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德江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 肖偉代表會上說

張德江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

3月9日上午,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舉行全體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來到江蘇代表團, 與代表們一同審議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強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聚力創新、聚焦富民, 在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會議由江蘇代表團團長,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強主持。 代表們踴躍發言, 氣氛熱烈。 肖偉代表結合中醫藥產業發展實際,

作了主題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 推進中醫藥健康產業轉型升級”的交流發言。 肖偉說, 過去一年, 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 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立法先行, 緊緊抓住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立法項目, 推動一批重要法律相繼出臺, 立法工作繼續呈現數量多、分量重、節奏快的特點, 立法品質進一步提高;監督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增強等等。 讓代表們系統瞭解了全國人大在推進重點領域立法、貫徹實施法律監督, 以及開展執法檢查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肖偉代表結合中醫藥產業發展實際作了主題發言

“作為一名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經營者, 我充分感受了社會主義法制的不斷完善,

為企業提供了和諧安定的外部環境, 營造了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肖偉深刻感悟到全國人大基於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需要, 進一步優化戰略性產業發展的法制環境, 以國法為國粹保駕護航的立法指引。 肖偉表示, 中醫藥事業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 當前, 在全球範圍內醫學模式正在向精准醫學、整體醫學、健康醫學轉變, 這與中醫藥的整體診療觀、辨證論治的思想不謀而合。 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康復醫療中的核心作用, 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

以堅定的科學自信, 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在醫藥產業創新領域攀登新高峰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原創的醫學科學, 對於人類健康面臨的諸多問題, 越來越顯示出獨特的價值。 然而, 中藥產業目前的狀況並不樂觀。 肖偉在發言中稱, 今天的中醫藥市場不缺藥, 但是缺好藥, 需要從供給側改革入手, 將中醫藥原創思維與現代科技結合, 鼓勵創新, 淘汰落後, 形成一批原創性、引領性、前沿性的現代中藥科技成果, 為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就支持中藥新藥的研製和生產, 為全面提高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 肖偉建議國家鼓勵中藥新藥的創制邁向高端, 將現代醫學、生物資訊學、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與創新中藥的研發緊密結合, 開發一批具有原創性、引領性並得到全球認同的高端創新藥物。

希望國家和地方政府從政策層面加大支持力度, 推進現代中藥的國際化進程。 針對中醫藥臨床治療的優勢領域, 建議政府牽頭組織有關企業和科研單位, 選擇一批經典方劑, 開發一批現代複方中藥品種, 在療效評價標準上, 達到國際公認的臨床研究先進水準。 在中藥保健品開發方面, 應發揮中醫藥預防、康復、保健作用, 讓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 顯著提高生活品質並有效降低醫療費用支出。 針對已上市的近萬個中成藥品種, 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儘快全面實施再評價工作, 明確臨床定位, 加強藥效物質基礎及其作用機制研究, 科學地闡釋中成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建立科學、嚴格和完整的中成藥品質保障體系,
真正做到“優勝劣汰”。

“智慧製造是實現中藥品質均一性和臨床療效一致性的必然途徑。 ”肖偉希望各級政府從落實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高度, 制定必要的政策, 鼓勵企業按照國際規範標準要求, 採用品質源於設計理念, 建立製造全過程的品質一致性控制體系, 實現自動化、數位化智慧製造, 推動中藥生產技術水準向“工業4.0”邁進, 引領中藥製造步入中國製造先進行列。

以堅定的產業自信, 大力推進資源整合, 為形成新型中醫藥產業群提供新支撐

“中醫有可能亡於中藥”這一說法並不是危言聳聽。 藥為醫用, 醫因藥存, 肖偉呼籲, 目前中藥面臨的資源困境、品質難題和中醫臨床診斷儀器設備落後等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關注。 他認為,保護中藥材優質資源,提升藥材品質和炮製水準,加快研發具有臨床協助工具的中醫診療設備器械,是延伸中醫藥產業鏈條的有效路徑。

