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毛淡棉感懷喬治·奧威爾】2017緬甸幹季15天遊觀感輯錄:孔卡(小金石)-大金石-勃固等(渡薩爾溫江、游伊洛瓦底江)

樓主聲明及權利保留

1.本帖全部內容, 均為樓主個人主觀觀感, 因此各種評論、建議均僅供參考。

2.本次寫作意圖, 既是踐行“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的共用理念, 也是對本次美妙旅行的一次回顧。

3.樓主對本帖全部文字及圖片享有著作權, 歡迎個人的非商業性質轉載。

(左:仰光大金塔門口的小菇涼。 右:仰光昂山市場的姐妹花。 )

概況旅行路線(期間、天數)

1.入境:香港飛仰光;出境:仰光飛香港。

2.路線:仰光-毛淡棉-孔卡(小金石)-齋托(大金石)-勃固-曼德勒-蒲甘-仰光。

3.自2017年2月2日起, 至16日止;共15天。

全部花費(吃喝拉撒)

1.此次緬甸之行, 我帶了950刀, 回國時剩400刀。 自入境到離境, 全程用美刀兌換緬甸貨幣, 或是直接用美刀支付, 未有取款或刷卡記錄。 在緬甸的全部開支, 按兌換美元時的匯率計, 折合約3850元軟妹幣。

2.香港到仰光的廉價往返機票費用, 折合約950元軟妹幣。

3.從我所居住城市往返香港機場的費用,

忽略不計。

關於時差(注意事項等)

1.緬甸時間比北京時間, 晚1.5個小時。 完全可以適應, 不存在倒時差問題。

2.建議攜帶口罩(防塵)、拖鞋、遮陽帽。 此外, 薄毛毯、驅蚊水等, 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攜帶。

3.進入任何寺廟、僧院、佛塔、祭壇等, 切記遵守脫鞋、脫襪、不露肩膀、不露肚臍、不露大腿的要求。 有些地方不但禁止女性進入, 甚至也是禁止外國男性進入的(比如大金塔里面的某些建築)。 切記要多加留意, 切勿以自己的無知去挑戰別人的風俗習慣, 這是極其不禮貌、不明智的。

關於民風(友好程度、安保狀況等)

1.從香港抵達仰光機場, 所見工作人員著裝齊整, 入境人員並無索賄現象。 因此, 我對緬甸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個有骨氣的國家”,

這個印象伴隨著我在緬甸的15天。

2.就我所遇到的緬甸人, 幾乎都很友好。 15天下來, 先後有兩位男士拒絕我提出的拍照請求, 一位是在仰光, 一位是在毛淡棉。 我所遇見其他的緬甸人, 都很友好, 笑對鏡頭。

3.很慶倖, 本次旅行未出現丟失財物情況, 也未出現任何不愉快情況。 完全符合我“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的出行要求。

關於貨幣(匯率、貨幣要求等)

1.旅遊書及口耳相傳攻略中, 有關“緬甸對於美刀嶄新程度要求非常高”的說法, 是真實的, 應特別留意。

2.如果不是憑銀聯卡到緬甸當地銀行取款的話, 建議攜帶2006年以後發行的、無汙損、無折痕美刀, 否則極有可能遭拒收。

3.面值為50元及100元的美刀匯率最佳, 10元及20元面值次之。 匯率時有變化,

2017年2月上旬的匯率是:1刀約兌換1354緬甸元(Ks), 1元軟妹幣約兌換196緬甸元(Ks)。

4.因事先未瞭解清楚, 所以在國內專門兌換了小面額的美刀, 並且大面額的美刀中有的是舊版, 有的則是票面有汙損。 所以, 合計有200刀在仰光機場遭拒收, 在勃固也遇到拒收。 但是, 在毛淡棉、曼德勒、蒲甘三地, 該200刀則均獲得零散接納。

關於住宿(床位、單間)

1.幾乎都是預先通過知名app網上預定, 青旅單間、青旅床位、中檔酒店都住過。 以性價比論, 遠不如國內;以緬甸不同檔次的住宿環境論, “一分錢一分貨”的真理, 放諸四海而皆准。

2.旅館都會提供早餐, 不論豐儉。 所以, 不要錯過“賺”回住宿費的機會。 而且, 旅館的食物, 可能會相對外面街邊的攤檔會安全一些, 值得放心食用。

關於交通(汽車、火車)

1.旅遊書說緬甸的鐵路網基本連結了主要城市, 但火車比較顛簸, 速度也慢。 關於顛簸及速度慢這兩點, 我深有體會。 鐵路網情況如何, 我說不好。

2.出於個人習慣, 在緬甸期間的長途出行, 我首先考慮火車, 其次才是汽車。 因此, 我有2次搭乘夜間長途火車的體驗, 也有2次短途汽車及1次長途汽車的經歷。 汽車速度較火車快。

3.我還有1次搭乘輪船的體驗, 從曼德勒順流而下到蒲甘。 在伊洛瓦底江上的輪船之旅, 雖然耗費了一個白天的寶貴時間(早上7時至下午17時, 約10個小時), 但我認為是值得的, 幾乎可算是本次旅行最意外的亮點。

關於通訊(3G、4G上網卡)

1.仰光機場可見到3間網路公司, 分別是:MPT(據稱是國營公司)、telenor、ooredoo。

2.MPT的廣告大意是“帶頭大哥”, telenor的廣告大意是“規模最大”、ooredoo的廣告大意是“4G網速最快”。MPT跟ooredoo的不同類型流量包,所對應的價格都相同。

3.在忽略是3G還是4G網路的情況下,以“流量為4G的上網流量包”為例,購買的費用均為:SIM卡k1500,流量包k10000,合計k11500。其中包括了若干分鐘的通話費用,但具體我未留意。當然,ooredoo的流量包可能是4G網路的,MPT的流量包可能是3G網路的,具體情況我未留意。

4.由於仰光機場ooredoo櫃檯當時只有1名工作人員,因此辦理速度較慢。在聽了一位同樣在排隊並且是在仰光工作的男同胞介紹後,我選擇了到旁邊MPT櫃檯辦理,很快辦妥。因為男同胞說MPT的基站覆蓋範圍較廣,而我考慮到可能會去荒郊野外,所以我更傾向於保障有通訊信號,哪怕它不是4G網路。在緬甸,不要對網速抱有太大期望,重要的關注點應該是確保有網路,哪怕比較慢。

關於物價(租車、吃飯、購物等)

1.未有過多留意,也未及時進行記錄,所以大多很難列出準確金額,抑或是給出衡量標準。

2.有些開支保留有小票,有些開支則記憶較為清晰,在行文中涉及時會列出費用明細。

3.緬甸國力落後,不少的開支消費也都是較低的。如果以國內的標準去衡量,幾乎可以說是“便宜得不行”。但若以這樣的標準來評價的話,可能並不太準確。因為,有些在我們看起來“便宜得不行”的開支,在當地人看來可能是並不便宜的。所以,在行文中若涉及消費支出時,我也會給出該等開支是“便宜還是昂貴”的個人評價。

DAY 0:出發前夜(香港)

直至臨近2017年1月下旬,才開始預見到了可控假期區間,遂開始著手辦理緬甸簽證。

在此之前,在兩個目的地——老撾與緬甸——之間反復權衡。從“恐飛症”的心理信賴角度出發, 起初傾向於去老撾,只因可以循陸路進出。但是一想到跨國大巴在路況不佳的外國道路上長途跋涉所需耗費的時間,以及因此而產生的遠遠大於搭乘飛機的風險,最終決定前往緬甸——即便往返需要搭乘兩趟飛機。

辦好簽證,定好機票。出發前夜,與C、S兩位小夥伴會合,是夜宿香港機場。原打算入住酒店,經對比後,決定在機場過夜既省錢,又似乎還安全些。

(香港機場裡面某航空公司的貴賓休息室)

入夜,雖然有些倦意,但我選擇了來回游走參觀、進食、給手機充電、上廁所等做法,來促使自己保持清醒。因為我希望上飛機後再睡,這樣可以減少我憂慮飛機安全的次數。

DAY 1:香港-仰光

住宿:仰光Agga Yonth Hotlel;類型:青旅單間;價格:20.7刀(實付k28800)。

2017年2月2日北京時間7時許,從香港起飛。

廉價航空基本都是紅眼航班,經過3個小時飛行,於緬甸當地時間9時許到達緬甸仰光。

仰光機場有點類似柬埔寨暹粒機場,機場大樓不大,也很嶄新。過關時,我及其他小夥伴均未遇到索要小費現象,工作人員的神色也顯得很正氣。由此,我對緬甸的第一印象非常好,雖然落後,但卻是一個很有骨氣的國家。

仰光機場能夠見到“落地簽”視窗,但是具體是否適用、適用何種人群,並不瞭解。因此,考慮“落地簽”的童鞋應事先確保符合辦理條件,避免到時出狀況。列出此資訊,供參考。

排隊兌換緬甸貨幣、買上網卡。買了MPT的上網卡,k11500。工作人員熱情快速地幫忙安裝好,並連上網路。

建議:據說機場的上網卡價格高於市區的價格,所以似乎有人建議到市區後再到賣卡商鋪辦理。能節省就節省的觀念是對的,但機場專設櫃檯的工作人員大多懂一點英語,而且接觸過的不同手機類型也較多,因此能夠進行有效溝通並快速安裝好卡的幾率相對更大一些。

市區賣卡商鋪的工作人員可能未必懂英語,也可能未必能較好針對不同手機類型進行準備選擇安裝,耽誤時間或甚至無法溝通的可能性較大。

而且,更重要一點是,專設櫃檯在機場是明碼標價的,也是相對安全的,一旦有疑問或出現糾紛,求助也方便一些。

在機場找了視窗兌換緬甸元,1刀兌換k1354。

就事後觀察,仰光機場至少有3間不同公司的兌換視窗。可能常人的習慣使然,其中一間最靠近出口的兌換視窗,排隊人數最多。

但是,這個兌換視窗的匯率卻是3間之中最低的,3間兌換視窗的匯率差額大約是1刀:k1354、1刀:k1356、1刀:k1360。

建議兌換時,可以在3間之間先作比較,選擇匯率最佳的兌換視窗進行兌換。小夥伴們是通過ATM機取款的,似乎也很順利。唯一的狀況可能就是有一台ATM機沒有足夠紙幣可以提取了,換到了另外一台ATM機取。

機場從青年旅館需時較長,耗時約50分鐘。預付車費的計程車車費為k9000。抵達青旅已經是當地時間12時(緬甸時間比北京時間晚1小時30分鐘)。

放下行李,在青旅門口拍照打卡哢嚓哢擦。下圖的民居內景,貌似是一戶華裔人家,就在青旅對面。鐵門是另一戶民居,有點意思。

飯點已到,因要14時才能check-in,加上饑腸轆轆,於是先出去覓食。

路過一個十字路口,沒有交通燈,一名女交警在指揮交通。此後走了一段路後,見到一起交通事故,單車躺在路中央,沒見到有人員受傷。

(上圖:公車站牌,線路還不少。)

在青旅的不遠處,看到一家餐廳,食客還不少。

(上圖:地方不大,但食客陸續有來。洗手間的指示牌上,有緬甸文、英文及中文。)

(上圖:在緬甸的第一餐,有點辣,礦泉水不能少。)

飯畢,步行前往仰光“大金塔”(Shwedagon Paya)。

沿街拍照打卡哢嚓哢嚓。有當街賣熟食的,也有常見於大街小巷的“檳榔”小攤檔。

下圖正在煎炸餅子的小哥,看到我在拍照,一直樂呵呵的。大大的笑臉掛在臉上,任誰見了都會受到感染,跟著一起樂呵呵的。

下圖的小哥會說幾個簡單的中文單詞,旁邊是他老婆。他賣的東西口感跟味道其實都挺好的,只是我不敢多吃。一杯只喝了2/3,剩下的扔了。

當著小哥的面時,不敢扔,直至走遠了才扔掉。

好像是一杯k400,忘記了。

他賣的食物是“綠色”的,我後來在大金石山頂見到有“粉紅色”的。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做的,好像是薯粉之類的東西做的。只知道有一片麵包,有椰汁,有米飯粒,綠色的東東像一隻只小青蟲。

(下圖:前往大金塔路上的景觀。)

(上圖:摩訶毗闍耶佛塔入口處的婦女,似乎是在售賣用來放生的禽鳥。)

因為摩訶毗闍耶佛塔是現代建築,無甚可觀。倒是入口處的池子有點意思,倒影裡佛塔的光芒不那麼刺眼了。

(上圖:摩訶毗闍耶佛塔在大金塔旁邊,有個別地方正在維修。)

(上圖:大金塔的南邊入口。走到這裡,有點小激動,因為即將參觀這處偉大的建築了。)

(上圖:遠眺大金塔;通向大金塔平臺的階梯式通道。)

(上圖:圍繞在大金塔四周的宮殿式建築物;栩栩如生的雕塑。)

(上圖:大金塔並不只有“大金塔”,周邊的建築物業十分精美有看頭,比如上面這座類似佛塔的建築物,裝飾其間的浮雕十分精美。)

(上圖:精美的浮雕磚;估計是信眾在捐獻錢物,工作人員在作登記。)

大金塔里面,還有一座重要的塔,名叫“南多吉佛塔”(Naungdawgyi Paya),也稱“老大哥佛塔”。就在大金塔西北側,但是關注度明顯不如大金塔,聚集于此的遊人很少。

