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六味地黃丸的配方藥——牡丹皮

牡丹皮

為毛黃科植物牡丹的乾燥根皮。 產于安徽、山東等地。 秋季採挖根部, 除去細根和泥沙, 剝取根皮, 曬乾。 生用或酒炙用。

【藥性】苦、辛, 微寒。 歸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 活血祛瘀。

【應用】

1、 溫毒發斑, 血熱吐衄

本品苦寒, 入心肝血分。 善能清營分、血分實熱, 功能清熱涼血止血。 治溫病熱入營血, 迫血妄行所致發斑、吐血、衄血, 可配水牛角、生地黃、赤芍等藥用;治溫毒發斑, 可配梔子、大黃、黃芩等藥用, 如牡丹渴(《聖濟總錄》);若治血熱吐衄, 可配大黃、大薊、茜草根等藥用, 如十灰散(《十藥神書》);若治陰虛血熱吐衄, 可配生地黃、梔子等藥用, 如滋水清肝飲(《醫宗己任編》)。

2、 溫病傷陰, 陰虛發熱, 夜熱早涼, 無汗骨蒸

本品性味苦辛寒, 入血分而善於清透陰分伏熱, 為治無汗骨蒸之要藥, 常配鱉甲、知母、生地黃等藥用, 如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

3、 血滯經閉、痛經, 跌打傷痛

本品辛行苦泄, 有活血祛瘀之功。 治血滯經閉、痛經, 可配桃仁、川芎、桂枝等藥用, 如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跌打傷痛, 可與紅花、乳香、沒藥等配伍, 如牡丹皮散(《證治準繩》)。

4、 癰腫瘡毒

本品苦寒, 清熱涼血之中, 善於散瘀消癰。 治火毒熾盛, 癰腫瘡毒, 可配大黃、白芷、甘草等藥用, 如將軍散(《本草匯言》);若配大黃、桃仁、芒硝等藥用,

可治瘀熱互結之腸癰初起, 如大黃牡丹皮湯(《金匱要略》)。

【用法用量】煎服, 6-12g。 清熱涼血宜生用, 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血虛有寒、月經過多及孕婦不宜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寒熱, 中風契從、痙、驚癇邪氣, 除堅癥瘀血留舍腸胃,

安五臟, 療癰瘡。 ”

2、《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

【編者按語】

中國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又稱為“醫食同源”)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 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 從今天開始美伶營養將給大家介紹藥食同源的食材, 以便讓大家更好的瞭解食材, 做到科學養生。 下期給大家介紹清熱涼血藥類食材——赤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