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勢資本黃明明:中國傳統製造業轉折和超車機會

中國傳統製造業的現狀

(播放視頻)開始片頭的工廠, 在一年前僅僅是有40個足球場大的一塊荒地, 那個機械原本屬於一個電池工廠, 大概用了10個月的時間, 已經開始在車和家的工廠裡正常運行, 並且開始向其他的電池客戶供貨。 台下有朋友做過製造業, 你們有用40個足球場大的荒地建造整車廠的經驗嗎?不要說建起來, 光說招聘工人和培訓工人沒有一年兩年是做不起來。 我記得小牛電動車做電動摩托, 我當時跟他們創始人在常州訪談的時候, 他找工人著急成什麼樣, 在當地農家菜的飯館有一個小服務員有點學歷的樣子,

他就問對方, “想換個工作嗎?我們工廠招人。 ”招人的難度大家可以想像。

但是剛才車和家用了一年的時間, 已經建成了具備40個足球場這樣規模的工廠, 並且電池已經開始在進行大規模的生產。

第二個公司叫柳丁自動化, 我們投的時候也是一家小公司, 現在是全球前兩大機器人巨頭公司在3C領域的重要合作夥伴。 這兩家公司一個叫酷卡, 一個叫雅馬哈, 柳丁自動化是他們在全球範圍內選定的, 3C領域的合作夥伴, 他們做的是給中國企業提供交鑰匙的工程。 所有企業都面臨人工工資的快速上漲, 招不上來的工人窘境。 到了淡季你要削減工人。 比如說小牛電動, 我們到冬天騎電動車的人少很多,

那個時候董事會要做一個艱難的抉擇, 是把廠裡面的四五百個工人裁員一半, 還是將他們停薪留職, 裁的話成本可以降下來很多, 但是第二年春天又得到周圍的各個地方, 或者其他廠搶人, 或者像剛才講的到飯館裡面拉服務員, 又面臨這樣的情況。 剛才講的是提供交鑰匙的工程, 這是我們看到今天的中國工廠的企業面臨的巨大的人力成本和柔性生產的壓力, 所以我們做的事情是, 你告訴我需求我幫你試試整個產品線。

第三個公司李群自動化更有意思, 他的同門師兄是大疆的創始人汪滔, 同門都是李澤湘的學生。 李澤湘跟我們一起投的這家公司的天使輪, 大疆是無人機領域領先的公司, 李群自動化在國內的本體機器人方面也是最領先的創業公司。

所以在很多蘋果的核心供應商, 比如說藍思產品線上, 批量在使用他們的機器人。 所以我想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為什麼工業那麼沉悶, 我們想想有沒有可能重新定義一下中國製造。

為什麼明勢資本只投科技製造業公司

很多人問我, 你一直在講互聯網行業, 你怎麼投了這麼冷門的領域, 人工智慧大資料、高端製造。 原因很簡單, 我覺得今天中國經濟或者說目前TMT三個最大的問題是人口紅利出現拐點, 流量紅利基本耗盡, 技術紅利消失殆盡。 具體到TMT行業, 不管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的流量, 今天70%的流量是BAT直接的APP, 如果算上投資和控股的這個數字是90%到95%, 所以流量不光沒有被新興的平臺佔領,

反而是更加密集聚集的向BAT三大平臺來聚集。 最後就是第一代互聯網技術已經消失殆盡。

反過來看製造業雖然是冷門, 但是我覺得在中國做投資, 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因為在全球前五大經濟體裡面, 今天製造業依然占了48%的只有中國一家。 但是剛才也講了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漲, 右邊這個圖是一個各國製造業成本指數的分析, 去年看了曹德旺老先生的講話, 是關於在美國開工廠和中國開工廠的比較。 這裡面有具體的數字比較, 中國的綜合成本97分, 而在歐洲就別提了慘不忍睹, 隨便哪個國家都是120、130。 但是大家看一下中國的製造業平均成本非常接近美國, 所以這也是我們國家非常著急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的原因。

但是在我們看來, 對於一個早期投資人來說, 供給和需求產生矛盾的地方, 就是產生價值的時候。 第二個新的變化或者說新的動力, 也是投資機會產生的原因。 一方面我們看到人口成本快速的上漲和年輕勞動力的供給量嚴重的不足, 這是第一個機會。 另一方面我們看見以人工智慧、大資料或者物聯網為代表的技術, 又對製造業進行了重新的定義。 所以其實中國從2013年開始, 就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只不過很不幸的就是這裡面90%到95%全部是進口國外的工業機器人。 但即使有這麼大的體量, 如果我們衡量世界各國先進製造的指數有一個著名的指數, 即每一千名工人, 所擁有機器人的數量, 大家看見中國今天還是非常少是非常起步的階段我們大概只有30台機器人,美國是150,德國日本、韓國分別是兩百多、三百多、四百多,所以這裡面是有巨大的增長空間的。

