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山大人與蘇丹患者的跨國醫患情

前不久, 齊魯醫院脊柱二科聶林教授接到了一封來自蘇丹駐中國大使館的感謝信。

聶林是山東省有史以來第一個脊柱外科專業的骨科博士生導師。 他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脊柱外科教授, 也是山東大學關鍵技術崗位教授、博士生導師。

故事還要從去年講起。 去年11月份, 聶林到蘇丹參加骨科學術會議時, 偶然接觸到正在癱瘓痛苦中掙扎的蘇丹人穆罕默德, 他受傷後雖已經經歷兩次手術, 傷情仍無好轉。

“把他接回中國去, 讓他在中國重獲新生。 ”當時聶林心中萌發了這樣的想法。 他自掏腰包墊付入院費,

讓穆罕默德順利實現了中國行。 而今通過手術, 穆罕默德已從原本的下半身完全癱瘓, 康復到現在小腿可以擺動。

穆罕默德

下半身癱瘓兩年兩次手術未見好轉

今年46歲的穆罕默德, 之前是一名倉庫保管員, 膝下有年幼的一兒一女。 2014年10月, 穆罕默德抱著當時年僅9個月的孩子,

不慎從3米高的樓梯上滾下, 為保護孩子免于傷害, 他自己受了重傷, 導致胸12椎體骨折。 隨即, 他在蘇丹首都一家大型醫院接受了手術。

限於當地有限的診療技術, 在手術中他不但被做錯了節段, 被切去好的椎段 , 留下壞椎段壓迫神經;而且固定脊柱的其中一顆釘子並沒打到骨頭上, 恰好懸浮於他的胸主動脈與椎體之間, 每一次活動都可能導致釘子切破主動脈血管而死亡的危險。 這顆釘子就像一顆定時炸彈, 讓穆罕默德不但沒有脫離癱瘓的煎熬, 反而讓他更加活動受限, 不敢做康復訓練, 只能長期臥床。

求醫之路還在繼續, 穆罕默德將他康復的希望轉向了國外。 有朋友告訴他中國的脊柱外科技術非常強,

推薦他到中國治療。 於是, 2016年8月他傾盡家中所有積蓄, 且向親朋好友借錢、向銀行貸款, 滿懷希望地來到北京一家私立“國際醫院”治療。 在那家醫院, 醫生只是給他切除了一個椎板, 沒有處理血管和骨頭之間的釘子。 術後, 他的傷情並沒得到任何改善。 術後20天, 他便回到了蘇丹, 由於那次手術已讓他傾盡所有, 所以回國後他從此過上了身負外債艱難生活的日子。

為中國醫生正名接蘇丹患者回濟治療

穆罕默德與聶林的因緣際會要從去年11月份說起。

去年11月,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聶林到美國波士頓參加北美脊柱外科年會, 碰到了幾位非洲的脊柱外科醫生。 他們在聽到聶林關於脊椎外科治療的見解後,

邀請他到非洲講課。 於是去年12月10日, 聶林應蘇丹國家骨科協會的邀請來到蘇丹。 偶然的機會, 一位當地醫生向聶林提起穆罕默德這名病人。

“初見到穆罕默德, 他非常痛苦地躺在床上。 我還聽了他的求醫經歷, 那次到北京治療, 他花去了37000美金, 而他作為當地一名普通工人, 一個月的收入只有幾十美金。 我到他家去看過, 只有幾間土屋子, 可以說是家徒四壁, 唯一的電器是一台洗衣機, 最好的傢俱就是七張大床。 ”看著他和孩子們含著淚水充滿渴望的眼睛, 聶林教授更加堅定了要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們的決心。

“同時我的內心也萌生一種負罪感, 因為穆罕默德在中國治療失敗過, 無論是哪家醫院為他做的, 在國外都是代表了中國的醫生和技術。

所以我要把他再次接回中國治療, 為中國醫生正名。 ”聶林回憶。

隨後, 聶林還將穆罕默德的資料發到了中國脊椎外科醫生群裡, 經國內多位知名專家討論後, 大家一致認為穆罕默德有接受第三次手術的必要。

回國後, 聶林先期墊付穆罕默德先期的醫療費, 又將這位元蘇丹兄弟的情況向齊魯醫院領導做了彙報。 “也許我不能幫助他創造奇跡, 至少能幫助他改善一部分功能, 讓他重新坐起來。 ”聶林說。