據旅遊書介紹,傳說中的8根佛祖頭髮最初就是供奉於此。可見,此塔並不簡單。

(上圖:“南多吉佛塔”。只有緬甸男子可以進入,女子及外國男子一律禁止進入。當然,我遊覽的當天,它也並沒有開放參觀。)

(上圖:“南多吉佛塔”旁邊的菩提樹。)

(上圖:面向“南多吉佛塔”禱告的婦女;夜幕下閃爍著的油燈。)

(上圖:三塊被玻璃櫥窗維護起來的石碑,據說其歷史可追溯之1485年,石碑印刻的內容是關於當年佛祖的8根頭髮是如何來到緬甸的。)

(上圖:夜幕下的大金塔,燈光照射的大金塔散發著與白天太陽照耀下不同的“光芒”。)

(上圖:似乎是有免費晚餐派發,當地人可以在這座宮殿裡盡情享用。)

太陽下山前,大金塔的主要人群是外國人。不少攝影發燒友也擺好架勢,等著捕捉黃昏時的大金塔精緻。

太陽下山後,大金塔的參觀者越來越多,大部分是當地人。

我們在大金塔遊走了一個下午,期間巧遇在仰光機場有過一面之緣的P、C。於是結伴覓食。

(上圖:覓食路上遇到的“超市”,食品種類還不少。尤其是各類小吃,琳琅滿目。但都標記著緬甸文字,只能靠外觀猜測是何種食物,但大多無法確定。)

(上圖:一間開放式點餐的食肆。製作麵食的美女面容姣好,皮膚也相對比較白皙,很可能是華裔。)

(上圖:我們的晚餐。)

(上圖:免不了要把兌換好的當地貨幣集合起來,拍個照,以示我是“百萬富翁”;緬甸的電視節目。)

吃飽喝好,步行回青旅。

洗漱,睡覺。在緬甸的第一天,結束了。

DAY 2:仰光(晚間坐火車往毛淡棉)

住宿:火車(仰光至毛淡棉)。

早上起來吃早餐,青旅的早餐很“簡單”,但是能填飽肚子,也算OK。

就我有限的出行經歷,似乎餐廳基本都是設在旅館的最上一層。因此,風光視野也是整座旅館最好的。

(上圖:早餐有煎蛋,可以自取,伙食算可以的了;在旅館頂層所見的周邊景物。)

吃過早餐,與小夥伴們在仰光逛,主要出發方向是蘇雷佛塔。

走著走著,見到懸掛著成片紅燈籠以及黃瓦紅柱的宮門,就知道來到華人聚居的“中國城”了。也算是誤打誤撞吧,略感意外。

(上圖:“中國城”的街邊檔口)

(上圖:中文跟緬文的招牌;賣木瓜大媽抽煙的樣子很豪邁;店家在擺放粽子,十分專注;紫色衣服的小哥在賣一種類似“可樂”或“涼茶”的飲料,k100一杯。)

據我觀察並結合旅遊書介紹,仰光的“中國城”範圍涵蓋若干條街道,整個片區似乎還不小。但“中國城”也並非純粹的華裔居民,居住其間的還有印裔居民。

(上圖:“中國風”小吃)

(上圖:白色的尖頭水泥碑,應該是指路牌來的,在每個街口都有一塊。電線杆上的電錶,緬甸使用的電燈開關樣式,跟國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所使用的老式開關一樣,下文有圖)

(上圖:電線杠上密密麻麻的烏鴉,幸好旅行期間沒被糞便“擊中”過。神龕已被樹枝包裹,足見設置該神龕已有一定的年頭了)

(上圖:蘇雷佛塔;市政廳;前入境事務處舊址;獨立紀念碑)

(上圖:以馬內利浸會教堂)

(上圖:教堂二樓有人正在舉辦宣講活動,在樓梯口有人在分發免費的餐盒,一切都井然有序)

(教堂門口有紮堆的攤販聚集區,格式小吃都有,只是我完全沒有嘗試欲望,因為看來並不是十分乾淨。出於飲食安全考慮,我放棄了常識小吃的機會。)

眾人閒逛了一遭後,就在蘇雷佛塔旁的餐廳吃午餐。下午的炒麵好像是k2000一份(也好像是k2800一份),忘記了,價格顯然是比較貴的。味道尚可,但不及我在蒲甘吃過的一碟炒麵。

飯畢,跟小夥伴們告別,直奔仰光火車站。

小夥伴們擬坐大巴北上前往茵萊湖,我則擬坐火車南下前往毛淡棉。

想去毛淡棉,是因為彼處是喬治·奧威爾曾經工作生活過的地方,也是因為據說當地的建築仍保留有百餘年前英殖民的風采。因為喜愛喬治·奧威爾,所以前往到毛淡棉多少還懷有“朝聖”的意味。

在是否單獨前往毛淡棉的抉擇上,頗費思量。

第一,我秉持“安全第一”理念,希望路上有小夥伴可以照應,單獨出行於我而言多少有些不安。

第二,單獨前往勢必要跟小夥伴分開,也許我可以先不跟小夥伴分開,而是等到一起返回仰光後,再前往包括毛淡棉、大金石在內的下緬甸。但是計算了一下時間,後期時間略緊迫。如果最終去不成毛淡棉和大金石,那可能此次緬甸之旅對我而言就是“假的緬甸之旅”。

第三,網路上關於毛淡棉的攻略明顯少於常規的“三城一湖”,即便提及,也著墨不多。前路如何,並不大清晰。

最終,“朝聖奧威爾”及“膜拜大金石”的信念,促使我選擇先前往毛淡棉。

按圖索驥,朝著蘇雷佛塔的東北方向前行,仰光火車站正在等我。

(從蘇雷佛塔出發,穿過筆直的街區道路,線條硬朗的一座座建築物映入眼簾。每一座建築物看起來都是那麼有趣,那麼精美,那麼富有歷史感。)

此前,已向早我數日到達毛淡棉的藍牙兄台請教購票方式,因此心中也略微有底。

仰光火車站外形頗有特色,也顯得有一定規模,但內在則較為簡陋。

售票大廳似乎有兩個,跟工作人員問詢後,才找到出售去毛淡棉火車票的窗口。

(上圖:最上面的圖是售票廳,中間是火車站的1號候車廳,候車去毛淡棉方向的;去毛淡棉的火車車次是175UP。)

從仰光去毛淡棉的火車票價格是k4250,發車時間為當天當地時間18時25分。

時間尚早,可先四下活動。一是打發時間,二是為最後再次返回仰光時爭取更多時間遊覽更多地方。

(上圖:售票窗口;車票有部分內容是印製好的,座位號、日期跟證件號是現場手寫的。相比較其他城市而言,可能已算是“最先進”的了。)

買好車票,走出火車站。先前往昂山市場,一路所見,都異域風情。拍照打卡哢嚓哢嚓,自然不在話下。

(上圖:可能是錫克教的宗教建築,用“色彩斑斕”來形容毫不為過。)

(上圖:街邊小吃,可我都是“眼看嘴不動”;頭頂貨物、懷抱幼兒的婦女。)

(上圖:正在下棋的人們)

(上圖:一隊化緣的小尼姑走過;正在使用縫紉機的男子;小巷子中佈置好的舞臺;車水馬龍的大街。)

昂山市場經營的產業對我吸引力不大,純粹為了地標打卡而來。

倒是無意中發現了市場後面有一座跨越鐵路線的天橋,天橋上有各類小販。沿著天橋走,是一片較為安靜、但又顯得較為現代化的居民生活區,相較之下,該片區域顯得更為純粹。

(上圖:昂山市場外觀及內部首層。)

(上圖:昂山市場後方的街區,對比外面大街的熙熙攘攘,這裡顯得較為安靜。小商販不會主動招徠顧客,讓人感覺較為舒服。)

(上圖:走累了,進去超市買水喝,順便買了一個青蘋果,k800。)

(上圖:第一次來到緬甸,對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於是大街上的煙灰缸,也成了一景;很多二樓或以上的民居陽臺,都會垂下來一根繩子,繩子一頭墜著一個籃筐、夾子、袋子,猜測其用途是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繩子收取到樓下別人交來的物品;居民住宅區的路邊,比較常見“鐵箱子”,猜測極有可能是發電機。)

(上圖:包括黃色建築物在內的許多建築,其外觀線條及牆體裝飾,均頗具美感。)

(從昂山市場走回到蘇雷佛塔,一路上的建築物景致。)

眼看時間依然尚早,遂直奔蘇雷塔。門票3刀,用緬甸元支付則為k3000。

果斷用緬甸元支付。我想,可能人家並不看重收費,所以無所謂匯率,只是我等觀光客,一切從節約出發。

(上圖:蘇雷佛塔形制雖然不及大金塔,但自有其風範。沉甸甸的歷史年頭,使其地位十分尊崇。)

(上圖:虔誠的信徒面向蘇雷佛塔跪拜禱告;蘇雷佛塔內部景觀)

拍照打卡哢擦哢嚓。期間一名僧侶主動前來搭訕,聊了幾句後,告訴我可以去為與我出生日期對應的保護神澆灌聖水。我表示我不知道我出生日期所對應的日期是“星期幾”,該名僧侶拿出萬年曆,給我翻查。嗯,我知道了我對應的保護神是“星期四”。

該名僧侶於是引導我前去對應的神像面前。我對於這些宗教禮儀並不太在意,所以表示先不澆灌了。也正是在這一刹那間,我意識到我可能遇到“導遊”了,於是客氣地作揖告別,告知我先自己逛逛。

返回到我早先坐下休息的地方,吃起蘋果。不一會兒,又來了一名貌似旅行團導遊的年輕小夥子,剛好剛才那位僧侶也來到旁邊坐下。於是,年輕小夥子主動跟我攀談,指著僧侶告訴我說“si fu”(師傅),我說“是的,我們剛才見過了”。

小夥子顯然不相信,扭頭問僧侶,從表情上看,我想僧侶應該作了肯定的回答。此後他倆的交流內容,應該就是關於我沒有“被導遊”的內容了。

此時僧侶依然面帶禮節性的笑容,但顯然沒有起初對我那麼熱情了。不久,有其他遊人來到,僧侶上前對話,態度舉止與剛才如出一轍。笑。

書上說,蘇雷塔歷史比仰光大金塔還悠久。於是我拿出手機地圖,找准我所處位置,截圖保存。

(上圖:蘇雷佛塔的其中一處入口)

看看時間,差不多該往火車站方向走了。

(下圖:仰光火車站候車廳裡提供傳真、打電話及發送電子郵件公共服務的視窗。可供充電的插座。)

廣播響起,火車來了。再三確認沒有上錯車之後,上車。車廂環境尚可,坐我前面的男子是義大利人,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出遊(見下圖的禿頂男子。)

由於手工登記售票的緣故,可能工作人員把座位號記錄重複了,導致了義大利男子的老婆拿著跟我一樣是座位號的車票。於是乎,兩個外國人在緬甸火車上面面相覷,求助於當地人。

當地人十分熱情,好幾個人一起幫我們看車票,辨認到底是手寫錯了還是重複弄錯了。連賣礦泉水的小女孩都在幫我們叫乘務員過來幫忙處理。

最後乘務員來了,原來只是重複記錄了而已,並不是票賣重了,所以各人都有座位。我被安排到旁邊的單人座位。很棒!

緬甸人的熱情友好,再次讓我深刻體驗。

事後,義大利男子問我是哪裡人,我說中國人,他說他是義大利人。我說,我最喜歡的足球隊是義大利和德國。他笑著說,那“男足”呢?我笑了,回答道: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他也笑了。

(上圖:義大利男子的老婆跟孩子,坐我旁邊。)

我購買的是Upper車廂,3座一排。寬敞,軟座,椅背可以向後放下約75度。

靠著中午買的一包餅乾(這餅乾國內也吃過,貌似越南生產的,好像價格跟國內差不多,忘記了),作為晚餐,好在並不是很餓。

(上圖:淩晨時分,火車中途停靠齋托火車站。)

吃著乾糧,喝著水,然後假寐。有部分路段顛簸起伏較大,但並無過多不適。

腳下有小老鼠活動,眼皮底下就見到至少來回跑了2趟,最後一次被我嚇唬了一下,沒再露面。

DAY 3:毛淡棉

住宿:Sunshine Hotel;類型:酒店大床間;價格:60刀。

淩晨4時,火車達到毛淡棉(Mawlamyine)火車站。火車在進入毛淡棉前,經過了一道鐵路橋,之後沿著架設在半空中的鐵軌,直接駛進火車站。

(上圖:火車站月臺。候車的人還算不少,也算是燈火通明,但除了月臺外,四周依然是黑黝黝的一片漆黑。)

早在仰光的時候,我就預定好了毛淡棉的酒店。當時考慮到火車達到時間較早,而且經過一夜火車的顛簸後,必然需要一個舒適的被窩,於是選擇了一家位於火車站不遠處的酒店,希望可以在出站後就到酒店休息。哪怕不能check-in,也可以在大堂休息。

在火車到站後,我走到火車站站口一看,烏漆抹黑,沒有光亮。

我想了一下,雖然手機導航顯示路程很近,但無法判斷道路是否正確。加之在火車站門口趴活的摩的、皮卡太多,都在拉客。於是決定,在此情況下,還是先不出站的好。

(上圖:淩晨4時許的毛淡棉火車站正門。)