從新工業到舊工業的投資機會

我們提出一個概念,即新工業和舊工業。因為傳統的VC是不投工業的。舊工業代表重資產,一條產線投進去就是幾個億、十幾個億,幾乎沒有技術含量,如果六七年前,有在舊製造業行業,跑過東莞的工廠和長三角地區工廠的朋友,對這個場景應該不會陌生(PPT顯示東莞製造企業廠房),也是經常看見,幾個足球場那麼大的廠房,密密麻麻的上千的或者甚至上萬的工人,上個廁所用一個小線紙牌子遞上去讓工頭批准,這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我們的家裡就有成千上萬的工人和這樣的製造業,就是他們幫我們打下中國目前製造業的江山。但是這個路在今天的中國確實走到了一個盡頭,所以分析稱如果中國製造業不升級,50%的企業會倒閉,我認為這數字會更高,甚至達到60%、70%。

什麼是新工業呢?機器換人,利潤要高,我們看的所有高端設備的公司也好,核心零部件的公司也好,有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衡量標準如果毛利率沒有達到50%,請不要講核心技術,我們不認為中國新一代製造企業需要拼成本、拼低端才能夠取勝。

從成本驅動到技術驅動,中國企業要能製造自己的核心技術

所以這裡快速講一下,就是從傳統的成本驅動到技術驅動,從產品的傳統組裝到核心零部件搭建,拿手機行業舉例,大家都知道的一般手機廠商不用提了,從晶片到電池到銅鐵沒有一個核心器件是中國人自己做,就連中興也吃了10億美金的罰款,不給IP付款我晶片不給你,這就是中國製造業的現狀,但是我們認為這些情況正在改變。

大家還會有一個問題,包括我跟VC行業的老前輩,包括和我交大的大師兄交談的時候都有一個理想,想投資中國自己的核心技術,然後領先世界,但是說起來都是血淚史,過去20年模式性的創新,包括剛才微軟講的,做一堆共用自行車,這多容易啊。500萬輛、一千萬輛往地上一放,還有共用充電寶、靠資本往上堆,這種模式看起來是更容易成功的。中國到底能不能做出自己世界級的製造業企業?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誰是從製造業行業出來,能否猜出來這四家公司,我快速講一下。 

左邊那一家是ABB,當年做的是電燈,現在做電能和自動化,市值530億美金。下面小的儀器公司,就是法那科公司,日本民間第一台數控機床,現在市值400多億美金。右上角叫博世,這個我相信汽車行業或者汽車零配件的同仁應該都有耳聞。這是隱形的巨頭,沒有上市,但是一年銷售700億歐元,今天的自動駕駛領域,他們也有非常多的投資佈局。右下角是我們投的江蘇德速機械,這一張看的不是特別清楚,這一張圖大概是兩年半前,我們投資經理訪談這一家公司以後,項目過會的時候放了這一張圖。

我們開始很興奮,還以為找到了什麼高大上的高端機械公司,卻看到了這一張小破小破的圖片。他們當時的辦公場地在破的半商用的樓裡面,滿地的破紙箱還有其他的照片更加慘不忍睹。做核心部件的那些機床零部件堆了一地,棉麻絲堆了一地。但就是這一家公司,是中國唯一能做出數控機床的主軸到所有的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公司,目前中國銷售量第一,剛剛完成IP0,明年將在創業板上市,這一家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公司,但是它給自己的目標是做成中國的法那科。

其實已經有非常優秀的公司了,而且非常羞愧地講,跟其餘的科技類製造公司不同,不管是消費電子前端最優秀的公司,華為、VIVO,還有我們看的AAC、藍科科技、Goertek這些公司的市值普遍從500億到一千億不等,更不要提大疆這種稱霸全球的公司,真的是靠自己的核心技術。但是這裡面公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是靠成本取勝,我們專門跟蘋果的負責供應鏈採購人仔細聊過,他們選擇藍思科技選擇Goertek(歌爾聲學),真不是因為它便宜,日本也有便宜的供應商,歐洲也有便宜的,美國也有便宜的,但是藍思工藝和生產水準是全世界甄選過最高所以選用它的。

中國汽車行業彎道超車的機會

簡單看一下車和家,這是我們在兩年半前投的公司,打造世界級的電動車,我跟車和家的創始人李想,我們有一點共識,當汽車進入到電動車時代的時候,為中國所有造車企業提供了百年一遇的彎道超車機會。為什麼?我們國家搞了二十年的汽車工業,但是我們汽車核心零部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沒有一樣東西是自己造出來,而且和世界上先進的公司相比這不是縮短還是加大。就是造一個殼做一個集成,跟我們手機上幹的事一樣,沒有一件核心技術是自己的。

