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原來南雄的古道這麼厲害,具體可追溯到秦始皇年間

道路, 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就好比血管對於人的重要性。 自從中原的漢文明浸染到嶺南以後, 官方修築驛道的工作就沒有停止過。

今天, 在廣東省的各個角落, 分佈著大大小小不同的古驛道, 它們像一條一條的血脈, 也像一根一根的臍帶, 或長, 或短, 或完整, 或殘缺地橫臥在嶺南的大地上, 為我們後人講述了南粵與中原之間長達2000餘年的文明交流史。

▲忠哥 攝

據瞭解, 廣東著名的古驛道至少不下8條,

除了最知名、我國保存最完好的梅關古道外, 還有見證了唐玄宗時期“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西京古道, 以及平遠松溪古道、潮州上饒西片古驛道、從化太平鎮前崗古道、中山岐澳古道、雲浮郁南古道、江門古道等。

▲忠哥 攝

這些古驛道,

是古代北方精英文化南下的通道。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 中原離亂, 大量的北方士族南遷, 他們有的就沿著古驛道不斷南下, 梅關古道、西京古道、漳潮古道, 都是先民南下的通途。

秦漢留戍, 永嘉南渡, 尤其是南宋末年空前規模的移民潮, 也讓廣東的文化日漸多元而豐富,

直接導致了廣東三大民系的最終形成。

梅 關 古 道

一路梅花一路詩

明萬曆十九年(1591), 時任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的一代文學才子湯顯祖, 因上表揭露時弊而得罪了神宗皇帝, 被貶往廣東的徐聞任典吏。

赴任的途中, 他在大庾嶺聽到一個離奇的故事, 一位知府的女兒為情所困香消玉殞, 而後竟借梅樹還魂。 這個故事給了湯顯祖極大的震撼, 於是, 他寫下了那部“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的著名小說——《牡丹亭》。

成為南來北往的經濟要道

▲施用和 攝

大庾嶺,即梅嶺。又稱台嶺、東嶠山,南嶺的組成部分,廣東與江西兩省的交界。這裡自古就是一個軍事重鎮、交通要道,無數的販夫走卒、達官貴人、貶官流民都從這裡走過,留下的故事數不勝數。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了北禦匈奴,南征百越的策略。當時,秦軍在南嶺開山修築了三道關卡,分別是橫浦關、陽山關、湟雞谷關。秦關的修築,被認為是梅關古道的開發之始,雖然今天的梅關古道已經與當年的位置有所不同。

梅嶺的得名,據說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鋗的姓氏得來。戰國末年,中原戰亂,大批越人遷往嶺南,其中一支以梅鋗為首,他們翻山越嶺來到大庾嶺,被眼前的風光所吸引,決定在梅嶺安營紮寨,也使這帶迅速興盛起來。後來,這支越人因破秦有功受項王封為十萬戶侯,因此,人們就把這一帶稱之為梅嶺。

今天我們看到的梅關古道,是唐代開元名相張九齡奉詔開鑿的,只是當時還不叫梅關古道,而是叫大庾嶺道或大庾嶺新道,與秦時的舊道相區別。

與破敗難行的舊道比起來,大庾嶺新道的開發極大地改善了中原通往嶺南的交通狀況,這對嶺南的經濟開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古道從梅關關樓向南北兩邊伸延,北接江西大余,南連廣東南雄,全長90 餘裡,道寬2到4 米,以青石及鵝卵石鋪砌。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古道,自關樓南北延伸殘存10 餘裡,已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驛道之一。

有說法認為,梅關古道自唐代開鑿以來,一直是有“道”而無“關”,梅關和關樓的修建,是宋代嘉佑年間才完成的。從此,梅關成為江西和廣東的分界點,故有“一步跨二省”、“一關隔斷南北天”的說法。

宋代是我國商品經濟極為發達的時期,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臻于鼎盛,來自內地的絲綢、瓷器、茶葉都要經過梅嶺轉運到廣州,南來北往的商賈絡繹不絕。而這時,政府設關徵稅,則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忠哥 攝