事後發生的事情證明,幸好我沒有出站,不然我可能會嚇破膽(下文詳述)。

從淩晨4時,我愣是在火車站內的地板上幹坐著,待了清晨6時許。

期間不下10個拉客司機想做我的生意。由於我知道大概在清晨6時左右會有另外一趟到達毛淡棉的火車,所以我當時也抱著或許可以遇到國人搭伴的心態。

(上圖:牆壁上貼著估計是禁止隨地吐檳榔口水的宣傳畫,我覺得顏色是最大亮點。在火車站內地板上睡覺的人不少,我也入鄉隨俗,直接席地而坐。)

吃東西、喝水、拍照、看旅遊書,用盡各種消磨時間的手段。終於,眼見東方既白,伸手不但可以看見五指,還可以看到遠處馬路了,於是出站。

經過一番兜兜轉轉,入住酒店。酒店旁邊有一座金塔,酒店的推廣圖也是包含有該金塔。從清晨出火車站起,我就一直聽到從金塔的方向傳來誦經的聲音,從未間斷。

(下圖:金塔方向傳來穿透力極強的誦經男聲,這座金塔就在我第一天實際入住酒店的附近,也是此後我返回酒店的“燈塔”;火車站門口連接主幹道的馬路。)

(下圖:清晨時分,火車站外主幹道的景致。民居的位置是毛淡棉的汽車站。)

小插曲:原先預定的酒店是Royal Hinthar Hotel,類型是酒店,價格是58.5刀。但是按照訂房軟體提供的地圖位址,居然沒有找到這家酒店。

幾番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在另一個相反方向。我一看地圖,該酒店既遠離主要景點,又路途遙遠。於是走到半路,果斷取消,改為訂下圖的Sunshine Hotel。

因為是臨時預定下單的,前臺小哥還沒接受我的預定資訊,但是依然為我辦理了check-in手續。於是,洗漱、休息。

事後我想,如果我一大早就出站的話,那我當時既找不到酒店,也還可以遇到未知危險。因為火車站門口是一條交通主幹道,兩旁並無過多民宅。

我擬前去的所謂酒店位置,實際並不存在。所以我勢必在黑夜之中亂走,出現危險係數很高。別說黑夜之中找不到酒店時的著急心情,就說已經天亮的6時許時,我一直找不到酒店那會兒,我都很是不(hai)安(pa)。

(下圖:最終入住的酒店,環境不錯。)

一覺醒來,已是中午時分,出門逛景點。

沿著酒店門口的主幹道,向北進發,主要目標是“齋丹蘭佛塔”(Kyaikthanlan Paya)。

(下圖:沿路景致。一座貌似錫克教風格的寺廟,大門緊閉,在門口拍照打卡。)

(下圖:齋丹蘭佛塔外觀。搭乘電梯上到佛塔平臺,十分便捷。)

齋丹蘭佛塔所在的位置,可以說是毛淡棉的制高點,可以俯覽全城,因夜間也有燈光照射,因此也幾乎就是黑夜中最為亮眼的建築物。

(下圖:白天與夜晚的齋丹蘭佛塔。)

應該說,夜間的塔跟白天的塔相比,別有趣味。

(下圖:從齋丹蘭佛塔向東俯瞰毛淡棉城區,圖片中間清晰可見架設在半空中的鐵軌。圖片是同一角度拍攝的白天景致與夜晚景致對比。)

(下圖:從齋丹蘭佛塔的東北方向俯瞰毛淡棉城區。)

站在佛塔平臺,由於地勢高並且無任何遮擋物的緣故,視野十分開闊。

由於齋丹蘭佛塔是全城制高點,因此夜間從薩爾溫江及濱江路一側,可以看到從燈光照射下依然閃爍金光的齋丹蘭佛塔。

(下圖:齋丹蘭佛塔平臺景致。)

在齋丹蘭佛塔平臺上,向西面極目遠眺,遠處的水域是薩爾溫江,近處陸地就是毛淡棉英國殖民風格建築的集中區域了。

當我對照旅遊書及手機導航,確定了毛淡棉監獄的方位時,我刹那間覺得我仿佛就是身處英國殖民時期的毛淡棉,搞不好喬治·奧威爾就正在那裡工作著呢。

旅遊書說,毛淡棉監獄修建於1908年。掐指一算,將近110年了。

(下圖:圖片中間偏右的褐色屋頂建築物,就是毛淡棉監獄。)

由於毛淡棉監獄各個出入口均貼有清晰的不允許拍照告示,所以只能在遠離出入口的地方拍照。從現場所見,該監獄應該是依然仍在使用。因為在一處主要出入口的內側,聚集了不少的人,看情形似乎就是準備探望親人的家屬。

(下圖:毛淡棉監獄外牆。)

(下圖:齋丹蘭佛塔的景致。)

(下圖:十分精美的臥佛雕塑。姿態優美,神情安謐,栩栩如生。所謂“法相莊嚴”是也。)

(下圖:在齋丹蘭佛塔平臺上休憩的情侶。沒錯,你看風景,我看你,別人看我。推著單車走過的三名少年。)

沿著旅遊書推薦的步行路線行進,拍照打卡哢嚓哢嚓。走在長長的走廊中,時光仿佛停止了。

遊弋其間,只有我一名遊客,其他的就只有歡快地踢著足球的小僧侶和普通少年了。

古樸但不失厚重的走廊裡,陽光不再毒辣,涼風習習。少年們發出的聲響,回蕩在半空。

(下圖:走廊裡的景致。木柴堆滿了幾乎相當於一間房子的空間。)

(下圖:兩名當地人,各自開著一輛摩托車,雙雙停下,各自躺下休憩。也許,一躺就是一個下午,任它室外豔陽高照,我自高枕無憂。無掛念的煩心事在心頭,自然睡得香甜。羡慕。)

直率地說,一開始,並沒有出現我所幻想那種華麗、驚豔的,有別于普通民宅的所謂殖民時期建築風格的建築物。

但是後來,經過在各個街區之間的多次逡巡之後,我意識到,整個毛淡棉就是一座殖民時期建築風格的建築物。

單獨一座英式建築物,是無法代表整座毛淡棉的殖民風格的,只有全部建築物以目前的這種風格連結在一起,才能展現出殖民時期風格。

(下圖:毛淡棉道路及民居景致。)

英國殖民時期風格的建築物,是通過整座城市的整體形象出現的。

事後對比仰光等地,確實印證了這個事實。

無論是建築的有限樓高、構建風格乃至於粉刷的顏色,都表明毛淡棉確實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與眾不同的城鎮面貌,而這種面貌據稱又是極為接近百餘年前英國殖民時期的風貌的。

離開了小山包上的寺廟區域,來到居民區。

按圖索驥,走到了“下主路”(Lower Main Road)。說是“主路”,其實路面並不寬,過往車輛較多,路邊隨意停放,顯得雜亂無章。

路兩邊的建築以二、三層高的低層民居為主,每棟建築幾乎都緊密地挨靠在一起,一樓多為商業鋪面。

對比起建築物外牆的斑駁老舊,手機店外色彩明豔的看板尤為搶眼。

(上圖:“下主路”的景致。)

路邊建築有中式風格、西式風格,以及必不可少的緬式風格。

各種形制共冶一爐,毫無違和感。

(上圖:“下主路”的景致。)

(上圖:雄偉的清真寺,外牆的精細裝飾顯然有別於常見的清真寺建築風格。)

見到有一座黃色調的三層居民樓門前,看到門楣上貼有神符,估摸著是華裔居住。

走近見到門開著,有位老嫗在門檻內摘菜(也可能是在剪東西,忘了)。

(上圖:老嫗的家。門口的“紙符”十分醒目,這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祈禱風俗了。)

上前跟老嫗打招呼,問是否華裔。

答:爸爸是華裔,祖籍是福建。之後,老嫗打開了話匣子,說了很多。可能是英語,也可能是當地語言,我似懂非懂地點頭傾聽著。

看了一眼屋內,桌椅陳設簡單,但可以看出是中國風格。老嫗還說了她丈夫跟孩子,具體我不大記得了。

告辭前,本想為老嫗拍個照片,但想想還是放棄了。留個念想,也許就足夠了。曾經,有毫無交集的一老一少,在這個空間進行了一場簡短的、並且是並不暢順的對話。幾乎可以確定,我們不會再有第二場對話。

(上圖:江邊集市附近的建築,味道腥濃,漁港氣息撲面而來。建築物外牆顏色五顏六色,也是一道風景線。)

(上圖:集市一根電線杠上的宣傳廣告,似乎是在宣傳吃檳榔可能引發的口腔疾病,有點重口味。)

(上圖:江邊的拾荒者。此處被棄置了不少垃圾,味道刺鼻。與海產品的腥味混在在一起,讓人不大舒服。)

(上圖:應該似乎貨運碼頭。客運碼頭在另外一側。)

走著走著,來到了濱江路(Strand Road)。旅遊書介紹這裡可就是當年船務公司辦公室、宏偉大廈、劇院的集中地了。

但是,一開始的這一段路,似乎沒給我太多良好的體驗。事後我覺得,環境及景觀較為良好的濱江路觀景路段,應該是在路的南端。

(上圖:濱江路北端的建築物。)

遇到有一個路段正在修路。於是我駐足看了一下,感覺工藝比較原始。

先由人工搬運碎石堆放在路面,再由壓路機平整壓實,之後在人工澆上瀝青增加粘性,最後再灑上白粉作為路面。

(上圖:正在修路的人們。)

來到濱江路,找到旅遊書推薦的餐廳填飽肚子。

點了2個菜,1碟米飯,2杯奶昔。價格顯然是針對外國人的,但是由於味道對胃口,所以此後的幾餐飯,都是在該店解決。

(下圖:餐廳菜單。名字、位址詳見菜單。)

草莓奶昔k1000一杯,好喝。於是先後一共要了2杯,我總是不吝惜於及時補充水分。

(下圖:我的午餐,光碟行動。)

(下圖:餐廳裡養的一條觀賞魚。)

吃飽,結帳,走人。繼續沿濱江路徒步。

(下圖:濱江路景致。)

在濱江路邊,看到一攤主在製作油炸食物。於是駐足觀看,越看越覺得這食物跟廣東潮汕地區的“炒糕粿”極其類似,只是做法略微不同。

看攤主相貌應該是華裔,只是不知道這製作工藝是起源于本國呢,還是淵源於他國。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每次看到一些似曾相似的事物時,總是令我有一種對比、考究的念頭。不同民族、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真是有趣。

(下圖:攤主正在製作食物。)

(下圖:濱江路一些體量較大的建築,具體用途不得而知。)

就這樣,我隨便走著,隨便逛著。走了大約一、兩公里後,拐入小巷子,打算去郵局。

(上圖:毛淡棉公園裡的紀念碑。)

(上圖:遊樂設施。)

走到郵局,人家說下班了。遇到了一位老嫗帶著孫子,於是過去逗小孩子玩。皮膚白嫩,跟當地小孩子似乎有很大的不同。

老嫗很友善,小孩子也不怕生,笑容可掬,我自然是哢嚓哢嚓拍照不停。

(上圖:毛淡棉郵局。)

(上圖:隨手拍的各類建築物。)

(上圖:一條泥路,通向了一座白牆黛瓦的浸會教堂。怒放著的不知名黃色花朵。)

(上圖:應該是現代修建的寺廟。)

偶然間,一座極具中國風的帳篷映入眼簾。仔細一瞧,祭拜的神靈是“玉皇上帝”。帳篷旁邊有兩位應該是主事者的老頭在打點著。

這時,有一個頭挺高的男子騎著單車過來了,手裡拿了一根甘蔗,還有一盒餅乾。一名主事的老頭上前幫忙把甘蔗接過,放到祭台前綁好。

高個男子則將餅乾拿給另一位主事者,由他在上面寫下編號後,再放到祭臺上。

他們寒暄了幾句,佈置妥當後,高個男子又掏出了k2000遞給主事者,由主事者登記在冊。

我跟其中主事者攀談,彼此自然看得出對方是華裔。但這名主事者還是問了我來自哪裡,我說中國。我問他,他說他祖籍是福建。

老頭會說中文,除去口音障礙,基本交流沒問題,但另一位主事者就不懂說中文了。

主事者問我,“玉皇上帝”的中文怎麼讀。我告訴了他,並將中文拼音工整地寫在紙上,用筆指著,逐個發音,他逐個跟著念。

我看到,他小心翼翼地將我寫有“玉皇上帝”中文拼音的紙條折疊起來,收好。

(上圖:祭拜現場。)

不知何故,看到此情此景,我居然有點感觸。於是,我平生第一次主動向宗教活動捐款。我很難解釋我為什麼有這個舉動,直至回國後我看了艾瑪·拉金的《在緬甸尋找喬治·奧威爾》。

書中描寫了作者在毛淡棉拜訪一間英國聖公會教堂時的情況。書中寫道:看門人告訴艾瑪·拉金,“這座教堂有一個很小的教區,毛淡棉僅剩不多的英國聖公會信徒都住在這裡。‘這裡有很多要做的工作,但是我們無力承擔,’‘我們能做的就是祈禱教堂不會倒塌。’”離開教堂之前,艾瑪·拉金將一些紙幣塞進結有蜘蛛網的捐贈箱。