於是, 一場國際援助、跨國醫療就此促成。 今年2月12日, 已身無分文的穆罕默德帶著只夠生活費的少量費用, 從喀土穆出發, 轉機上海, 飛到了濟南。

手術創恢復奇跡中國人無私幫助

在濟南, 一見到聶林,穆罕默德便緊緊抱住了他,眼中泛淚。醫院黨委書記曹憲忠、院長李新鋼、副書記張萬民也先後到病房探望穆罕默德,並指示醫護人員要全力救治,照顧好穆罕默德的生活起居。

在做了一系列的檢查後,聶林認為穆罕默德此行至少需解決兩項問題:一是將他在胸主動脈與椎體之間的那顆“定時炸彈”釘子安全地取出來,讓他生命無憂。二是,他骨折的胸12椎體還在壓迫著脊髓神經,且椎體還在錯位,需要通過手術來解放神經、矯正錯位,可以達到腰部支撐住,能坐在輪椅上自主行動的治療目的。至於脊髓神經有沒有完全壞死,他還有沒有脫離癱瘓的可能,只要有萬分之一的治癒可能,就要做做看。

經過精心的術前準備,2月17日,齊魯醫院脊柱外科、心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等多科室聯合,為穆罕默德進行了手術。手術分兩部分進行,首先進行開胸,為他取出位於胸主動脈附近的釘子。手術存在風險,因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動到主動脈引起大出血。但經過1個多小時,這顆困擾了穆罕默德多年的定時炸彈被安全取了出來。隨後,醫生又為他進行了脊椎修復手術。總共用時五個多小時。

聶林教授正在為穆罕默德手術

手術成功。

經過一段時間的術後康復,穆罕默德的恢復情況令聶林感到驚喜,完全超出了他術前的預想:原本穆罕默德下半身完全沒有知覺,如今,他已能夠在床上坐著,小腿支撐著豎立起來,並做出擺動的動作。因多年臥床腰部和腿部的褥瘡面積也已由原來的碗口大小變得越來越小。

“感謝中國人民。”在紙上,穆罕默德用英語由衷地寫下了這麼一句話 。

穆罕默德的命運終於峰迴路轉。據悉,為了加強治療效果,聶林教授還將他的住院週期延長,做康復鍛煉,現在每天穆罕默德都運用電動站立床做康復,大概4月初可以出院回國。

聶林教授與術後的穆罕默德交流

為了讓穆罕穆德治療進展更加順利,脊柱二科的護理團隊在護士長王霞的帶領下,紛紛伸出援手,大家不但自己捐款捐助,還説明他在輕鬆籌網路上尋求説明。目前,捐款金額達到了64000餘元。

因為不習慣中國的飲食習慣,護理人員與營養師為他定制了特殊菜譜,每日提供符合他口味的食物。細心的護士們擔心來自異國他鄉的非洲友人吃不慣中國餐,紛紛從自己家試著做些非洲口味的飯菜帶來,給他開小灶。這令穆罕穆德感動不已。

科室的年輕醫生時刻關心著穆罕默德

剛剛過去的週末,脊柱二科的醫生和護士還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專門帶他去遊覽了趵突泉和回民社區,增進他對濟南的瞭解,讓他以更愉悅的心情接受治療。

醫護人員利用自己的週末休息時間帶穆罕默德遊覽趵突泉

“Thank Qilu Hosptital.Thank all the staffs in Qilu Hosptital. Thank all the friendly people in Shandong Province. 謝謝,謝謝,謝謝!”(感謝齊魯醫院,感謝齊魯醫院的所有醫護人員,感謝善良的山東人),這是蘇丹患者穆罕默德的最誠摯的謝意。“是中國人民的無私幫助讓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回國後,我會帶著這顆感恩的心,讓中國人民的愛心傳遞下去,永生不忘中國人民的恩情。”

穆罕默德感謝媒體的關心

他們是被口罩掩去了面容的醫療工作者,遇到過被1.5米鋼筋貫穿身體的傷者,遇到過猝死率極高的急性肺栓塞病患,也遇到了四處求醫無門的穆罕默德。他們承擔著多項國家級醫療課題,日夜不輟地堅守崗位。

在醫患關係日趨緊張的今天,他們的執著,正是對“醫生”這個職業的最好詮釋。縱需披身而過千刀百劍,心中尚留一盞明燈指引前行。

聶林說:“也許我不能幫助他創造奇跡,至少能幫助他改善一部分功能,讓他重新坐起來。”

