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國醫正骨:肩周炎,保守治療方法精選匯總

平樂郭氏正骨

中醫藥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洛陽歷代名醫層出不窮, 是中醫藥學的主要發祥地, 在中醫藥學的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龍門石窟, 平樂正骨, 國花牡丹, 水席古都”並稱為洛陽四絕。

平樂正骨即洛陽平樂郭氏正骨, 醫術源於河南省洛陽市平樂村。 自郭祥泰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在平樂村創立平樂郭氏正骨醫術以來, 其後的幾代傳人都秉承祖訓, 致力於中醫骨傷醫學的發展、創新, 使得源遠流長的平樂正骨, 由治病救人的民間樸素醫技上升為造福人類的中華骨傷科學。

平樂郭氏正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聊聊肩周炎

先說說什麼是肩周炎:是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 夜間為甚, 逐漸加重, 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 達到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 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 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 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 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 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 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 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 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病因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 軟組織退行病變, 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

(2)長期過度活動, 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傷力;

(3)上肢外傷後肩部固定過久, 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4)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後因治療不當等。

2.肩外因素

頸椎病, 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 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

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

成因

臨床表現

1.肩部疼

痛起初肩部呈陣發性疼痛, 多數為慢性發作, 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 或刀割樣痛, 且呈持續性, 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 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

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 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 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 若因受寒而致痛者, 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 以外展、上舉、內旋外旋更為明顯, 隨著病情進展, 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 肌力逐漸下降, 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 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 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 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 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 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 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 即使在暑天, 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

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 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溝處、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肌肉痙攣與萎縮

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 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 出現肩峰突起, 上舉不便, 後伸不能等典型症狀, 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保守治療:康復鍛煉

肩周炎患者多做肩關節的運動, 特別是適當做大幅度的運動, 每次10分鐘, 對預防肩關節的粘連, 肩部軟組織的拘緊、攣縮, 大有好處。 對於輕度肩周炎患者緊靠堅持功能鍛煉就可以治癒。 每天晨起按以下方式鍛煉, 堅持至少3個月, 不愈者堅持更長時間, 可以長期這樣鍛煉, 對於治療和預防肩周炎都有好處。

1.彎腰晃肩法

彎腰伸臂,做肩關節環轉運動,動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彎腰晃肩法

2.爬牆運動

面對牆壁,用雙手或單手沿牆壁緩慢向上爬動,使上肢儘量高舉,然後再緩緩向下回到原處,反復數次。

爬牆運動

3.體後把手

雙手向後,由健側手拉住患側腕部,漸漸向上拉動,反復進行。

體後把手

4.外旋鍛煉

背靠牆而立,握拳屈肘,手臂外旋,儘量使拳背碰到牆壁,反復數次。

外旋鍛煉

5.雙肩內收外展運動

雙手在頸後部交叉,肩關節儘量內收及外展,反復數次。

雙肩內收外展運動

6.甩手鍛煉

患者站立位,做肩關節前屈、後伸及內收、外展運動,動作幅度由小到大,反復進行。

甩手鍛煉

7.扶持牽拉

患者雙手扶持固定物體(如床沿、桌邊)做下蹲,用體重牽拉患肢向上舉直。

扶持牽拉

8.後伸下蹲

患者背向站於桌前,雙手後扶于桌邊,反復做下蹲動作,以加強肩關節的後伸活動。

後伸下蹲

9.彎腰畫圈

轉肩患者彎腰垂臂,甩動患臂,以肩為中心,做由裡向外,或由外向裡的畫圈運動,用臂的甩動帶動肩關節活動。

中醫保守治療:肩周炎“三伏貼”黑膏藥外敷

中醫學理論說:“三伏貼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迴圈、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治則治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平樂郭氏正骨膏藥源自正骨世家,專注骨病300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選三十餘味藥材,舒筋活血,消腫止痛。使用後,藥物不經過消化道,不經過血液迴圈,透過皮膚快速直達病灶,省去消化吸收、血液迴圈兩大環節,既不傷五臟六腑,又提高了治療速度,堅持使用治療肩周炎效果顯著。

黑膏藥特性

膏藥遇溫則烊化而具有粘性,能粘住患處,應用方便,藥效持久,便於收藏攜帶,經濟節約。膏藥有較多的藥物組成,適合治療多種疾患。平樂郭氏正骨外用膏藥有郭祖紅方痛可帖、太乙膏、活血止疼膏、接骨止疼膏、活血接骨止痛膏幾種。閃扭筋傷或關節脫位可用活血止疼膏;創傷骨折、筋傷,勞損性疼痛可用接骨止痛膏;惡瘡節腫,癰疽可應用太乙膏。目前臨床中廣泛應用活血止疼膏和接骨止疼膏合方活血接骨止痛膏。科技的發展,在活血接骨止痛膏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研製出橡皮膏製劑舒筋活血祛痛膏。