“中藥材資源是中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由於生態環境變化、野生藥材資源枯竭等因素,中藥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對此,肖偉建議國家鼓勵、支援道地藥材規模化種植,以道地藥材培育為抓手,形成規模化種植基地,打造品質優良、資源富集的品牌道地藥材,推動中藥材種植的產業化。炮製作為中藥特有的減毒增效前處理方式,是中醫藥最具特色的環節。肖偉建議通過“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發揮江蘇在中藥炮製領域要素集聚優勢,共建中藥炮製“金標準”,形成優質中藥飲片炮製規範,提升江蘇中藥炮製加工的領先地位,推動我國中藥飲片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在移動互聯、大資料背景下,肖偉表示,需要不斷提高中醫健康狀態評價、干預的數位化和標準化研究水準。建議政府鼓勵企業開展中醫醫療器械創新與開發,建立技術標準及行業規範,形成中醫診療器械產業群。

以堅定的文化自信,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旅遊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拓展“健康中國”新廣度

當前,國務院已將中醫養老、健康旅遊納入《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肖偉希望各級政府能從推動規劃落地入手,鼓勵開發健康旅遊產品,支援具有中醫藥文化背景的地區與中醫藥產業聯手,創辦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助力實施“中醫藥+旅遊”工程。相關部門應儘快研究制定養老保健與現行醫療保障機制對接的政策,推動“醫養結合”的模式成為社會養老模式的主流,加快實施“中醫藥+養老”工程。在此基礎上,大力推動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移動互聯與中醫藥產業全面融合,探索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創新,深入實施“中醫藥+互聯網”工程,推動中醫藥與相關現代服務產業協同發展。

中醫藥事業發展面臨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歷久彌新的國粹迎來華彩綻放的春天。肖偉信心滿懷,堅信以中華民族原創醫學的科學自信、“博大精深”的產業自信、“天人合一”的文化自信,必將能推動代表“中國自信”的精品國藥走向世界,讓古老的中醫藥綻放時代光彩,為健康中國奉獻獨居匠心的“中醫藥元素”。

他認為,保護中藥材優質資源,提升藥材品質和炮製水準,加快研發具有臨床協助工具的中醫診療設備器械,是延伸中醫藥產業鏈條的有效路徑。

“中藥材資源是中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由於生態環境變化、野生藥材資源枯竭等因素,中藥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對此,肖偉建議國家鼓勵、支援道地藥材規模化種植,以道地藥材培育為抓手,形成規模化種植基地,打造品質優良、資源富集的品牌道地藥材,推動中藥材種植的產業化。炮製作為中藥特有的減毒增效前處理方式,是中醫藥最具特色的環節。肖偉建議通過“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發揮江蘇在中藥炮製領域要素集聚優勢,共建中藥炮製“金標準”,形成優質中藥飲片炮製規範,提升江蘇中藥炮製加工的領先地位,推動我國中藥飲片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在移動互聯、大資料背景下,肖偉表示,需要不斷提高中醫健康狀態評價、干預的數位化和標準化研究水準。建議政府鼓勵企業開展中醫醫療器械創新與開發,建立技術標準及行業規範,形成中醫診療器械產業群。

以堅定的文化自信,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旅遊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拓展“健康中國”新廣度

當前,國務院已將中醫養老、健康旅遊納入《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肖偉希望各級政府能從推動規劃落地入手,鼓勵開發健康旅遊產品,支援具有中醫藥文化背景的地區與中醫藥產業聯手,創辦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助力實施“中醫藥+旅遊”工程。相關部門應儘快研究制定養老保健與現行醫療保障機制對接的政策,推動“醫養結合”的模式成為社會養老模式的主流,加快實施“中醫藥+養老”工程。在此基礎上,大力推動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移動互聯與中醫藥產業全面融合,探索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創新,深入實施“中醫藥+互聯網”工程,推動中醫藥與相關現代服務產業協同發展。

中醫藥事業發展面臨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歷久彌新的國粹迎來華彩綻放的春天。肖偉信心滿懷,堅信以中華民族原創醫學的科學自信、“博大精深”的產業自信、“天人合一”的文化自信,必將能推動代表“中國自信”的精品國藥走向世界,讓古老的中醫藥綻放時代光彩,為健康中國奉獻獨居匠心的“中醫藥元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