我在毛淡棉見到了華裔族群,見到了跟自己同宗同文的同胞,既意外也欣喜;同時,也看到了當地條件的落後,難免萌生維護“我族我類”的血裔情感。

我想我應該是跟艾瑪·拉金一樣,都希望“我族我類”可以繼續得以延續下去。區區k2000是微不足道的,風俗人情最終式微與否,必然不會因為我的這k2000而有所改變。

經年以來,他們都艱辛與否我無從評價,但至少能夠支撐到現在被我所發現,至少說明自有其生存之道。當然,從我的角度而言,我希望通過這一舉動,表明一種族裔認同感,也使得我的良好願望能夠得到抒發。

(下午:華人聚居區景致。)

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一下子夕陽開始西下了。站在江邊,記錄下了太陽被地平線吞沒的過程。

(下圖:薩爾溫江的落日,絲毫不遜色于烏本橋落日。)

(下圖:濱江路上的碼頭。)

(下圖:濱江路上的夜市。品種繁多,但我實在不敢嘗試。)

回到餐廳吃晚餐。

餐廳就在薩爾溫江旁,所以後來我都是就著薩爾溫江的景色,並在喵星人的圍觀下就餐。這是後話了。

我點了一條魚,一盤炸蝦,兩杯牛油果奶昔,直接光碟。

放眼望去,遠處的夕陽色彩曼妙得無以倫比,江面上機動船安靜地駛過。

晚餐臨近尾聲,突然跑來3只喵星人,分別佔據我的左、右及後方。

見此場景,我樂不可支,看我沒有動靜,左邊的喵星人率先跳上餐桌,開始進攻魚骨頭。我作勢驅趕未果,估計是知道愚蠢的人類肯定不捨得敢走他們,於是喵星人紛紛跳上餐桌。

我趕緊解決剩下的食物,然後向服務員求救。服務員過來抱走了喵星人,可沒過多久,3只喵星人又故伎重施。

罷罷罷,吃吧,誰讓你們長得這麼美呢。哈哈。

(下圖:從左邊、右邊及後面對餐桌發起“侵略”的3只喵星人。)

吃過晚餐,步行返回酒店。

借助著街邊店鋪的燈光分辨路面,進到小商店買水及食物。路上行人稀少,偶爾有跟我一樣的外國遊客走過,跟白天熙熙攘攘的場景截然不同。

(下圖:遠處是齋丹蘭佛塔,簡直就是黑夜中的航標燈。我朝著佛塔方向前行,因為找到了佛塔,我就能判別酒店的位置了。)

返回酒店圖中,再次路過今天下午見到的疑似錫克教寺廟。夜裡這間寺廟反倒燈火通明,大門敞開,播放著相信是印度語的歌曲。

近前一看,寺廟裡只有看門人,並無信眾。朝看門人作了手勢,希望進入參觀。看門人大手一揮,意思就是“來來來”。

燈光有點詭異,加上孤身一人,所以只在寺廟殿堂大門口張望。看門人指引我去看旁邊的雕塑,我禮貌地跟著走了幾步觀看,發現並無特別之處(應該是我不懂),遂禮貌地告辭。

(下圖:閃著綠光的疑似錫克教寺廟。)

回到酒店,又是意猶未盡的一天。

(未完結,不定期更新。此後若干天的文字部分基本已完成,但圖片過多,時間有限,未來得及製作,相關圖片說明也有待完善。但可以確定,本帖不會太監。)

DAY 4:毛淡棉

住宿:breeze guest house;類型:青旅單間(公共衛浴);價格:8.1刀(實付k11000)。

早上8時許接到前臺電話,告知早餐時間將在9時結束。於是快速奔向餐廳,可不能浪費了這頓早餐,因為這住宿費好貴啊。

飯間,有一名婦女跟我聊天,原來是酒店的負責人。父母是臺灣人,她是在緬甸出生的,會說略有一點口音的國語。她老公也是華裔,估計祖輩也是臺灣人。閒聊間,得知原來酒店門口即可直接跨越小山包,通往江邊,並不需要沿著門口的公路一直走到另一端才掉頭。

吃過早餐,反復研究出行路線。接近12時才check-out,頭頂烈日出發。

由於從酒店負責人口中得知了便捷路線,於是選擇跨越小山包去江邊,縮短步行距離。由於酒店附近有金塔,從金塔方向也一直傳來誦經的聲音,聲音經過擴音器散落在四周,單調平抑的聲音穿透性極強,略顯魔力。於是我決定循聲前去一探究竟。

上到半山腰,發現聲音源並不是來自山頂的金塔,而是金塔旁邊的建築物。建築物外牆懸掛著一個大喇叭,就是國內農村電線杆上的那種灰色大喇叭。

解開了聲音來源之謎後,繼續朝金塔進發。登上一條陡峭的樓梯後,金塔全貌映入眼簾。拍照打卡哢嚓哢嚓。

下山奔向擬住宿的青旅。

青旅位於濱江路,以西方背包客居多,旅遊書上對該青旅有很高的評價。主要是因為老闆是3位健談風趣的老男人,能夠提供很多好的建議;而且該青旅是一座英國殖民時期風格的建築,價格公道。

來毛淡棉之前,我就計畫著安排一晚入住這間青旅。但是由於預定房間比較遲的緣故,已經沒有有獨立衛浴的單間了。我不大習慣使用公共衛浴,所以一度曾想放棄,改為選擇其他靠近江邊的旅館。但最後還是被這間青旅所吸引,預定了公共衛浴的單間。

到了青旅check-in完畢,一看房間,確實相當簡陋。單人間用木板分隔,隔音效果為零,感覺開關房門時的“咿呀”聲響都會吵到旁人。有朋友看了房間照片後,評價像“關禁閉”,頗有同感。

既來之,則安之。反正就一個晚上,居住在英倫風格的歷史宅院之內,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放下大背包,再一次出發郵局。無奈恰逢星期日,郵局不營業,寄送明信片的算盤落空。

轉戰孟族文化博物館,旅遊書對博物館的評價頗高,認為這是一間“有貨”的博物館。門票k5000,不能攝錄(但手機拍照則不禁止),須在入口處存包。

孟族文化博物館給我相當豐富的歷史文化體驗,也進一步加深了我對孟族的好感,對下緬甸這篇廣闊區域燦爛文明的認同。

博物館內的遊人稀少,先後入館的3、4名遊客,除了我以外,其他遊客都是單獨前來的西方人面孔。估計也是受到旅遊書的推薦而前來的。

參觀完博物館。繼續遊走,最後又回到江邊。途徑碼頭,觀察了一下,與此前途徑的碼頭略有不同,該處碼頭聚集人員較多,而且上下船的人一直絡繹不絕。判斷此處應是客運碼頭,不是其他的貨運碼頭。

此時已是16時30分左右,心想現在去對岸惡魔島,不知何時有返回的船。萬一錯過返航時間,豈不麻煩。但是看著波光粼粼的薩爾溫江,而且明明還耀眼無比的太陽,改變主意,搭乘機動船過去看看。反正我不作過多停留,看看就返航,應該不會錯過渡船的。

碼頭有人收錢,單程k200。我是最後一個上船,船的一側已經已坐滿人,船中間停放了幾輛摩托車,我只能坐在船頭的空位。

不多時(可能就10分鐘的樣子),機動船靠岸。岸邊已沾滿了準備返航的人,有當地人,也有遊客。上岸一看,四周是田野,道路兩旁並無無建築,若不借助摩托車估計無法深入前行。

罷罷罷,反正我本來也沒計畫到惡魔島。渡江時,我已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了毛淡棉:小山包上的一座座金塔,遠處的跨江大橋,鬱鬱蔥蔥的濱江路……

晚餐仍在同一間餐廳解決。也許是我少見多怪,薩爾溫江落日的色調居然如此誘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江上只有三兩艘機動船駛過,整個江面顯得寂寥、空曠。

回到青旅洗漱完畢,到門口納涼。青旅22時準時關大門,回房。沒有娛樂節目,沒有電視,唯一外界聯繫就是手中信號一般的手機。夜深人靜,躺臥床上,作息似乎規律了起來。而這,不正是我所想要的嗎?!

夜裡,院外只聽得驟然間有幾隻汪星人在吵鬧,並無其他聲響。月光照進窗戶,投射在木板牆上,沉沉睡去。

DAY 5:孔卡(小金石)-欽榜

住宿:欽榜Sea Sar Hotel;類型:旅館單間;價格:12刀(實付k16000)。

起床後,先是上樓吃早餐。

昨天check-in時,聽到一名西方面孔年輕旅客問店主人之一的Mr. Ivan,“早餐在哪裡吃”。Ivan說,在一個秘密的地方。年輕人問“遠嗎,怎麼走?”Mr. Ivan一邊伸手作出左轉右轉的動作,一邊說“在青旅附近,要走一點路,到時會告訴你路線。如果找到了,就有早餐吃,如果找不到,就沒有早餐吃”。

我在旁邊見此情景,笑了。Mr. Ivan見我笑了,也對著我笑。Mr. Ivan身材相對高大魁梧,面貌有點像劇集《越獄》(Prison Break)主演溫特沃思·米勒,年輕時應是一位帥小夥。我當時還真的以為要去到青旅附件的某個地方吃早餐呢。沒想到,原來早餐就在青旅的二樓,只是入口在青旅的內部的一側,我昨晚以為樓上的店家的住家,沒上去(二樓確實店家的住家,但是也有供旅客住宿的房間)。上了二樓,才知道別有洞天。

二樓有一個朝向薩爾溫江的半開放式陽臺,視野開闊。由於三張桌子都坐滿了西方人面孔的旅客,我英語不靈光,不想去打招呼,所以就選擇了屋內的餐桌。

吃過早餐,回房考慮今天的出行安排。最終決定按照旅遊書的介紹,前去“小金石”。“小金石”只是俗稱,準確名稱叫“Nwa-la-bo Pagada”,位於毛淡棉以北19公里孔卡(Kyonka)。

我想請青旅的店家幫我安排一輛皮卡或摩的,出來一看,今天當班的居然是Mr. Antony——一位名字在旅遊書上出現了數次,並且在攻略上也曾被提及的老人。

我一拼讀出“Nwa-la-bo Pagada”,Mr. Antony就明白了。我說要去那裡,該如何去?Mr. Antony答:打車(taxi)去,k7000。我問是否包括往返,從青旅出發到孔卡, 然後再送回青旅?答:是的。隨即請Mr. Antony安排車輛。

從旅館出發前往孔卡的報價,似乎都是統一價,與旅遊書上介紹的價格也是相同的。旅館不同負責人對同一個問題的回答也都是相同的,似乎不存在信口開河的情況。

我問:請問您是Mr. Antony嗎?Mr. Antony答:是的,你怎麼認識我?我說您名聲在外。我繼續說,我可以跟您合個影嗎?Mr. Antony笑答:Why not?!

於是,他邀請我到青旅門口,一起合影。

完成check-out,告別Mr. Antony,帶上安全帽,摩的司機帶著我朝北向孔卡村進發。19公里的路程,還真是有點遠,大約花了25分鐘。

孔卡村有皮卡車接送上下山,但是皮卡車要等人齊了才發車。摩的司機告訴我,一輛皮卡坐10個人,每人收費k2000,含往返。如果到了發車時間,不滿10個人的,就由實際坐車的人數按k20000的標準去分擔。

候車棚旁邊有座小學,有幾家小店。小學熙熙攘攘,小店安靜空曠。四周走走,拍照打卡。逛乏了,回到候車棚坐下,吃甜食補充能量,把啤酒喝掉減輕負重。

我等了將近2個小時,皮卡才終於發車。此時,一共有包括我在內的7名乘客。除我以外,2名是本地人,4名是西方人。於是,每人付k3000。當地時間11時許,發車上山。

皮卡在山路上攀爬,顛簸異常厲害,死死抓住扶手不放。下車後,我發現手都握疼了。但是不得不說,確實是別有一番體驗。

皮卡爬山登頂,耗時將近20分鐘。

到了山頂,由於就只有我們7名乘客,大家來此的目的也純粹是為了看“小金石”,於是齊刷刷直奔重要景點。拍照打卡哢嚓哢嚓。

遊人稀少,相當幽靜。風鈴作響,清脆悅耳。

“小金石”搭滿了竹架,不知道是在從事什麼工程。竹架影響了拍照效果,不能滿足我這種拍照拍照打卡心態遊客的願望,略有遺憾。但“小金石”近在眼前卻是實打實的,可以上前撫摸。似乎一旁也無其他人監管,也未見禁止女性觸碰的告示,不知是否意味著女性也可以上前觸碰?