但是進入到電動車領域,中國可以造出最好的電動車,底盤目前還是一樣需要突破的技術,但是前兩項已經不再是瓶頸。我們反過來看跟智慧電動車聯網相關的無人駕駛的汽車,我們過去培養最大的工程師群體,所以在該領域,中國是有得天獨厚的和彎道超車的機會。這也是世界上跑的最前面的智慧電動車創業公司,無論是未來汽車還是車和家,四家裡面有三家幾乎都是來自中國的主要原因。

人工智慧為互聯網醫療帶來的機會

另外一個是我們投的手術機器人公司術康,這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公司。創始人畢業于香港大學,在國際醫療影像方面是最有名的科學家。他一開始是做醫療影像的建模和導航,我們後面討論以後為什麼不能做一體化。機器人已經可以賣到十幾萬美金到幾十萬美金,他做的手術機器人對標的是之前剛剛在美國上市的達芬奇機器人,市值高達300億美金。這家企業在專科領域比如說骨科領域、牙科,然後很快進入腦部手術領域。我們知道互聯網醫療幹了十年,一直沒幹出來核心的原因是什麼?互聯網解決的資訊不對稱性,但是中國的醫療問題是,優質的醫生和廣大的病患嚴重不匹配。大家知道一個數字,80%最好的醫生在北上廣就這三個城市,這也解釋為什麼去協和看病的,永遠是大半夜從各種城市來的老百姓,地上鋪一條毯子,你要到北京來看就是這樣,互聯網解決得了這個問題嗎?解決不了。所以你做再多的互聯網醫療掛號服務,也解決不了這個核心問題,但是通過人工智慧加上高端機械臂,加上導航你可以幫助一個二三線的醫生,做出一線醫生可以做出的水準手術。就是這個打補丁,我們採訪過三甲的醫生,即使最優秀的醫生,也有50%的概率補丁打的不準確,更不要說二三線的醫生。補丁的精度0.1毫米。

總結

我們認為下一代的企業家是能夠跨界的整合大資料、人工智慧和高端製造的各種技術,立足國內同時又敢於和全球最優秀的企業家同台競技,靠著產品和技術優勢而不是成本優勢在全球的舞臺上攻城掠地。

大家看見中國今天還是非常少是非常起步的階段我們大概只有30台機器人,美國是150,德國日本、韓國分別是兩百多、三百多、四百多,所以這裡面是有巨大的增長空間的。

從新工業到舊工業的投資機會

我們提出一個概念,即新工業和舊工業。因為傳統的VC是不投工業的。舊工業代表重資產,一條產線投進去就是幾個億、十幾個億,幾乎沒有技術含量,如果六七年前,有在舊製造業行業,跑過東莞的工廠和長三角地區工廠的朋友,對這個場景應該不會陌生(PPT顯示東莞製造企業廠房),也是經常看見,幾個足球場那麼大的廠房,密密麻麻的上千的或者甚至上萬的工人,上個廁所用一個小線紙牌子遞上去讓工頭批准,這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我們的家裡就有成千上萬的工人和這樣的製造業,就是他們幫我們打下中國目前製造業的江山。但是這個路在今天的中國確實走到了一個盡頭,所以分析稱如果中國製造業不升級,50%的企業會倒閉,我認為這數字會更高,甚至達到60%、70%。

什麼是新工業呢?機器換人,利潤要高,我們看的所有高端設備的公司也好,核心零部件的公司也好,有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衡量標準如果毛利率沒有達到50%,請不要講核心技術,我們不認為中國新一代製造企業需要拼成本、拼低端才能夠取勝。

從成本驅動到技術驅動,中國企業要能製造自己的核心技術

所以這裡快速講一下,就是從傳統的成本驅動到技術驅動,從產品的傳統組裝到核心零部件搭建,拿手機行業舉例,大家都知道的一般手機廠商不用提了,從晶片到電池到銅鐵沒有一個核心器件是中國人自己做,就連中興也吃了10億美金的罰款,不給IP付款我晶片不給你,這就是中國製造業的現狀,但是我們認為這些情況正在改變。

大家還會有一個問題,包括我跟VC行業的老前輩,包括和我交大的大師兄交談的時候都有一個理想,想投資中國自己的核心技術,然後領先世界,但是說起來都是血淚史,過去20年模式性的創新,包括剛才微軟講的,做一堆共用自行車,這多容易啊。500萬輛、一千萬輛往地上一放,還有共用充電寶、靠資本往上堆,這種模式看起來是更容易成功的。中國到底能不能做出自己世界級的製造業企業?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誰是從製造業行業出來,能否猜出來這四家公司,我快速講一下。 