自宋代設立梅關以後,梅關古道和梅關的關樓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為地理位置的關鍵性與軍事佈局的重要性,梅關的關樓在歷史上曾累圮累修,累修累圮。據說,現存的梅關關樓是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 年)重修的。磚石結構,坐南朝北,東西橫臥,緊連山崖,看上去真有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梅關的最後一次修繕在清道光至咸豐年間,而後隨著粵漢鐵路等現代化交通路線的開通,古道歸於沉寂,結束了其輝煌的千年歷史。

珠璣巷,廣府文化的最初發源地

在梅關古道的必經之路上,廣東南雄市城北偏東,323國道南雄至江西大餘公路9公里處的沙水村,有一條被稱為“廣東第一巷”的唐代古巷道,名“珠璣巷”。

它南起駟馬橋,北至鳳凰橋,全長1.5公里,古風遒勁,曾是過去中原和嶺南之間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

珠璣巷更重要的地方在於,它是中原移民向嶺南遷徙的中轉站,廣府人的桑梓之地。

據說,在唐代就有許多的中原移民陸續遷居于此。北宋亡國後,中原難民大量流落江南、華南,許多人途經梅關來到這裡,從此落地生根定居下來,還有許多人繼續南下,進入珠三角、粵西,甚至下南洋。

到南宋極盛時,珠璣巷內的商販和居民就有多達千戶,堪稱一個熱鬧的小城鎮。然好景不長,南宋度宗鹹淳年間,奸臣當道,朝政昏暗,珠璣巷因“胡妃案件”遭遇牽連,被昏君下令血洗。當時,珠璣巷的居民大量往南逃珠三角,從此促進了珠三角的極大發展。

中原——珠璣巷——珠三角,在北方的移民潮不斷循著這條路線南遷後,珠三角成為中國又一個經濟重心,珠璣巷,也被認為是廣府文化的最初發源地。

據相關文獻顯示,從珠璣巷遷來珠三角的北方移民家族,共有797支之多。今天,廣府人的族譜“稱紀元必曰鹹淳年,述故鄉必曰珠璣巷”,可見,珠璣古巷在廣府人心目中的地位,何其重要。

周邊游景點

坪田“銀杏之鄉”

距南雄市區約58公里,位於南雄市東部坪田鎮,境內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古銀杏樹5000多株,年產白果數百噸。

圖:忠哥

每到秋天,銀杏飄黃,引來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遝來,觀賞這如夢如幻的秋天童話

帽子峰林場

距南雄市區42公里,位於南雄市西北部,北和西北部與江西省大餘縣接壤。帽子峰林場無奇險之勝景,但有清靜幽雅之環境。

林場遠離村鎮,層巒疊嶂,空氣清新,是個“翠滴青山不染塵”的好地方,有“粵北九寨溝”之美譽。

來源 | 暢遊南雄

編輯 | venus

韶關旅遊

【跟著我,帶你遇見美麗好玩的韶關!】

▲施用和 攝

大庾嶺,即梅嶺。又稱台嶺、東嶠山,南嶺的組成部分,廣東與江西兩省的交界。這裡自古就是一個軍事重鎮、交通要道,無數的販夫走卒、達官貴人、貶官流民都從這裡走過,留下的故事數不勝數。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了北禦匈奴,南征百越的策略。當時,秦軍在南嶺開山修築了三道關卡,分別是橫浦關、陽山關、湟雞谷關。秦關的修築,被認為是梅關古道的開發之始,雖然今天的梅關古道已經與當年的位置有所不同。

梅嶺的得名,據說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鋗的姓氏得來。戰國末年,中原戰亂,大批越人遷往嶺南,其中一支以梅鋗為首,他們翻山越嶺來到大庾嶺,被眼前的風光所吸引,決定在梅嶺安營紮寨,也使這帶迅速興盛起來。後來,這支越人因破秦有功受項王封為十萬戶侯,因此,人們就把這一帶稱之為梅嶺。