原定逗留1個小時的時間,但由於各人都比較早地返回到停車站,於是皮卡提前了一小會兒下山。這樣也好,因為我要從孔卡返回毛淡棉的汽車站,搭乘汽車去欽榜。送我來孔卡的摩的司機,也是告誡我要在13時前回到山下,這樣才不會耽誤去欽榜的汽車。

摩的司機送我回到毛淡棉汽車站,說要多給k1000,欣然答應。

到了汽車站,在摩的司機的協助下,買好車票。當地時間14時左右發車,17時左右到達了齋托(Kyaikto)。

在上車前,我再三跟售票員確認了汽車是否到欽榜(Kinpun),均得到肯定答覆。期間,我又詢問了一位當地婦人(看起來像華裔),她對我所說的汽車目的地勢去欽榜(大金石)有點狐疑,最後又幫我去向售票員詢問,得到確認後告訴我確實到欽榜。

上車後,那位熱心的婦人跟坐我旁邊的男乘客說了一下話,然後告訴我,我身旁的男乘客也是到欽榜的,我跟著他就行。我當時對這番話的理解是,當我身邊的乘客下車時,我就可以下車了。殊不知,原來是還有進一步的含義。

汽車到了齋托之後,放下包括在內的部分人。下車地點亂糟糟,拉客的人不少。我知道下車地點是齋托,我以為這就是終點了,於是走到一旁想看看如何去汽車站坐車去欽榜。期間,拒絕了一個拉客年輕人“可以免費送我去欽榜”的安排。

我略微慌亂,想找回跟我一同下車的那位男乘客,問他如何前往欽榜。我走近後,才發現原來是下來的這一撥要去欽榜的人,都是要另外接駁皮卡的。汽車上的人看到我,就招呼上了包括我在內的這一撥人,指著馬路對面的皮卡叫我上車,然後掏出錢交給了皮卡的售票員小夥子。

這一下,我才明白過來。原來汽車並不前往欽榜大本營,但是能夠安排接駁皮卡送我到欽榜。從地理位置而言,下車所在的“齋托”,距離大金石山腳下的“欽榜”還有一段距離,大約需要20分鐘車程。

皮卡送我到了欽榜。下車,又是一片茫然。只知道旅遊書上說欽榜得益于大金石,所以相對繁華。到達一看,所言不虛。

有人前來搭訕,推薦住宿。一開始我沒搭理,後來瞭解到了旅館名稱後,發現旅遊書上有列舉,並且剛好就在下車地點旁邊(而且也是在去大金石車站的隔壁),於是就辦理check-in了。

此時已將近18時。房間無熱水,無Wi-Fi,無衣架,非常簡陋。幸好冷水也不是太涼,周遭氣溫也不低,所以問題尚算不大。略微整理,出門覓食。

逛了一下,回到旅館旁邊,在旅館的餐廳吃晚餐。盤盤碟碟不少,但是分量少,沒吃飽。後來在隔壁的店裡,又吃了一個炒飯(雞蛋、豬肉),性價比相對較高,似乎是k2000,配湯。湯的味道好極了!

在旅館接待處蹭了一會兒Wi-Fi,蚊子太多,睡意襲來,回房睡覺。調好鬧鐘,5時30起床。

DAY 6:大金石-勃固

住宿:勃固Kanbawza Hinthar Hotel;類型:酒店雙人間;價格:38.25刀(實付20刀及k24600)。

DAY 7:勃固(晚間坐火車往曼德勒)

住宿:火車(勃固至曼德勒)。

DAY 8:曼德勒

住宿:E1 Motel;類型:酒店雙人間;價格:17刀。

telenor的廣告大意是“規模最大”、ooredoo的廣告大意是“4G網速最快”。MPT跟ooredoo的不同類型流量包,所對應的價格都相同。

3.在忽略是3G還是4G網路的情況下,以“流量為4G的上網流量包”為例,購買的費用均為:SIM卡k1500,流量包k10000,合計k11500。其中包括了若干分鐘的通話費用,但具體我未留意。當然,ooredoo的流量包可能是4G網路的,MPT的流量包可能是3G網路的,具體情況我未留意。

4.由於仰光機場ooredoo櫃檯當時只有1名工作人員,因此辦理速度較慢。在聽了一位同樣在排隊並且是在仰光工作的男同胞介紹後,我選擇了到旁邊MPT櫃檯辦理,很快辦妥。因為男同胞說MPT的基站覆蓋範圍較廣,而我考慮到可能會去荒郊野外,所以我更傾向於保障有通訊信號,哪怕它不是4G網路。在緬甸,不要對網速抱有太大期望,重要的關注點應該是確保有網路,哪怕比較慢。

關於物價(租車、吃飯、購物等)

1.未有過多留意,也未及時進行記錄,所以大多很難列出準確金額,抑或是給出衡量標準。

2.有些開支保留有小票,有些開支則記憶較為清晰,在行文中涉及時會列出費用明細。

3.緬甸國力落後,不少的開支消費也都是較低的。如果以國內的標準去衡量,幾乎可以說是“便宜得不行”。但若以這樣的標準來評價的話,可能並不太準確。因為,有些在我們看起來“便宜得不行”的開支,在當地人看來可能是並不便宜的。所以,在行文中若涉及消費支出時,我也會給出該等開支是“便宜還是昂貴”的個人評價。

DAY 0:出發前夜(香港)

直至臨近2017年1月下旬,才開始預見到了可控假期區間,遂開始著手辦理緬甸簽證。

在此之前,在兩個目的地——老撾與緬甸——之間反復權衡。從“恐飛症”的心理信賴角度出發, 起初傾向於去老撾,只因可以循陸路進出。但是一想到跨國大巴在路況不佳的外國道路上長途跋涉所需耗費的時間,以及因此而產生的遠遠大於搭乘飛機的風險,最終決定前往緬甸——即便往返需要搭乘兩趟飛機。

辦好簽證,定好機票。出發前夜,與C、S兩位小夥伴會合,是夜宿香港機場。原打算入住酒店,經對比後,決定在機場過夜既省錢,又似乎還安全些。

(香港機場裡面某航空公司的貴賓休息室)

入夜,雖然有些倦意,但我選擇了來回游走參觀、進食、給手機充電、上廁所等做法,來促使自己保持清醒。因為我希望上飛機後再睡,這樣可以減少我憂慮飛機安全的次數。

DAY 1:香港-仰光

住宿:仰光Agga Yonth Hotlel;類型:青旅單間;價格:20.7刀(實付k28800)。

2017年2月2日北京時間7時許,從香港起飛。

廉價航空基本都是紅眼航班,經過3個小時飛行,於緬甸當地時間9時許到達緬甸仰光。

仰光機場有點類似柬埔寨暹粒機場,機場大樓不大,也很嶄新。過關時,我及其他小夥伴均未遇到索要小費現象,工作人員的神色也顯得很正氣。由此,我對緬甸的第一印象非常好,雖然落後,但卻是一個很有骨氣的國家。

仰光機場能夠見到“落地簽”視窗,但是具體是否適用、適用何種人群,並不瞭解。因此,考慮“落地簽”的童鞋應事先確保符合辦理條件,避免到時出狀況。列出此資訊,供參考。

排隊兌換緬甸貨幣、買上網卡。買了MPT的上網卡,k11500。工作人員熱情快速地幫忙安裝好,並連上網路。

建議:據說機場的上網卡價格高於市區的價格,所以似乎有人建議到市區後再到賣卡商鋪辦理。能節省就節省的觀念是對的,但機場專設櫃檯的工作人員大多懂一點英語,而且接觸過的不同手機類型也較多,因此能夠進行有效溝通並快速安裝好卡的幾率相對更大一些。

市區賣卡商鋪的工作人員可能未必懂英語,也可能未必能較好針對不同手機類型進行準備選擇安裝,耽誤時間或甚至無法溝通的可能性較大。

而且,更重要一點是,專設櫃檯在機場是明碼標價的,也是相對安全的,一旦有疑問或出現糾紛,求助也方便一些。

在機場找了視窗兌換緬甸元,1刀兌換k1354。

就事後觀察,仰光機場至少有3間不同公司的兌換視窗。可能常人的習慣使然,其中一間最靠近出口的兌換視窗,排隊人數最多。

但是,這個兌換視窗的匯率卻是3間之中最低的,3間兌換視窗的匯率差額大約是1刀:k1354、1刀:k1356、1刀:k1360。

建議兌換時,可以在3間之間先作比較,選擇匯率最佳的兌換視窗進行兌換。小夥伴們是通過ATM機取款的,似乎也很順利。唯一的狀況可能就是有一台ATM機沒有足夠紙幣可以提取了,換到了另外一台ATM機取。

機場從青年旅館需時較長,耗時約50分鐘。預付車費的計程車車費為k9000。抵達青旅已經是當地時間12時(緬甸時間比北京時間晚1小時30分鐘)。

放下行李,在青旅門口拍照打卡哢嚓哢擦。下圖的民居內景,貌似是一戶華裔人家,就在青旅對面。鐵門是另一戶民居,有點意思。

飯點已到,因要14時才能check-in,加上饑腸轆轆,於是先出去覓食。

路過一個十字路口,沒有交通燈,一名女交警在指揮交通。此後走了一段路後,見到一起交通事故,單車躺在路中央,沒見到有人員受傷。

(上圖:公車站牌,線路還不少。)

在青旅的不遠處,看到一家餐廳,食客還不少。

(上圖:地方不大,但食客陸續有來。洗手間的指示牌上,有緬甸文、英文及中文。)

(上圖:在緬甸的第一餐,有點辣,礦泉水不能少。)

飯畢,步行前往仰光“大金塔”(Shwedagon Paya)。

沿街拍照打卡哢嚓哢嚓。有當街賣熟食的,也有常見於大街小巷的“檳榔”小攤檔。

下圖正在煎炸餅子的小哥,看到我在拍照,一直樂呵呵的。大大的笑臉掛在臉上,任誰見了都會受到感染,跟著一起樂呵呵的。

下圖的小哥會說幾個簡單的中文單詞,旁邊是他老婆。他賣的東西口感跟味道其實都挺好的,只是我不敢多吃。一杯只喝了2/3,剩下的扔了。

當著小哥的面時,不敢扔,直至走遠了才扔掉。

好像是一杯k400,忘記了。

他賣的食物是“綠色”的,我後來在大金石山頂見到有“粉紅色”的。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做的,好像是薯粉之類的東西做的。只知道有一片麵包,有椰汁,有米飯粒,綠色的東東像一隻只小青蟲。

(下圖:前往大金塔路上的景觀。)

(上圖:摩訶毗闍耶佛塔入口處的婦女,似乎是在售賣用來放生的禽鳥。)

因為摩訶毗闍耶佛塔是現代建築,無甚可觀。倒是入口處的池子有點意思,倒影裡佛塔的光芒不那麼刺眼了。

(上圖:摩訶毗闍耶佛塔在大金塔旁邊,有個別地方正在維修。)

(上圖:大金塔的南邊入口。走到這裡,有點小激動,因為即將參觀這處偉大的建築了。)

(上圖:遠眺大金塔;通向大金塔平臺的階梯式通道。)

(上圖:圍繞在大金塔四周的宮殿式建築物;栩栩如生的雕塑。)

(上圖:大金塔並不只有“大金塔”,周邊的建築物業十分精美有看頭,比如上面這座類似佛塔的建築物,裝飾其間的浮雕十分精美。)

(上圖:精美的浮雕磚;估計是信眾在捐獻錢物,工作人員在作登記。)

大金塔里面,還有一座重要的塔,名叫“南多吉佛塔”(Naungdawgyi Paya),也稱“老大哥佛塔”。就在大金塔西北側,但是關注度明顯不如大金塔,聚集于此的遊人很少。

據旅遊書介紹,傳說中的8根佛祖頭髮最初就是供奉於此。可見,此塔並不簡單。

(上圖:“南多吉佛塔”。只有緬甸男子可以進入,女子及外國男子一律禁止進入。當然,我遊覽的當天,它也並沒有開放參觀。)

(上圖:“南多吉佛塔”旁邊的菩提樹。)

(上圖:面向“南多吉佛塔”禱告的婦女;夜幕下閃爍著的油燈。)

(上圖:三塊被玻璃櫥窗維護起來的石碑,據說其歷史可追溯之1485年,石碑印刻的內容是關於當年佛祖的8根頭髮是如何來到緬甸的。)

(上圖:夜幕下的大金塔,燈光照射的大金塔散發著與白天太陽照耀下不同的“光芒”。)

(上圖:似乎是有免費晚餐派發,當地人可以在這座宮殿裡盡情享用。)

太陽下山前,大金塔的主要人群是外國人。不少攝影發燒友也擺好架勢,等著捕捉黃昏時的大金塔精緻。

太陽下山後,大金塔的參觀者越來越多,大部分是當地人。

我們在大金塔遊走了一個下午,期間巧遇在仰光機場有過一面之緣的P、C。於是結伴覓食。

(上圖:覓食路上遇到的“超市”,食品種類還不少。尤其是各類小吃,琳琅滿目。但都標記著緬甸文字,只能靠外觀猜測是何種食物,但大多無法確定。)

(上圖:一間開放式點餐的食肆。製作麵食的美女面容姣好,皮膚也相對比較白皙,很可能是華裔。)

(上圖:我們的晚餐。)

(上圖:免不了要把兌換好的當地貨幣集合起來,拍個照,以示我是“百萬富翁”;緬甸的電視節目。)

吃飽喝好,步行回青旅。

洗漱,睡覺。在緬甸的第一天,結束了。

DAY 2:仰光(晚間坐火車往毛淡棉)

住宿:火車(仰光至毛淡棉)。

早上起來吃早餐,青旅的早餐很“簡單”,但是能填飽肚子,也算OK。

就我有限的出行經歷,似乎餐廳基本都是設在旅館的最上一層。因此,風光視野也是整座旅館最好的。

(上圖:早餐有煎蛋,可以自取,伙食算可以的了;在旅館頂層所見的周邊景物。)

吃過早餐,與小夥伴們在仰光逛,主要出發方向是蘇雷佛塔。

走著走著,見到懸掛著成片紅燈籠以及黃瓦紅柱的宮門,就知道來到華人聚居的“中國城”了。也算是誤打誤撞吧,略感意外。

(上圖:“中國城”的街邊檔口)

