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郁亮的哽咽,王石的遺憾

鬱亮哽咽了。

這個靜水深流、一向很少流露情感波動的男人, 談到“王石像伯樂一樣發現了我、像導師一樣培養了我、像英雄一樣激勵著我”, 談到“我對王石主席充滿了感恩和感激”時, 忍不住哽咽了。

這是昨天萬科股東大會上的一幕(見視頻)。 鬱亮的致辭既是對所有人的講話, 也是專門對王石講的——在私下場合無法說出口的話, 比如對王石的“感恩和感激”,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 鬱亮當著所有人的面講了出來。

坐在鬱亮身旁的王石, 一直很認真地聽著他講話, 不時有眼神交流。 當鬱亮哽咽的時候, 王石的反應比所有人都大,

他把身體向前挪了挪、使勁地鼓掌, 像父親在鼓勵孩子, 也像朋友送來安慰。

這是萬科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股東大會——它既是萬科股權大戰的完結篇, 也是萬科兩代領導人交接班的歷史時刻。 會議通過了郁亮兼任萬科董事長、總經理的決議, 王石正式卸任萬科董事長, 擔任萬科名譽董事長。 而寶能、恒大、安邦這些舉牌的險資統統沒有出現在萬科董事會名單中。 至於這些險資為什麼沒有進入萬科董事會, 摩斯以後再寫, 今天就來說說郁亮和王石。

瞭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 有一個崗位最難幹, 那就是太子。 老皇上太能幹、活太久, 太子等到花兒都謝了也沒法上位;太子沒本事, 鬥不過覬覦太子之位的人,

搞不好還得身敗名裂、人頭落地。

這兩種危險, 鬱亮都遇到了。 從2000年擔任萬科總經理到這次徹底接班, 郁亮在萬科幹了17年的太子——雖然他是個實權太子, 有全面操盤萬科的權力, 但太子就是太子, 比起創始人王石就是低一頭。 這種人格上的壓抑, 最終會帶來公司行為上的分裂, 這是最近幾年萬科“宮鬥論”廣為流傳的根源。 兩代人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思路, 分歧在所難免, 而人性的幽暗會把分歧變成分裂, 乃至宮鬥。

縱然王石是轟轟烈烈的英雄做派, 也難逃人性的定律。 但從他主動禪讓、把舞臺留給年輕人這件事來看, 王石戰勝了人性。 如果只從結果看, 你可以認定, 宮鬥並沒有發生過。 所有那些流傳的萬科“宮鬥論”, 都是一廂情願地放大了王石和鬱亮人性中的幽暗面。

但如果王石這次沒有退位, 結果會怎樣?這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 鬱亮在股權大戰中的表現再次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一個有能力的人遲遲不能上位, 那麼以後宮鬥是大概率事件, 鬱亮出走也是大概率事件——天廣地闊, 舞臺巨大, 甘於永遠生活在另一個人陰影之下的只有無能之輩。

昨天摩斯看到一種觀點, 說王石退位之後, 沒有精神領袖, 萬科會速朽。 真不知該說什麼好, 王石在位你們說他貪戀權力搞宮鬥, 王石走了你們說萬科離開他就不行;王石反抗野蠻人, 你們說他不講規則, 他要是不反抗乖乖投降, 你們肯定又說他真沒血性。 真是讓讀者我左右為難呀。

很多人曾留言說摩斯太支持王石了吧。

摩斯想說, 支持和迷信不是一回事。

迷信王石的, 恰恰就是上面那些自相矛盾的人。 地球離開了誰都會轉, 但他們偏偏認為離開王石就不轉了, 把王石搞成矛盾中心, 什麼事都因為王石。

老而不死謂之妖, 王石急流勇才還是神。 轟轟烈烈地創業, 轟轟烈烈地戰鬥, 轟轟烈烈地走開, 做于己、于人、于萬科都有益的事, 不亦智者乎?

