對這種天氣變化也會有一定的病理生理反應。 慢性肝病, 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中醫辨證多屬於“脅痛”, 病變機理上多有“肝鬱脾虛”的特點。

中醫認為脾屬土, 主運化水濕, 喜燥而惡濕;外界濕熱太過, 易成為誘發疾病的“濕熱邪氣”而侵犯脾土, 導致脾胃運化失職, 出現頭昏頭脹、困倦乏力、胸脘痞悶、心煩身熱、口苦口膩、不思飲食、大便粘滯不爽或溏薄腹瀉等症狀。 《內徑》上說:“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慢性肝病患者本身多已脾虛, 故容易感受濕熱邪氣, 引發或加重病情。

如何避免感受梅雨季的濕熱邪氣?

搜索

一般來說, 房間居處應注意通風祛濕。 梅雨季節日照相對較少, 居室潮濕, 或有黴味, 此時宜勤開窗通風, 天晴時多曬曬衣被, 陰天時可用空調“除濕”功能以保持室內空氣乾燥, 或者室內熏香, 這樣可去除黴味、防止居處濕熱太盛以及病源微生物的滋生。 飲食上宜清淡而富於營養, 並食用一些解暑生津之品, 如苦瓜、絲瓜、瘦肉、及西瓜等水果, 但切不可貪涼飲冷太過, 以防損傷脾胃之陽氣, 引起腹痛腹瀉。 此外, 藥食同源, 慢性肝病患者也可根據體質與病情等的具體情況, 服用中藥以調養。

中藥調養方法較多, 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幾種。

01

芳香宣化濕熱。 主要針對暑濕感冒, 症見發熱頭痛、汗出不暢等, 可選用佩蘭、金銀花、香薷、杏仁、白芷等, 或成藥“藿香正氣丸(水)”等。

02

苦辛通降濕熱。 多針對濕熱中阻, 症見脘腹脹悶、大便粘滯、口苦發膩、舌苔黃膩等, 可選用厚樸、石菖蒲、蔻仁、山梔、黃連等。

03

甘淡滲濕清熱。 主要用於濕熱蘊結下焦, 症見小便不利、下肢浮腫、腹脹腹水等, 選用赤小豆、澤瀉、滑石、薏苡仁、虎杖等。

04

益氣生津。 主要用於暑熱耗傷津氣, 症見口渴自汗、疲憊困倦、少氣懶言、脈虛無力等, 選用太子參、麥冬、石槲、蘆根、竹葉等。

05

溫陽化濕。 用於脾陽虛損, 症見畏寒肢冷、大便溏瀉、舌苔滑膩等, 選用黃芪、黨參、蒼白術、山藥、附子等。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 一要因人制宜, 藥物調養也要對症下藥, 不可千篇一律;二要注意肝臟原發疾病的治療, 不可顧此失彼;三要注意藥物的肝毒性, 因為藥物均需通過肝臟代謝, 而肝病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臟功能受損, 因此不可濫用藥物, 以免加重肝臟負擔或損害肝臟。

文字來源/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作者/劉成海

劉成海

曙光醫院肝病研究所所長、肝病二科主任、研究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