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你的生活一團糟?王陽明和曾國藩告訴你,磨煉心性最重要

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是必要的, 但前提條件是先要掌控自己的心。

不在心的根底上下功夫, 那就是道在邇而求諸遠了。

這個心上的功夫,

把它叫作志向也罷, 心智也罷, 其實都是在根本上磨煉心性。

心不誠, 事亦不成。

歷來我們古人都不忘心性上的修煉。

就如同王陽明在他的《傳習錄》中所言:

立志用功, 如種樹然。 方其根芽, 猶未有幹。

及其有幹, 尚未有枝。 枝而後葉, 葉而後花、實。

初種根時, 只管栽培灌溉, 勿作枝想, 勿作葉想, 勿作花想, 勿作實想。

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 怕沒有枝葉花實?

有不少介紹時間管理、職場提升的方法, 其實只是在懸想上下功夫。

我們都知道, 王陽明在龍場終於大徹大悟:歷來人們把知與行看作事物兩端的觀點是錯誤的,

知行本來合一。

在王陽明看來, 人心原無一物, 廓然大公, 只不過後期心靈受到紛擾蒙蔽, 於是亂象叢生, 心性不穩不清。

故此, 為學須有本原, 須從本原用力, 漸漸盈科而進。

這個從心的本源上用力, 更進一步說, 就是學會自我與心靈的對話。

就像有的人, 他不是沒有意識到他的丟三落四的缺點, 但他卻總是將它拋諸腦後, 好了傷疤忘了疼, 該怎樣還是怎樣。

但話說回來, 當自己真得願意將自己拖拉的毛病放置在心上, 時常拿出來與它對峙, 與己儆戒, 那在平日裡自然就會多一份小心, 多一份留意。

在這一方面, 曾國藩就是毫不留情地與己對話的大師。 他在自己的日記中曾這樣寫道:

知己之過失, 即自為承認之地, 改去毫無吝惜之心, 此最難事。

豪傑之所以為豪傑, 聖賢之所以為聖賢, 便是此等處。

磊落過人, 能透過此一關, 寸心便異常安樂, 省得多少膠葛, 省得多少遮掩裝飾醜態。

曾國藩可是立志要當聖人,克己的功夫是出了名的,經常在日記中晾出平日裡的惡習,罵自己禽獸不如。

誇張的說一下,如果自己也能如此對待自己的問題,那麼不用花那些捨近求遠的功夫,就已然是在解決問題的道路上了。

有的人雖然有丟三落四的毛病,但並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如此不堪。

比如在塔防遊戲上,有的人就是好手,什麼時候該建房屋,什麼時候該升級裝備,什麼時候該統兵打仗,他是一門清,整個遊戲讓他打理的井井有條。

於此說來,與其說是做事的方法不對,不如說是做事的心勁沒有達到。如果心勁達到了,做事很容易水到渠成。

有一句話說的很有道理,當你覺得應該努力做一件事的時候,說明你的內心裡對這件事是有阻抗的,因為對你來說很感興趣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你的努力。

當然也並不是事事都是需要興趣才去做,有不少事是因為能做了之後才有了興趣。

在此就需要不斷與心、與己對話,看看自己究竟是什麼原因不敢正視問題的根本,是懶、是懦弱,還是投機取巧的小聰明。

就像我們熟知的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故事,等我們把心性磨得足夠鋒利,再去取些淫巧小技,於事來說一點不遲。

曾國藩可是立志要當聖人,克己的功夫是出了名的,經常在日記中晾出平日裡的惡習,罵自己禽獸不如。

誇張的說一下,如果自己也能如此對待自己的問題,那麼不用花那些捨近求遠的功夫,就已然是在解決問題的道路上了。

有的人雖然有丟三落四的毛病,但並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如此不堪。

比如在塔防遊戲上,有的人就是好手,什麼時候該建房屋,什麼時候該升級裝備,什麼時候該統兵打仗,他是一門清,整個遊戲讓他打理的井井有條。

於此說來,與其說是做事的方法不對,不如說是做事的心勁沒有達到。如果心勁達到了,做事很容易水到渠成。

有一句話說的很有道理,當你覺得應該努力做一件事的時候,說明你的內心裡對這件事是有阻抗的,因為對你來說很感興趣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你的努力。

當然也並不是事事都是需要興趣才去做,有不少事是因為能做了之後才有了興趣。

在此就需要不斷與心、與己對話,看看自己究竟是什麼原因不敢正視問題的根本,是懶、是懦弱,還是投機取巧的小聰明。

就像我們熟知的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故事,等我們把心性磨得足夠鋒利,再去取些淫巧小技,於事來說一點不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