傳統膏藥的配製。是將藥物浸入純真芝麻油中,通過加熱熬煉後,再加入鉛丹。經過“下丹收膏”製成膏藥,以老嫩合度、富有粘性、烊化後能固定於患處,貼之即粘、揭之易落者為佳。膏藥熬成後浸入水缸中浸泡數天,再藏於地下三尺以去火毒,可減少對皮膚的刺激,防止發生接觸性皮炎。攤膏藥時,將已熬成的膏藥置於小鍋中用文化加熱烊化,然後攤在膏藥皮紙或布上備用。一次儘量攤完,以免多次加熱有效揮發成分散失,影響療效。

黑膏藥

三伏貼貼敷操作規範

貼敷三伏貼

1、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夏季,農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在三伏天期間也可進行貼敷,每5天貼敷一次。

2、貼敷時間

(1)成人每次貼藥時間為2—6 小時,兒科患者貼藥時間為0.5—2小時。(2)具體貼敷時間根據患者皮膚反應而定。同時考慮患者的個人體質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病人如自覺貼藥處有明顯不適感,可自行取下。

3、療程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後,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以鞏固或提高療效。

4、貼敷部位 貼敷的部位一般以腰椎大穴為主。

黑膏藥的使用加熱方法:

1、可以用吹風機加熱。

2、可以把開水灌入塑膠瓶中,把膏藥放在瓶子外面加熱。

3、應用蠟燭或廚房天然氣上加熱,一定要稍遠距離加熱,有被點燃危險。

第1、2種加熱方法危險性較低,溫度也適中。

黑膏藥粘貼。

1、黑膏藥粘貼前最好用生薑講貼敷部位擦拭下,再粘貼。

2、粘貼黑膏藥時,請勿穿貴重衣物,一旦被黑膏藥污染,清洗困難,可以用蘇打粉對水後浸泡。後再用一般清潔產品清洗。

3、治療一般軟組織疾病,建議粘貼8-12小時後,將膏藥取下,休息8-12小時後,再次將膏藥加熱後粘貼,可降低皮膚過敏風險。

皮膚上遺留黑膏藥的清洗

可以選擇蘇打粉兌水後輕輕擦拭皮膚清洗,或風油精、花露水、卸妝油、植物油等也可用於清洗。

夏季貼敷後,有可能會出現以下的正常反應:

1、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

2、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塗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癒。

3、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就醫。

凡事都有其兩面性,什麼事兒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所以中醫特別講究辨證。我們都應本著客觀、理智、公正的態度,來評價中醫裡很多祖傳的治療方法,既不要誇大了它的治療作用和範圍,但也不要用“封建迷信”來定義它。

它能傳承這麼多年,一定有它的道理。

寫在最後

保守療法,需要患者本身理清治療思路,不要盲目嘗試、更換。最重要的,保守療法持續時間比較長,貴在堅持二字。平樂郭氏正骨:lyajsw01。請記住,天熱是治療頸椎、腰椎、肩周炎、滑膜炎等骨病問題的最佳時期!

醫患合作,動靜結合是中醫骨傷科治療的重要措施,平樂郭氏正骨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提出了“四自療法”,自捏、自撾、自拿、自摩。我們平樂郭氏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每一位元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自我鍛煉方法,通過醫生與患者共同參與、密切合作,堅持練習,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彎腰伸臂,做肩關節環轉運動,動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彎腰晃肩法

2.爬牆運動

面對牆壁,用雙手或單手沿牆壁緩慢向上爬動,使上肢儘量高舉,然後再緩緩向下回到原處,反復數次。

爬牆運動

3.體後把手

雙手向後,由健側手拉住患側腕部,漸漸向上拉動,反復進行。

體後把手

4.外旋鍛煉

背靠牆而立,握拳屈肘,手臂外旋,儘量使拳背碰到牆壁,反復數次。

外旋鍛煉

5.雙肩內收外展運動

雙手在頸後部交叉,肩關節儘量內收及外展,反復數次。

雙肩內收外展運動

6.甩手鍛煉

患者站立位,做肩關節前屈、後伸及內收、外展運動,動作幅度由小到大,反復進行。

甩手鍛煉

7.扶持牽拉

患者雙手扶持固定物體(如床沿、桌邊)做下蹲,用體重牽拉患肢向上舉直。

扶持牽拉

8.後伸下蹲

患者背向站於桌前,雙手後扶于桌邊,反復做下蹲動作,以加強肩關節的後伸活動。

後伸下蹲

9.彎腰畫圈

轉肩患者彎腰垂臂,甩動患臂,以肩為中心,做由裡向外,或由外向裡的畫圈運動,用臂的甩動帶動肩關節活動。

中醫保守治療:肩周炎“三伏貼”黑膏藥外敷

中醫學理論說:“三伏貼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迴圈、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治則治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平樂郭氏正骨膏藥源自正骨世家,專注骨病300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選三十餘味藥材,舒筋活血,消腫止痛。使用後,藥物不經過消化道,不經過血液迴圈,透過皮膚快速直達病灶,省去消化吸收、血液迴圈兩大環節,既不傷五臟六腑,又提高了治療速度,堅持使用治療肩周炎效果顯著。