(上圖:中文跟緬文的招牌;賣木瓜大媽抽煙的樣子很豪邁;店家在擺放粽子,十分專注;紫色衣服的小哥在賣一種類似“可樂”或“涼茶”的飲料,k100一杯。)

據我觀察並結合旅遊書介紹,仰光的“中國城”範圍涵蓋若干條街道,整個片區似乎還不小。但“中國城”也並非純粹的華裔居民,居住其間的還有印裔居民。

(上圖:“中國風”小吃)

(上圖:白色的尖頭水泥碑,應該是指路牌來的,在每個街口都有一塊。電線杆上的電錶,緬甸使用的電燈開關樣式,跟國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所使用的老式開關一樣,下文有圖)

(上圖:電線杠上密密麻麻的烏鴉,幸好旅行期間沒被糞便“擊中”過。神龕已被樹枝包裹,足見設置該神龕已有一定的年頭了)

(上圖:蘇雷佛塔;市政廳;前入境事務處舊址;獨立紀念碑)

(上圖:以馬內利浸會教堂)

(上圖:教堂二樓有人正在舉辦宣講活動,在樓梯口有人在分發免費的餐盒,一切都井然有序)

(教堂門口有紮堆的攤販聚集區,格式小吃都有,只是我完全沒有嘗試欲望,因為看來並不是十分乾淨。出於飲食安全考慮,我放棄了常識小吃的機會。)

眾人閒逛了一遭後,就在蘇雷佛塔旁的餐廳吃午餐。下午的炒麵好像是k2000一份(也好像是k2800一份),忘記了,價格顯然是比較貴的。味道尚可,但不及我在蒲甘吃過的一碟炒麵。

飯畢,跟小夥伴們告別,直奔仰光火車站。

小夥伴們擬坐大巴北上前往茵萊湖,我則擬坐火車南下前往毛淡棉。

想去毛淡棉,是因為彼處是喬治·奧威爾曾經工作生活過的地方,也是因為據說當地的建築仍保留有百餘年前英殖民的風采。因為喜愛喬治·奧威爾,所以前往到毛淡棉多少還懷有“朝聖”的意味。

在是否單獨前往毛淡棉的抉擇上,頗費思量。

第一,我秉持“安全第一”理念,希望路上有小夥伴可以照應,單獨出行於我而言多少有些不安。

第二,單獨前往勢必要跟小夥伴分開,也許我可以先不跟小夥伴分開,而是等到一起返回仰光後,再前往包括毛淡棉、大金石在內的下緬甸。但是計算了一下時間,後期時間略緊迫。如果最終去不成毛淡棉和大金石,那可能此次緬甸之旅對我而言就是“假的緬甸之旅”。

第三,網路上關於毛淡棉的攻略明顯少於常規的“三城一湖”,即便提及,也著墨不多。前路如何,並不大清晰。

最終,“朝聖奧威爾”及“膜拜大金石”的信念,促使我選擇先前往毛淡棉。

按圖索驥,朝著蘇雷佛塔的東北方向前行,仰光火車站正在等我。

(從蘇雷佛塔出發,穿過筆直的街區道路,線條硬朗的一座座建築物映入眼簾。每一座建築物看起來都是那麼有趣,那麼精美,那麼富有歷史感。)

此前,已向早我數日到達毛淡棉的藍牙兄台請教購票方式,因此心中也略微有底。

仰光火車站外形頗有特色,也顯得有一定規模,但內在則較為簡陋。

售票大廳似乎有兩個,跟工作人員問詢後,才找到出售去毛淡棉火車票的窗口。

(上圖:最上面的圖是售票廳,中間是火車站的1號候車廳,候車去毛淡棉方向的;去毛淡棉的火車車次是175UP。)

從仰光去毛淡棉的火車票價格是k4250,發車時間為當天當地時間18時25分。

時間尚早,可先四下活動。一是打發時間,二是為最後再次返回仰光時爭取更多時間遊覽更多地方。

(上圖:售票窗口;車票有部分內容是印製好的,座位號、日期跟證件號是現場手寫的。相比較其他城市而言,可能已算是“最先進”的了。)

買好車票,走出火車站。先前往昂山市場,一路所見,都異域風情。拍照打卡哢嚓哢嚓,自然不在話下。

(上圖:可能是錫克教的宗教建築,用“色彩斑斕”來形容毫不為過。)

(上圖:街邊小吃,可我都是“眼看嘴不動”;頭頂貨物、懷抱幼兒的婦女。)

(上圖:正在下棋的人們)

(上圖:一隊化緣的小尼姑走過;正在使用縫紉機的男子;小巷子中佈置好的舞臺;車水馬龍的大街。)

昂山市場經營的產業對我吸引力不大,純粹為了地標打卡而來。

倒是無意中發現了市場後面有一座跨越鐵路線的天橋,天橋上有各類小販。沿著天橋走,是一片較為安靜、但又顯得較為現代化的居民生活區,相較之下,該片區域顯得更為純粹。

(上圖:昂山市場外觀及內部首層。)

(上圖:昂山市場後方的街區,對比外面大街的熙熙攘攘,這裡顯得較為安靜。小商販不會主動招徠顧客,讓人感覺較為舒服。)

(上圖:走累了,進去超市買水喝,順便買了一個青蘋果,k800。)

(上圖:第一次來到緬甸,對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於是大街上的煙灰缸,也成了一景;很多二樓或以上的民居陽臺,都會垂下來一根繩子,繩子一頭墜著一個籃筐、夾子、袋子,猜測其用途是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繩子收取到樓下別人交來的物品;居民住宅區的路邊,比較常見“鐵箱子”,猜測極有可能是發電機。)

(上圖:包括黃色建築物在內的許多建築,其外觀線條及牆體裝飾,均頗具美感。)

(從昂山市場走回到蘇雷佛塔,一路上的建築物景致。)

眼看時間依然尚早,遂直奔蘇雷塔。門票3刀,用緬甸元支付則為k3000。

果斷用緬甸元支付。我想,可能人家並不看重收費,所以無所謂匯率,只是我等觀光客,一切從節約出發。

(上圖:蘇雷佛塔形制雖然不及大金塔,但自有其風範。沉甸甸的歷史年頭,使其地位十分尊崇。)

(上圖:虔誠的信徒面向蘇雷佛塔跪拜禱告;蘇雷佛塔內部景觀)

拍照打卡哢擦哢嚓。期間一名僧侶主動前來搭訕,聊了幾句後,告訴我可以去為與我出生日期對應的保護神澆灌聖水。我表示我不知道我出生日期所對應的日期是“星期幾”,該名僧侶拿出萬年曆,給我翻查。嗯,我知道了我對應的保護神是“星期四”。

該名僧侶於是引導我前去對應的神像面前。我對於這些宗教禮儀並不太在意,所以表示先不澆灌了。也正是在這一刹那間,我意識到我可能遇到“導遊”了,於是客氣地作揖告別,告知我先自己逛逛。

返回到我早先坐下休息的地方,吃起蘋果。不一會兒,又來了一名貌似旅行團導遊的年輕小夥子,剛好剛才那位僧侶也來到旁邊坐下。於是,年輕小夥子主動跟我攀談,指著僧侶告訴我說“si fu”(師傅),我說“是的,我們剛才見過了”。

小夥子顯然不相信,扭頭問僧侶,從表情上看,我想僧侶應該作了肯定的回答。此後他倆的交流內容,應該就是關於我沒有“被導遊”的內容了。

此時僧侶依然面帶禮節性的笑容,但顯然沒有起初對我那麼熱情了。不久,有其他遊人來到,僧侶上前對話,態度舉止與剛才如出一轍。笑。

書上說,蘇雷塔歷史比仰光大金塔還悠久。於是我拿出手機地圖,找准我所處位置,截圖保存。

(上圖:蘇雷佛塔的其中一處入口)

看看時間,差不多該往火車站方向走了。

(下圖:仰光火車站候車廳裡提供傳真、打電話及發送電子郵件公共服務的視窗。可供充電的插座。)

廣播響起,火車來了。再三確認沒有上錯車之後,上車。車廂環境尚可,坐我前面的男子是義大利人,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出遊(見下圖的禿頂男子。)

由於手工登記售票的緣故,可能工作人員把座位號記錄重複了,導致了義大利男子的老婆拿著跟我一樣是座位號的車票。於是乎,兩個外國人在緬甸火車上面面相覷,求助於當地人。

當地人十分熱情,好幾個人一起幫我們看車票,辨認到底是手寫錯了還是重複弄錯了。連賣礦泉水的小女孩都在幫我們叫乘務員過來幫忙處理。

最後乘務員來了,原來只是重複記錄了而已,並不是票賣重了,所以各人都有座位。我被安排到旁邊的單人座位。很棒!

緬甸人的熱情友好,再次讓我深刻體驗。

事後,義大利男子問我是哪裡人,我說中國人,他說他是義大利人。我說,我最喜歡的足球隊是義大利和德國。他笑著說,那“男足”呢?我笑了,回答道: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他也笑了。

(上圖:義大利男子的老婆跟孩子,坐我旁邊。)

我購買的是Upper車廂,3座一排。寬敞,軟座,椅背可以向後放下約75度。

靠著中午買的一包餅乾(這餅乾國內也吃過,貌似越南生產的,好像價格跟國內差不多,忘記了),作為晚餐,好在並不是很餓。

(上圖:淩晨時分,火車中途停靠齋托火車站。)

吃著乾糧,喝著水,然後假寐。有部分路段顛簸起伏較大,但並無過多不適。

腳下有小老鼠活動,眼皮底下就見到至少來回跑了2趟,最後一次被我嚇唬了一下,沒再露面。

DAY 3:毛淡棉

住宿:Sunshine Hotel;類型:酒店大床間;價格:60刀。

淩晨4時,火車達到毛淡棉(Mawlamyine)火車站。火車在進入毛淡棉前,經過了一道鐵路橋,之後沿著架設在半空中的鐵軌,直接駛進火車站。

(上圖:火車站月臺。候車的人還算不少,也算是燈火通明,但除了月臺外,四周依然是黑黝黝的一片漆黑。)

早在仰光的時候,我就預定好了毛淡棉的酒店。當時考慮到火車達到時間較早,而且經過一夜火車的顛簸後,必然需要一個舒適的被窩,於是選擇了一家位於火車站不遠處的酒店,希望可以在出站後就到酒店休息。哪怕不能check-in,也可以在大堂休息。

在火車到站後,我走到火車站站口一看,烏漆抹黑,沒有光亮。

我想了一下,雖然手機導航顯示路程很近,但無法判斷道路是否正確。加之在火車站門口趴活的摩的、皮卡太多,都在拉客。於是決定,在此情況下,還是先不出站的好。

(上圖:淩晨4時許的毛淡棉火車站正門。)

事後發生的事情證明,幸好我沒有出站,不然我可能會嚇破膽(下文詳述)。

從淩晨4時,我愣是在火車站內的地板上幹坐著,待了清晨6時許。

期間不下10個拉客司機想做我的生意。由於我知道大概在清晨6時左右會有另外一趟到達毛淡棉的火車,所以我當時也抱著或許可以遇到國人搭伴的心態。

(上圖:牆壁上貼著估計是禁止隨地吐檳榔口水的宣傳畫,我覺得顏色是最大亮點。在火車站內地板上睡覺的人不少,我也入鄉隨俗,直接席地而坐。)

吃東西、喝水、拍照、看旅遊書,用盡各種消磨時間的手段。終於,眼見東方既白,伸手不但可以看見五指,還可以看到遠處馬路了,於是出站。

經過一番兜兜轉轉,入住酒店。酒店旁邊有一座金塔,酒店的推廣圖也是包含有該金塔。從清晨出火車站起,我就一直聽到從金塔的方向傳來誦經的聲音,從未間斷。

(下圖:金塔方向傳來穿透力極強的誦經男聲,這座金塔就在我第一天實際入住酒店的附近,也是此後我返回酒店的“燈塔”;火車站門口連接主幹道的馬路。)

(下圖:清晨時分,火車站外主幹道的景致。民居的位置是毛淡棉的汽車站。)

小插曲:原先預定的酒店是Royal Hinthar Hotel,類型是酒店,價格是58.5刀。但是按照訂房軟體提供的地圖位址,居然沒有找到這家酒店。

幾番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在另一個相反方向。我一看地圖,該酒店既遠離主要景點,又路途遙遠。於是走到半路,果斷取消,改為訂下圖的Sunshine Hotel。

因為是臨時預定下單的,前臺小哥還沒接受我的預定資訊,但是依然為我辦理了check-in手續。於是,洗漱、休息。

事後我想,如果我一大早就出站的話,那我當時既找不到酒店,也還可以遇到未知危險。因為火車站門口是一條交通主幹道,兩旁並無過多民宅。

我擬前去的所謂酒店位置,實際並不存在。所以我勢必在黑夜之中亂走,出現危險係數很高。別說黑夜之中找不到酒店時的著急心情,就說已經天亮的6時許時,我一直找不到酒店那會兒,我都很是不(hai)安(pa)。

(下圖:最終入住的酒店,環境不錯。)

一覺醒來,已是中午時分,出門逛景點。

沿著酒店門口的主幹道,向北進發,主要目標是“齋丹蘭佛塔”(Kyaikthanlan Paya)。

(下圖:沿路景致。一座貌似錫克教風格的寺廟,大門緊閉,在門口拍照打卡。)