這個世界上或許不存在奇跡,但一定有不斷試圖創造奇跡的山大人。

一見到聶林,穆罕默德便緊緊抱住了他,眼中泛淚。醫院黨委書記曹憲忠、院長李新鋼、副書記張萬民也先後到病房探望穆罕默德,並指示醫護人員要全力救治,照顧好穆罕默德的生活起居。

在做了一系列的檢查後,聶林認為穆罕默德此行至少需解決兩項問題:一是將他在胸主動脈與椎體之間的那顆“定時炸彈”釘子安全地取出來,讓他生命無憂。二是,他骨折的胸12椎體還在壓迫著脊髓神經,且椎體還在錯位,需要通過手術來解放神經、矯正錯位,可以達到腰部支撐住,能坐在輪椅上自主行動的治療目的。至於脊髓神經有沒有完全壞死,他還有沒有脫離癱瘓的可能,只要有萬分之一的治癒可能,就要做做看。

經過精心的術前準備,2月17日,齊魯醫院脊柱外科、心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等多科室聯合,為穆罕默德進行了手術。手術分兩部分進行,首先進行開胸,為他取出位於胸主動脈附近的釘子。手術存在風險,因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動到主動脈引起大出血。但經過1個多小時,這顆困擾了穆罕默德多年的定時炸彈被安全取了出來。隨後,醫生又為他進行了脊椎修復手術。總共用時五個多小時。

聶林教授正在為穆罕默德手術

手術成功。

經過一段時間的術後康復,穆罕默德的恢復情況令聶林感到驚喜,完全超出了他術前的預想:原本穆罕默德下半身完全沒有知覺,如今,他已能夠在床上坐著,小腿支撐著豎立起來,並做出擺動的動作。因多年臥床腰部和腿部的褥瘡面積也已由原來的碗口大小變得越來越小。

“感謝中國人民。”在紙上,穆罕默德用英語由衷地寫下了這麼一句話 。

穆罕默德的命運終於峰迴路轉。據悉,為了加強治療效果,聶林教授還將他的住院週期延長,做康復鍛煉,現在每天穆罕默德都運用電動站立床做康復,大概4月初可以出院回國。

聶林教授與術後的穆罕默德交流

為了讓穆罕穆德治療進展更加順利,脊柱二科的護理團隊在護士長王霞的帶領下,紛紛伸出援手,大家不但自己捐款捐助,還説明他在輕鬆籌網路上尋求説明。目前,捐款金額達到了64000餘元。

因為不習慣中國的飲食習慣,護理人員與營養師為他定制了特殊菜譜,每日提供符合他口味的食物。細心的護士們擔心來自異國他鄉的非洲友人吃不慣中國餐,紛紛從自己家試著做些非洲口味的飯菜帶來,給他開小灶。這令穆罕穆德感動不已。

科室的年輕醫生時刻關心著穆罕默德

剛剛過去的週末,脊柱二科的醫生和護士還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專門帶他去遊覽了趵突泉和回民社區,增進他對濟南的瞭解,讓他以更愉悅的心情接受治療。

醫護人員利用自己的週末休息時間帶穆罕默德遊覽趵突泉

“Thank Qilu Hosptital.Thank all the staffs in Qilu Hosptital. Thank all the friendly people in Shandong Province. 謝謝,謝謝,謝謝!”(感謝齊魯醫院,感謝齊魯醫院的所有醫護人員,感謝善良的山東人),這是蘇丹患者穆罕默德的最誠摯的謝意。“是中國人民的無私幫助讓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回國後,我會帶著這顆感恩的心,讓中國人民的愛心傳遞下去,永生不忘中國人民的恩情。”

穆罕默德感謝媒體的關心

他們是被口罩掩去了面容的醫療工作者,遇到過被1.5米鋼筋貫穿身體的傷者,遇到過猝死率極高的急性肺栓塞病患,也遇到了四處求醫無門的穆罕默德。他們承擔著多項國家級醫療課題,日夜不輟地堅守崗位。

在醫患關係日趨緊張的今天,他們的執著,正是對“醫生”這個職業的最好詮釋。縱需披身而過千刀百劍,心中尚留一盞明燈指引前行。

聶林說:“也許我不能幫助他創造奇跡,至少能幫助他改善一部分功能,讓他重新坐起來。”

這個世界上或許不存在奇跡,但一定有不斷試圖創造奇跡的山大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