黑膏藥特性

膏藥遇溫則烊化而具有粘性,能粘住患處,應用方便,藥效持久,便於收藏攜帶,經濟節約。膏藥有較多的藥物組成,適合治療多種疾患。平樂郭氏正骨外用膏藥有郭祖紅方痛可帖、太乙膏、活血止疼膏、接骨止疼膏、活血接骨止痛膏幾種。閃扭筋傷或關節脫位可用活血止疼膏;創傷骨折、筋傷,勞損性疼痛可用接骨止痛膏;惡瘡節腫,癰疽可應用太乙膏。目前臨床中廣泛應用活血止疼膏和接骨止疼膏合方活血接骨止痛膏。科技的發展,在活血接骨止痛膏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研製出橡皮膏製劑舒筋活血祛痛膏。

傳統膏藥的配製。是將藥物浸入純真芝麻油中,通過加熱熬煉後,再加入鉛丹。經過“下丹收膏”製成膏藥,以老嫩合度、富有粘性、烊化後能固定於患處,貼之即粘、揭之易落者為佳。膏藥熬成後浸入水缸中浸泡數天,再藏於地下三尺以去火毒,可減少對皮膚的刺激,防止發生接觸性皮炎。攤膏藥時,將已熬成的膏藥置於小鍋中用文化加熱烊化,然後攤在膏藥皮紙或布上備用。一次儘量攤完,以免多次加熱有效揮發成分散失,影響療效。

黑膏藥

三伏貼貼敷操作規範

貼敷三伏貼

1、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夏季,農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在三伏天期間也可進行貼敷,每5天貼敷一次。

2、貼敷時間

(1)成人每次貼藥時間為2—6 小時,兒科患者貼藥時間為0.5—2小時。(2)具體貼敷時間根據患者皮膚反應而定。同時考慮患者的個人體質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病人如自覺貼藥處有明顯不適感,可自行取下。

3、療程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後,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以鞏固或提高療效。

4、貼敷部位 貼敷的部位一般以腰椎大穴為主。

黑膏藥的使用加熱方法:

1、可以用吹風機加熱。

2、可以把開水灌入塑膠瓶中,把膏藥放在瓶子外面加熱。

3、應用蠟燭或廚房天然氣上加熱,一定要稍遠距離加熱,有被點燃危險。

第1、2種加熱方法危險性較低,溫度也適中。

黑膏藥粘貼。

1、黑膏藥粘貼前最好用生薑講貼敷部位擦拭下,再粘貼。

2、粘貼黑膏藥時,請勿穿貴重衣物,一旦被黑膏藥污染,清洗困難,可以用蘇打粉對水後浸泡。後再用一般清潔產品清洗。

3、治療一般軟組織疾病,建議粘貼8-12小時後,將膏藥取下,休息8-12小時後,再次將膏藥加熱後粘貼,可降低皮膚過敏風險。

皮膚上遺留黑膏藥的清洗

可以選擇蘇打粉兌水後輕輕擦拭皮膚清洗,或風油精、花露水、卸妝油、植物油等也可用於清洗。

夏季貼敷後,有可能會出現以下的正常反應:

1、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

2、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塗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癒。

3、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就醫。

凡事都有其兩面性,什麼事兒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所以中醫特別講究辨證。我們都應本著客觀、理智、公正的態度,來評價中醫裡很多祖傳的治療方法,既不要誇大了它的治療作用和範圍,但也不要用“封建迷信”來定義它。

它能傳承這麼多年,一定有它的道理。

寫在最後

保守療法,需要患者本身理清治療思路,不要盲目嘗試、更換。最重要的,保守療法持續時間比較長,貴在堅持二字。平樂郭氏正骨:lyajsw01。請記住,天熱是治療頸椎、腰椎、肩周炎、滑膜炎等骨病問題的最佳時期!

醫患合作,動靜結合是中醫骨傷科治療的重要措施,平樂郭氏正骨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提出了“四自療法”,自捏、自撾、自拿、自摩。我們平樂郭氏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每一位元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自我鍛煉方法,通過醫生與患者共同參與、密切合作,堅持練習,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