今天我們看到的梅關古道,是唐代開元名相張九齡奉詔開鑿的,只是當時還不叫梅關古道,而是叫大庾嶺道或大庾嶺新道,與秦時的舊道相區別。

與破敗難行的舊道比起來,大庾嶺新道的開發極大地改善了中原通往嶺南的交通狀況,這對嶺南的經濟開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古道從梅關關樓向南北兩邊伸延,北接江西大余,南連廣東南雄,全長90 餘裡,道寬2到4 米,以青石及鵝卵石鋪砌。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古道,自關樓南北延伸殘存10 餘裡,已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驛道之一。

有說法認為,梅關古道自唐代開鑿以來,一直是有“道”而無“關”,梅關和關樓的修建,是宋代嘉佑年間才完成的。從此,梅關成為江西和廣東的分界點,故有“一步跨二省”、“一關隔斷南北天”的說法。

宋代是我國商品經濟極為發達的時期,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臻于鼎盛,來自內地的絲綢、瓷器、茶葉都要經過梅嶺轉運到廣州,南來北往的商賈絡繹不絕。而這時,政府設關徵稅,則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忠哥 攝

自宋代設立梅關以後,梅關古道和梅關的關樓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為地理位置的關鍵性與軍事佈局的重要性,梅關的關樓在歷史上曾累圮累修,累修累圮。據說,現存的梅關關樓是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 年)重修的。磚石結構,坐南朝北,東西橫臥,緊連山崖,看上去真有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梅關的最後一次修繕在清道光至咸豐年間,而後隨著粵漢鐵路等現代化交通路線的開通,古道歸於沉寂,結束了其輝煌的千年歷史。

珠璣巷,廣府文化的最初發源地

在梅關古道的必經之路上,廣東南雄市城北偏東,323國道南雄至江西大餘公路9公里處的沙水村,有一條被稱為“廣東第一巷”的唐代古巷道,名“珠璣巷”。

它南起駟馬橋,北至鳳凰橋,全長1.5公里,古風遒勁,曾是過去中原和嶺南之間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

珠璣巷更重要的地方在於,它是中原移民向嶺南遷徙的中轉站,廣府人的桑梓之地。

據說,在唐代就有許多的中原移民陸續遷居于此。北宋亡國後,中原難民大量流落江南、華南,許多人途經梅關來到這裡,從此落地生根定居下來,還有許多人繼續南下,進入珠三角、粵西,甚至下南洋。

到南宋極盛時,珠璣巷內的商販和居民就有多達千戶,堪稱一個熱鬧的小城鎮。然好景不長,南宋度宗鹹淳年間,奸臣當道,朝政昏暗,珠璣巷因“胡妃案件”遭遇牽連,被昏君下令血洗。當時,珠璣巷的居民大量往南逃珠三角,從此促進了珠三角的極大發展。

中原——珠璣巷——珠三角,在北方的移民潮不斷循著這條路線南遷後,珠三角成為中國又一個經濟重心,珠璣巷,也被認為是廣府文化的最初發源地。

據相關文獻顯示,從珠璣巷遷來珠三角的北方移民家族,共有797支之多。今天,廣府人的族譜“稱紀元必曰鹹淳年,述故鄉必曰珠璣巷”,可見,珠璣古巷在廣府人心目中的地位,何其重要。

周邊游景點

坪田“銀杏之鄉”

距南雄市區約58公里,位於南雄市東部坪田鎮,境內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古銀杏樹5000多株,年產白果數百噸。

圖:忠哥

每到秋天,銀杏飄黃,引來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遝來,觀賞這如夢如幻的秋天童話

帽子峰林場

距南雄市區42公里,位於南雄市西北部,北和西北部與江西省大餘縣接壤。帽子峰林場無奇險之勝景,但有清靜幽雅之環境。

林場遠離村鎮,層巒疊嶂,空氣清新,是個“翠滴青山不染塵”的好地方,有“粵北九寨溝”之美譽。

來源 | 暢遊南雄

編輯 | venus

韶關旅遊

【跟著我,帶你遇見美麗好玩的韶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