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你認為寸草不生的甘肅,沒有牛肉麵也沒有黃沙

險峻聳峙的山峰, 蜿蜒蛇行的村道, 古樸滄桑的石板房, 尤其是慕名來觀賞的"高山戲", 讓人有不虛此行的記憶。

深入村莊的縱深,

才知苜蓿村並非廣種"苜蓿", 原名五池灘, 或許是方言轉音所致。

當日中午, 村民排演的地攤社火表演, 在村中唯一寬闊的碾麥場上拉開帷幕。

鼓聲咚咚, 銅鑼當當, 鑔鈸嗆嗆, 一掛鞭炮劈啪炸響, "高山戲"演出隊伍在旗頭的帶領下進入場地, 認真而耐心地"轉場子",

向東、西、南、北打"四門", 在每個方位上又走"四方"。

持續著"萬不斷、盤場子、穿城過海、裡落城、外落城、五音四哨", 以及走"福、祿、壽、喜"等"字", 整個過程井然有序, 場面熱鬧而喜慶, 大抵是每個演員的內心都充盈著虔誠的心緒吧。

耍竹馬的是兩個孩童, 趕馬的"丑角"手持鞭子, 不僅代表著"老漢", 還反穿著皮襖, 拿著長杆煙鍋, 搖著撥浪鼓, 他和"五大身子"都戴著自製的"面具"。

儘管村裡的房舍還塗染著滄桑的色澤, 但也有零星的二層小洋樓點綴其間, 更有十來輛小轎車顯示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準的提高。

包括那條剛剛交付使用的水泥公路, 也打通了和外界交流的便捷通道。

本想從其他地方得知更多資訊, 但是, 在問及村人心中德高望重的幾位老人時, 他們記憶裡留存的更多的是對"高山戲"的一知半解。

遺憾的是, 由於條件的制約, 高山戲的舞臺演出器樂, 憑靠的僅是一面鼓和兩把鏽跡斑駁的二胡, 不免得讓人的擔憂也陡然滋生。

儘管今年再一次重振旗鼓, 但其中所費的周折仍讓人每次提及, 都有辛酸和酸楚的味道在心頭蕩起。

有所為, 有所待

Wechat:有待(ichyouda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