(下圖:齋丹蘭佛塔外觀。搭乘電梯上到佛塔平臺,十分便捷。)

齋丹蘭佛塔所在的位置,可以說是毛淡棉的制高點,可以俯覽全城,因夜間也有燈光照射,因此也幾乎就是黑夜中最為亮眼的建築物。

(下圖:白天與夜晚的齋丹蘭佛塔。)

應該說,夜間的塔跟白天的塔相比,別有趣味。

(下圖:從齋丹蘭佛塔向東俯瞰毛淡棉城區,圖片中間清晰可見架設在半空中的鐵軌。圖片是同一角度拍攝的白天景致與夜晚景致對比。)

(下圖:從齋丹蘭佛塔的東北方向俯瞰毛淡棉城區。)

站在佛塔平臺,由於地勢高並且無任何遮擋物的緣故,視野十分開闊。

由於齋丹蘭佛塔是全城制高點,因此夜間從薩爾溫江及濱江路一側,可以看到從燈光照射下依然閃爍金光的齋丹蘭佛塔。

(下圖:齋丹蘭佛塔平臺景致。)

在齋丹蘭佛塔平臺上,向西面極目遠眺,遠處的水域是薩爾溫江,近處陸地就是毛淡棉英國殖民風格建築的集中區域了。

當我對照旅遊書及手機導航,確定了毛淡棉監獄的方位時,我刹那間覺得我仿佛就是身處英國殖民時期的毛淡棉,搞不好喬治·奧威爾就正在那裡工作著呢。

旅遊書說,毛淡棉監獄修建於1908年。掐指一算,將近110年了。

(下圖:圖片中間偏右的褐色屋頂建築物,就是毛淡棉監獄。)

由於毛淡棉監獄各個出入口均貼有清晰的不允許拍照告示,所以只能在遠離出入口的地方拍照。從現場所見,該監獄應該是依然仍在使用。因為在一處主要出入口的內側,聚集了不少的人,看情形似乎就是準備探望親人的家屬。

(下圖:毛淡棉監獄外牆。)

(下圖:齋丹蘭佛塔的景致。)

(下圖:十分精美的臥佛雕塑。姿態優美,神情安謐,栩栩如生。所謂“法相莊嚴”是也。)

(下圖:在齋丹蘭佛塔平臺上休憩的情侶。沒錯,你看風景,我看你,別人看我。推著單車走過的三名少年。)

沿著旅遊書推薦的步行路線行進,拍照打卡哢嚓哢嚓。走在長長的走廊中,時光仿佛停止了。

遊弋其間,只有我一名遊客,其他的就只有歡快地踢著足球的小僧侶和普通少年了。

古樸但不失厚重的走廊裡,陽光不再毒辣,涼風習習。少年們發出的聲響,回蕩在半空。

(下圖:走廊裡的景致。木柴堆滿了幾乎相當於一間房子的空間。)

(下圖:兩名當地人,各自開著一輛摩托車,雙雙停下,各自躺下休憩。也許,一躺就是一個下午,任它室外豔陽高照,我自高枕無憂。無掛念的煩心事在心頭,自然睡得香甜。羡慕。)

直率地說,一開始,並沒有出現我所幻想那種華麗、驚豔的,有別于普通民宅的所謂殖民時期建築風格的建築物。

但是後來,經過在各個街區之間的多次逡巡之後,我意識到,整個毛淡棉就是一座殖民時期建築風格的建築物。

單獨一座英式建築物,是無法代表整座毛淡棉的殖民風格的,只有全部建築物以目前的這種風格連結在一起,才能展現出殖民時期風格。

(下圖:毛淡棉道路及民居景致。)

英國殖民時期風格的建築物,是通過整座城市的整體形象出現的。

事後對比仰光等地,確實印證了這個事實。

無論是建築的有限樓高、構建風格乃至於粉刷的顏色,都表明毛淡棉確實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與眾不同的城鎮面貌,而這種面貌據稱又是極為接近百餘年前英國殖民時期的風貌的。

離開了小山包上的寺廟區域,來到居民區。

按圖索驥,走到了“下主路”(Lower Main Road)。說是“主路”,其實路面並不寬,過往車輛較多,路邊隨意停放,顯得雜亂無章。

路兩邊的建築以二、三層高的低層民居為主,每棟建築幾乎都緊密地挨靠在一起,一樓多為商業鋪面。

對比起建築物外牆的斑駁老舊,手機店外色彩明豔的看板尤為搶眼。

(上圖:“下主路”的景致。)

路邊建築有中式風格、西式風格,以及必不可少的緬式風格。

各種形制共冶一爐,毫無違和感。

(上圖:“下主路”的景致。)

(上圖:雄偉的清真寺,外牆的精細裝飾顯然有別於常見的清真寺建築風格。)

見到有一座黃色調的三層居民樓門前,看到門楣上貼有神符,估摸著是華裔居住。

走近見到門開著,有位老嫗在門檻內摘菜(也可能是在剪東西,忘了)。

(上圖:老嫗的家。門口的“紙符”十分醒目,這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祈禱風俗了。)

上前跟老嫗打招呼,問是否華裔。

答:爸爸是華裔,祖籍是福建。之後,老嫗打開了話匣子,說了很多。可能是英語,也可能是當地語言,我似懂非懂地點頭傾聽著。

看了一眼屋內,桌椅陳設簡單,但可以看出是中國風格。老嫗還說了她丈夫跟孩子,具體我不大記得了。

告辭前,本想為老嫗拍個照片,但想想還是放棄了。留個念想,也許就足夠了。曾經,有毫無交集的一老一少,在這個空間進行了一場簡短的、並且是並不暢順的對話。幾乎可以確定,我們不會再有第二場對話。

(上圖:江邊集市附近的建築,味道腥濃,漁港氣息撲面而來。建築物外牆顏色五顏六色,也是一道風景線。)

(上圖:集市一根電線杠上的宣傳廣告,似乎是在宣傳吃檳榔可能引發的口腔疾病,有點重口味。)

(上圖:江邊的拾荒者。此處被棄置了不少垃圾,味道刺鼻。與海產品的腥味混在在一起,讓人不大舒服。)

(上圖:應該似乎貨運碼頭。客運碼頭在另外一側。)

走著走著,來到了濱江路(Strand Road)。旅遊書介紹這裡可就是當年船務公司辦公室、宏偉大廈、劇院的集中地了。

但是,一開始的這一段路,似乎沒給我太多良好的體驗。事後我覺得,環境及景觀較為良好的濱江路觀景路段,應該是在路的南端。

(上圖:濱江路北端的建築物。)

遇到有一個路段正在修路。於是我駐足看了一下,感覺工藝比較原始。

先由人工搬運碎石堆放在路面,再由壓路機平整壓實,之後在人工澆上瀝青增加粘性,最後再灑上白粉作為路面。

(上圖:正在修路的人們。)

來到濱江路,找到旅遊書推薦的餐廳填飽肚子。

點了2個菜,1碟米飯,2杯奶昔。價格顯然是針對外國人的,但是由於味道對胃口,所以此後的幾餐飯,都是在該店解決。

(下圖:餐廳菜單。名字、位址詳見菜單。)

草莓奶昔k1000一杯,好喝。於是先後一共要了2杯,我總是不吝惜於及時補充水分。

(下圖:我的午餐,光碟行動。)

(下圖:餐廳裡養的一條觀賞魚。)

吃飽,結帳,走人。繼續沿濱江路徒步。

(下圖:濱江路景致。)

在濱江路邊,看到一攤主在製作油炸食物。於是駐足觀看,越看越覺得這食物跟廣東潮汕地區的“炒糕粿”極其類似,只是做法略微不同。

看攤主相貌應該是華裔,只是不知道這製作工藝是起源于本國呢,還是淵源於他國。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每次看到一些似曾相似的事物時,總是令我有一種對比、考究的念頭。不同民族、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真是有趣。

(下圖:攤主正在製作食物。)

(下圖:濱江路一些體量較大的建築,具體用途不得而知。)

就這樣,我隨便走著,隨便逛著。走了大約一、兩公里後,拐入小巷子,打算去郵局。

(上圖:毛淡棉公園裡的紀念碑。)

(上圖:遊樂設施。)

走到郵局,人家說下班了。遇到了一位老嫗帶著孫子,於是過去逗小孩子玩。皮膚白嫩,跟當地小孩子似乎有很大的不同。

老嫗很友善,小孩子也不怕生,笑容可掬,我自然是哢嚓哢嚓拍照不停。

(上圖:毛淡棉郵局。)

(上圖:隨手拍的各類建築物。)

(上圖:一條泥路,通向了一座白牆黛瓦的浸會教堂。怒放著的不知名黃色花朵。)

(上圖:應該是現代修建的寺廟。)

偶然間,一座極具中國風的帳篷映入眼簾。仔細一瞧,祭拜的神靈是“玉皇上帝”。帳篷旁邊有兩位應該是主事者的老頭在打點著。

這時,有一個頭挺高的男子騎著單車過來了,手裡拿了一根甘蔗,還有一盒餅乾。一名主事的老頭上前幫忙把甘蔗接過,放到祭台前綁好。

高個男子則將餅乾拿給另一位主事者,由他在上面寫下編號後,再放到祭臺上。

他們寒暄了幾句,佈置妥當後,高個男子又掏出了k2000遞給主事者,由主事者登記在冊。

我跟其中主事者攀談,彼此自然看得出對方是華裔。但這名主事者還是問了我來自哪裡,我說中國。我問他,他說他祖籍是福建。

老頭會說中文,除去口音障礙,基本交流沒問題,但另一位主事者就不懂說中文了。

主事者問我,“玉皇上帝”的中文怎麼讀。我告訴了他,並將中文拼音工整地寫在紙上,用筆指著,逐個發音,他逐個跟著念。

我看到,他小心翼翼地將我寫有“玉皇上帝”中文拼音的紙條折疊起來,收好。

(上圖:祭拜現場。)

不知何故,看到此情此景,我居然有點感觸。於是,我平生第一次主動向宗教活動捐款。我很難解釋我為什麼有這個舉動,直至回國後我看了艾瑪·拉金的《在緬甸尋找喬治·奧威爾》。

書中描寫了作者在毛淡棉拜訪一間英國聖公會教堂時的情況。書中寫道:看門人告訴艾瑪·拉金,“這座教堂有一個很小的教區,毛淡棉僅剩不多的英國聖公會信徒都住在這裡。‘這裡有很多要做的工作,但是我們無力承擔,’‘我們能做的就是祈禱教堂不會倒塌。’”離開教堂之前,艾瑪·拉金將一些紙幣塞進結有蜘蛛網的捐贈箱。

我在毛淡棉見到了華裔族群,見到了跟自己同宗同文的同胞,既意外也欣喜;同時,也看到了當地條件的落後,難免萌生維護“我族我類”的血裔情感。

我想我應該是跟艾瑪·拉金一樣,都希望“我族我類”可以繼續得以延續下去。區區k2000是微不足道的,風俗人情最終式微與否,必然不會因為我的這k2000而有所改變。

經年以來,他們都艱辛與否我無從評價,但至少能夠支撐到現在被我所發現,至少說明自有其生存之道。當然,從我的角度而言,我希望通過這一舉動,表明一種族裔認同感,也使得我的良好願望能夠得到抒發。

(下午:華人聚居區景致。)

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一下子夕陽開始西下了。站在江邊,記錄下了太陽被地平線吞沒的過程。

(下圖:薩爾溫江的落日,絲毫不遜色于烏本橋落日。)

(下圖:濱江路上的碼頭。)

(下圖:濱江路上的夜市。品種繁多,但我實在不敢嘗試。)

回到餐廳吃晚餐。

餐廳就在薩爾溫江旁,所以後來我都是就著薩爾溫江的景色,並在喵星人的圍觀下就餐。這是後話了。

我點了一條魚,一盤炸蝦,兩杯牛油果奶昔,直接光碟。

放眼望去,遠處的夕陽色彩曼妙得無以倫比,江面上機動船安靜地駛過。

晚餐臨近尾聲,突然跑來3只喵星人,分別佔據我的左、右及後方。

見此場景,我樂不可支,看我沒有動靜,左邊的喵星人率先跳上餐桌,開始進攻魚骨頭。我作勢驅趕未果,估計是知道愚蠢的人類肯定不捨得敢走他們,於是喵星人紛紛跳上餐桌。

我趕緊解決剩下的食物,然後向服務員求救。服務員過來抱走了喵星人,可沒過多久,3只喵星人又故伎重施。

罷罷罷,吃吧,誰讓你們長得這麼美呢。哈哈。

(下圖:從左邊、右邊及後面對餐桌發起“侵略”的3只喵星人。)

吃過晚餐,步行返回酒店。

借助著街邊店鋪的燈光分辨路面,進到小商店買水及食物。路上行人稀少,偶爾有跟我一樣的外國遊客走過,跟白天熙熙攘攘的場景截然不同。

(下圖:遠處是齋丹蘭佛塔,簡直就是黑夜中的航標燈。我朝著佛塔方向前行,因為找到了佛塔,我就能判別酒店的位置了。)