左邊那一家是ABB,當年做的是電燈,現在做電能和自動化,市值530億美金。下面小的儀器公司,就是法那科公司,日本民間第一台數控機床,現在市值400多億美金。右上角叫博世,這個我相信汽車行業或者汽車零配件的同仁應該都有耳聞。這是隱形的巨頭,沒有上市,但是一年銷售700億歐元,今天的自動駕駛領域,他們也有非常多的投資佈局。右下角是我們投的江蘇德速機械,這一張看的不是特別清楚,這一張圖大概是兩年半前,我們投資經理訪談這一家公司以後,項目過會的時候放了這一張圖。

我們開始很興奮,還以為找到了什麼高大上的高端機械公司,卻看到了這一張小破小破的圖片。他們當時的辦公場地在破的半商用的樓裡面,滿地的破紙箱還有其他的照片更加慘不忍睹。做核心部件的那些機床零部件堆了一地,棉麻絲堆了一地。但就是這一家公司,是中國唯一能做出數控機床的主軸到所有的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公司,目前中國銷售量第一,剛剛完成IP0,明年將在創業板上市,這一家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公司,但是它給自己的目標是做成中國的法那科。

其實已經有非常優秀的公司了,而且非常羞愧地講,跟其餘的科技類製造公司不同,不管是消費電子前端最優秀的公司,華為、VIVO,還有我們看的AAC、藍科科技、Goertek這些公司的市值普遍從500億到一千億不等,更不要提大疆這種稱霸全球的公司,真的是靠自己的核心技術。但是這裡面公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是靠成本取勝,我們專門跟蘋果的負責供應鏈採購人仔細聊過,他們選擇藍思科技選擇Goertek(歌爾聲學),真不是因為它便宜,日本也有便宜的供應商,歐洲也有便宜的,美國也有便宜的,但是藍思工藝和生產水準是全世界甄選過最高所以選用它的。

中國汽車行業彎道超車的機會

簡單看一下車和家,這是我們在兩年半前投的公司,打造世界級的電動車,我跟車和家的創始人李想,我們有一點共識,當汽車進入到電動車時代的時候,為中國所有造車企業提供了百年一遇的彎道超車機會。為什麼?我們國家搞了二十年的汽車工業,但是我們汽車核心零部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沒有一樣東西是自己造出來,而且和世界上先進的公司相比這不是縮短還是加大。就是造一個殼做一個集成,跟我們手機上幹的事一樣,沒有一件核心技術是自己的。

但是進入到電動車領域,中國可以造出最好的電動車,底盤目前還是一樣需要突破的技術,但是前兩項已經不再是瓶頸。我們反過來看跟智慧電動車聯網相關的無人駕駛的汽車,我們過去培養最大的工程師群體,所以在該領域,中國是有得天獨厚的和彎道超車的機會。這也是世界上跑的最前面的智慧電動車創業公司,無論是未來汽車還是車和家,四家裡面有三家幾乎都是來自中國的主要原因。

人工智慧為互聯網醫療帶來的機會

另外一個是我們投的手術機器人公司術康,這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公司。創始人畢業于香港大學,在國際醫療影像方面是最有名的科學家。他一開始是做醫療影像的建模和導航,我們後面討論以後為什麼不能做一體化。機器人已經可以賣到十幾萬美金到幾十萬美金,他做的手術機器人對標的是之前剛剛在美國上市的達芬奇機器人,市值高達300億美金。這家企業在專科領域比如說骨科領域、牙科,然後很快進入腦部手術領域。我們知道互聯網醫療幹了十年,一直沒幹出來核心的原因是什麼?互聯網解決的資訊不對稱性,但是中國的醫療問題是,優質的醫生和廣大的病患嚴重不匹配。大家知道一個數字,80%最好的醫生在北上廣就這三個城市,這也解釋為什麼去協和看病的,永遠是大半夜從各種城市來的老百姓,地上鋪一條毯子,你要到北京來看就是這樣,互聯網解決得了這個問題嗎?解決不了。所以你做再多的互聯網醫療掛號服務,也解決不了這個核心問題,但是通過人工智慧加上高端機械臂,加上導航你可以幫助一個二三線的醫生,做出一線醫生可以做出的水準手術。就是這個打補丁,我們採訪過三甲的醫生,即使最優秀的醫生,也有50%的概率補丁打的不準確,更不要說二三線的醫生。補丁的精度0.1毫米。

總結

我們認為下一代的企業家是能夠跨界的整合大資料、人工智慧和高端製造的各種技術,立足國內同時又敢於和全球最優秀的企業家同台競技,靠著產品和技術優勢而不是成本優勢在全球的舞臺上攻城掠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