鬱亮如果沒有真本事, 他的人生極有可能定格為身敗名裂的太子。 覬覦太子之位的人多數來自內部, 但這一次, 他遇到了強大外部的覬覦者。 險資兵臨城下, 萬科風雨飄搖。 王石看上去上竄下跳搖旗呐喊, 但人家覬覦的是實權太子郁亮。

控制了鬱亮就等於控制了萬科, 而如果不能控制他,

那就要毀掉他。 不久前曾傳出鬱亮的緋聞, 真假摩斯不敢判定。 但是敢肯定的是, 有人不甘心, 想毀掉鬱亮, 挑不出工作上的毛病, 那就攻擊道德攻擊人設吧。 雖然股權大戰大幕已降, 但這是一場並沒有完結的戰爭。 即便鬱亮已經正式接班, 危險依然存在, 對他的考驗並沒有完結。

離開自己開創夢想的公司, 王石會有遺憾嗎?摩斯認為至少有一個。

2014年採訪王石時, 他說:“我一直有個理想, 希望萬科成為一個房地產技術方面的公司。 其它行業早就解決了的問題, 中國的房地產業到現在還沒有解決。 比如說家電行業、IT行業, 它們的品質系統早就和國際接軌, 成本控制也很好。 ”2000年以來萬科一直在探索住宅工業化, 但是在中國做的很難,因為這涉及到一個產業鏈,並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做成。

很多人都知道王石的情懷、人文精神,殊不知,他是個非常喜歡科學的人。王石最大的遺憾就是萬科沒有成為一家技術領先的公司,而萬科的局限來自於它所處地產行業的局限。

但是未來的萬科肯定不再是一家單純的地產公司,它到底會怎麼變,要考驗繼任者郁亮的智慧。

以下是摩斯2014年採訪王石的部分內容:

我對技術一直非常感興趣。

年輕時我是個無線電愛好者,跑到北京、上海買各種零件,回來自己動手裝半導體收音機。在學校我的數學、物理成績一直很好,有一次上自習,數學老師發現我在玩,就給我出了道難題,他轉了一圈發現我還在玩,但一看我已經把題目做出來了,那是一道還沒有學過的高年級的題。

到深圳時,最初很想在電子行業創業,萬科最早是做錄影機的,但是因為當時的政策限制,要有許可證,最後放棄了。為什麼我開始不喜歡房地產?因為房地產太粗放、太粗糙了,沒有技術含量。2000年之後,萬科開始探索做住宅產業化,後來在東莞成立了建築研究中心,我一回公司就去那兒看,那裡面有很多跟住宅有關的技術,比如工廠化生產房子的技術,節能環保、綠色建築、微生物降解垃圾等等技術。萬科在研發上也是有投入的,我一直有個理想,希望萬科成為一個房地產技術方面的公司。

其它行業早就解決了的問題,中國的房地產業到現在還沒有解決。比如說家電行業、IT行業,它們的品質系統早就和國際接軌,成本控制也很好,你像蘋果的東西就是富士康生產的,到別處去生產成本就高。萬科一直在向製造業學習,如果真的實現了住宅產業化,在流水線上生產房子,其實也就改變了整個行業的生產方式。

大規模蓋房子必須把誤差控制到最小,這只有工業化手段能做到,這也是萬科做住宅產業化的初衷。此外,住宅產業化對環保節能有很大的作用。現在萬科的目標是2015年基本完成住宅產業化系統,2016年完成綠色建築系統,在這個基礎上,萬科才能真正實現持續穩定增長。如果這些做不到,萬科其它的連談都不要談。

在過去10年,萬科做住宅產業化非常艱難,因為這涉及到一個產業鏈,不是一家公司想做就做的。住宅產業化並不是新東西,萬科的住宅產業化主要是向日本學的,但是全世界就是萬科一家由發展商帶著設計公司、建築公司、部品供應公司做住宅產業化。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萬科已經看到了曙光,現在全國有20多個城市的相關管理部門安排同行來學習萬科的住宅產業化。現在對環保的關注,讓住宅產業化越來越受重視。