返回酒店圖中,再次路過今天下午見到的疑似錫克教寺廟。夜裡這間寺廟反倒燈火通明,大門敞開,播放著相信是印度語的歌曲。

近前一看,寺廟裡只有看門人,並無信眾。朝看門人作了手勢,希望進入參觀。看門人大手一揮,意思就是“來來來”。

燈光有點詭異,加上孤身一人,所以只在寺廟殿堂大門口張望。看門人指引我去看旁邊的雕塑,我禮貌地跟著走了幾步觀看,發現並無特別之處(應該是我不懂),遂禮貌地告辭。

(下圖:閃著綠光的疑似錫克教寺廟。)

回到酒店,又是意猶未盡的一天。

(未完結,不定期更新。此後若干天的文字部分基本已完成,但圖片過多,時間有限,未來得及製作,相關圖片說明也有待完善。但可以確定,本帖不會太監。)

DAY 4:毛淡棉

住宿:breeze guest house;類型:青旅單間(公共衛浴);價格:8.1刀(實付k11000)。

早上8時許接到前臺電話,告知早餐時間將在9時結束。於是快速奔向餐廳,可不能浪費了這頓早餐,因為這住宿費好貴啊。

飯間,有一名婦女跟我聊天,原來是酒店的負責人。父母是臺灣人,她是在緬甸出生的,會說略有一點口音的國語。她老公也是華裔,估計祖輩也是臺灣人。閒聊間,得知原來酒店門口即可直接跨越小山包,通往江邊,並不需要沿著門口的公路一直走到另一端才掉頭。

吃過早餐,反復研究出行路線。接近12時才check-out,頭頂烈日出發。

由於從酒店負責人口中得知了便捷路線,於是選擇跨越小山包去江邊,縮短步行距離。由於酒店附近有金塔,從金塔方向也一直傳來誦經的聲音,聲音經過擴音器散落在四周,單調平抑的聲音穿透性極強,略顯魔力。於是我決定循聲前去一探究竟。

上到半山腰,發現聲音源並不是來自山頂的金塔,而是金塔旁邊的建築物。建築物外牆懸掛著一個大喇叭,就是國內農村電線杆上的那種灰色大喇叭。

解開了聲音來源之謎後,繼續朝金塔進發。登上一條陡峭的樓梯後,金塔全貌映入眼簾。拍照打卡哢嚓哢嚓。

下山奔向擬住宿的青旅。

青旅位於濱江路,以西方背包客居多,旅遊書上對該青旅有很高的評價。主要是因為老闆是3位健談風趣的老男人,能夠提供很多好的建議;而且該青旅是一座英國殖民時期風格的建築,價格公道。

來毛淡棉之前,我就計畫著安排一晚入住這間青旅。但是由於預定房間比較遲的緣故,已經沒有有獨立衛浴的單間了。我不大習慣使用公共衛浴,所以一度曾想放棄,改為選擇其他靠近江邊的旅館。但最後還是被這間青旅所吸引,預定了公共衛浴的單間。

到了青旅check-in完畢,一看房間,確實相當簡陋。單人間用木板分隔,隔音效果為零,感覺開關房門時的“咿呀”聲響都會吵到旁人。有朋友看了房間照片後,評價像“關禁閉”,頗有同感。

既來之,則安之。反正就一個晚上,居住在英倫風格的歷史宅院之內,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放下大背包,再一次出發郵局。無奈恰逢星期日,郵局不營業,寄送明信片的算盤落空。

轉戰孟族文化博物館,旅遊書對博物館的評價頗高,認為這是一間“有貨”的博物館。門票k5000,不能攝錄(但手機拍照則不禁止),須在入口處存包。

孟族文化博物館給我相當豐富的歷史文化體驗,也進一步加深了我對孟族的好感,對下緬甸這篇廣闊區域燦爛文明的認同。

博物館內的遊人稀少,先後入館的3、4名遊客,除了我以外,其他遊客都是單獨前來的西方人面孔。估計也是受到旅遊書的推薦而前來的。

參觀完博物館。繼續遊走,最後又回到江邊。途徑碼頭,觀察了一下,與此前途徑的碼頭略有不同,該處碼頭聚集人員較多,而且上下船的人一直絡繹不絕。判斷此處應是客運碼頭,不是其他的貨運碼頭。

此時已是16時30分左右,心想現在去對岸惡魔島,不知何時有返回的船。萬一錯過返航時間,豈不麻煩。但是看著波光粼粼的薩爾溫江,而且明明還耀眼無比的太陽,改變主意,搭乘機動船過去看看。反正我不作過多停留,看看就返航,應該不會錯過渡船的。

碼頭有人收錢,單程k200。我是最後一個上船,船的一側已經已坐滿人,船中間停放了幾輛摩托車,我只能坐在船頭的空位。

不多時(可能就10分鐘的樣子),機動船靠岸。岸邊已沾滿了準備返航的人,有當地人,也有遊客。上岸一看,四周是田野,道路兩旁並無無建築,若不借助摩托車估計無法深入前行。

罷罷罷,反正我本來也沒計畫到惡魔島。渡江時,我已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了毛淡棉:小山包上的一座座金塔,遠處的跨江大橋,鬱鬱蔥蔥的濱江路……

晚餐仍在同一間餐廳解決。也許是我少見多怪,薩爾溫江落日的色調居然如此誘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江上只有三兩艘機動船駛過,整個江面顯得寂寥、空曠。

回到青旅洗漱完畢,到門口納涼。青旅22時準時關大門,回房。沒有娛樂節目,沒有電視,唯一外界聯繫就是手中信號一般的手機。夜深人靜,躺臥床上,作息似乎規律了起來。而這,不正是我所想要的嗎?!

夜裡,院外只聽得驟然間有幾隻汪星人在吵鬧,並無其他聲響。月光照進窗戶,投射在木板牆上,沉沉睡去。

DAY 5:孔卡(小金石)-欽榜

住宿:欽榜Sea Sar Hotel;類型:旅館單間;價格:12刀(實付k16000)。

起床後,先是上樓吃早餐。

昨天check-in時,聽到一名西方面孔年輕旅客問店主人之一的Mr. Ivan,“早餐在哪裡吃”。Ivan說,在一個秘密的地方。年輕人問“遠嗎,怎麼走?”Mr. Ivan一邊伸手作出左轉右轉的動作,一邊說“在青旅附近,要走一點路,到時會告訴你路線。如果找到了,就有早餐吃,如果找不到,就沒有早餐吃”。

我在旁邊見此情景,笑了。Mr. Ivan見我笑了,也對著我笑。Mr. Ivan身材相對高大魁梧,面貌有點像劇集《越獄》(Prison Break)主演溫特沃思·米勒,年輕時應是一位帥小夥。我當時還真的以為要去到青旅附件的某個地方吃早餐呢。沒想到,原來早餐就在青旅的二樓,只是入口在青旅的內部的一側,我昨晚以為樓上的店家的住家,沒上去(二樓確實店家的住家,但是也有供旅客住宿的房間)。上了二樓,才知道別有洞天。

二樓有一個朝向薩爾溫江的半開放式陽臺,視野開闊。由於三張桌子都坐滿了西方人面孔的旅客,我英語不靈光,不想去打招呼,所以就選擇了屋內的餐桌。

吃過早餐,回房考慮今天的出行安排。最終決定按照旅遊書的介紹,前去“小金石”。“小金石”只是俗稱,準確名稱叫“Nwa-la-bo Pagada”,位於毛淡棉以北19公里孔卡(Kyonka)。

我想請青旅的店家幫我安排一輛皮卡或摩的,出來一看,今天當班的居然是Mr. Antony——一位名字在旅遊書上出現了數次,並且在攻略上也曾被提及的老人。

我一拼讀出“Nwa-la-bo Pagada”,Mr. Antony就明白了。我說要去那裡,該如何去?Mr. Antony答:打車(taxi)去,k7000。我問是否包括往返,從青旅出發到孔卡, 然後再送回青旅?答:是的。隨即請Mr. Antony安排車輛。

從旅館出發前往孔卡的報價,似乎都是統一價,與旅遊書上介紹的價格也是相同的。旅館不同負責人對同一個問題的回答也都是相同的,似乎不存在信口開河的情況。

我問:請問您是Mr. Antony嗎?Mr. Antony答:是的,你怎麼認識我?我說您名聲在外。我繼續說,我可以跟您合個影嗎?Mr. Antony笑答:Why not?!

於是,他邀請我到青旅門口,一起合影。

完成check-out,告別Mr. Antony,帶上安全帽,摩的司機帶著我朝北向孔卡村進發。19公里的路程,還真是有點遠,大約花了25分鐘。

孔卡村有皮卡車接送上下山,但是皮卡車要等人齊了才發車。摩的司機告訴我,一輛皮卡坐10個人,每人收費k2000,含往返。如果到了發車時間,不滿10個人的,就由實際坐車的人數按k20000的標準去分擔。

候車棚旁邊有座小學,有幾家小店。小學熙熙攘攘,小店安靜空曠。四周走走,拍照打卡。逛乏了,回到候車棚坐下,吃甜食補充能量,把啤酒喝掉減輕負重。

我等了將近2個小時,皮卡才終於發車。此時,一共有包括我在內的7名乘客。除我以外,2名是本地人,4名是西方人。於是,每人付k3000。當地時間11時許,發車上山。

皮卡在山路上攀爬,顛簸異常厲害,死死抓住扶手不放。下車後,我發現手都握疼了。但是不得不說,確實是別有一番體驗。

皮卡爬山登頂,耗時將近20分鐘。

到了山頂,由於就只有我們7名乘客,大家來此的目的也純粹是為了看“小金石”,於是齊刷刷直奔重要景點。拍照打卡哢嚓哢嚓。

遊人稀少,相當幽靜。風鈴作響,清脆悅耳。

“小金石”搭滿了竹架,不知道是在從事什麼工程。竹架影響了拍照效果,不能滿足我這種拍照拍照打卡心態遊客的願望,略有遺憾。但“小金石”近在眼前卻是實打實的,可以上前撫摸。似乎一旁也無其他人監管,也未見禁止女性觸碰的告示,不知是否意味著女性也可以上前觸碰?

原定逗留1個小時的時間,但由於各人都比較早地返回到停車站,於是皮卡提前了一小會兒下山。這樣也好,因為我要從孔卡返回毛淡棉的汽車站,搭乘汽車去欽榜。送我來孔卡的摩的司機,也是告誡我要在13時前回到山下,這樣才不會耽誤去欽榜的汽車。

摩的司機送我回到毛淡棉汽車站,說要多給k1000,欣然答應。

到了汽車站,在摩的司機的協助下,買好車票。當地時間14時左右發車,17時左右到達了齋托(Kyaikto)。

在上車前,我再三跟售票員確認了汽車是否到欽榜(Kinpun),均得到肯定答覆。期間,我又詢問了一位當地婦人(看起來像華裔),她對我所說的汽車目的地勢去欽榜(大金石)有點狐疑,最後又幫我去向售票員詢問,得到確認後告訴我確實到欽榜。

上車後,那位熱心的婦人跟坐我旁邊的男乘客說了一下話,然後告訴我,我身旁的男乘客也是到欽榜的,我跟著他就行。我當時對這番話的理解是,當我身邊的乘客下車時,我就可以下車了。殊不知,原來是還有進一步的含義。

汽車到了齋托之後,放下包括在內的部分人。下車地點亂糟糟,拉客的人不少。我知道下車地點是齋托,我以為這就是終點了,於是走到一旁想看看如何去汽車站坐車去欽榜。期間,拒絕了一個拉客年輕人“可以免費送我去欽榜”的安排。

我略微慌亂,想找回跟我一同下車的那位男乘客,問他如何前往欽榜。我走近後,才發現原來是下來的這一撥要去欽榜的人,都是要另外接駁皮卡的。汽車上的人看到我,就招呼上了包括我在內的這一撥人,指著馬路對面的皮卡叫我上車,然後掏出錢交給了皮卡的售票員小夥子。

這一下,我才明白過來。原來汽車並不前往欽榜大本營,但是能夠安排接駁皮卡送我到欽榜。從地理位置而言,下車所在的“齋托”,距離大金石山腳下的“欽榜”還有一段距離,大約需要20分鐘車程。

皮卡送我到了欽榜。下車,又是一片茫然。只知道旅遊書上說欽榜得益于大金石,所以相對繁華。到達一看,所言不虛。

有人前來搭訕,推薦住宿。一開始我沒搭理,後來瞭解到了旅館名稱後,發現旅遊書上有列舉,並且剛好就在下車地點旁邊(而且也是在去大金石車站的隔壁),於是就辦理check-in了。

此時已將近18時。房間無熱水,無Wi-Fi,無衣架,非常簡陋。幸好冷水也不是太涼,周遭氣溫也不低,所以問題尚算不大。略微整理,出門覓食。

逛了一下,回到旅館旁邊,在旅館的餐廳吃晚餐。盤盤碟碟不少,但是分量少,沒吃飽。後來在隔壁的店裡,又吃了一個炒飯(雞蛋、豬肉),性價比相對較高,似乎是k2000,配湯。湯的味道好極了!

在旅館接待處蹭了一會兒Wi-Fi,蚊子太多,睡意襲來,回房睡覺。調好鬧鐘,5時30起床。

DAY 6:大金石-勃固

住宿:勃固Kanbawza Hinthar Hotel;類型:酒店雙人間;價格:38.25刀(實付20刀及k24600)。

DAY 7:勃固(晚間坐火車往曼德勒)

住宿:火車(勃固至曼德勒)。

DAY 8:曼德勒

住宿:E1 Motel;類型:酒店雙人間;價格:17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