最近,萬科建築研究中心要和美國宇航局(NASA)合作搞3D列印房子。很多人一聽覺得不可思議,房子怎麼能列印出來?其實3D列印房子也就是機器人蓋房子,就是自動化生產房子。一般3D列印噴的是塑膠,但是這個噴的是砂漿之類的。現在這個技術處於實驗室階段,有3個國家有這樣的技術,萬科選擇了NASA。其實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萬科的任務書已經下了,大概3年以內,研究成果要從實驗室裡拿出來,但是要推廣到一線上去,可能要10年、20年,或許是30年。在我看來,這個技術是住宅產業化的升級版。

但是在中國做的很難,因為這涉及到一個產業鏈,並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做成。

很多人都知道王石的情懷、人文精神,殊不知,他是個非常喜歡科學的人。王石最大的遺憾就是萬科沒有成為一家技術領先的公司,而萬科的局限來自於它所處地產行業的局限。

但是未來的萬科肯定不再是一家單純的地產公司,它到底會怎麼變,要考驗繼任者郁亮的智慧。

以下是摩斯2014年採訪王石的部分內容:

我對技術一直非常感興趣。

年輕時我是個無線電愛好者,跑到北京、上海買各種零件,回來自己動手裝半導體收音機。在學校我的數學、物理成績一直很好,有一次上自習,數學老師發現我在玩,就給我出了道難題,他轉了一圈發現我還在玩,但一看我已經把題目做出來了,那是一道還沒有學過的高年級的題。

到深圳時,最初很想在電子行業創業,萬科最早是做錄影機的,但是因為當時的政策限制,要有許可證,最後放棄了。為什麼我開始不喜歡房地產?因為房地產太粗放、太粗糙了,沒有技術含量。2000年之後,萬科開始探索做住宅產業化,後來在東莞成立了建築研究中心,我一回公司就去那兒看,那裡面有很多跟住宅有關的技術,比如工廠化生產房子的技術,節能環保、綠色建築、微生物降解垃圾等等技術。萬科在研發上也是有投入的,我一直有個理想,希望萬科成為一個房地產技術方面的公司。

其它行業早就解決了的問題,中國的房地產業到現在還沒有解決。比如說家電行業、IT行業,它們的品質系統早就和國際接軌,成本控制也很好,你像蘋果的東西就是富士康生產的,到別處去生產成本就高。萬科一直在向製造業學習,如果真的實現了住宅產業化,在流水線上生產房子,其實也就改變了整個行業的生產方式。

大規模蓋房子必須把誤差控制到最小,這只有工業化手段能做到,這也是萬科做住宅產業化的初衷。此外,住宅產業化對環保節能有很大的作用。現在萬科的目標是2015年基本完成住宅產業化系統,2016年完成綠色建築系統,在這個基礎上,萬科才能真正實現持續穩定增長。如果這些做不到,萬科其它的連談都不要談。

在過去10年,萬科做住宅產業化非常艱難,因為這涉及到一個產業鏈,不是一家公司想做就做的。住宅產業化並不是新東西,萬科的住宅產業化主要是向日本學的,但是全世界就是萬科一家由發展商帶著設計公司、建築公司、部品供應公司做住宅產業化。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萬科已經看到了曙光,現在全國有20多個城市的相關管理部門安排同行來學習萬科的住宅產業化。現在對環保的關注,讓住宅產業化越來越受重視。

最近,萬科建築研究中心要和美國宇航局(NASA)合作搞3D列印房子。很多人一聽覺得不可思議,房子怎麼能列印出來?其實3D列印房子也就是機器人蓋房子,就是自動化生產房子。一般3D列印噴的是塑膠,但是這個噴的是砂漿之類的。現在這個技術處於實驗室階段,有3個國家有這樣的技術,萬科選擇了NASA。其實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萬科的任務書已經下了,大概3年以內,研究成果要從實驗室裡拿出來,但是要推廣到一線上去,可能要10年、20年,或許是30年。在我看來,這個技術是住宅產業化的升級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